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7-09-15
    哲学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唐志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6. 
    摘要 ( 1637 )   PDF ( 124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基本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表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必须以推动社会发展为标的,同时也促进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内容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在规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取向、根本目标和实现原则;“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空间原则、系统原则和时间原则的设定,三者在统一中揭示了发展的多层面、多维度性;“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
    后现代主义不能超越现代性
    张彭松, 吴燕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7-9. 
    摘要 ( 1673 )   PDF ( 137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从积极的意义说,克服现代性的文化危机,实质上就是拓展“现代性”内涵,使其由狭义的“现代性”向广义的“现代性”延伸。后现代主义放弃了重建理想社会的可能性,将现代性的虚无主义推向极端,从而,它没有可能构想某个与当下现实完全不同的未来。
    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方法、思想基础与论证逻辑
    李晔, 苗青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0-13. 
    摘要 ( 1446 )   PDF ( 117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环境(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方法可以粗略地概括为伦理道德意义上的“类”与“共同体”向自然的扩展。其理论论证的逻辑起点可分从自然出发和从人的规定出发两大类型,在西方有其思想和观念基础,但从理论和逻辑论证来看,还存在根本性的问题。系统、深入地总结、反思环境(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方法、思想基础与论证逻辑,对更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研究
    劳动力均衡价格与劳动力价格扭曲
    许经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4-17. 
    摘要 ( 1521 )   PDF ( 1495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劳动力均衡价格是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的范畴,是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完全自由竞争的产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以及劳动力价格,不仅受市场因素的制约,也受非市场因素的制约,劳动力价格往往是被扭曲的。完全的自由市场竞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劳动力均衡价格只不过是理论意义上的抽象。与不完全自由市场竞争相联系的劳动力价格扭曲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既有负面的效应,也有正面的效应。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之所以迅猛发展,并有力地带动进出口贸易,在很大程度是由于劳动力价格被强制压低,即被严重扭曲。但是,被扭曲的劳动力价格终究是没有生命力的,是不可持续的。
    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李松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8-24. 
    摘要 ( 1484 )   PDF ( 96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由和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和谐的交换关系和和谐的分配关系的有机统一体。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和谐要在所有权排他性的制度安排和市场均衡、法律法规健全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并不必然导致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劳动剩余产品,它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不矛盾。
    中国创业板引入做市商制度问题的演进及发展
    田银华, 高延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25-30. 
    摘要 ( 1841 )   PDF ( 127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国即将设立创业板市场,在此背景下,讨论创业板市场的做市商制度具有特殊意义。文章在对国内探讨创业板引入做市商制度问题进行阶段划分并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从诺斯第二悖论和适应性效率微观方面的角度来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创业板引入做市商制度问题提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建议。
    政治学研究
    乡镇政府是推进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突破口——对河南省新县沙窝镇10年决策过程的系统观察与思考
    张新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31-41. 
    摘要 ( 1527 )   PDF ( 127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乡镇在我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单元、经济单元、社会单元和文化单元。乡镇政府是整个国家权力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9亿多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乡镇政府的决策机制是指决策系统的结构和运行的原理,具体包括决策主体及其权力配置、决策的制定机制、决策的实施机制和决策监控机制等。它的基本特征是:决策主体具有多元性和主导性,决策内容具有综合性和无序性,决策制定和实施具有不确定性和政治风险性,决策监督具有封闭性和滞后性。在中央、地方、基层这三个不同的决策层次上,乡镇政府处在农村改革的最前哨,具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信息优势;乡镇政府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主力军;乡镇政府的决策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可以把决策的制定者、决策方案的选择者、决策实施效果的评价者、决策的最终受益者高度的统一起来,因此是推进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础性环节和重要突破口。
    国家构建与民主政治基础的确立
    李默海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42-46. 
    摘要 ( 1645 )   PDF ( 107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国家构建(state-building)的过程也就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完善过程,而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完善则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西方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绝对专制主义完成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基础之上的。中国国民观念的提升与国家权力的民主化也应建立在民族国家形成这一基础上。今天的中国,如果一些基本国家制度没有建构好,过分地强调国家权力的民主化会导致社会政治的不稳定。
    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社会政治功能透视
    吴学兵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47-51. 
    摘要 ( 1618 )   PDF ( 148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网络民族主义之所以勃兴,是与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其它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紧密关联的;它非但以其崭新形态饱受关注,而且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并且非自觉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它尤其在促进公民意识生成、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和推动市民社会建构等层面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理想政体何以探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方法论及其现代价值
    齐杏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52-56. 
