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8-01-15
    哲学研究
    品德概念新探
    孙英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1-7. 
    摘要 ( 1498 )   PDF ( 141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一方面,人格是个别,个性是一般。个性是一个人的自我,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属性,因而包括一个人所具有的全部稳定属性;人格则仅仅是一个人的心理自我,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人格是一般,品德是个别。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自我,是一个人的长期行为所表现和形成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品德则是一个人的道德自我,是一个人长期的道德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自我,是一个人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的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道德人格和道德个性。
    “巫”三辨
    郑英杰, 王月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8-15. 
    摘要 ( 1588 )   PDF ( 106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巫文化研究中,存在着一些诸如巫术与宗教、巫术与法术、巫与傩的理论难题,随着研究的推进,它们必然进入原始宗教与宗法性传统宗教领域。对这般学术问题进行一番梳理辨析,在重写学术史的今天,或许是不无裨益的。
    康德关于纯直观和纯粹范畴之关系的思考
    宇海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16-19. 
    摘要 ( 1859 )   PDF ( 161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于纯直观和纯粹概念之间的关系论述较为复杂,并且分散于先验感性论、先验分析论和原理分析论中。在这三层论述的每一种中论述的层次又是不相同的,因而较难把握。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康德的先天直观和纯粹范畴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论康德的“物自身”与“自由”的关系
    陈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20-24. 
    摘要 ( 1933 )   PDF ( 119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考察康德的物自身概念,可以分析得出康德规定了物自身的双重蕴含是“不可知”和“可思”,并依此区分和稳定物自身与现象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物自身为自由提供存在的根据并使自由与自然规律得以共存:正是这种“根据”的关系与意义,使物自身概念有资格随同自由概念进入实践领域;从而共同成为整个理性大厦的拱顶石。
    善优于权利?——社群主义道德观评析
    王洪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25-28. 
    摘要 ( 1926 )   PDF ( 126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社群主义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是在对抗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群主义力图把社群利益置于政治话语的中心,强调“善优于权利”。在对比视野中对社群主义道德观进行系统地梳理,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加以深入地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社群主义道德观的深入理解。
    政治学研究
    服务型政府的伦理特征
    孟昭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29-33. 
    摘要 ( 1665 )   PDF ( 134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服务型政府的最高伦理准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基本伦理特征的核心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是公正、和谐、责任、诚信、宽容和自律。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周小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34-37. 
    摘要 ( 1589 )   PDF ( 1805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中一个颇受人们关注且具永恒魅力的问题。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首先要明确两种态度:一是正确对待西方政治文明;二是正确对待中国国情。其次要处理“三对关系”:民主与稳定;民主与法制;民主与权威。最后要扩大“四种权利”: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健全的公民社会:现代国家建构的社会基础
    李乐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38-42. 
    摘要 ( 1491 )   PDF ( 119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可能性的最深刻根源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发展,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现实表现在于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的出现;伴随着社会资源占有与控制的多元化,个人独立性相对扩大,个人受组织、身份的限制趋于减弱,寻求自身发展的选择余地不断增加,个人财产权利等各种权利的状况也日益得以彰显和改善。健全的公民社会是现代国家建构的社会基础,要实现国家转型,建构一个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相对均衡的现代国家,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正常发育的公民社会,使社会不会因为政治上的波动而失控。
    中央苏区市场兴衰的政治社会分析
    李红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43-46. 
    摘要 ( 1411 )   PDF ( 101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央苏区时期,为冲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改善苏区人民的生活状况,中共开始注重商业的发展,市场也随之勃兴;然而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治理念使工商业者的合法地位失去保障,造成市场主体的缺位,市场最终趋于凋零。回溯这一时期的市场演变,可以看出,市场的兴衰往往与政治理念有关。
    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比较研究
    吴艳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47-50. 
    摘要 ( 1591 )   PDF ( 136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本文以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为考察基点,从意识形态概念、关于对意识形态批判问题的理解以及对于科学技术的本质认识三个方面系统比较了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异同,旨在划清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界限,揭示哈贝马斯意识形态理论的局限性。
    历史学研究
    曾纪泽与赫德的争斗
    贾熟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51-55. 
