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07-15
    哲学研究
    关怀伦理视域下的社会正义
    迈克尔.斯洛特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5. 
    摘要 ( 1953 )   PDF ( 1683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社会的法律、制度与习惯就如同该社会的行为或态度,如果它们反映或表达了那些负责制订和维持它们之人的具有移情的关怀动机的话,那么它们就是正义的。类似地,同样的评判也可应用于社会的经济制度。移情对绝对的不良处境有特定的敏感性。如果关怀伦理须在社会正义这样的问题上发出自己的声音,那么同情在一种以移情为基础的关怀伦理那里就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关怀伦理不必将其自身局限于个体性的道德问题,相反,它还能够处理那些涉及大范围的社会或国际性道德问题。
    气候伦理:理论向度与基本原则
    华启和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6-9. 
    摘要 ( 1927 )   PDF ( 128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气候问题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作为一种凸显的社会伦理,气候伦理是对生态伦理的超越,属于国际关系伦理的范畴,也是应用伦理的范畴。不伤害原则、风险预防原则和正义原则是气候伦理的三大基本原则。
    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学的价值合理性与缺憾
    汪怀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0-13. 
    摘要 ( 2219 )   PDF ( 238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是从其交往行为理论中引申出来的一种现代伦理范型,其研究范围严格限于实践理性的道德应用方面,因而体现了义务论、形式主义、认知主义、普遍主义的特征。其重大意义在于重申了理性价值,不但批判了道德怀疑主义、道德情境主义,而且有力地回应了后现代思潮所带来的道德虚无主义与道德相对主义。但话语伦理学并非完美无缺,体现了程序化、理想化的局限性。
    《法哲学》的秘传文本与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刘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4-17. 
    摘要 ( 1846 )   PDF ( 150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法哲学》的“秘传文本”隐藏着黑格尔的激进本色,黑格尔对理性与现实、君主权力等问题的关注,不是其政治保守立场的反映,而是其革命情绪的表达。马克思在接触了政治经济学后,悄然淡化了对黑格尔保守倾向的不成熟的批判,却在黑格尔法哲学的影响下将哲学研究的关注点转向了经济领域。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对革命的赞扬以及在法哲学中对生命权优异性的肯定,潜存着通过革命实现历史进步、穷人为保存生命而必然造反的观点,这成为马克思阶级理论的提前预演。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有关革命与财产权的观点,并最终将其发展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争取生存权的政治理论。
    论康德“至善”的幸福观
    张茂坤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8-20. 
    摘要 ( 2752 )   PDF ( 306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幸福与德性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伦理学家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古希腊时期,在此问题上,出现了斯多葛学派与昔勒尼学派之间的争论,之后以经验论为哲学基础的感性幸福论与以先验论为逻辑前提的道义论纷争不断。康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只有与德性相匹配的幸福才是有价值的,有德性的人才配享受幸福,德性是幸福的条件。他倡导的“至善”幸福观仍然是当今和谐幸福社会构建的重要理论参照。
    美学研究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
    杨春时, 杨晨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21-25. 
    摘要 ( 2706 )   PDF ( 165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相对于现代美学的主体间性而言,中国古典美学的主体间性是前主体性的主体间性,即主客体尚未充分分化、主体未获得完全独立状态的主体间性。中国美学的意象概念就是这种古典主体间性的体现。意象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意与象的合成过程,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意象通过审美感兴而产生,突破物我、人我的屏障,达到了主体间性的审美境域。
    中国古代如何言说自然美
    陈望衡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26-29. 
    摘要 ( 2590 )   PDF ( 175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国古代的自然审美,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距今三千年前的《诗经》。此后,在理论上有众多的观点:寄志:以孔子为代表;比德:以孔子、屈原为代表;寄情:以屈原为代表;悟道:以陶渊明、宗炳为代表;畅神:以宗炳、王微为代表。在历史上,有两人的建树最重要:一是唐代的柳宗元,他提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二是宋代的苏轼,他提出要与自然山水在精神上共同着生命。
    走向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
    粟世来, 田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30-33. 