    摘要 ( 1935 )   PDF ( 135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方法论是人类宝贵的思想资源。《政治学》主要关乎政体的选择和维持,在亚氏政体分析的思维进路中,首先是坚持系统科学方法,将政体看成一个系统,这是分析政体的起点;其次,坚持中道方法,通过现实观察和逻辑推论,寻求现实中的稳定政体;最后,坚持价值方法,探讨遵循至善这一终极价值原则的理想政体。亚氏政体思想的方法论思维对现代政治仍有重要价值。
    美学研究
    “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
    吕宏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57-62. 
    摘要 ( 1635 )   PDF ( 129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考察和厘定“趣味”这一现代美学范畴在中国的形成时,我们发现,在西方,“趣味”由味觉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标志着现代性美学话语开始建立。而在中国,“趣”和“味”很早就有“审美鉴赏”的意思,但它们并不是在现代美学意义上的“趣味”范畴。“趣味”作为现代美学范畴的创立,必须建立在现代性结构的基础之上。因此,中国古典美学的“趣味”范畴需要经过现代转换,才是现代美学范畴。“趣味”范畴的现代转换,体现了中国美学现代性的特殊张力结构。“趣味”范畴典型代表了中国古典美学向现代美学转换过程中需要对支撑这一范畴的深层结构和基础转换的问题。在梁启超和朱光潜之后,摆脱了长久意识形态羁绊的中国现代美学,理应以“趣味”为关键之一的范畴构筑自身的美学理论,接续中国美学现代性的道路。
    传播学研究
    新时期中国电视剧中的现代性体验及其镜像呈现
    彭文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63-70. 
    摘要 ( 1999 )   PDF ( 118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新时期中国电视剧的审美现代性具体体现为体验的现代性。现代性体验的中心幻象是历史现实和审美现实经过审美转换而凝聚成的总体性审美幻象。在新时期中国电视剧的镜像呈现中,这种中心幻象作为人们在改革的时代生活中所具有的一种总体的心理状态,它既是一种构成历史和社会发生转化的内在动机和欲望,又是一种呈现在中国电视剧审美景观中的集体想像。在新时期中国电视剧的影像表意系统中,“春天中国”的现代性体验寓示了中国电视剧中现代性体验的基本性质和价值取向,是其现代性体验的中心幻象,它寄寓和积淀着几代中国人渴盼兴旺、富强的集体无意识。这种现代性体验大致有三种表现形态:憧憬型、感愤型、回瞥型。
    沈从文研究
    设计艺术学学术史上的沈从文
    祝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71-78. 
    摘要 ( 1512 )   PDF ( 135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作为20世纪中国设计艺术学研究历程中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沈从文的后半生从文学创作转向物质文化研究的背后固然有时局环境变化的外部原因,也是遵循了他一生对实用美术情有独钟的“内在理路”。从学术史的角度看,沈从文从“工艺”到文化的视野的拓展、“小心求证”和“图像学”的研究方法与相关成果,无论就其广度还是深度而言都比同时期的实用美术研究更为自觉和深化,相对于此前实用美术内部研究的空疏学风具有一种范式转换的意义。沈从文在物质文化领域内的相关研究间接影响到了1980年代以来设计艺术学中的若干分支学科的建设,是中国现代设计艺术学学科建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沈从文《记丁玲》述评
    李端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79-83. 
    摘要 ( 1725 )   PDF ( 1507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钩沉史料的基础上,从文本解读角度,对沈从文《记丁玲》的创作背景、成因与发表、结集出版过程以及作品基本内容与形式作了较详细述评和分析,以期人们对该作品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回瞥与悲悯:沈从文的现代性体验
    唐喜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84-87. 
    摘要 ( 1465 )   PDF ( 96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全面转型,沈从文身处其中,表现出的回瞥与悲悯体验是他对“传统”与“现代”的独特思考。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语境断裂与回瞥冲动,通过在乡村与都市,古典与现代的断裂层面来阐述其带有古典意味的宇宙模式,价值观念和人生趣味。二、审美建构与桃园理想,揭示其作品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审美取向,以及寻求超脱于现实的思想寄托。三、挽歌气息与末世情绪,仔细阅读其创作,文本在渲染桃园乐境时萦绕着的哀惋感伤的悲悯情怀,正是对现代社会这一特定处境的生存感悟。
    文学研究
    语言的舞者——严歌苓小说语言论
    黄万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88-92. 
