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3-01
    “教育家精神”专题
    习近平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向
    周洪宇, 齐彦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5(2):  1-7. 
    摘要 ( 292 )   PDF ( 11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实现了历史的锤炼、理论的凝结和经验的跃升,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从历史渊源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师道精神的历史智慧,承继了建党百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脉络,源自夯实教育强国基础工作的历史使命。从理论基础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教育理论为源泉,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成果为依据,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基。从实践指向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培养新时代“大先生”。
    返本·开新·复命:教育家精神的内涵阐释
    刘铁芳, 孙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5(2):  8-17. 
    摘要 ( 382 )   PDF ( 9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时代要求,彰显弘道育人的基本使命,是返本、开新与复命的统一。“返本”是回返中国古代优秀教育传统,从价值使命、实践原则、情感动力角度解析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开新”是关注教育家精神的时代面向,从教育的整全性、时代性、人类性三个角度加以阐释。“复命”着重教育家精神的使命担当,复归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使命:一是以真切高远的家国理想致力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二是以爱教善教的职业素养复归教书育人的本质使命,三是以致诚至信的天下情怀实现教师人格的升华。教育家精神的提出不仅直面教育的中国问题,同时也面对教育的世界问题,意在以中国的方式努力寻求当今人类教育问题的基本答案。
    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蕴与涵育之道
    龙宝新, 杨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5(2):  18-25. 
    摘要 ( 300 )   PDF ( 9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教育家精神是指在教育行家专家、杰出教育实践人才、先进教育改革者身上呈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气质。涵育教育家精神、加速人民教育家成长,是当代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历史使命。教育家精神的生发要经历“双重飞跃”,即“教育思想”向“教育精神”、“教育精神”向“教育家精神”飞跃,思想精神化、精神人格化是其实质所在。“人民教育家精神”的立体架构是底层的修己精神、中层的治事精神与顶层的胸怀天下精神的梯级性合成。中国教育家精神的人格长相是:人格基质是修己达人的教育楷模,人格内核是仁智兼美的教育行家,人格高地是家国情怀的教育志士。当代中国教师的教育家精神涵育要求启动体系化建设工程,即构筑以正身、仁爱、敬业、担当为核心的积极师德教育体系,建设以求真、尚美、创造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营造以民主、自由、和谐为核心的教育家成长环境。
    特稿
    从历史和现实的双向角度看茶史与茶业研究
    仲伟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5(2):  26-34. 
    摘要 ( 177 )   PDF ( 11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国是产茶大国,更是具有悠久茶文化传统的国家。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的茶叶开始向全世界传播,茶叶贸易不仅成为助推全球化的重要因素,而且使当时的头号强国英国成为全民饮茶国家,并形成了独特的英国茶文化。然而,繁荣的茶叶贸易并没有使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相反,中国却成为了列强的半殖民地。中国茶业从清末走向低迷,直至20世纪后期才开始恢复,但离茶业强国还差很远。通过对茶史进行深入研究,能找到中国茶业低迷不振的根源;对茶业现状的反思同样也能促使茶史研究的深入。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茶史、茶文化的研究,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的双向角度来思考茶业振兴的问题。
    “长江学者”论坛
    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在体育运动领域的四重应用场景
    周成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5(2):  35-43. 
    摘要 ( 214 )   PDF ( 14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在体育运动领域的应用既包括揭示大脑参与认知功能、提高人类运动能力的神经机制,也包括各种硬件技术设备的使用及具体效果。围绕探索高水平运动员感知-运动加工优势、完善大赛心理科技服务、提升儿童青少年学习效益以及促进成瘾人群认知康复等四重核心主题,脑电、功能磁共振成像、近红外、经颅磁刺激等技术的现实应用和功能表现,为揭示大脑在运动中的可塑性和认知机制,提高运动训练和学习效用以及促进心理康复提供了科学依据。体育运动解锁更多高科技需求场景,认知神经科学技术为体育运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算法提升将是解决个体差异与群体共性问题的有效手段,可穿戴设备的革新在满足多体育运动场景科技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足球颠球学习对脑灰质体积的动态影响
    陈爱国, 董晓晓, 史一凡, 陈丹丹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5(2):  44-53. 
