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7-11-15
    哲学研究
    从原始宗教到宗法性传统宗教
    郑英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1-7. 
    摘要 ( 190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历史上是否拥有自己的国家—民族宗教,这一问题长期存而未决,被人忽视。本文认同宗法性传统宗教是我国古代阶级社会的国家—民族宗教的观点,并从原始宗教到宗法性传统宗教的角度予以多方面论证。
    人的本质与技术本质之关系探讨
    吕学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8-11. 
    摘要 ( 1880 )   PDF ( 446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人的本质不再从单纯的理性思辩去思考。文章通过对人的本质、技术的本质的剖析,阐述了二者的密切联系:技术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形式。技术的发展于人的本质的发展无异于一把双刃剑。惟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趋利避害,人的本质的发展方能被推至一个新的高度。
    浅析弗洛姆的三个伦理命题
    邓志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12-16. 
    摘要 ( 1536 )   PDF ( 128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面对一般的选择,多数人总是趋‘善’避‘恶’”、“人格的充分发展是人的发展目的,也是人道主义伦理学的理想”、“唯有人本身才能决定美德与罪恶的标准”是弗洛姆新人道主义伦理学的三个重要命题,分别反映了其独特的人性论、人格论和人道主义伦理学的主体性原则。本文对此三个伦理命题作扼要的介绍,并揭示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同时也指出其不足之处。
    自然与社会:从偏离到回归——论卢卡奇的“钟摆论”思想
    肖映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17-20. 
    摘要 ( 1645 )   PDF ( 107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卢卡奇在总体性问题上基本符合马克思的思想,但在主体—客体关系问题上,却没有摆脱唯心主义的窠臼。这样导致他在对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中总有失偏颇,像一个钟摆,时而摆向自然,时而摆向社会,割裂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1)早年提出了“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2)晚年强调“自然存在对社会存在”的基础作用。文通过马克思的自然、人化自然、自觉自由活动来阐明自然—人—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
    文化研究
    传统文化的历史生成及其价值评价
    龙先琼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21-26. 
    摘要 ( 1689 )   PDF ( 135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是小农经济、专制主义和血缘宗法关系“三位一体”的结构;它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历史生成;传统文化价值评价的尺度是社会历史实践;传统文化的转型是文化特质的变化,而其变化的基础是传统社会结构的改变,前提是人的文化自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和谐文化的构建
    田茂军, 夏大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27-32. 
    摘要 ( 2096 )   PDF ( 103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和谐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社会运行状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战略目标。而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之基、价值之本、精神之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着丰厚的和谐文化基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内在要求,和谐文化的建设能更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
    近五年我国土司历史文化研究述评
    成臻铭, 秦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33-39. 
    摘要 ( 1508 )   PDF ( 1528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根据业内研究实际,从土司区的变动、土司政治文化结构、土司贵族的生活方式、土司政治文化互动及土司文化开发利用等五个方面对2002年至2006年有关土司历史文化研究论文进行了述评,认为近五年来,中国土司历史文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
    生态人类学研究
    人类的生态困境与生态人类学的研究取向
    罗康隆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40-46. 
    摘要 ( 1924 )   PDF ( 121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20世纪中期以后,人类学开始关注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而形成了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生态人类学。经过今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决定论”、“互动论”等学科理论,但面对当今的人类生态问题,这些理论显得无力与无奈。本文从当代生态问题的实质出发,分析了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认为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是两个并存的自立复杂体系,都具有自组织能力。从这样的视角去探讨其间的互动关系,应该成为生态人类学的学科取向。
    侗族社区资源传统利用方式分析——以湖南通道阳烂村为例
    王秀, 罗康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47-52. 
    摘要 ( 1602 )   PDF ( 104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侗族在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时,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地方性制度。历代以来,阳烂村侗族村民面对山多平地少,可供开辟作稻田的土地资源匮乏的自然背景,文化适应取向主要是依靠对水土资源的多层次、多方式利用,发展出一种精心管护和高效利用水土资源的社区生活模式。
    侗族社会地方性制度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杨秀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53-57. 