    摘要 ( 1492 )   PDF ( 122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严歌苓的小说一直在寻找一种不会在翻译过程中流失中国文字的神韵、生命的文字语言。她不仅将生命的全部感觉通向语言,努力拓展自己的母语资源,而且一直致力于用母语寻找到更具全球意识的叙事角度,表达出能为世界、他族理解的语言情感。在语言上,严歌苓本身呈现出“地母”般的胸怀。她的写作在小说人物、故事走出了“北京”、“上海”的同时,也使汉语走出中国本土而获得了拓展、深化。
    《三国演义》战争叙述中的“资财”要素及其功能
    李桂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93-99. 
    摘要 ( 1670 )   PDF ( 99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三国演义》虽然没有把经济问题放到突出的地位,但却能始终把所要争战的资财当作战争叙述的基本要素之一。首先,作者在叙述某一方英雄豪杰“起事”时,大致都先叙述其接受一定数量的资助或抢占部分财产,以充当战争叙述过程中聚财、用财的铺垫。其次,作者常常通过叙述人物对资财的态度以及资财对人物的影响,来关联战争过程,使得情节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再次,在战争叙述的有机构成中,粮草、国宝、地盘等财产还充当了不可多得的结构间架,为编织错综复杂的故事、纽结波澜壮阔的情节服务。
    女性乌托邦:《她乡》和《红楼梦》中的“女儿国”
    刘英, 李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00-105. 
    摘要 ( 1575 )   PDF ( 190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来自于远古母系社会的“女儿国”,已经成为一种代表“女性空间”的文学形象,在中外作家的笔下屡被涉及。将美国女作家夏洛特·柏金斯·吉尔曼(Charlotte Parkins Gilman)的《她乡》(1915 Herland)与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所塑造的“女儿国” 进行比较,便会发现两个文本间诸多的互动和契合。尽管两位作者所处的国家不同,性别有异,但他们的女性主义思想却不谋而合,他们借助想像所建构的“女儿国”不仅是对男权文化的挑战,也是为超越两性二元对立、建构和谐两性关系模式所作的积极展望。
    艺术的第一次大众化——重读柏拉图
    董志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06-109. 
    摘要 ( 1395 )   PDF ( 118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大众文化被认为是现代工业化社会的特殊产物,但作为西方文明的延续形态,也自然有其根源,在柏拉图的著作中就可见其端倪。柏拉图对艺术的批判,不仅是从其产生的原理上而言的,实际上也是针对着艺术在一定时期所表现出的一种特殊形态,即大众化,并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抨击,指出其种种危害。这种大众化虽非产生于工业化社会,但也可称为工业化社会大众文化的一种原生态,柏拉图的批评也可称为今天大众文化批评的先声,从中我们也可获得认识大众文化的一种历史性的维度。
    比亚兹莱插图对海派小说及插图的影响
    韩冷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10-115. 
    摘要 ( 1770 )   PDF ( 117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比亚兹莱的插图散发着浓重的情色意味,它对于海派小说的影响也是包含着正负价值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海派作家的创作对性持有着开放的姿态,另一方面部分作家的小说流露出世纪末的享乐主义情怀,从而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和思想深度。比亚兹莱的插图以诡异的变形夸张而著称,这种怪诞之风在部分海派作家身上也有体现。海派插图受比亚兹莱插图影响不大,其中受其影响最明显的是叶灵凤的插图。
    追寻—偏离—回归——20世纪中国文学中“人的文学”之轨迹
    田筱鸿, 欧艳婵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16-120. 
    摘要 ( 1554 )   PDF ( 116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五四运动孕育和催生的20世纪中国文学是在对“人”的发现和追寻中开始的。其间,由于中国在20世纪特殊的历史境遇,人的文学的几经偏离,许多时候文学对于“人”的背离甚至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时期文学在思想解放、人性解放的背景下,对人的文学的全面回归,一方面,人的文学的创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并直接带来了文学的多元与繁荣;同时,文学过分的对于人性的“提纯”和人生“照相式”的表现,也使人的文学出现了又一种偏离。因此,在全球化、商品化的21世纪,人的文学将继续努力自觉地关注人、表现人、完善人。
    文化研究
    小众传播与新媒介文化
    曹海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21-124. 
    摘要 ( 1416 )   PDF ( 135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出现,当今一个传播形式的新特点就是,由传统的“大众传播”向“小众传播”转移深入,同时也就产生了与以往媒介文化有所不同的新媒介文化。对于当前的新媒介文化形成、发展和演变的机制极其规律的探索,必将成为当代文化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消费符号下的双重隐喻——女性时尚杂志广告的意识形态分析
    尚香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25-128. 
