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1-15
    哲学研究
    法兰克福学派政治哲学研究论纲
    王雨辰, 杨松雷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1):  1-9. 
    摘要 ( 1327 )   PDF ( 106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哈贝马斯之前的法兰克福学派政治哲学的突出特点是通过技术批判、文化批判、消费批判,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总体统治,个人日益被社会总体所吞没,追求个体解放是他们政治哲学的主题。哈贝马斯之后,法兰克福学派更多转向了政治伦理批判,这既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的变化,也反映了他们受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巨大影响,而越来越远离历史唯物主义。
    近代欧洲宗教宽容的起源及其启示
    孙浩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1):  10-15. 
    摘要 ( 1608 )   PDF ( 110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经过中世纪宗教专制以及无数宗教冲突、迫害与战争之后,宗教宽容在近代欧洲逐渐兴起,并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宗教宽容是指具备特定权力和知识的个人或团体容忍异端异教存在,毫无偏见地包容差异性信仰,进而予以多元化的接纳吸收。宗教宽容包含思想、法律、行动、政策等多重维度,是现代文明的基本素质之一。我们应在宗教宽容精神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宗教的理性化、道德化、人文化、公益化、社区化、现代化建设。
    生态环保论坛
    再论环境能力
    唐代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1):  16-22. 
    摘要 ( 1894 )   PDF ( 104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环境即是整体生成性的自然。用“环境”概念表述人存在其中的整体性自然时,人为地赋予了它以静止、孤立、无生命特征,由此才形成“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等社会理念及行动方式。要改变这种人类中心论的环境观,就是发现环境能力,即作为整体性自然之环境本身具有自生和生它力量,前者即环境自生境能力,后者乃环境生产力。环境作为一种整体生产力,向地球生命世界释放其生产功能,就形成生物多样性繁荣;向人类社会释放其生产功能,就推动人种、文化、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且,环境化育地球生命的力量是直接的,环境创化人类社会的力量是柔性的、间接的;仅此而论,环境能力就是环境软实力。
    弗洛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人性论反思
    吴兴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1):  23-28. 
    摘要 ( 2147 )   PDF ( 118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弗洛姆看来,人的自然性决定了人对于自然的依赖,然而人又始终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为了自由而必然走出自然。由于现代人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将自然视为自由的障碍物,从而对自然进行征服和改造,最终导致自然的异化。然而,人与自然之间尽管存在着矛盾性,但并不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的冲突。当今频繁爆发生态危机的根源不在于人与自然的矛盾,而在于不健全社会培养的不健全之人,因而要克服生态危机,使人与自然关系走向和谐就必须造就健全的人。
    三农问题研究
    政绩竞赛、合法伤害权与炫耀性寻租 ——对中国当前“包村”运动的思考
    王文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1):  29-33. 
    摘要 ( 1344 )   PDF ( 133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包村运动作为一种扶贫方式,随着新一届中央政府对群众路线的着重强调,地方政府政绩竞赛的冲动在一些地方再次风行起来。尽管这种扶贫方式能够有效减少一些地区、农户的贫困问题,但效率低下,注重短期效应,形式主义严重。从长期看这种建立在权力部门合法伤害权基础上的政绩竞赛会进一步强化权力寻租,使普通的物质性寻租升级为炫耀性寻租,造成政府权力的恶性膨胀,资源配置的更大扭曲,腐败问题的恶化。只有建立比较公平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限制政府规模和权力,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建立长效的扶贫机制,以制度建设代替政治运动,我们才能减少权力寻租,防止包村的异化,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加快中国的扶贫进度。
    声誉机制、契约选择与农地流转口头契约自我履约研究
    洪名勇, 钱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1):  34-43. 
    摘要 ( 1255 )   PDF ( 111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通过对贵州省湄潭县221户农民的调查,构建了二元logistic模型,从声誉机制这一视角探讨农地流转的契约选择与口头契约自我履约两个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声誉的信号传递效应,激励和惩罚效应、网络效应提升了其重要性,使得声誉能够正向促进农地流转口头契约的选择率及契约自我履约率,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判断。另外,土地流转面积也是关键影响因素,土地流转面积越大,双方选择口头概率的几率越低,契约依靠自我履约概率也越低。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武陵山区多维贫困的测量、分解及政策蕴含
    谭银清, 王志章, 陈益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1):  44-49. 