    摘要 ( 121 )   PDF ( 8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目的 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探究足球颠球技能学习过程中脑灰质体积变化特征,为揭示运动技能学习的神经机制提供新证据。方法 选取11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自愿参加训练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70次的足球颠球学习,对照组常规学习生活。使用结构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基线、球颠35次、球颠70次三个时间点的脑影像数据,并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分析学生脑灰质体积变化。结果 (1)70次足球颠球学习使得相关脑区灰质体积改变,具体空间特征为:左侧小脑6区、左侧舌回脑区和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区域的灰质体积显著增加;(2)70次足球颠球学习过程中脑灰质体积变化存在差异,具体时间特征为:前期阶段(前35次),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额中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左侧眶部额上回、双侧枕下回、双侧枕中回、双侧回直肌和右侧小脑下部区域灰质体积减少,小脑蚓部灰质体积增加;后期阶段(后35次),左侧枕下回、左侧海马旁回和左侧嗅皮质区域灰质体积减少。结论 足球颠球技能习得与负责视觉信息和肢体协调的相关脑区的灰质体积增加有关;足球颠球学习能够引起与视觉信息、肢体协调和运动控制等有关的脑区的灰质体积变化,其呈现从脑的前部向后部转移的动态特征。
    我国对外体育场馆建设的发展历程与时代价值
    陈元欣, 刘恒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5(2):  54-62. 
    摘要 ( 137 )   PDF ( 9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我国对外体育场馆建设经历了从政府协调到企业主导的参与主体演变、从无偿援建到市场合作的参与方式演变、从劳力与技术输出到设计与理念输出的参与内容演变三个方面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对外体育场馆建设始终秉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多元互鉴理念,以切实的行动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共享,落实以人为本的全球发展倡议,促进公正合理的全球体育治理,助力构建区域共同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我国对外体育场馆建设应努力推动中国标准与世界标准接轨,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和运营中国方案,共筑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世界体育发展贡献新时代中国力量。
    “纪念黄永玉先生”专题
    ”好弄“之人与”黄家样“——黄永玉的艺术人生

    张敢, 刘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5(2):  63-71. 
    摘要 ( 179 )   PDF ( 7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2023年,黄永玉先生离世,走完了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黄永玉不仅才华横溢、涉猎广泛,更因其豁达乐观、无拘无束的个性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在给黄永玉的散文集《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写的序言中,黄裳称他是个好弄之人。确实,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界,像黄永玉这样才华横溢、涉猎广泛的艺术家可谓绝无仅有。他没上过美术学院,但他的木刻、中国画和设计却在国内艺坛享有盛誉;他没受过系统的教育,但他的散文、新诗和杂文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和智慧。在艺术上,黄永玉是一位勤奋而充满好奇心的探索者,经过多年的锤炼,形成了他概括、凝练、极富装饰意味的艺术风格,更重要的是,无论遭遇何种困境,他都能以一种达观和幽默的态度去表现世界光明美好的一面,而这种风格就是他独具特色的“黄家样”。在今天,回顾黄永玉的艺术人生,对我们而言是极具启示意义的。
    万物平等与历史呈现:黄永玉小说叙事中的“冗余物”——以《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为中心的讨论
    刘泰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5(2):  72-85. 
