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11-15
    哲学研究
    论康德哲学中普遍必然的道德法则
    潘中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1-7. 
    摘要 ( 2200 )   PDF ( 198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道德法则必须具备绝对必然性和普遍有效性,这是康德道德哲学的前提预设,也是康德道德哲学的根本观点。由于坚持道德法则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幸福论的伦理学就被排除,自由这一理念作为理性的事实得到了证实。但是,是否有这样的法则存在,以及这样的法则是否具有实践意义,围绕这些问题,人们长期争论不休。研究表明:康德预设了意志自由和目的王国,也就预设了道德法则的普遍必然性。而对于普遍必然的道德法则的意识,又反过来验证了自由的实在性。作为行为准则道德性的评价和选择标准,康德的道德法则既强调了理性的优先性,又保留了经验的开放性,为道德实践行为的创造性、乃至于为哲学自身的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先验现象学的动机引发及其哲学观念
    李云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8-14. 
    摘要 ( 1549 )   PDF ( 107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怀疑论构成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研究的重要的引发动机。通过现象学还原的实行,现象学从根本上超越了自然态度,实现了向先验主体性的回溯,并在其中考察一切客观性的根源。藉此胡塞尔就以现象学的先验主观主义克服了怀疑论的主观主义,同时也终结了整个近代哲学中先验主义与客观主义之间的旷日持久的斗争。最终,通过进一步对先验意识领域实行本质还原,先验现象学作为一门关于先验意识的普遍本质科学而确立自身。
    严复晚年回观传统文化问题再探讨
    李永春, 雒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15-20. 
    摘要 ( 1309 )   PDF ( 123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受中外大变局的影响,严复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回观。他主张用西方文化的“新式机器”去“发掘淘炼”中国传统文化,使“四书五经”发出新的生机,将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结合起来,使孔孟之道具有现代意义。严复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观,符合传统文化释放规律和个人思想发展的逻辑理路,说他晚年尽弃西学、复古倒退,于情于理都是不妥当的。
    美学研究
    儒家美学的“本真”生存审美诉求
    李天道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21-26. 
    摘要 ( 1331 )   PDF ( 114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儒道美学重视人的生存问题,把人,即“此在”的“本真”生存作为最高的审美诉求与审美境域。在儒家美学看来,“仁”的构成境域就是人的一种“本真”生存态势或生命状态,也即“本真”审美域的达成态。可以说,正是从重视人生、珍惜生命、推崇“本真”生存出发,儒家美学强调作为个体的人的自身生命意识的培养。而“仁”审美域的达成流程其本身就是一种“本真”生存态的生动呈现。
    华严宗境界概念的美学内涵
    汤凌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27-33. 
    摘要 ( 1440 )   PDF ( 132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境界是唐代华严宗提出的极具美学价值的概念,华严宗由此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审美境界理论。这个概念主要包括三层审美内涵:其一,真俗不二。中唐以来,文人园林以自适为其审美理想,即真即俗,化俗为真,充满着生命的情调。这是白居易等园林美学家在华严宗真俗不二教理影响下推崇“中隐”哲学的反映。其二,圆融无碍。华严宗以圆融无碍为其最高理想,“须弥入芥子”体现出大小无碍的华严教理。文人园林超越面积的大小之见,消解景物的真假之分,赏园者心境圆融,旷达自在。华严境界又是平等共存、彼此关联的世界,各各独立,美美与共。其三,无穷无尽。华严境界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事理上无穷无尽,幽微难测。严羽称赞盛唐诗歌之妙,称其“言有尽而意无穷”,隐含华严境界的无穷性。唐五代画家以重屏入画,多重时空交织,现实与往事、短暂与永恒等体验彼此互摄,相映成趣,令人回味无穷,同样流露出华严境界的意趣。
    政治学研究
    同意观念的历史谱系与当代困境
    吕耀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34-39. 
    摘要 ( 1249 )   PDF ( 100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通过提出明示同意与默示同意这两个不同的同意概念并强调有别于集体同意之个体同意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对默示同意的分析和说明,洛克使得近代意义上的同意理论逐渐浮出水面。同意理论在颠覆君权神授理论、确认人民主权思想的过程中有着无可置疑的历史价值。虽然在现当代,同意理论因遭遇到越来越多的诟病而逐渐步入困境,但同意理论并非一无是处。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来说,强调政府及政府行为必须经过人民的同意这一点,对于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政治秩序的合法构建来说仍然具有极为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论纲
    肖君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40-45. 