    摘要 ( 1400 )   PDF ( 106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武陵山区农民的经济贫困,对农民的多维贫困状况却鲜有关注。通过对该地区农民的多维贫困进行测算和分解后发现,武陵山区农民的多维贫困水平显著高于2006年中国农村的多维贫困水平;其中卫生设施、燃料、住房这三个维度对该地区的多维贫困指数贡献率最大;贵州省农民的多维贫困状况最为严重。因此要改善武陵山区农民的多维贫困状况,一要设法打造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二是建议国家设立“武陵山区专项扶贫基金”进行“特困特扶”;三要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民生计方式。
    社会治理研究
    运动式政策参与:公民与政府的理性互动——基于广州番禺反焚运动的分析
    龚志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1):  50-59. 
    摘要 ( 1388 )   PDF ( 125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从“传统官僚理性”的“控制”逻辑到“工具—价值”理性的“回应”逻辑再到“治理”理性的“合作”逻辑,公共行政理性的变迁推动着公民参与政策空间的理性释放。公民的理性需求内在地区分为“个体理性”、“团体理性”、“公益理性”三个层面。公民参与空间的大小取决于行政理性与公民理性的有效互动,不同的行政理性配置不同的公民理性,会引致不同的政策参与类型。从公民参与的视角看,以“运动式政策参与”为分析概念,广东番禺反焚运动,展现了一种基于公民与政府理性互动的非正式的政策参与过程。应通过理性的认知和引导,提升政府和公民的理性能力,将频繁出现的公民集体行动转变为公民理性的政策参与,而非滑入群体性事件的深渊。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乡村治理变革
    廖业扬, 李丽萍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1):  60-65. 
    摘要 ( 1567 )   PDF ( 136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整体性治理范式契合当下中国乡村治理变革的现实需要。借鉴和运用整体性治理有助于推动乡村治理观与治理体制机制的整体性创新与变革,有利于促进乡村治理方式上的整体性转型和民生导向的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整体性治理也为创新乡村社会转型风险治理模式,克服农村社会转型风险治理中的碎片化现象、提高风险治理能力提供可行的治理途径。
    社会学研究
    论转型期中国社会心理的重构
    范和生, 唐惠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1):  66-73. 
    摘要 ( 1471 )   PDF ( 111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结构转型形势紧迫,社会分化程度加深,利益格局差距整合难度加大,由此引发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文化模式、价值理念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迁,对原已形成的社会心理结构形成巨大冲击,中国社会心理正进行着艰难的重构。而社会心理的重构需要持续、稳定的动力支持系统。转型期中国社会心理重构的动力主要有物质利益动力、精神文化动力、社会结构转型动力和全球化动力。这四种动力既相互独立,又构成完整的社会动力系统。它们不仅为中国社会心理重构提供了适度动力保障,也给中国社会心理重构指明了实现路径。社会心理重构的最终目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得益彰的、符合民意的社会心理结构。
    论技术领域的性别平等
    彭福扬, 何杨, 易显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1):  74-78. 
    摘要 ( 1388 )   PDF ( 116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技术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性别“不平等”现象,表现在:技术领域两性参与者数量差距大,两性在技术组织中的地位不平等以及在技术教育领域中的不平等。传统性别文化、有关制度的缺失及女性主体自身的某些不足是造成技术领域性别失衡和等级悬殊的主要因素。只有打破传统性别二元论,营造先进的性别文化,并且通过制度创新和女性自我认知的转变才有可能改变技术领域的性别不平等现状。
    历史学研究
    论法家的国家信用观及启示
    罗教讲, 罗玮, 谢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1):  79-84. 
    摘要 ( 1615 )   PDF ( 154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管子》、《商君书》与《韩非子》三部法家经典著作蕴含丰富的国家信用观。法家呼吁建立国家信用,认为国家信用是国家法律得以贯彻的基础,对于国家建设、外交攻防具有重要意义。法家提出信先于法、法高于权、权为法用的原则,以及立法树信、执法固信、普法表信的国家信用建设方法。法家的国家信用观对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推行依法治国具有借鉴意义。
    “士至于道”与传统士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以春秋战国时期为核心的考察
    高伟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1):  85-91. 