    摘要 ( 117 )   PDF ( 7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黄永玉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并非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心血来潮的作品,而是倾注了几十年持续的热情,是反复思考、斟酌的产物,体现了自觉的文体意识和创作理念。黄永玉延续了沈从文关于文学与历史关系的思考,通过“关注次要的东西”,以一种惊人的感受力,去发掘那些被遮蔽的无名之物,让它们在一种新的视线中以一种新的形式显现出来。正是这些被主导性叙事排除出去的大量物质性冗余,那些看似多余的没有确定意义的人、事、物,构成了黄永玉为之心动的“历史”。他将感觉的触角延伸至日常生活的各个细微层面,将那些处于价值序列低端的事物与那些高端的事物等同起来,将其看成是同等级的,不仅触及那些不被宏大叙事所关注的平凡的哀乐,而且触及那些自然与历史褶皱处的物质性的声色光影,让“历史”的河流在文字中缓慢而深沉地展开。
    经济学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路径
    文丰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5(2):  86-94. 
    摘要 ( 183 )   PDF ( 11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农业强国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农业供给保障安全可靠、农业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农业设施装备配套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健全、高端农业资源利用集约高效、农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等特征。数字经济的发展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推动技术革新、产业变革的重要抓手。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强国建设已经成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且取得了农业经济稳定向好、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农业经营方式进一步转变、现代农业活力更强等重要成效,但也面临着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数字资源供给不足、农业相关产品同质化严重、农业数字化转型受阻、数据要素流通不畅、农业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链融合程度较低等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进程中,应该致力于加强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供给质量,推动数字资源精准供给、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特色产业化建设、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确保进出口适度适当可靠,延长产业链、加快数字技术与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强国目标早日实现。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为何出现困境?——基于湖南省S市的案例分析
    李中仁, 蔡庆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5(2):  95-103. 
    摘要 ( 215 )   PDF ( 10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入市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分配比例不合理是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面临的突出问题。案例研究发现,村集体收益提留难和村民间分配矛盾多是分配困境的主要表现。借助“土地产权格局-精英治理能力”双重逻辑分析框架,可以证明集体土地产权格局是制定村入市收益分配规则的结构性条件,乡村精英在入市收益分配过程中的治理能力则是影响收益分配规则的能动性因素,而二者的互动决定了最终的收益分配格局。当入市村属于个体性土地产权格局且乡村精英治理能力较弱时,集体经济组织在分配入市收益时便容易陷入集体行动困境。未来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应重视乡村精英的作用,并加强政府对村收益分配工作的指导与监管。
    法学
    侵权法生态化限度的判断模型及其应用——以《民法典》为重点
    胡静, 董宜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5(2):  104-117. 
    摘要 ( 102 )   PDF ( 8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侵权法生态化顺应时代需要有其必要性,但应适当限制。对实在法生态化的限度判断可以采用功能和程度的二元模型。实在法经功能判断为保护公益的,可以认为超越了生态化限度,因为作为私法的侵权法的功能是保护个人利益;实在法经功能判断为保护个人利益的,则进入程度判断。根据该二元判断模型对《民法典》等规定的归责原则、因果关系、责任承担和免责事由进行立法评价的结论是生态化总体超过限度。应当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根据环境侵权可分为间接模式和直接模式的逻辑,结合利益性质,对现有规则进行矫正:摒弃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一元论,对直接模式适用过错责任,对间接模式中财产权受损的受害人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不应对直接模式的环境侵权适用因果关系推定,在健康权或生命权受损时适当降低证明标准;在责任承担上,对惩罚性赔偿的规则进行严格解释;对于免责事由,在受害人过错中增加重大过失免责等规定,免去第三人完全致害时行为人的中间责任。
    法律与民间习惯社会共治之现实可能性——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
    陈文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5(2):  118-129. 
