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9-07-15
    伦理学研究
    世界和谐秩序范式的伦理维度——西方永久和平观念的形而上学性与批判
    罗秋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6. 
    摘要 ( 1843 )   PDF ( 124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战争与和平的论题是关涉到生存论层面的论题,道德与政治在生存论上的原初同一性,使西方政治哲学立足于伦理这一基础与视阈建构世界和谐秩序理论成为可能。古典哲学以“自然正当”推出城邦内外的和谐,康德哲学则以实践理性原则规划了世界的“永久和平”。但是,“自然正当”与“实践理性法则”的形而上学性,使西方传统的永久和平观念沦落为空洞的政治宣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念诉诸物质生活领域,从而他的世界和谐秩序理论的伦理之维具备了现实而可靠的基础,构成了对传统永久和平观念的批判。
    拟人化思维:生态伦理学的致思模式
    鹿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7-11. 
    摘要 ( 1619 )   PDF ( 148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生态伦理学是人们把原本只适用于人类社会或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学推而广之,研究生态环境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时,创建出的伦理学分支学科。然而,生态伦理学作为一种特殊的伦理学,所考察的本质上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切地说是人与作为自身“无机身体”的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由于把自然界视为人或人的“无机身体”毕竟只是一个比喻或拟人化,因此,整个生态伦理学的致思模式本质上是自由自觉的拟人化思维。
    论制度公正的实现条件
    宋增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2-15. 
    摘要 ( 1815 )   PDF ( 117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冲突是制度公正问题产生的实践前提,而人自身的超越本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制度公正问题产生的思想条件。制度公正的实现不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而是物质基础、理论前提和人的发展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特定的社会物质生产状况是制度公正的物质基础;科学的人性假设是制度公正的理论前提;现实中人的发展状况是制度公正的主观条件。
    改革开放30年西方伦理学研究回顾与反思
    聂文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6-23. 
    摘要 ( 1448 )   PDF ( 1277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学界对西方伦理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辩证的发展过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我国学界对西方伦理学的研究经过了从片面否定(批判)到片面肯定(接纳)再到辩证否定(辩证批判)的发展阶段。当前西方伦理学的研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语言障碍与知识结构问题、研究模式或理论的价值取向问题、学术参考尺度问题、伦理思想史与道德生活史的关系问题和学术研究的条块分割问题;这些问题将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到较好的解决。
    美学研究
    从般若学内化谈东晋时期中国美学的转型
    赵建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24-28. 
    摘要 ( 1704 )   PDF ( 101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国美学在东晋时期实现自觉转型,是以般若学与中国美学的内在耦合为前提的。这种耦合最根本的体现在本体论的价值构成上,完成了由直观感遇向思性感悟的转化,它通过思想观念的深处变革而延伸到审美实践领域,并由此奠定了此后中国美学发展的基本模型和审美风范。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照面——美学对大众文化的三种回应
    杨春时, 王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29-32. 
    摘要 ( 1521 )   PDF ( 110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大众文化的崛起是现代性的重要表征,当代美学从不同理论视阈出发,做出肯定、否定、或是兼而有之的综合,演绎现代性美学和后现代性美学的双重变奏。阿多诺为代表的否定性美学,坚守传统的贵族精神,从精英主义的立场出发,批判大众文化,不仅维护古典艺术的高雅地位,也为现代主义艺术提供美学上的论证。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美学,立足平民的立场,为大众文化辩护,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质。姚斯的接受美学调和二者的对立,克服二者的片面性,执两用中,在交往的基础上论证了当代审美文化。
    哲学研究
    《老子化胡经》与佛道之争
    刘立夫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33-38. 