    摘要 ( 1749 )   PDF ( 119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曾纪泽是外交官,赫德是总税务司。赫德插手中法谈判、中英谈判、排斥中国外交官,引起曾纪泽的不满,以致频频将赫德不愿公开的信息透露给报界。在中葡澳门交涉方面,双方意见更是尖锐对立,明争暗斗,直至曾纪泽逝世。
    文化研究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地方性知识反思
    罗康隆, 谭卫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56-62. 
    摘要 ( 1673 )   PDF ( 117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学术界在对“地方性知识”的认识上,始终贯穿着普遍主义(科学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研究价值取向。普遍主义主张人类学的研究宗旨在于发现人类文化的共同结构或普遍的规律;“相对主义”则认为,各种文化之间充满着差异,没有一个可以统一的价值标准,并进而认为关注文化的差异性、促进相互理解与宽容才是文化人类学真正的任务所在。本文从地方性知识的特性、建构以及对科学主义下地方性知识的反思等方面,试图揭示学术界对地方性知识研究取向之争的本质所在。
    文化的守望:“东方文化派”的民族主义关怀
    暨爱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63-69. 
    摘要 ( 1668 )   PDF ( 178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五四前后“东方文化派”的文化关怀,应该被纳入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框架内进行理解。在面对20世纪初年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时,“东方文化派”认为能够挽救民族国家命运的,最终只能是民族自身的传统价值。因此,他们提出以复兴中国文化来振兴中国民族。这一文化民族主义的运思,的确反映了国人克服民族自卑,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精神现象,但同时也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落后性。
    法学研究
    劳动基准与公益诉讼
    颜运秋, 闵宁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70-76. 
    摘要 ( 1508 )   PDF ( 127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劳动基准是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必须保障劳动者享有的最低劳动权利、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具有强烈的公益属性。我国对于劳动基准实施艰难的现状表明,通过传统诉讼已不能有效地解决劳动基准纠纷,而劳动基准与公益诉讼之间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呼唤着将公益诉讼程序导入到劳动基准纠纷的解决过程。我们应当构建完善的劳动基准公益诉讼理论与制度,从而维护不特定多数劳动者的劳动基准权利。
    论我国刑法的引导性文化品格之塑造
    苏永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77-82. 
    摘要 ( 1581 )   PDF ( 100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所谓刑法的引导性文化品格,是指刑法应有的对人的行为起引导作用的文化特性。它使刑法具有引导性、文化性、人文性和自主性等特征。从人本法律观出发,为了弘扬刑法的人文精神、实践刑事法治和彰显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在我国必须塑造刑法的引导性文化品格。在没有宗教赋予法律以神圣性,且过分强调宗教与法律分离的我国社会,只能依靠具体的法律实践来塑造刑法的引导性文化品格。在刑事立法层面,在追求对先进制度移植的同时,应当力求对传统优良刑法文化进行吸纳,并应突出个人法益在刑法法益体系中的地位;在刑事司法层面,通过司法改革,确立司法权的独立地位和公开状态;在法制宣传层面,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应当有所推进。
    中国传统法律伦理化的政治批评
    淦家辉, 谢向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83-86. 
    摘要 ( 1783 )   PDF ( 102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分析中国传统法律时,应基于整体性法学观,正确认识德、礼、法三者的关系,把握中国传统法律之伦理本质。中国传统法律伦理化,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促进了古代中国的国家统一与政治稳定,但因与现代政治所追求的正义、权利、自由、自治、民主、平等、宽容等价值格格不入,客观上阻碍了中国的政治发展。
    中国古代程序公正缺失的原因
    尹辉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87-88. 
    摘要 ( 1611 )   PDF ( 124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刑事程序公正一直是法律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但是在古代中国,刑事程序公正却一直处于缺失状态。本文从诉讼地位的不平等、罪从供定原则以及纠问式审判方式等三个方面分析,就中国古代刑事程序缺失的原因做了简要分析。
    经济学研究
    专业化市场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
    孙振明, Martin Perry, 王凤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89-94. 
    摘要 ( 2200 )   PDF ( 101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往往与一个或者多个专业批发市场相联系。中国的流通体制改革是中国专业化市场出现的重要原因。专业化市场对产业集群发展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先前的研究很少对中国这个特有现象给予重视。在产业集群和专业化市场的相互作用中,这些和产业集群有着密切联系的市场演变出不同的类型。专业化市场可以服务单个产业集群也可以服务多个产业集群。专业化市场可以细分为:房地产式,集群衍生式,中枢式和孵化器式。
    FDI对中国产权制度变迁的影响
    王霞, 陈柳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95-99. 