    摘要 ( 88 )   PDF ( 75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法律与民间习惯的多元共治应当是社会规则治理的必选项。在结构功能主义看来,法律抑或民间习惯与政治或经济子系统形成功能耦合的前提是,其存在条件由自身或社会结构的政治或经济子系统所提供。法律从单向度的价值法走向契约型的实证法,国家强制力不是构成要素而是实施保障。法律以形式上的理性化和适用上的普遍化为主要特征,内生于契约型社会;民间习惯具有原生性、特殊性和圆融性,内嵌于范围狭小的合作型社会,以价值认同与舆论压力为实施保障。当代中国社会既不是单一契约型社会也不是单一合作型社会,而是契约型因素和合作型因素兼有的混合体,中国社会规则治理应当转向法律与民间习惯的二元共治。
    国际人权斗争的学理意蕴及话语策略——基于对西方“普世人权”的解构
    洪乐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5(2):  130-139. 
    摘要 ( 95 )   PDF ( 7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国际人权斗争的主要场域是人权话语,这同“人权普遍性”这一学理命题紧密关联,而人权普遍性命题本身即蕴含着深刻的斗争性。对于西方实施人权干涉的主要话术——“普世人权”正当性的解构即是人权话语斗争的重要内容。而解构的关键在于离析这一话术长期以来同《世界人权宣言》及人权普遍性原则的绑定关系,以根本动摇其“普世”的正当性基础。《世界人权宣言》关于人权普遍性原则的规范表述,至少包含着“人权主体”和“权利内容”双重的普遍性要求。在此规范意涵的呈现和对照下,足见西方无论是在人权的传统观念还是现实实践上,都同人权普遍性原则存在严重背离。所谓“普世人权”无疑是虚伪和局限的,其断然无法代表人权普遍性原则。对比而言,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人权观念和实践才是真正契合与彰显这一原则的典范。故而,今时开展人权话语斗争,尤其在针对人权普遍性命题的表述上,应当积极争夺人权普遍性原则的代表与话语权,构建中国人权话语的“普遍性”立场,使人权普遍性原则不再为西方话语所独占和把控,以此进一步提升中国的人权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文化
    文化与权力网络中的清代文人交游——以杨守敬为中心的考察
    张宁, 崔梧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5(2):  140-149. 
    摘要 ( 107 )   PDF ( 7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杨守敬一生有四次重大机遇,皆揭示了文人交游在清代学术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其本质是文化网络与权力网络的交融关系。在中国传统士文化中,文人雅好和学问是重要的文化资本,也是交游的核心内容。清代形成“好古”的学术文化风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却也减少了文人群体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弱化了士大夫文化中“文章合为时而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在文化需求和权力需求推动下,兼具收藏、学术、文人交游媒介和“雅贿”等多种功能的金石之学更呈现出畸形繁荣态势,金石学成为杨守敬等文人进入主流文化圈和扩大交游范围的文化资本。由此,关注传统文人交游圈对于深化学术社会史和艺术社会史的研究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 新青年 新学术:博士生论坛
    陌生人的社会共悼:中国特色的数字哀悼与持续性联结
    高嘉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5(2):  150-160. 
    摘要 ( 292 )   PDF ( 11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当今社会,数字哀悼行为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媒介记忆实践。当一些个体生命消逝时,社交媒体上会涌现数以万计陌生人的哀悼,这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联结。本研究以“名流”逝者和“平民名人”逝者为案例,以持续性联结理论为视角,探究陌生人数字哀悼已逝公众人物的生成机制、意义和时代价值,并重点讨论中国语境下持续性联结的特色呈现。研究发现,哀悼者基于信息补偿、灵性想象、情感树洞、固定仪式及记忆书写等五种动机建立联结,通过联结重新协商逝者身份以延伸逝者人格,并获得生活指引;联结的公共性和社会性增强了群体经验,让哀悼者享受共同体带来的亲密感和信任感,以仪式对抗遗忘,进而促进公共议题的讨论。持续性联结在中国语境下有特别的时间节律特征,其哀思表达有实用主义倾向。中国特色的联结源于“事死如事生”的死后世界信仰模式,也源于数字技术提供的“永生”想象。这种联结有利于个体应对死亡现象的失去感和迷茫感,是数字时代情感共振的一种方式,也提供了社会信任重建的一种可能。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