    摘要 ( 2380 )   PDF ( 196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审美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联,一方面,审美是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另一方面,意识形态也多通过审美的方式表征出来。消费时代的日常生活越发呈现出这种联系的紧密。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并非虚假意识,也不是对现实的虚幻再现,它并不提供逃避现实的乌托邦。审美意识形态再生产着真实的社会关系,是用来支撑我们“现实”的幻象建构;它形塑、组织、扩展并支配着我们的日常存在,是我们无从逃避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存在本身。
    沈从文研究
    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品格
    林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34-38. 
    摘要 ( 2506 )   PDF ( 190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品格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通过反对文学政治工具化和商业利益化来积极主张文学艺术的独立性,二是,通过对文学艺术审美形式的强调,进一步阐释和守护文学艺术的自律性,三是,对审美独立和审美形式的强调最终落实到人类生命的审美品格上,换言之,就是将审美问题与人生问题结合,通过审美的途径获得人生的救赎。区别于西方语境中审美现代性的独立与救赎的内涵,沈从文的独特性在于,把作为文学本质规律的审美,作为学科自治的现代文学,作为社会实践的美育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国现代审美理想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和现实指向,构成了中国式审美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传统。
    沈从文与川端康成的女性观比较
    田晓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39-42. 
    摘要 ( 2823 )   PDF ( 288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沈从文和川端康成都是20世纪国际文坛上的著名作家,特殊而又相近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使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创作中表现出对女性和女性美的关注。对于女性他们有着复杂、矛盾的情感:既有偏爱和推崇,又有偏见与轻视。通过对两位大家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解读二者的女性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两位文学大家的作品。
    文化研究
    论文化自觉的实践品质
    李金齐, 童萍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43-46. 
    摘要 ( 1661 )   PDF ( 143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文化自觉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观念,而是一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具体而艰难的探索活动。文化自觉的产生、发展和实现都与人的实践活动有着内在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实践品质。文化自觉只有通过反映人的本质力量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表现出来,它使得如何判定主体地位、明晰主体角色、明确主体诉求就成为文化自觉的首要任务。实践是文化自觉的基础、动力和目的,人们只有科学选择实践方式,掌握实践武器,注重实践艺术,以积极主动的实践精神面对世界,才能开启文化自觉之门。
    文化形态史观与现代中国史学的演进
    李长林, 徐良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47-50. 
    摘要 ( 1761 )   PDF ( 181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20世纪40年代,几位中国学者依据文化形态史观对中外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其中以雷海宗为首的战国策派颇具影响,从而在中国现代史学上留下引人注目的一页;到50年代以后,有的学者仍在运用文化形态史观探讨世界历史,促进了中国史学的发展。
    苗族服饰与中原服饰的关系问题——对苗族服饰来源“中原说”的辩驳
    杨东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51-54. 
    摘要 ( 1925 )   PDF ( 198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现今的苗族服饰种类繁多,其来源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中原说”认为现今的苗族服饰是中原服饰影响的结果,但“中原说”缺乏可靠的立论依据和必要的论证基础,存在诸多问题。苗族服饰不是源于中原服饰,而是自源发展的结果。
    门的空间结构对生态智慧的表述——以侗族杆栏建筑为例
    张晓春, 李晓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55-57. 
    摘要 ( 1991 )   PDF ( 176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侗族杆栏式建筑门的结构,既有遮风挡雨、隔湿避瘴的生态适应功能,又具有文化功能、建筑审美功能和艺术特色。它蕴含着侗族生态建筑宇宙观和原始信仰体系中的“生命神性”,其开放性空间结构构成一个人性的封闭空间。它既是建筑空间人性化的表述,又是对“人宅相扶,感通天地”的“天人合一”生态建筑宇宙观的深度表述。
    文学研究
    实践的建构功能与文学艺术
    张玉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58-61. 