    摘要 ( 1250 )   PDF ( 97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是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和尺度,直接关系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质量和方向。为此,这一创学指数的建构首先必须反映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总体要求、内在特征、核心要素和建设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系统性、简明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架构起分三个层次、不同指标及相应权重值的创学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考评、自评和倡评的方式考核各单位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效率,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常态化。
    社会治理研究
    “凝闭型”政策体制下地方治理的现代化——以公共事件的地方治理为视角
    杨志军, 靳永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46-54. 
    摘要 ( 1547 )   PDF ( 100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依靠地方治理现代化,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地方政府与社会赋权增能双赢发展的过程。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凝闭型”政策体制体现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但也存在两个方面的客观情势:公共事件本身的诉求、影响程度和地方政府的资源与空间直接决定凝闭型政策体制下的政策议程设置;凝闭型政策体制下公共事件的地方治理表现出体制钝化式的被动反应特点。地方治理的本质就是地方性公共权力权威性、市场化、公平公正配置公共资源或公共利益的政策过程。要实现地方治理现代化,就需要坚持制度化分权,将政策体制从“凝闭”转向“开放”,从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运行规则和参与趋势三个方面构建理性与共识并存的新型常态治理模式。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
    杨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55-62. 
    摘要 ( 1535 )   PDF ( 145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国基层社会的治理模式,自晚清以来就在各种社会力量的推动下发生着剧烈的变动,由此也促使基层权力主体格局在竞相更易的新旧制度演变中此消彼长、渐次递进。从总体上来看,近代以来社会治理模式与基层权力主体的嬗变演进,是经历了从地方权绅—工农群众—参议员—人民代表这样一条清晰的变动格局。与此同时,参与治理的权力主体格局变动,也鲜明地凸显出近代中国的激剧变动在基层社会中的历史映像。不过,回观近代中国的社会治理演进轨迹与基层权力的嬗变,也有值得进一步反思的地方。
    法学研究
    论原生基因资源的产权归属
    宁清同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63-70. 
    摘要 ( 1355 )   PDF ( 97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我国是一个生物基因资源丰富的国家,但对原生基因资源的保护十分欠缺,基因资源拥有不同于生物资源的特殊属性,保护原生基因资源首先应该确认其所有权归属;明确所有权归属对于发挥原生基因资源的财产价值、保护所有权人的正当权益和国家对原生基因资源的主权、规范原生基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完善原生基因资源保护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确定原生基因资源所有权主体应当遵循属地原则和从属载体原则,在我国,原生生物基因资源之所有权主体是国家和集体组织。
    论农民体育权利法律保障与实现的国家义务
    吴文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71-77. 
    摘要 ( 1185 )   PDF ( 79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体育权利保障和实现面临农民缺乏体育意识和体育权利观念、经济能力有限、时间难以保障、场地和器材严重不足、缺少体育专业指导人才等困境。从法律上审视这些困境,一是全民健身观念尚未成为体育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二是就法律性质上看,体育法仍然是体育管理法,法律规定并没有明确农民体育权利保障的国家责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国家体育发展导向,确立民生体育观念,同时,在农民体育权利保障上改革管理法模式,树立服务型法观念。农民体育权利内在地产生了对国家义务的需求,农民体育权利保障和实现是国家的绝对义务。应该按照国家义务“三层次”分析方式,对农民体育权利保障和实现的国家义务归纳为“尊重的义务”、“保护的义务”和“实现的义务”三个层次,以把握分析和理解农民体育权利保障和实现的国家义务的基本结构,从国家义务的视角有利于切实保障农民体育权利的实现。
    管理学研究
    土地补偿费农户间的分配:秩序与法治
    黄东东, 王子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78-83. 
    摘要 ( 1239 )   PDF ( 108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土地补偿费农户间分配的各地方实践,并未完全遵循“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被征地农户”的中央政策原则。国家政策的背后与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不无关联,而经由村民民主讨论形成的乡村分配秩序则分享着另一套民间规范的逻辑,虽呈现出“地方性”与“规则不确定性”,但并非无序,主要问题在于“多数人的暴政”容易产生剥夺少数群体正当权益的行为。应当运用结构分化的方法,尊重民间秩序的积极意义,用正式法抑制民间秩序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论中国服务型警务模式的建构
    胡建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84-88. 
    摘要 ( 1272 )   PDF ( 105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警务的功能可以分为执法性职能与服务性职能两大类。为社会所有的公众所提供的警务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纯公共物品,对特定经营场所进行安全防范和为家庭或个人提供的保护则是一种典型的私人属性的物品。社会结构的多元化要求警务供给主体也应多元化。对于警察而言,不可替代性的核心职能是执法性工作,可以替代的边缘职能是服务性保护工作。服务性保护警务应由市场来提供,这就要求政府放松对保安服务和技防公司经营的管制,形成服务性警务供给的市场化产业,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安全需要。
    文学研究
    认同焦虑及其循环:“求真性”与近三十年来的文学叙述
    陈舒劼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89-95. 