    摘要 ( 2247 )   PDF ( 2745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老子化胡经》是与老子化胡说相关的系列道经的总称,所涉及的核心问题至少有三点:其一,老子的出生年代;其二,老子如何化胡;其三,老子为何要化胡。由于《老子化胡经》将佛教创立的专利权归属于老子或尹喜,并侮辱了佛教徒,因而激起了佛教徒的强烈不满,他们曾有针对性地提出三圣东行说和宝应声菩萨、宝吉祥菩萨化为伏羲、女娲说来抗衡道教的老子化胡说。根据佛教方面的记载,历史上佛道关于《老子化胡经》的真伪之争发生过多次,其中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元宪宗八年(1258)的辩论很具代表性,道教在这三次辩论中均告败北。老子化胡之说本属向壁虚构,却在中国长期流传,非因其伪而为历史上的某些道教徒所抛弃而屡加利用,究其根源,一是由于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二是由于古人对老子和释迦牟尼生平的不确切了解。
    《巴黎手稿》中“社会”概念的内在张力
    王虎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39-43. 
    摘要 ( 1526 )   PDF ( 90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是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原初理论语境。“社会”概念与“类”概念直接相通又是对后者的批判性超越,“人是社会存在物”这一论断表明,“社会”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深刻洞悉。而“社会”概念所内蕴的“人所应是”的规范性界定直接成为马克思批判现实社会与人的历史境遇的重要价值参照系,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社会”批判话语最初动向。
    马克思的现代社会批判理论
    张荣军, 刘长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44-47. 
    摘要 ( 1675 )   PDF ( 127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现代社会是在否定传统社会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肯定现代社会的历史必然性,也就必然的或否定之否定的扬弃现代社会的人类史前史、走向未来真正的人类史;认识到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它为实现自己而盲目地克服障碍,必然有助于我们认识实现自由人联合体这一历史课题。
    文学研究
    三十年代文学:“现代性”的多元想象与实践
    张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48-52. 
    摘要 ( 1711 )   PDF ( 101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20世纪30年代作家对于现代性理解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思维方式上的分歧,直接影响了30年代文学场域与文学格局的形成。由于作家的立场、性格和审美观念的差异,在文学中表现出三种对于现代性的理解方式和实践方向:一、认为“现代”存在于未来,预设某个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在激烈的革命诉求下否定当下生活;二、认为“现代”就是当下,着力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历史,在对现实生存的欣赏与把玩中展现“现代”;三、将目光向后看,尝试从地域风俗和久远的道德理念中寻找别样的“现代”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悲剧观的文化批判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郭玉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53-56. 
    摘要 ( 2073 )   PDF ( 156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所蕴含的文化批判精神指向一切既有的和将要生成的事物,它最主要的批判维度有三:一、指向尚未生成的可能性的疆域;二、指向现有的造物(包括自然存在物和人的造物)的自在性和异己性;三、指向主体自身,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觉醒。由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从悲剧与政治、经济、历史的多重内在建构关系中来阐明悲剧的本质,建构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通过揭示人的存在具有自相矛盾、二律背反的悖论性质,显现社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空间,从外在的价值批判转向历史的自我批判,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的批判与超越。
    “典型”作为“他者形象”
    李倍雷, 徐立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57-60. 
    摘要 ( 1560 )   PDF ( 108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典型”作为“他者形象”,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为文本”过程的表现,中国当代文学中,典型人物的非中心化“他者”形象,是后现代主义对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解构的表现;典型事件向他者视角的演变,在于后现代主义对“元叙事”的消解;典型环境演变成为“平面化的‘他者’在场”,源于后现代主义对深度的消解。与此同时,典型作为他者的文化形态也出现了“泛精英、大众、反精英”形式,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拆解,能够发现“精英-大众-反精英”的过程也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文”的不同层次表现。
    海塞的批判现实主义文论
    张玉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61-65. 
    摘要 ( 1536 )   PDF ( 116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海塞是瑞士批判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文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在于:一、富于浪漫主义情调的批判现实主义。二、沉思冥想的内省现实主义批判。三、双重人格冲突的批判现实主义。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拾回与传述:中国图瓦人射箭比赛记忆解读
    关丙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66-72. 
    摘要 ( 2013 )   PDF ( 119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历史记忆在拾回与传述的过程中充满了发挥、想象与建构,透过并不真实的历史记忆可以窥见隐藏在其中的族群历史文化片段。中国图瓦人的射箭比赛仪式记忆充满了矛盾表述,显示了历史记忆在拾回和传述过程中的“工具性”以及“超级精英”的影响。在现实“夸耀”的需要下,射箭比赛仪式已经成为中国图瓦人族群文化的展演载体,也自然成为划分与他族群界线的衡量尺度。
    论传统生计对外来技术的接纳与创新——以贵州省黎平县黄岗村侗族传统生计为例
    崔海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73-78. 