    摘要 ( 1575 )   PDF ( 130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FDI对我国产权制度变迁有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FDI促进了我国产权交易的进行;FDI的进入提高了产权结构的效率。FDI主要通过竞争机制、外资并购、改变国企改革的条件、外资优惠政策四个方面影响了我国产权制度的变迁。
    欧洲古典经济学派的人口—经济思想的现代反思——所谓“剩男”、“剩女”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黎学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100-104. 
    摘要 ( 1764 )   PDF ( 702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农村,人胜其地致使广大农民纷纷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在城市,尤其是居住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适龄男女,似乎有趋向于不结婚或晚婚晚育的倾向。在经济不发达的广大乡村,多子多福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如何理解人口和经济发展千百年间的纠缠?国内学界多采用西方人口—经济理论来解释中国人口—经济问题,既是如此,正本清源式地了解西方人口—经济学派的源头甚为必要。对目前经济发达地区里所谓的“剩男”和“剩女”现象,结合欧洲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探索其背后的经济动因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建立生态税收体系发展湘西地区循环经济
    高学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105-108. 
    摘要 ( 1674 )   PDF ( 92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湘西经济依赖本地资源的采掘和初级加工,正面临着资源枯竭、资源循环利用率低和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压力,粗放式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给湘西州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害。本文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而实行的税收制度,结合湘西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湘西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生态税收对策,促进湘西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文学研究
    《三国演义》主题复合论
    郭瑞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109-114. 
    摘要 ( 1740 )   PDF ( 112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任何一部成功的小说都有明确而突出的主题,而不同题材的小说主题自是不同。《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演义,承继了自先秦以来即已形成的、悠久而厚重的、以史为鉴的历史传统,旨在通过叙述和反映三国时代的历史进程来揭示历史的分合、王朝的兴衰,进而表明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人心所向。因此,《三国演义》当是表现以歌颂统一为核心,同时也反映历史分合和王朝兴衰的复合主题。
    “春秋笔法”与《红楼梦》审美接受
    陈才训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115-118. 
    摘要 ( 1634 )   PDF ( 146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措词用语以简约、隐晦为尚的“春秋笔法”,赋予文本以巨大的阐释空间,其“微言大义”的话语解读模式及其意义建构方式,为文本阐释打开了一条通向无穷生命力的门径。《红楼梦》之所以能焕发出持久不息的艺术魅力,就与它对“春秋笔法”的娴熟运用密切相关,是“春秋笔法”造就了《红楼梦》文本的开放性。正因尚简用晦的“春秋笔法”为读者的审美创造提供了自由,所以这便导致了《红楼梦》接受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主题阐释的多元性和某些人物性格解读的争议性。至于红学史上索隐派的长盛不衰,也与深婉隐曲的“春秋笔法”不无关系。
    一部对经典的重构?——解读耶利内克《娜拉出走以后》的“双性同体”意识
    田俊武, 李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119-122. 
    摘要 ( 1715 )   PDF ( 115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具有强烈女权色彩和社会批评意识的耶利内克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女作家,她的《娜拉出走以后》好似是对易卜生《玩偶之家》的重构。但耶利内克的本意并不是要颠覆经典中的娜拉形象,而是要从女权的角度构建一个新的娜拉,回答出走后的娜拉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抗争。本文试图从双性同体角度解读《娜拉出走以后》的女性意识,从而揭示耶利内克对两性关系的审视和思考。
    柏拉图美与艺术关系思想研究
    罗常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123-127. 
    摘要 ( 1783 )   PDF ( 183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柏拉图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对美学的两大核心范畴,美和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美本身是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艺术是以美本身为原型的现实世界的摹本,美与艺术分属理念世界和艺术世界,彼此分离。美与艺术的分离是柏拉图艺术分有美本身理论的基础,分有说是柏拉图从理论上沟通理念世界与艺术世界的桥梁,或凭借模仿或激发灵感,艺术可以分有美本身。不论柏拉图是在哲学层面上探究美本身,还是要求艺术实践以美本身为原型,旨在培养和谐的城邦公民,服务其政治理想与哲学追求。因此,柏拉图既是第一个发现真正美学问题的美学家,也是第一个对艺术做过真正伟大否定的人。
    语言学研究
    预设理论研究方法论析
    王宏军, 丁永燕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128-132. 