    摘要 ( 1613 )   PDF ( 144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实践,主要有肯定性的建构功能,转换性的转化功能,否定性的解构功能,它们对应着实践的自由,准自由和不自由,反自由,也就在审美的领域相应地产生柔美(优美),刚美(崇高)和幽默、滑稽,丑。实践的这些功能通过审美形态制约和影响文学艺术的形态和发展。因此,实践的建构功能通过柔美(优美)的审美形态而产生自由的,和谐、阴柔的文学艺术形态;实践的转化功能通过刚美(崇高)和幽默、滑稽的审美形态而产生准自由的、激荡、阳刚的文学艺术形态和不自由的,矛盾、倒错的文学艺术形态,并实现文学艺术由古典型艺术转化为近代型艺术;实践的解构功能通过丑的审美形态而产生异化、变形的文学艺术形态,并实现文学艺术由现代型艺术转化为后现代型艺术。
    中国现代诗学建构中的意象功能观
    张文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62-65. 
    摘要 ( 1855 )   PDF ( 172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中国现代意象诗学建构中,诗论家对意象功能的阐释主要集中在诗美的传达、力量的集聚、诗质的呈现和中介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诗美的传达体现为视觉美、听觉美和含蓄美;力量的集聚是指意象充满力感、富有生命气息和内在精神,蕴含着巨大的潜能;诗质的呈现是指意象作为诗歌的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质素,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中介的作用体现为既是沟通感兴的中介,也是创作中物我契合的中介。
    论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精神
    尹砥廷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66-70. 
    摘要 ( 2047 )   PDF ( 1816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欧阳修的人品、人格、气质和思想,在其散文创作中凝聚成了独具风神的艺术精神:一、以天下为己任的进取精神。欧公积极以文干政,关心民瘼,惠爱百姓,具有浓重的忧国忧民和悲悯生命的忧患意识。这既出自于欧公学“古道”的自觉行动和刚劲有为的天性,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宋代士大夫特有的文化心态有关,所以发而为文,具有一种情感奔泻、气韵流走、议论剀切的艺术张力,将舍我其谁的精神充分表达出来。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欧公以笔代戈,讨伐奸邪,揭发小人伎俩,为伸张正义,甚至将矛头直指皇上。这出自欧阳修的凛然正气,也来源于他的文学艺术观念,所以他的散文总是具有“议论争煌煌”的特殊韵味。三、文学上的革新精神。欧公为清扫五代侈丽文风,提出了一系列的革新理论,团结了一批革新力量,同时身体力行,创作了大量的平易质直的散文,并将散文的艺术精神融入诗歌、辞赋、骈文创作之中,从而成了“一世学者宗师”。
    当代大学生个性写作“绿化”体系的立体构建
    蒋新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71-73. 
    摘要 ( 1774 )   PDF ( 137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构建以生活需要、情感需要、审美需要为主导的写作动机层次,以“绿化”个性写作动机系统;开展心理问题辅教和培养个性元认知素能,促进个性写作心理自我“绿化”效能;运用“五步推进”教学模式,优化个性写作教学“绿化”进程。以当代大学生为本,以上三者立体地构架了个性写作“绿化”体系:前者是基础和前提,次者是根本和难点,后者则是关键和重点。
    沅湘傩歌的音乐特征分析
    莫祥章, 王蓉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74-77. 
    摘要 ( 1925 )   PDF ( 136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沅湘地区傩歌根植于沅湘大地,附着于傩堂法事及傩堂戏(剧)的各个环节,其音乐调式的多样性、旋律发展的朴实性、音乐结构的简单性、音乐取料的地方性、衬词滑音的方言性、音乐节奏的自由性和简洁性等风格特征与沅湘地区独特的生境文化、民俗风情关联紧密,彰显出鲜明的沅湘地方音乐的风格特征。
    政治学研究
    高校领导班子团队精神建设略论
    游俊, 李景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78-81. 