    摘要 ( 2163 )   PDF ( 118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由于外来技术的不断引入,因地处偏远而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少数民族传统生计已发生了明显流变。从笔者所调查的贵州省黎平县黄岗村个案来看,这种传统生计的现代流变,可以从引入化肥、农药、打米机、马匹等外来技术所引发的社会与自然的连锁反馈中见出。在传统生计对外来技术的接纳与创新中,一切现代技术的引进,需要尊重民族文化自然性适应取得的已有成果,尊重客观的自然生态特性,才能收到理想的成效,否则,都会引发始料未及的负作用。
    经济学研究
    论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的和谐
    李松龄, 戴之礼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79-83. 
    摘要 ( 1760 )   PDF ( 93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商品经济的两种主要活动。在市场不完善和非均衡、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状态下,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不和谐的,需要政府发挥调节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地完善市场和推进市场均衡、健全法律法规和理性地发挥政府作为,能够促进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和谐。
    凯恩斯萧条经济理论的现实性与局限性
    许经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84-88. 
    摘要 ( 1905 )   PDF ( 115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凯恩斯“萧条经济理论”主张通过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直接增加政府的投资和公共支出,以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这一理论至今仍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理论与实践产生影响。同时也对我国当前正在采取的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措施,有某些方面的借鉴价值。但是,当我们正确评价凯恩斯萧条经济理论的历史地位时,则不可把它凌驾于马克思之上。我们学习、借鉴西方经济,是完全必要的,然而,马克思经济学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动摇的。
    入世以来FDI进入我国服务业的新趋势与对策
    宾建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89-94. 
    摘要 ( 2072 )   PDF ( 105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加入WTO以来,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和对外开放领域的进一步扩大,FDI进入我国服务业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变化,无论是进入的规模和速度、产业投向还是进入方式及经营战略都作了很大的调整,并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FDI加速进入我国服务业,一方面弥补了我国服务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状况,提升了我国服务业的效率,促进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但另一方面,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对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安全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服务业FDI,我国应该遵照WTO有关规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正确引导FDI流向,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在致力于营造有利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完善国内有关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加强对服务业FDI的监管,保障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安全。
    生态资本运营与相关资本运营的关联性分析
    严立冬, 刘加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95-98. 
    摘要 ( 1842 )   PDF ( 126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生态资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要素之一,生态资本存量的非减性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经济社会可持发展的基石。从生态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关系看,通过生态资本的有效运营以及相关资本运营之间相互替代和转化关系能增加生态资本的存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新型工业化视角下湖南新型城市化发展探析
    陈志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99-102. 
    摘要 ( 1483 )   PDF ( 1284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从新型工业化角度来看,湖南新型城市化发展滞后,影响了新型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必须从优化产业结构和城市规划结构,强化产业支撑与创新制度等方面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
    管理学研究
    现代企业精神对儒家思想的汲取
    史少博, 张文青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03-106. 
    摘要 ( 1643 )   PDF ( 171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现代企业精神虽然因企业不同而各有其特点,但许多现代企业从不同的方面汲取了儒家思想,例如汲取儒家“和为贵”的思想,树立团队精神;汲取儒家“诚信”的思想,树立奉献精神;汲取儒家“自强不息”的思想,树立创新精神等。
    浙商崛起对国民性格的冲击与建构
    魏彩霞, 朱鹏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07-110. 
    摘要 ( 1486 )   PDF ( 103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草根”浙商的崛起,对塑造新型民族性格、改变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具有典型的积极意义:一、有助于改变传统“民本”思想中普通民众的依赖心理、培养民众积极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自主人格;二、有助于打破传统“士农工商”金字塔式的单一价值排序和轻视技艺的传统观念,在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发展空间中形成踏实、务实的民风;三、有助于扭转传统“义利观”中重义不重利而产生的“贫穷光荣”的心理以及唯利是图制假造假的不义行为,打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伦理观。
    政府与市场的共生和互动——金融海啸对中国宏观调控变革的启示
    魏风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11-115. 
