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5-09-15
    哲学研究
    海德格尔对“存在”意义统一性问题的生存论解释
    朱耀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1-9. 
    摘要 ( 2213 )   PDF ( 100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试图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四种含义加以统一的过程中,海德格尔逐渐认识到,或许只有“真理”意义上的存在(是)才是“存在(是)”的基本含义。而这也正是在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读中,海德格尔对真理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的原因。这种关注使真理、“实际生命”(此在)、存在者自身的显现(即存在者之存在)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逐渐显现出来。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此在及其逻各斯具有不同于世界上的现成之物的存在方式,它是在与存在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对所遇到的存在者的存在起显示或揭示作用的存在者。这就是说,如果“存在”有某种统一意义的话,那么这种意义就在于“存在者的存在在此在中并通过此在的明察显现”,换言之,不同存在者的存在意义的统一性在于它们都是在此在的生存着的理解中显示它们的存在的。
    重新发现政府:政治哲学的人学考察
    李武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10-15. 
    摘要 ( 1865 )   PDF ( 79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自然权利理论、人性假设逻辑和有限理性理念,共同构成政治哲学的人学基础。自然权利理论奠基于个人权利至上、权利让渡和有限政府三大递进原则,最终证成了“以权力制衡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祛恶路径。基于人性善恶二重性在公共权力上的增殖发用,我们获得了政治哲学之道德判断基础;但无论哪种道德基础,其单向度发酵的政治哲学和政治实践,都是不自足和不完善的。对人类认知能力和智性范围的断限,创制出与无限理性理论和全能政府实践截然相反的有限理性认识论与有限政府运作模式。无论如何,在现实条件与现有框架下述论政治合法性问题乃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必须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基本法度标尺。
    美学研究
    论“理学诗派”之自然审美意识
    李天道, 龙又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16-21. 
    摘要 ( 1977 )   PDF ( 115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两宋时期的理学以“理”为万事万物的本源。“理”又称为天理,由此天人相依、天人相与,“理”是天人一体的基础,主导着当时的经世思潮,强调“文以载道”。与此同时,既基于“仁者,人也”的思想,同时受张载、朱熹等所提出的“大心”与“合内外之心”说的影响,“理学诗派”诗人的审美诉求一方面推崇自得自然,任心随意,强调自出机杼,同时,另一方面又突出地呈现一种对自然审美意识的诉求。
    “神技无技”:庄子技艺美学思想的吊诡
    陈火青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22-27. 
    摘要 ( 2140 )   PDF ( 106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庄子用合道的神技来取代技艺,即用道的自然无为来改铸技艺,无为是无为了,但也就没有人为之技艺了,此即“神技无技”。神技不具有技艺的规定性,技艺是目的性有为,神技是自然无为;技艺创造的是第二自然,神技则不害第一自然。神技也不是现实的技艺或其比拟,神技是对人为技艺加以“自然无为化”或“道德理想化”后的虚构,有其神秘性。神技的逻辑结果就是对现世技艺的取消与否定,如“无画之画”、“其钓莫钓”、“无乐之乐”等。神技经后世的理论转化后,实现了与技艺的统一,那时才显现出“无法之法”等艺术创造思想。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大象化成:中国民族团结的南宁经验
    徐杰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28-34. 
    摘要 ( 1642 )   PDF ( 101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国民族团结的南宁经验,是整体论的理论表达,即南宁民族团结工作同大象一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南宁经验提升的理论表达是一个整体的逻辑整合。南宁民族团结工作也是一个整体运作,三位一体构成的南宁市各族人民的同根同心同德的意象——“大象”意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团结南宁经验的泱泱大度、不拘一格、包罗万象、生机无限的气质和气度。《易·恒》:“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大象无形”正是对中国民族团结南宁经验大象意象境界 “化成”的提升。
    清雍正朝乌蒙、镇雄土司“改流”动因考——兼论清朝“改土归流”之实质
    张振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35-41. 
    摘要 ( 2367 )   PDF ( 121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雍正朝对乌蒙、镇雄土司的“改流”是在特殊地域与特殊局势下的一次特殊战略决策。其背后的动因是为了清除漠西蒙古对乌蒙、镇雄土司的裹挟,防范西南土司倒戈,威胁清廷统治。与之同时进行的西南其他区域的“改土归流”,是雍正皇帝战略决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清廷加强对西南地区直接管理的表现。所以清朝“改土归流”的实质,不是要对西南土司进行大规模裁撤,更非废除土司制度,而是一场军事战略决策与特殊事件引发的对西南地方行政设置的变动。
    生态环保论坛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责任:政治责任与行政责任
    仲亚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42-47. 