    摘要 ( 1971 )   PDF ( 171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班子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观念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导向、聚合、激励和控制功能。提升高校领导班子的团队精神对健全高校集体领导机制、转变高校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增强高校领导班子执政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团队精神建设,应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选拔团队精神强的核心领导,开展合作型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切实建设能协同合作的领导班子。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政治功能
    卫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82-85. 
    摘要 ( 2077 )   PDF ( 168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动模式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目标要求在构建国家与社会之良性互动关系的过程中,重视并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组织的政治功能。公民社会组织的强大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弥补政府失灵的不足,分担政府社会管理责任;保障公民政治权利,推进政策决策民主化发展;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西北穆斯林妇女参政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基于甘肃省广河县的田野调查
    马桂芬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86-89. 
    摘要 ( 2297 )   PDF ( 121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甘肃省广河县穆斯林人口占全县97%以上。近年来,该县妇女参政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其参政比例仍然偏低,这其中有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因素,也与其薄弱的参政意识、社会分工与社会角色、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等密切相关。
    经济学研究
    高度重视小城镇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
    许经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90-94. 
    摘要 ( 1813 )   PDF ( 140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究竟是重点发展大城市或者是重点发展中小城市与小城镇,一直存在着针锋相对的争论。很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回顾与反思。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应强调小城镇要增强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根据实际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小城镇的战略地位始终没有改变。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
    杨宗锦, 卢明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95-97. 
    摘要 ( 1895 )   PDF ( 151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收入差距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具体而言,农村劳动力转移短期内能抑制收入差距的扩大,但从长期来看,却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因此,通过强化就业培训、消除就业歧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建立长效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保障机制,才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政治学研究
    湖南农村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邓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98-101. 
    摘要 ( 1913 )   PDF ( 159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方法对湖南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987-2008年间,存在农村真实货币余额增长率(M/P)、存款利率(R)、乡镇企业贷款(FL)三个因素的协整关系,其中农村真实货币余额增长率、乡镇企业贷款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存在因果关系,其他序列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则不存在因果关系,同时利用回归分析对三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这说明湖南农村金融深化、农业借贷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管理学研究
    区域公共问题治理与地方政府协作机制构建
    周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02-105. 
    摘要 ( 1930 )   PDF ( 165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当前,区域公共问题的频繁发生凸显了传统科层制内向型行政和单边行政的治理模式与区域公共问题外部性特点之间的矛盾。这要求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治理。然而实践证明,现有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由于存在效率低下,缺乏制度和法律上的保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公共问题。因而,构建超越地方政府合作基础之上的地方政府协作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协作的制度化建设,法律保障机制建设,责任分担与惩处机制和多中心治理机制建设就成为治理区域公共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农业综合生产自组织功能优化探讨——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
    吴雄周, 杨婵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06-109. 
    摘要 ( 1668 )   PDF ( 129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农业综合生产系统具备耗散结构的基本条件,拥有自组织功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的自组织功能,应从系统负熵流的增加、非平衡性的加强、非线性特征的强化和巨涨落的催生等入手,优化农业综合生产的自组织功能。
    构建以当地大学为主导的区域创新体系——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潘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10-113. 
    摘要 ( 1943 )   PDF ( 147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长株潭城市群需要构建以当地大学为主导的区域创新体系,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培育区域创新能力区域比较优势的要求;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要求;当地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当地大学的创新优势、与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度契合及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经验。
    社会学研究
    制度缺陷、逆淘汰与阶层固化
    王文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14-118. 
    摘要 ( 2050 )   PDF ( 217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随着人类对经济发展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制度资本逐步取代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只有那些能够有效保护私人产权,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个人发展机会均等的制度才能获得制度竞争的优胜。中国社会当前普遍存在的权利与资源垄断,二元体制的泛化,使个人发展机会极不均等,逆淘汰与阶层固化问题日益严重,不仅严重降低了总体资源配置效率,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进一步激化社会危机,威胁到现代化的持续。只有积极地进行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废除各种不合理的二元体制,我们才能逐步打破特殊利益集团对权力与资源的垄断,重建制度优势,跨越中等发达国家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
    变迁、结构和话语: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宏观解释视角
    聂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19-122. 