    摘要 ( 1848 )   PDF ( 120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如何看待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指针。共生互动关系是当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现实反映,良好的共生和互动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理想的、动态的一种关系状态。政府与市场孰大孰小不是问题的关键,有效的政府与有效的市场及建立政府、市场间良性共生互动机制才是应有之义。金融海啸是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置不当的不良恶果,其危害波及全球,中国亦未能幸免。另一方面,金融海啸也为中国宏观调控提供了难得的借鉴和变革契机。抓住机遇,立足实际,以社会的稳定繁荣为根本宗旨,努力实现政府主导权与市场自主性之间的协调,亦即对过度监管与监管不力的有效调校,并进而实现政府与市场之间“对称互惠共生”的行为模式和“一体化共生”的组织模式之构建,应该是当下中国宏观调控的可行之道。
    我国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刘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16-119. 
    摘要 ( 1598 )   PDF ( 105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可持续发展理论已贯穿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体制改革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必须与时代和我国国情相一致。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选择上,我们应建立:一、建立在天人制衡、协调发展基础上的生态文明观。二、追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观。三、承认物质、环境、知识与文化多元价值的新财富观。知识经济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知识经济的发展,我们应:一、大力发展网络技术,有效利用知识网络。二、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知识产业。三、提高环保产业的知识水平,大力发展绿色技术。四、开发人力资源,发展知识经济。未来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一、在发展途径上,要实施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推进的战略。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三、开发人力资源。四、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五、重视环境与贸易的整合,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旅游学研究
    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与前瞻——基于ARMA模型的实证分析
    卿前龙, 毕斗斗, 曾春燕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20-123. 
    摘要 ( 2159 )   PDF ( 186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1978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反映旅游业成长的主要指标如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等都表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大多超过了10%。金融危机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旅游业增长的长期趋势,基于ARMA模型的预测表明,在2011—2015年间,我国旅游业还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国家旅游局制定的2020年中国旅游业发展远景目标将会提前到2015年实现。
    湘西民俗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黎克双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24-127. 
    摘要 ( 1996 )   PDF ( 153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湘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依托湘西四大古镇,开发特色集市旅游。二、深度挖掘湘西特有的文化资源,打造品牌民俗旅游产品。三、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树立和谐发展观。四、运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扩大湘西民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五、优化旅游投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开发过程中,应坚持开发的独特性、保护性、参与性、文化性、市场导向性、乡土性和古朴性的原则。
    法学研究
    完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契机
    李长健, 邵江婷, 阮晓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28-131. 
    摘要 ( 1613 )   PDF ( 103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农业外部性内部化的关键。在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体系的制度设计中,应制定相关的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发挥和农业生态补偿相关重要法律法规的指导作用;充分保障社会中间层和农民的监督权利。生态补偿制度“以补偿促进环境保护”是对我国目前生态保护制度的重要补充。生态补偿制度的我国实现由传统“惩罚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向多元的保护机制有重大意义,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有重大的意义。
    论神判的价值
    韦书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32-136. 
    摘要 ( 1531 )   PDF ( 110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神判在中外诉讼制度史占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演变过程诠释着中外传统的诉讼程序和规则的不同。在实施过程中,它极为规范的程序性活动蕴藏着仪式性、权威性和指引性等价值,在深层次上影响各国的诉讼制度。
    中国海域使用权出让合同性质论
    罗礼平, 阳庚德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37-140. 
    摘要 ( 1666 )   PDF ( 138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国家海洋主管机关以所有权人的代理人身份和海域使用权人之间订立的出让合同,无论是定性为行政合同还是民事合同,都要维持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对等与平衡。从解释论上讲,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上没有法国法上那一套行政合同的利益平衡机制,如将海域使用权出让合同解释为“行政合同”,合同相对人的利益将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因此,应该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将海域使用权出让合同解释为民事合同。
    加强动物保护立法的思考——兼评动物的主体地位
    程凌香, 李爱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41-145. 