    摘要 ( 2253 )   PDF ( 95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各地已围绕政府责任进行制度构建,开展许多问责工作,但问责普遍化带来基层工作压力过重等问题。对此,应依据行政学关于政治、行政的二元理论,针对生态文明工作特点,构建有所区别又紧密相连的两套责任体系。政治责任体现社会与政治系统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实行无过错问责原则,实施功能是给公共权力行使者提供权能和民意基础。各级政府是政治责任主要承担主体,直接向权力机关汇报工作的机构首脑是主要责任人。执政党从总体上对全国长期生态文明建设负责,通过党内机制将责任予以分解。行政责任体现权力行使机关内部的命令-服从关系,实行过错问责原则,追求行政理性,实施条件是有完备的规章制度,承担者是一线工作人员。行政责任的良好履行是政治责任的基础,政治责任的有效维持是行政责任的依据。
    本土性生态知识对水资源利用与维护的价值
    罗康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48-52. 
    摘要 ( 1631 )   PDF ( 69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生息在中国西部的侗族、苗族、藏族、撒拉族、回族和蒙古族,其传统生计能做到对水资源维护与利用的完美结合。在“复原”这些民族传统生计的基础上,不难发现他们对水资源的维护与利用可以为今天的水资源管理提供诸多的启示,只要能做到认真发掘和利用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与技能,使之与现代科技接轨,并加以推广,那么水资源匮乏的困境可望得到缓解,最终实现对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精心维护的完美兼顾。用
    经济学研究
    贫困地区环境制约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武陵山片区的案例研究
    田宇, 卢芬芬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53-58. 
    摘要 ( 1729 )   PDF ( 78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贫困地区竞争环境和制度环境约束下企业存在两类商业模式创新——利用型创新和探索型创新,而采用不同创新模式的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存在异同。利用型创新企业倾向于开发外部市场,而探索型创新企业则是在注重本土市场的前提下再逐步向外部拓展;利用型创新企业倾向于将当地居民当作生产者和合作者,而探索性创新企业更倾向于将当地居民当作生产者和消费者。此外,利用型创新和探索型创新企业均在积极寻求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发展同其他非市场参与者的非正式连接;并通过雇佣当地村民,开展慈善活动等方式加强企业同当地居民的非正式连接,以提高企业的合法性及竞争优势。
    “反规划”与城市土地储备结构和供应时序优化研究
    王振坡, 翟婧彤, 王丽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59-66. 
    摘要 ( 1591 )   PDF ( 103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合理的土地储备结构和供应时序是城市土地储备的关键环节,对于土地储备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反规划”理念以生态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为基础,摒弃传统的建设用地先行、以短期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土地储备与供应方式,倡导“先底后图”的城市规划理念。将土地价值捕获和城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的方法运用到土地储备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在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中不仅能够带来生态、社会效益的提升,从长期来看,其对周边土地的价值捕获效应能够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为城市带来长远的经济收益。
    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肖华, 杜梅, 段娟娟, 李平, 王志玲, 李荣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67-75. 
    摘要 ( 1673 )   PDF ( 79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变迁是在相关组织的有效性、交易费用的大小、技术的先进程度、人们体育偏好的变化、大型体育事件和其他制度安排变迁的影响下,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之间第一层博弈和供给主体与需求者之间第二层博弈相互影响的结果。变迁的主要方式包括强制性变迁、非强制性变迁以及两者的结合。
    管理学研究
    参与式治理的发生逻辑、功能价值与机制构建
    庄晓惠, 杨胜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76-81. 
    摘要 ( 1837 )   PDF ( 93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民主化与开放化是当代政治的发展方向,参与式治理从学理上本质地揭示了平等、民主、协作、参与的时代呼唤。纵观过去几十年的政治理论发展和实践改革,一直制约在工业时代的思维范式中寻找改良方案的做法不但没有推动政治改革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反而陷入一个风险社会的牢笼之中,而主张多元主体直接参与国家治理的新范式——参与式治理,在厘定参与主体生态位、调整治理结构、完备国家治理体系、培育公民社会、促进政治社会化、维系动态平衡、巩固治理成效等方面是具有天然优势的,结合我国的治理实际,构建参与式治理机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特殊意义。
    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困局及其路径重构——“社会化供给与多元主体参与”模式的一种设想
    兰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82-88. 