    摘要 ( 2544 )   PDF ( 653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迁,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但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根本上没有改变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没有发生应有的作用。弱势群体由于利益受损产生了不公平感和相对剥夺感,形成了仇官、仇富、仇不公的主流话语。巨大的社会变迁、强国家—弱社会的国家与社会结构、仇官仇富仇不公话语的形成,构成了当下中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政治社会因素。
    法学研究
    海洋生态补偿的法律内涵及制度构建
    程功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23-127. 
    摘要 ( 2064 )   PDF ( 130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调整在实施海洋生态补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组合。任何忽视海洋生态本身的价值及其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都不具有持久生命力。海洋生态补偿制度设定的最终目的应是为了保护或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或生态价值。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必须在明确其法律内涵,了解其立法、司法及执法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围绕补偿法律关系主体、补偿形式、补偿标准、补偿资金来源等要素展开。
    保险受益人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兼论我国《保险法》相关规定的完善
    唐英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28-131. 
    摘要 ( 1915 )   PDF ( 158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被保险人是保险金请求权的原始权利主体,受益人的保险金请求权是被保险人的保险金请求权发生移转的结果,受益人是保险金请求权的派生权利主体。受益人的适用范围不仅限于死亡人身保险,非死亡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中同样可设置受益人。保险事故发生前受益人的保险金请求权性质为效力不完整的债权,只具有请求维持效力而不具有请求给付效力。根据被保险人的保险金请求权发生移转的原因不同,受益人的产生方式应分为意定方式和法定方式,意定方式包括单方指定方式和合同指定方式。被保险人死亡时未指定受益人的,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可依继承法的直接规定成为法定受益人;责任保险中依法享有保险金直接请求权的受害人实为保险合同的法定受益人。
    从美日反垄断刑法规制评析我国反垄断刑事条款
    朱正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32-134. 
    摘要 ( 1788 )   PDF ( 145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美日等国运用刑事手段制裁垄断行为的法律比较完备。我国的反垄断刑事化才刚刚开始,但其规定因先天不足,一出台便受到非议。借鉴美日等国反垄断刑法规制方面的宝贵经验,建立我国完善的反垄断刑事体系,是我国反垄断刑事化的必由之路。
    传播学研究
    视觉话语对物的编码
    党西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35-138. 
    摘要 ( 1822 )   PDF ( 140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物作为视觉话语表达的重要对象,要在视觉文本中表现出来,需要顺从视觉话语的统治。人的感知介于物和视觉话语之间,感知方式挑战着物,也面临着视觉话语秩序的束缚。物对抗着视觉话语,对视觉话语提出了各种要求,这刺激了视觉话语的革新。视觉机器的诞生让技术思维促生了新一轮的视觉话语,更是增加了物和视觉话语关系的复杂性。
    数码化身:自我实现的另一种可能——新媒体艺术中的“化身”现象
    林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39-142. 
    摘要 ( 2318 )   PDF ( 159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新媒体艺术中的“化身”现象,从外在形式的塑造到内在情感的展现、自我的构建,无不彰显出人与化身之间的复杂关系:人固然可以通过化身救赎身体、体验多种情感、超越自我,但也存在追求虚幻完美、深陷情感泥潭、迷失自我的风险。人只有与化身保持适当的张力,灵活运用化身,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更好地满足自我实现需要。
    面向优化控制的公共危机信息流及其运行模式——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视角
    张玉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43-146. 
    摘要 ( 2257 )   PDF ( 155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公共危机信息流包含预警信息流、指挥信息流、资源信息流和伪信息流四个方面的内容。它有单一化链式传播和多维网格化传播两种传统传播模式,但这两种传统模式在实际运行中都暴露出很多弊端。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公共危机信息流的运行模式,对于优化公共危机信息流的运行模式具有重要借鉴价值。面向优化控制的公共危机信息流及其运行模式。
    语言学研究
    土家语比较句的方言差异
    向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47-150. 