    摘要 ( 1766 )   PDF ( 141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动物不能成为人类道德的主体,动物成为人类法律关系的主体也存在诸多障碍。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对动物加强立法保护非常必要。我国在动物保护立法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不足。针对我国动物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做如下努力:第一,明确动物保护立法的原则;第二,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部门法中有关动物保护的规定;第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基本法》及其他配套法规。
    文化研究
    编辑主体研究断想
    周国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46-149. 
    摘要 ( 1413 )   PDF ( 106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深化对编辑主体的研究是现实编辑活动的必然要求。编辑主体是一切编辑活动的行为原点,是编辑学范畴之网的关键纽结,是构建编辑学体系的核心点,必须不断开拓理论视野,形成系统而具有普遍意义的编辑主体理论。
    瑶族长鼓舞的文化阐释
    龙文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50-153. 
    摘要 ( 2154 )   PDF ( 156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长鼓舞是瑶族的民间舞蹈,是瑶族人古老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形式,它融歌、舞为一体,反映了瑶族独特的文化内容与特征,是瑶族民族历史、情感、精神与价值观的再现与记忆,反映出瑶族人民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和理想追求。
    民俗文化广告的审美价值
    张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54-156. 
    摘要 ( 2021 )   PDF ( 123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民俗文化广告是一种综合性的实用艺术,也是一种独具魅力的审美文化现象,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民俗文化广告通过民俗文化与广告传播的有机结合,以新颖的创意、优美的意境和富有冲击力的表现手法,在满足受众审美需要的同时,利用民俗文化拉近受众与商品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更好的广告效果。
    “娱” 还  是 “愚”?——读《娱乐至死》
    龙亚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57-158. 
    摘要 ( 1674 )   PDF ( 1443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传媒数字化时代,重读《娱乐至死》具有新的启示。人们既不会因传媒的娱乐化而“至死”,也不会因需求娱乐的本能而失去娱乐。我们需要的是智慧的培养和鉴别力的提升。
    教育学研究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舞弊行为探析
    陈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59-162. 
    摘要 ( 1527 )   PDF ( 160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来分析大学生舞弊问题,可建立大学生舞弊计划行为的结果模型,从模型中提取直接影响考生舞弊行为的道德观念、制度规范、学风考风、工具因素和考试模式等五个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应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加强制度规范、严抓考风考纪、消减舞弊工具作用等五个方面入手,消除心理诱因,减弱行为意向,构建完善的舞弊行为防范机制。
    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群体发展现状与培养对策——以湖南高校为例
    何旭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63-166. 
    摘要 ( 1582 )   PDF ( 1405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骨干群体。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干部这一群体发展状况总体是好的,但同时存在理论水平不高、看重个人的发展、心理压力普遍较大等问题。当前,高校应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理论指导、价值引导和心理疏导,强化学生干部的精英意识,促进学生干部群体的全面发展。
    高校辅导员的语言艺术
    杨智勇, 熊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67-170. 
    摘要 ( 1364 )   PDF ( 153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语言是辅导员工作中使用最普遍的工具,也是辅导员工作的有力武器。语言艺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辅导员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师生和谐的润滑剂,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有效途径。辅导员的语言艺术应该做到“真”(饱含情感性)、“准”(具有针对性)、“趣”(具有感染性)。
    大学新生挫折心理与行为反应质性研究
    徐桂芬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71-173. 
    摘要 ( 1343 )   PDF ( 1371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大学新生的挫折心理与他们的早期经历中所形成的人格特质、家庭教养方式、个体的自我认知方式有着紧密关联。大学新生应通过调整学习目标和自我抱负水平;确立合理的自我归因;增强挫折认知水平;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来应对这些心理问题,保持身心健康。
    论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彭桂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74-175. 
    摘要 ( 1772 )   PDF ( 151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作为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有联系的一面,又有相斥的一面。二者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并不存在本质冲突。现代大学的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应该向着互为补充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
    书评
    南朝文学研究的一大创获——评谌东飚教授新著《颜延之研究》
    成松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0(4):  176-176. 
    摘要 ( 1277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