    摘要 ( 1644 )   PDF ( 75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存在着供给不足、供给不均与供给无效等问题,未能有效满足农民工群体日益增长的复杂化、差异化文化需求。基于多元治理和参与原则,创造条件让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构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主体参与和社会化供给模式:一是重塑政府主体性地位,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策引领和统筹监管;二是政府与市场形成“掌舵”与“划桨”的平等合作关系,实现文化企业生产与政府购买的社会化供给;三是有效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鼓励“官民合作”与志愿性服务,推动社会组织与公益力量积极参与;四是激发农民工的“文化自信”,提升农民工自身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参与能力,挖掘农民工自身文化创造潜能。
    社会学研究
    承认之路: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研究述评(2009—2014)
    张芳, 慈勤英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89-95. 
    摘要 ( 1569 )   PDF ( 86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需要更多的承认,自我承认的核心议题是专业使命的认定;政府承认的挑战在于保持机构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社会承认需要社会工作群体自身和政府共同促进。现有的研究存在缺乏理论建构、研究方法单一、研究视角有待丰富等不足,研究者要重视自我、政府、社会承认之间的互动关系,加强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追求专业性和谋求自主性实践的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模式和路径。
    社会冲突解决中的“花钱买稳定”策略研究
    韦长伟, 贾晓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96-101. 
    摘要 ( 1921 )   PDF ( 96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当前中国基层社会的冲突解决中,“花钱买稳定”成为地方政府维稳的典型策略。它是指地方政府以经济利益的妥协换取所需要的稳定,避免当事方通过持续性行动制造不稳定的操作方法。这种策略嵌入在中国社会背景下政府与个人间的保姆型关系中,是政府“不出事”逻辑与民众“会要挟”逻辑通过不断博弈最终达成合意的结果。它被很多地方政府视为冲突解决的万能良药,也确实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不过,它的消极性更加显著,难以成为良好的冲突解决范例。因此,如何在冲突解决中走出“花钱买稳定”的怪圈是地方政府需要尽快克服的难题。
    传播学研究
    边疆多民族地区网络政治传播的失序与治理
    刘建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102-107. 
    摘要 ( 1882 )   PDF ( 76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边疆民族地区网络政治参与制度的供给迟滞于制度的需求,使得网络政治传播游走于失位、越位的政治空间,造成网络政治传播的失效与失序。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中,多元网络社会思潮的涌现、网络政治谣言的频发、虚假新闻信息的泛滥,引发了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信任赤字,成为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失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阻止极端思想传播,截获并分析网络政治谣言和虚假新闻信息的同时,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还需要主动适应网络政治传播的新形势,积极拥抱新媒体,执行战略性传播,加大对官方门户网站和政务微博的建设,不断拓展微信政务平台,使其成为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新平台。
    环境传播中的话语表征:基于报纸对土壤污染报道的分析
    陶贤都, 李艳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108-114. 
    摘要 ( 1419 )   PDF ( 79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环境传播并非仅是环境议题的扩散,更是各种主体的话语呈现。土壤污染报道可以作为探讨环境传播中话语表征的典型案例。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的746篇报纸媒体土壤污染报道样本,发现:土壤污染报道中政府、专家、企业、NGO以及公众各方的话语权并不平等,其中政府占据议题的主要话语权,专家学者积极介入议题报道,企业则表现为回避突发土壤污染事件。相较于前三者的强势话语权地位,环保NGO和公众的话语权较为弱势。
    法学研究
    论环境侵权诉讼因果关系证明中的“初步证据”
    薄晓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115-121. 
    摘要 ( 1779 )   PDF ( 86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环境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规则有利于对原告的救济,但该规则存在重大缺失,其逻辑结构不完整致使推定结论缺乏可靠性和准确性。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指导性司法意见,要求原告在被告反向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前先对因果关系存在的可能性提供初步证据。这不仅进一步平衡了原被告之间的举证负担,更使举证责任倒置规则的适用具备了较为充分的科学依据。在环境侵权诉讼实务中,原告对初步证据的证明标准只要达到低度盖然性标准即可,其证明手段包括官方文件认定、鉴定结论、学术论著及疫学统计方法等,司法解释有必要对初步证据的证明标准和证明手段等具体问题进一步予以细化。
    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合理性及制度构建
    彭本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122-128. 
    摘要 ( 1608 )   PDF ( 69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民事诉讼法》虽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但没有明确规定由哪些机关和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也缺乏具体的环境公益诉讼机制和程序,使得司法适用面临诸多困难。因检察机关是环境公益最合适的代表,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符合检察机关的性质和职能,检察机关也具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所以检察机关具有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合理性,甚至优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的行政部门。在制度构建方面,确定检察机关全过程参与的原则,检察机关可通过支持起诉、检察监督、直接起诉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具体制度包括登记备案、环境公益损害调查、提起诉讼等方面。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