    摘要 ( 1211 )   PDF ( 100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求真性”叙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中占据着显要的位置。在当下文论语境中,“真实”的认识论维度日渐式微,而其价值论维度日显重要。近三十年来的文学“求真性”叙述深度参与当代文学认同的生产,但在总体上难以建构出具有强认同度的“真实”。文学“求真性”叙述应当指向反抗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的意识形态生产,在此意义上,文学“求真性”叙述的认同焦虑及其循环将永不息止。
    在幻象与真实之间:现代性语境中的女性主体
    傅美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96-101. 
    摘要 ( 1470 )   PDF ( 129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长期以来,女性主义一直没有走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论争,女性主体的建构并未获得广泛关注。通过考察女性意识在现代性语境中的觉醒与变迁,肯定女性意识对女性主体建构与发展的积极作用;探析女性经验表达在象征秩序内的悖论性以及女性主体的分裂性,肯定女性主体建构的必要性;揭示女性主体在女性写作等女性主义话语实践中的操演性与复杂性,进一步强调女性主体身份的重要性。在现代性语境下,女性若想拥有占据积极位置的身份认同,首先必须获得成为主体的资格,进入以菲勒斯为中心的表征系统,进而才能在与他者男性的互动中构建主体身份。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苗防备览》题解
    李汉林, 刘翀, 张振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102-107. 
    摘要 ( 2793 )   PDF ( 145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清代乾嘉时期湖南溆浦人严如熤所著《苗防备览》,是一部有关“湘西苗疆”历史进程、民风民俗、治策方略的私著地方志。全书共八册二十二卷,包含舆图、村寨、险要、道路、风俗、师旅等14门。虽然此书卷帙浩繁,但其内容具体而言可依题名“苗防备览”四字分为三大主题,即:第一,基于作者本人的实地调查与感受,对“苗”族群文化特征及分布地域的认知与界分;第二,在此基础上对湘黔苗疆历史的梳理与苗疆“防治”对策的张举;第三,也是就是全书的主旨与目的,为“后之有事苗疆者得有稽考,用备采择”的“备览”。
    溪州铜柱铭文中湘西彭氏土司族源考
    张景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108-113. 
    摘要 ( 247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长期以来,湘西彭氏土司族源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目前在学界存在着以下两种相悖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湘西彭氏源自江西”,另一种观点认为“彭士愁不是从江西迁入的汉人,而是溪州‘土著’”。查阅通过大量的史料和志谱,并专门认真研究由后晋楚国天策府学士李弘皋撰写的《复溪州铜柱记》以及《铜柱记》后面关于彭士愁官职爵位的介绍文字,可发现二者竟然分别支撑着“本土说”和“江西说”两种观点。因此,不能武断地否定任何一种观点。湘西彭氏土司族源或许不能简单地用“本土说”和“江西说”来盖棺论定,彭士愁的身世可能有更深的历史谜团有待解开。
    教育学研究
    教育场域中的惩罚与欺辱:一个比较的视角
    陈卓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114-120. 
    摘要 ( 1345 )   PDF ( 101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教育场域中存在着惩罚与欺辱现象,前者是必要的,后者则应当杜绝。教育惩罚区别于欺辱等其他行为的几个特点在于:在行为目的上,教育惩罚具有鲜明的目的指向,体现为规训教化,旨在防止违规行为的再次出现;在价值属性上,教育惩罚意味着对违规学生施以“有意义的痛苦”,而非仅仅是“有用的痛苦”;从实施过程看,教育惩罚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惩罚行为的内容和方法应当是合理合法的,惩罚过程同时伴随着对人的尊重和关爱;从发生机制看,教育惩罚行为应当符合学校的正当程序,并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本土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周慧, 罗剑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121-128. 
    摘要 ( 1649 )   PDF ( 166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美国的高等教育源于欧洲,其国际本土化的特点包括漫长的输入输出转换过程、英语成为国际本土化的重要工具和美国高校占据知识资本生产的上游、政府主导和商业化程度高、师资国际化等。美国高等教育国际本土化的经验启示我国,应加强高等教育国际本土化的战略规划;提出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学生教育,面向发达国家发展语言和文化交流,面向非发达国家发展学历教育;努力发展全外语教学专业,增加国际化高水平师资比例,提升来华学历教育生回国就业竞争力。
    其他
    2014年总目录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6):  129-132. 
    摘要 ( 971 )   PDF ( 831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