    摘要 ( 1553 )   PDF ( 107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人类社会的一切生产活动中,都要求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广泛的合作,而有效的合作就需要有制度的保障。贵州清水江下游侗族人工营林业的形成与发展就是在侗族社会地方性制度(主要表现为“侗款”习惯法)的保护下得以实现的。由于侗族地区的森林资源在侗族社会地方性制度的保护下获得了有效的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这种经济活动方式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文学研究
    论曹植章表文的抒情特色
    谌东飚, 李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58-62. 
    摘要 ( 1524 )   PDF ( 145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章表文是曹植一生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植章表文在抒情内容上,多抒发其报国之情、骨内亲情、哀怨之情和感恩之情,在抒情手法上,善用典故、散句和比兴之法,从而使其章表文具有鲜明的特色。曹植在章表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论当代中国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艰难转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63-66. 
    摘要 ( 1596 )   PDF ( 131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文学文本转化为文学作品的艰难性及其深层原因,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当下对权利崇拜与金钱崇拜的后新时期的文化语境中,文学的接受主体审美趣味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读者对文学的人文精神的接受与追求作品真、善、美的艺术境界变成了对于文学刺激性与消遣性的阅读;读者主体性在退化,读者与一些追求世俗化的作者共同联手解构当代文学的理想精神,从而使得表面繁华的当代文学实际上在退化衰弱。大量的文学文本存在也仅仅是一种缺乏读者的潜在“文学作品”。文学文本要实现其文学作品的转换,当下读者必须经得起时代的物质考验,要培养自己阅读经典的兴趣及从整体上提高读者的文学意识。
    萧红小说中的身体之喻
    雷霖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67-70. 
    摘要 ( 1635 )   PDF ( 140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萧红把自身身体的受损经验投射到文本中的女性生存上去,形成了独特的身体叙事,但这并没有让她具有真正的女性主义立场,反而因为过度依赖与沉溺于女性的身体受损经验而失去了女性性别定位,从而在经历性别冒险后陷入自我的迷失。
    狄更斯的伦敦与老舍的北京——谈跨文化文学接受对老舍小说题材选择的影响
    田建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71-74. 
    摘要 ( 1916 )   PDF ( 184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文学接受是影响文学创作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老舍小说题材的选择深受英国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影响。狄更斯和老舍分别把创作定格在自己所熟悉的城市——伦敦和北京,并把下层市民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反映现实黑暗,揭露社会问题,并加以批判、抨击。
    经济学研究
    软预算约束的政策动机与国有经济布局效果评价
    朱成全, 汪毅霖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75-84. 
    摘要 ( 1583 )   PDF ( 101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政策性负担造成国有经济高生产成本的内生性,政府在改革中的激励机制决定其有动力为国企提供补贴。本文从政府改革净收益的视角构建了一个解释软预算约束的公共选择模型。国有经济进入布局战略性调整阶段后,显性和(或)隐性的软预算约束,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制约力量。软预算约束和扭曲的资本价格维持了国有企业不符合中国资源禀赋优势的技术结构,影响了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效果。最终完成转轨必须改变旧的发展战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和谐。
    湘西地区开发与湖南西部生态经济建设探析
    蒋才芳, 肖怡花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85-89. 
    摘要 ( 1638 )   PDF ( 106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2004年6月,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大湘西开发的决定”,大湘西开发正式启动,湘西地区在湖南具有突出的区位特征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而生态经济是湘西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选择,是解决其生态脆弱和贫困两难问题的最优途径,是成功的发展模式。未来湖南西部生态经济的发展必须构建相适应的生态经济体系,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大力建造生态经济工程。
    公共消费安全保障机制与对策研究
    吴忠才, 魏云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90-92. 