    摘要 ( 1799 )   PDF ( 226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本文论述了语用学中的预设理论,举例说明了该理论的各个方面,包括语义预设、语用预设、焦点、共有知识、预设与语境、预设触发语。还就预设的特点,可取消性和投射问题加以论述。预设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预设概念不断深化,范围不断扩大,对预设的研究也从表层结构的语言形式,开始向情景、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发展。
    隐喻外显功能研究
    田学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133-140. 
    摘要 ( 2082 )   PDF ( 169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本文旨在从语用视角探讨隐喻的外显功能及其语用运作机制。全文由五部分组成:隐喻研究的总体发展和遗存缺憾;隐喻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对隐喻进行定性、分类和功能性研究;隐喻(外显)功能的分类及其蕴涵;隐喻外显功能的语用运作机制;隐喻外显功能及其运作机制图示。通过分析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关系,本文揭示出了隐喻外显功能的语用运作机制——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趋同!
    湘语“V+X+N(L)”的结构形式及来源
    瞿建慧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141-144. 
    摘要 ( 1744 )   PDF ( 96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湖南境内湘语“V+X+N(L)”的结构形式共有四种:“V+在+N(L)”、“V+到+N(L)”,“V+体貌助词+N(L)”和“V+体貌助词+在+N(L)”。“V+体貌助词+在+N(L)”的来源于六朝时期就已常见的“(S-P)在NL”结构。
    教育学研究
    反思学术腐败
    韩东屏, 陈笑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145-149. 
    摘要 ( 1902 )   PDF ( 126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学术腐败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买卖学术资源、学术贿赂、唯亲排异等主要表现。学术腐败不仅严重危害学界本身,而且间接危害整个社会。学术腐败的发生,有学术主体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根据学术腐败的成因,我们需要从制定统一而完善的学术规范体系、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和改进学术制度安排这三个方面来治理学术腐败。其中,改进学术制度安排是最重要的方面。
    “平民大学”的伦理意蕴
    尹祝寿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150-152. 
    摘要 ( 1550 )   PDF ( 113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大学之道在于求知和求善的统一,求知是手段,求善是目的,在此意义上,大学是一个伦理实体。“平民大学”坚持的是平等主义哲学,它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大学所具有的伦理特征以外,蕴含着在“资源—权利”层面上的公平公正性;在价值取向上对绝大多数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在“意识—人格”层面上对平民意识和平民人格的塑造,培养“人中人”的平民归属感和幸福感的深刻伦理意蕴。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导向教育新探
    周桂英, 刘新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153-156. 
    摘要 ( 1766 )   PDF ( 128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为了解决大学生在当前职业价值选择中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困惑,高校必须更新人生价值观导向教育的内涵,着重加强职业价值感、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的导向,并努力创新职业价值观导向教育的方法,着力帮助他们树立依需要择业、以技能立业、谋发展就业、以知识兴业、立足自主创业等现代职业价值观念。
    论民族地区高校在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中的作用
    徐燕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157-159. 
    摘要 ( 1827 )   PDF ( 126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历史悠久,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更是其中的瑰宝之一。处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学校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承担起传播和发展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历史使命。本文结合地处湘西的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方面的教学探索活动进行总结,以期对民族民间艺术的保存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信息与档案研究
    国外图书馆与资讯学教育:调研与思考(上)
    孟广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160-170. 
    摘要 ( 1245 )   PDF ( 1182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此文为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子课题研究的一部分。在对世界各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单位数和美、英、澳、日的院系名称、教育计划、课程设计等进行了调研的基础上做了简要的分析,并在结语部分做了简要的归纳和思考。
    湘西农业信息引导研究——《西部大开发与农业的信息引导》研究报告之三
    龙世谱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9(1):  171-176. 
    摘要 ( 1393 )   PDF ( 99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本文从(1)WTO对湘西农业的信息引导;(2)西部大开发对湘西农业的信息引导;(3)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对湘西农业的信息引导;(4)湘西州农业理论与实践对湘西农业的信息引导;(5)适用科技对湘西农业的信息引导等5个方面,阐述了湘西农业信息引导问题。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