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3-0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类文明新形态:出场逻辑与立体呈现
    杨振闻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2):  1-8. 
    摘要 ( 1141 )   PDF ( 25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不是突兀出场的,而是三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理论逻辑看,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当代运用;从历史逻辑看,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规律性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现;从现实逻辑看,是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内生出来的新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呈现出多维立体表现形态:第一,本质形态是人类文明的中国版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第二,总体形态是“五位一体”的整体文明;第三,道路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生出来的文明;第四,价值形态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双重重要意义:从理论上看,这一理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发展进步对于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是以“中国话语”“中国声音”阐述中国方案的标识性概念,掌握了关于人类文明走向的话语权;从实践上看,新形态的创造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而且变得更强大的中国正在并将继续深刻影响世界。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逻辑结构:起点、中介和终点
    刘立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2):  9-15. 
    摘要 ( 748 )   PDF ( 19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导青年教育工作的观念、方法的集成。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具有科学合理的逻辑结构。其逻辑起点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包括教育的本原和动机;在逻辑中介方面,以坚持社会主义为教育方向,以扎根中国大地为教育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以机会公平为教育原则,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关键;其逻辑终点是达致人的“全面发展”。
    党史党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思想的演进及其逻辑
    韩莹莹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2):  16-23. 
    摘要 ( 618 )   PDF ( 15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思想构成了人民政协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独特动力。人民政协诞生于协商建国的伟大实践,契合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国家建设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思想的历史演变是现代化国家建设、政治整合和人民民主实现三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决定了人民政协发展的方向;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形式的人民政协,从推进政治整合和实践人民民主两个维度服务于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从而形成现代化国家建设与人民团结、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发生逻辑
    王翔, 袁术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2):  24-31. 
    摘要 ( 764 )   PDF ( 25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因素。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和所面临的现实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发生逻辑的起点,在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发展自我革命精神、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和完善自我革命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必然趋向。理解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发生逻辑,有助于更加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有益经验、更加深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哲学
    张载“参两”说及其与“太极”之关系
    邓辉, 王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2):  32-40. 
    摘要 ( 840 )   PDF ( 15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正蒙》中有《参两》篇,先儒与时贤对“参”的音义理解意见不一,或读解为“参”或读解为“叁”。其实,张载“参两”之说先见于《横渠易说》,后备于《正蒙》。从文本疏通和义理阐释两个方面对《横渠易说》中相关条目进行分析可知:“参两”非单以数论,而当合以象言,描述的是现实世界活泼泼的生命,应读为“参”而非“叁”;相应,《正蒙》中应为《参两》而非《叁两》,“参两”在更深层次的内涵上是穷理尽性,与“太极”密不可分。“参”虽包含“叁”之义,实则意蕴更丰富,并具参合之义,生动具体描述了太极之道的一与两合为叁以及参合化生之义。即是说,张载的“太极”一物而兼有乾坤两体,在太虚之气的场域下,本质上“太极”是气化生生流行不息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图景。“太极”与“参两”的关系为“参”是“太极”气化生生表现样态的定性,“两”是“太极”气化生生的动因。
    行为者中心限制与行为者中心特权——谢弗勒“混合理论”述评
    龚群, 吴峰鑫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2):  41-50. 
    摘要 ( 706 )   PDF ( 12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谢弗勒是美国当代重要的伦理学家。为回应威廉斯对后果主义破坏人的完整性异议,他提出了行为者中心限制和行为者特权的“混合理论”。这一理论前半部分强调行为者受到道义论的限制,从而不可能为了后果最大化好而做后果主义所要求的事;后半部分则认为人们可以追求行动最大化好的后果,但并不应把后果主义的原则应用到一切行为之中,同时认为,行为者有自己的特权,即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追求放大M倍来为自己辩护。谢弗勒的“混合理论”两个方面都受到批评,其实是一种对后果主义的有益改进。
    情感:判断抑或显像——对纳斯鲍姆认知主义情感论的再审视
    左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2):  51-59. 
    摘要 ( 612 )   PDF ( 15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就伦理思想而言,纳斯鲍姆既是亚里士多德非科学的实践慎思观的拥护者,也是斯多亚主义治疗学的伦理学的倡导者。依据亚里士多德实践慎思观,显像是成全知觉判断的关键因素。然而,对灵魂治疗的关切使得斯多亚主义伦理学更青睐情感的判断论。为提供关于情感的统一说明,纳斯鲍姆有意淡化“判断”与“显像”的差异:由于一切情感判断都蕴含显像,因而本质上说,情感就是一种判断。从亚里士多德显像论以及当代心理治疗实践看,接受这种统一说明或将面临过分简化的危险,因为情感的判断论和显像论各自道出情感的复杂面向。纳斯鲍姆为情感提供统一说明的努力可能归于失败,构成情感的必要因素不是判断而是显像。
    法学
    我国反垄断法安全港规则的构建
    李国海, 王伊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2):  60-71. 