    摘要 ( 1561 )   PDF ( 101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近年消费安全文献主要集中在农产品、食品安全消费,以及经营者安全消费环境义务归责等问题研究上。文章提出了从培育绿色商品市场体系、完善政府监管制度体系、健全行业协会监管职能等角度构建公共消费安全保障机制,同时提出了要加强消费公共安全理论研究、加大公共消费安全教育、完善公共消费安全预警与处置制度等具体对策。
    管理学研究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及其相关社会政策分析
    艾理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93-96. 
    摘要 ( 1670 )   PDF ( 109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当前我国市场化、契约化劳动关系已基本建立;劳动关系复杂、主体地位不平等;劳动者基本权益受损问题突出。而与劳动关系相关的社会政策在政策理念、政策形成与执行机制以及政策内容上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通过社会政策改善劳动关系,应当树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坚持公平公正的价值追求,培育政策主体,改善政策决策机制,实施和完善积极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以及建立社会支持服务网络的政策。
    从分化到整合:农村组织建设的现状与趋势
    孙中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97-100. 
    摘要 ( 1515 )   PDF ( 80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农村组织建设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选择。改革后的制度突破和组织分化与创新,形成了农村组织形式多元化的格局,同时也呈现出了农村组织化程度偏低、功能单一等特点。因此农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与功能整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农村组织的发展趋势与价值取向一方面是保障农民利益和化解农村社会危机,另一方面是体现农村政治文明。
    政策网络:行业组织参与下的解读与思考
    张新文, 潘思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101-106. 
    摘要 ( 1543 )   PDF ( 91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政策网络的分析方法对政府过程起到了观察政策在制定、执行等方面如何运做的窗口作用。本文对政策网络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梳理,以行业组织作为对政策网络进行结构性解释及分析的对象,并提出了相关的思考。
    论公共政策评估的权力化
    岑乾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107-110. 
    摘要 ( 1367 )   PDF ( 100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公共政策评估是推进政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环节。但这一环节在我国实践中却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为改变这一情况,有许多学者提出从思想上、制度上、法制上加以解决,这有一定的可取性,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问题在于长期以来决策机构独享政策资源及权力。因而,适当划分出一定的权力给评估组织,不仅有益于评估功能的发挥,也有益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高校贫困生社会网络资源的分析与拓展
    吕娟萍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111-113. 
    摘要 ( 1447 )   PDF ( 99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访谈高校30位贫困生和30位非贫困生,发现高校贫困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各项指标都低于非贫困生。为拓展高校贫困生的社会网络资源,必须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帮助贫困生提高社会网络资源建设和管理的能力,创设贫困生社会网络升级通道。
    法学研究
    环境法的伦理审视
    李爱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114-121. 
    摘要 ( 1632 )   PDF ( 156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环境伦理是把基本社会道德规范推广到自然界并把生态平衡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价值加以重视 。本文分析了这种伦理审视环境法的必要性,论述了环境法与伦理之间的两层关系:从价值层面上,环境法应服从伦理评价和伦理价值取向;在规范层面上,环境法与环境伦理是互补的不同规范。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伦理审视的可能性。最后,文章指出了伦理审视环境法应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用什么伦理审视的问题,即伦理模式的选择问题;第二,伦理审视环境法的范围。
    经济法与和谐社会理念之契合
    高宏贵, 魏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122-126. 
    摘要 ( 1645 )   PDF ( 103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长期以来,经济法作为现代法,基于其产生的背景,具有协调社会经济总体利益,实现实质公平正义的理念。这与目前构建和谐社会,在以人为本、社会本位、平衡协调、发展经济以及公平正义等方面都有契合之处。为了实现经济法理念,充分发挥经济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应加强立法,提高主体守法自觉性,完善司法,改革管理体制以实现和谐执法。
    高校工会维权工作探悉
    高长富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127-130. 
    摘要 ( 1196 )   PDF ( 992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分析了维权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系列主张:转变维权工作思路,以源头参与为主,以事后监督为辅;以法律维权为主,以制度维权为辅;以重点维权为主,以一般维权为辅。健全维权工作机制,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强化维权监督机制;构建领导权滥用的预防机制。以废除工会干部委任制,推行考聘制等方式改良维权工作者形象。
    论归责原则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运用
    唐曼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131-134. 