    摘要 ( 1560 )   PDF ( 157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消费主义的热潮下,当今热销的女性时尚杂志在广告商品信息的同时,自身也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文本传递出“建构的意义”,即传统根深蒂固的父权制性别成见与正在进行中的时尚性消费主义,这二者作为时尚杂志这个巨大消费符号下的双重隐喻,通过深层意义的建构,被置于时尚杂志内部。
    政治学研究
    外交决策过程中的现代科学因素
    傅菊辉, 陈亚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29-133. 
    摘要 ( 1525 )   PDF ( 119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现代科学的发展扩大了外交信息的接收范围,提高了反馈的速率,系统的决策理论成为指导外交决策的方法论,外交咨询机构科学化、专业化的工作提高了外交决策的效率。外交决策实现了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的转变。外交决策过程中的现代科学因素愈发凸现。
    蒋廷黻的外交理念略论
    张玉龙, 杨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34-138. 
    摘要 ( 1548 )   PDF ( 161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是蒋廷黻外交理念的基本内核,其具体表现是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实现外交的相对独立,在现实主义原则下外交的多元化主张与注重外交与内政及文化间之关联。
    管理学研究
    公共安全服务市场化动因的实证分析
    袁春瑛, 骆永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39-145. 
    摘要 ( 1203 )   PDF ( 1064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公共安全服务市场化改革尽管在缓解其供求矛盾方面已显示出一定的成效,但理论界对其合理性仍存有较多的争论。本文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对公共安全服务市场化的动因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基于VAR模型(滞后期选定为2期)得到的脉冲响应情况得出:城市化、二三产业的发展及财政赤字等因素均会对公共安全带来压力,走市场化改革之路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理性选择。
    和谐社会视角下我国财政制度变革选择
    刘志安, 龙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46-150. 
    摘要 ( 1373 )   PDF ( 107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下进行财政制度变革,需要从民主、民生的角度进行。一个与和谐社会相匹配的财政制度应该满足三个要求:在利益分割过程中贯彻公平原则、在社会决策过程中实行民主原则以及公共资源在国家各项职能间的配置达到最优。我国现行的财政制度是不能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我们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来改革现行的财政制度,由现行财政制度向公共财政制度的转变时需注意现有利益结构的约束。
    运用市场机制培育新型农民的几点思考
    刘志成, 陶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51-154. 
    摘要 ( 1358 )   PDF ( 100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运用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文章简要分析了培育新农民的迫切性,提出了运用市场机制培训新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文化素质、人文素质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研究:问题、措施与发展趋势
    李琼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55-158. 
    摘要 ( 1563 )   PDF ( 110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制度上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和看病难问题,是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建立一个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适应农村居民承受能力,政府主导、组织、引导,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集资金、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共济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当前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护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语言学研究
    英汉习语中“水”的联想意义异同及其哲学蕴涵
    滕建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59-162. 
    摘要 ( 1821 )   PDF ( 171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英汉习语中含有大量的“水”的意象,蕴涵着丰富的联想意义。这些相似或相异的联想意义显示出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与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上的相似与相异,折射出两民族不同的哲学蕴涵。
    从《红楼梦》英译本看委婉语翻译
    李茂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63-166. 
    摘要 ( 2042 )   PDF ( 179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通过对《红楼梦》英译本中委婉语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委婉语翻译的常见手法——直译字面意思、译成汉语委婉语、直译后另加注释、译成英语委婉语和省略忽视等。
    被动句在英汉语中的差异比较与翻译
    黎兴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67-170. 
    摘要 ( 2393 )   PDF ( 324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东西文化差异造就了英汉两种语言许多方面的不同,被动句在英汉语言中的差异表现得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对英汉语中被动句的比较,发现了他们在表现形式、语用功能、使用频率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根据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方法。
    礼貌问题的双边模式
    胡罡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71-174. 
    摘要 ( 2053 )   PDF ( 113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外学者对礼貌问题有过许多的研究,但几种主要研究似乎对涉及其中的交际双方有厚此薄彼之嫌。作者认为应对说话人一方的礼貌动机和语言,以及听话一方的礼貌实效给予同等的关注,即建立礼貌问题的双边模式。
    书评
    民族地区农产品市场与民族贸易问题研究的力作——读《民族地区农产品市场创新建设与民族贸易发展研究》
    鲁明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5):  175-176. 
    摘要 ( 1139 )   PDF ( 907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