    摘要 ( 1719 )   PDF ( 126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士至于道”是传统“士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根基所在。为了坚守道统,并与政统相抗衡,人格独立客观上成为士之为士的第一要义。对于与道相违的“无道”社会,士人必然要对之进行无情批判,因而他们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道的“人间性”客观上要求士必须“经世”,这突出表现为士人对社会政治生活的高度关注与参与热情。为了保证道的尊严,士人又必须高度注重自身的精神修养。以身载道、人格独立、批判精神、经世传统、注重修身,这些文化价值共同构筑了传统“士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也成为传统士人的理想人格范型。这种独特的“知识人”文化传统于今天仍然彰显出不可忽视的强大精神能量。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论历史记忆对民族偏见形成的影响
    王浩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1):  92-97. 
    摘要 ( 1484 )   PDF ( 131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民族偏见的形成与历史记忆的转述密切相关。一方面,历史记忆的植入与“强权”使得民族偏见的产生与传播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与经济、政治、阶层等社会因素相比,根植于历史事件与历史文化土壤中的民族偏见更容易“合法化”为一种与他族的交往经验,以致造成民族隔阂。积极倡导民族宽容,增加不同民族间的接触与交往,客观、辩证地看待个别历史事件是消除民族偏见、维护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人类学空间视角下“申遗”实践的反思——以永顺老司城为例
    李凌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1):  98-102. 
    摘要 ( 1337 )   PDF ( 112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文化遗产的概念从其由世界教科文组织创设并推广以来就贯穿着空间的维度。人类学关于空间的研究不仅注重空间的客观存在,更注重空间的主体经验,特别是空间生产的权力及实践机制。从人类学的空间视角反思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申遗”实践,可以发现外部观察者和传承主体在遗产定位上存在观念冲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应回归传承主体的本土视角。
    经济学研究
    后工业经济时代主导要素协同动力模型——一起跨国企业联盟成功案例剖析
    代明, 陈景信, 姜寒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1):  103-108. 
    摘要 ( 1394 )   PDF ( 133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南非纳斯帕斯入股中国腾讯被视作当今全球最为双赢的战略投资案例之一。基于案例研究法、协同学、动力学等方法和理论,构建主导要素协同动力模型探索企业联盟协同动力机制,进而剖析纳斯帕斯—腾讯联盟协同共赢的典型案例,以期深化体现后工业经济时代主导要素(资本+知识)协同动力模型的意义和价值。
    西部连片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基于三峡库区的地统计分析
    胡江霞, 文传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1):  109-117. 
    摘要 ( 1508 )   PDF ( 118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为了探索西部连片贫困山区内部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与差异,同时避免新一轮的贫困化,进而从经济地理角度剖析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找到科学决策的着力点。以三峡库区为例,采用地统计分析工具GeODA、ArcGIS9.3,对三峡库区26个区县1997—2009年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总体和局部的空间布局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如下:经济发展空间演进的拟合值自西向东呈现正U型的态势,经济发展自西向东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自北向南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局部空间布局:库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正相关性逐渐增强,空间负相关性逐渐减少。最后,根据三峡库区经济格局演化案例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法学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司法审查的正当性阐释
    田开友, 阮丽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1):  118-123. 
    摘要 ( 1364 )   PDF ( 122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环境影响评价具有科技专业性、利益多元性等特征,使得环境行政机关在实施时拥有较大自由裁量权。面对环境行政机关的裁量判断,现行模糊的环境立法并没有为司法机关能否及如何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精确指引,导致环境影响评价司法审查的正当性备受质疑。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法治国家中的权利无漏洞保护需求,分权原则不容许有不受约束的行政权力存在,以及司法权制约行政权政治框架中的正当行政程序标准等均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司法审查提供了正当性基础。
    论兼职大学生的劳动者主体资格
    邓艳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1):  124-128. 
    摘要 ( 1861 )   PDF ( 136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目前,在校大学生兼职普遍,维权颇为艰难。究其根源,在于我国劳动立法至今没有对“劳动者”进行明确界定,导致保护不周。兼职大学生完全具备劳动者主体资格,理应纳入劳动法调整范围。当务之急,可以司法解释或规章形式明确大学生兼职的法律性质,同时通过地方立法弥补不足。长久之计,则需完善劳动立法,扩张解释劳动者概念,对在不同劳动力配置模式下从事劳动给付的人,给予劳动者应该得到的法律保护,从而扩大法律保障非全日制劳动者的范围。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