    摘要 ( 1597 )   PDF ( 109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近年来的环境污染事故已经对人类敲响了警钟。我国的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是基于环境权和环境诉权两个基础理论的;而归责原则是公益诉讼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归责原则方面,应突破传统侵权法的局限,介入以无过错责任为主、过错责任与公平责任为辅的归责原则体系。
    税法的政策功能分析
    曾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135-139. 
    摘要 ( 1424 )   PDF ( 118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税收政策是国家经济管理职能与市场经济互动作用之下的产物,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根本性内容之一。税法是实现国家税收政策的根本手段,税法的功能蕴藏于税法的具体内容里,并反映于外在税法的作用之中。其中,税法最直接的、最基本的功能是借助税法的权威性以贯彻、落实和实现国家税收政策。从本质上说,税法的实施就是税收政策的实现。目前,我国税收制度架构显然不能体现税法与税收政策的内在联系。故对税法进行政策分析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在眉睫。
    政治学研究
    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廖胜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140-146. 
    摘要 ( 1612 )   PDF ( 115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全面、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30年来,我们党恢复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机制、方法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创新,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是今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宝贵资源。
    论高校领导团队精神的建设
    肖廷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147-149. 
    摘要 ( 1331 )   PDF ( 100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分析加强高校领导团队精神建设重要意义的同时,对高校领导团队精神建设现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领导团队精神建设的具体途径。
    论教育消费主义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值
    任志芬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150-153. 
    摘要 ( 1651 )   PDF ( 116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教育消费主义背离了教育的本性,是教育不能承受之重。教育消费主义在高校的蔓延,扰乱了高校的教育秩序及其育人功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它的人文价值,有效抵制高校教育消费主义的蔓延。
    西方社会的邪教控制模式及其文化分析
    郑牧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154-158. 
    摘要 ( 1489 )   PDF ( 131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西方社会允许邪教合法存在、但依法监控其活动以防范邪教犯罪行为发生的邪教控制模式是西方社会特定的宗教文化、政治文化和法律文化的产物。从文化的角度看,这种模式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又有着致命的缺陷。西方社会对这种缺陷进行了文化上的检讨,但由于自由主义文化内在的缺陷使得已有的检讨不彻底,也无法为更有效地建立反邪教模式提供文化上的支持。
    教育学研究
    大学师生无效交往原因探析
    向军, 肖云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159-161. 
    摘要 ( 1301 )   PDF ( 92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莫过于“人的失落”。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出现“人的失落”,可以说是教育的失效。影响高等教育效果的原因较多,师生交往的无效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导致大学师生无效交往的根源主要在于大学教育价值取向的偏狭、教育制度的制约以及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论声乐学习中哼鸣的本质特征及价值
    王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162-166. 
    摘要 ( 1420 )   PDF ( 177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哼鸣练习是声乐教学与学习中的一种基本方法,正确的哼鸣练习有助于学习者正确控制气息,正确发音,扩展音域、改变音色、增强音量,获得高位置头声,修复受损声带。因此,学习者应按练习的有关技术要求,加强哼鸣训练,以获得流畅灵活、清晰明亮、优美圆润的歌声。
    舞蹈专业假期课堂教学构想
    李蕾, 欧凯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167-169. 
    摘要 ( 1172 )   PDF ( 986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以舞蹈教育改革为切入点,论述了假期课堂的必要性以及与常规课堂教学的紧密互补关系。舞蹈专业假期课堂的教学应当以实践教学为主,实践不但是舞蹈身体的实践,也是舞蹈理念思维和组织能力的实践,以激活学生学习状态。假期课堂分为表演、创作、教学三个阶段。通过假期课堂与常规课堂的配合,实施多元教学,形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互动。
    书评
    大力推进区域循环经济的研究与发展——兼评《区域循环经济探析》一书
    刘解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8(6):  175-176. 
    摘要 ( 1001 )   PDF ( 933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