    摘要 ( 1898 )   PDF ( 138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土家语比较句的方言差异主要体现在南北土家语各自不同的比较标记、语序及助词运用等方面。相对而言,北部土家语比较句受汉语的影响小一些,特别是其差比句尚具土家语的固有格式,而南部土家语比较句的格式则基本趋同于汉语。这反映了土家语方言内部的语法结构差异及汉语对土家语方言影响的不平衡性。
     EFL课堂元语言表达式的优化设计
    燕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51-153. 
    摘要 ( 2006 )   PDF ( 152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元语言作为人类语言和机器语言领域的共有概念,其内在规律性也可外化为类似于自然科学的表达式。基于这一理解,EFL课堂元语言要符合元语言内在特征及该领域教学诸因素相互作用的规律性,应从目标、内容、形式三个层面优化其表达式,从而实现其公式化的设想对于课堂元语言规范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语用顺应意义框及其语篇结构和解构功能
    黄良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54-157. 
    摘要 ( 1878 )   PDF ( 150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语篇建构与解构活动建立在语法关于词汇是最小运用单位理论之上,但以词汇为最小运用单位,以字典释义为语篇词汇定义不足以解释语篇构成实际存在的语用顺应意义框结构,语篇主题句与支撑句展开模式和语篇主述位推进模式证明对语篇结构和解构有积极解释意义的是语用顺应意义框理论。
    广告隐喻的喻体意象及其翻译策略
    阳兰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58-160. 
    摘要 ( 2788 )   PDF ( 234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隐喻在广告英语中大量存在,意象是广告文本的中心要素。广告意象来源于日常生活并借助明喻、暗喻、拟人、借代等手法凸显出来;喻体意象是翻译广告隐喻的关键,顺应广告文体的特点和英汉语的文化特性,喻体意象的翻译可采用保留原意象法、重塑意象法、模糊意象法等四种策略。
    个体差异与语言迁移
    李占辉, 毛桂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61-162. 
    摘要 ( 1818 )   PDF ( 175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是分析语言迁移现象的重要依据。实证研究显示,该现象主要与学习者的性格特点、对目标语的熟练程度等有关,这些因素决定了语言迁移发生的几率。
    教育学研究
    高校德育生态位内涵研究
    马千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63-165. 
    摘要 ( 1847 )   PDF ( 144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生态位是生态学在研究生态系统和生态竞争的重要术语,将此原理引入到高校德育领域,为高校德育的发展拓宽了思路。以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为基础,可以将高校德育生态位理解为一所高校的德育系统个体在高校德育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高校德育生态竞争的结果。高校德育生态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其生态位的宽窄。高校德育生态位是存在多重维度的,任何一个高校德育个体在空间、时间、资源、规模等多重维度上都有不同的生态位。
    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三大平台建设探讨
    李幼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66-168. 
    摘要 ( 1819 )   PDF ( 164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理工科高校要改革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业教育的三大平台。管理平台通过理念、体制和制度创新在高校全面、全程、高效推进创业教育;教育平台实现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三大融合;实践平台通过实训、实践和实战三大基地,实现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教育实习管理模式的现代转向:从高校主导到多元共建
    蔡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69-171. 
    摘要 ( 1798 )   PDF ( 148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教育实习管理模式是实习生职业成长中的重要一环。当前,高校主导的实习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教师职前教育的要求。教育实习管理模式应该实现从高校主导到多元共建的现代转向,以适应高素质师资培养的需要。
    实施“五化”工程 做好西部民族高校就业工作——以吉首大学为例
    熊文斌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72-174. 
    摘要 ( 1381 )   PDF ( 1216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西部民族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应注意做好就业工作全员化、就业队伍专业化、就业指导全程化、就业服务信息化、就业渠道多元化的“五化”工程。
    书评
    本土知识与本土化——评《本土生态知识引论》
    李继群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4):  175-176. 
    摘要 ( 1222 )   PDF ( 1454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