    摘要 ( 1183 )   PDF ( 33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反垄断法安全港规则在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地区)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实践,其中的根本动因是反垄断法的普遍适用性和其规制对象的复杂性之间存在冲突,立法者和执法者需要引入合适工具来予以平衡。安全港规则与反垄断法上的合理原则、豁免制度及适用除外制度既存在密切联系,也存在显著区别。在内容上,由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对市场竞争的危害性较大,反垄断法安全港规则不适用该类行为;在适用条件上,以市场份额要件为积极要件,并排除严重限制市场竞争行为的适用。反垄断法上的安全港规则可被划分为合法性推定与豁免推定两种运行模式。我国学术界针对反垄断法引入安全港规则存在一些质疑,但这些质疑是可以化解的。我国反垄断实践中已对该规则进行了初步探索,为该规则的构建积累了初步经验。我国有必要在立法中引入安全港规则。引入时应把握以下几点:排除横向垄断协议、转售价格维持协议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严重损害市场竞争行为的适用;采取市场份额标准为主、替代性标准为补充的安全港标准;坚持差异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协调的原则。
    个人数据损害的类型及其确定
    梁志文, 刘晓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2):  72-83. 
    摘要 ( 674 )   PDF ( 17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依告知同意原则构建的个人数据保护制度面临着过度收集、擅自披露与滥用等问题的严重挑战。公权保护路径存在监管力度、范围及效力的局限性,而传统侵权法上的损害观念架空了数据主体的私法救济权利。因此,为保障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扩张侵权法上损害的含义。法律上可予赔偿的个人数据损害应延及两类新型损害:数据主体遭受次生损害的风险,以及社会分选歧视、数据监控、自动化决策等造成的人格利益减损。在确定具体赔偿数额时,为解决风险与人格利益减损所产生的经济量化与举证责任之困境,《个人信息保护法》应采用知识产权法中广泛适用的法定赔偿制度。
    管理学
    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公平观及其建构路径
    谭九生, 胡健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2):  84-95. 
    摘要 ( 693 )   PDF ( 21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我国行政公平观的建构以“以人民为中心”为逻辑起点。这是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党对行政公平人民性的追求以及政府公共性等多重逻辑的内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公平观由满足人民发展需要的机会公平、公平对待人民群众的程序公平以及实现人民核心利益的结果公平三要素构成。它通过强调公共行政的人民性价值而实现了对新公共行政范式的行政公平观的超越;其建构路径可以从个体、制度与文化三个维度进行探索,具体包括强化个体对行政公平观的认同、加强对个体的行政公平教育、构建公平行政的制度约束体系以及营造公平行政的文化环境氛围等。
    旅游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发展时空格局及趋势预测——以张家界市为例
    麻学锋, 谭佳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2):  96-106. 
    摘要 ( 587 )   PDF ( 17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利用耦合模型、重心-标准差椭圆及障碍度等方法,分析2009—2020年张家界市旅游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发展关系及时空格局,构建修正后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未来十年旅游城镇化与社会治理耦合协调度进行精准预测。结果表明:(1)2009—2020年张家界市旅游城镇化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而社会治理综合发展水平则呈现较小波动变化特征,增速相对弱后于旅游城镇化水平。(2)旅游城镇化与社会治理的耦合协调度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经历了“一般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良好协调—初级协调”的耦合类型转变过程,旅游城镇化超前型特征明显;从空间分异看,旅游城镇化与社会治理耦合协调度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是先扩大再收缩的态势,表现向武陵源区集聚的发展特征。(3)旅游城镇化系统的障碍度小于社会治理系统,从指标障碍度平均值看,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旅游人次>每万人口交通事故死亡率。(4)未来十年张家界市旅游城镇化与社会治理耦合协调度将持续上升,但在2026年会有所下降,最终在2028年会处于优质耦合协调阶段。
    三农问题
    乡村治理中的体制性空转——基层形式主义的成因与破解
    桂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2):  107-115. 
    摘要 ( 955 )   PDF ( 24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基层形式主义成为困扰乡村工作的顽疾。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工作遵循“事本主义”逻辑,国家在基层领域以有限的形态存在,基层具备内生秩序生成能力,形成诸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矛盾化解方法。近年来,随着“三农”工作的总体形势变化,基层工作越来越大程度地纳入到国家统一治理的范畴,乡村治理活动的制度外空间被压缩,乡村治理逐步进入到体制化管理。乡村治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一方面消除了体制外运作的不规范现象,同时也带来了基层形式主义弊病。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不是要回到传统治理方式,而是要寻求乡村治理体制与乡村治理需求的再次匹配。
    基层政府农业政策执行悖论与应对之策——基于“模糊-冲突”模型的分析
    黄建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2):  116-124. 
    摘要 ( 1759 )   PDF ( 24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各项农业政策在农村落地开花。然而政策文本制度与现实执行层面存在巨大反差,出现了冷热两重天的政策执行悖论:一方面是基层政府各项农业政策执行得热火朝天,另一方面是农民等基层政策参与者对农业政策执行的冷静观望甚至漠不关心。以理查德·马特兰德的模糊-冲突模型为分析框架,分析W县Q镇农业政策执行过程,探讨科层制结构下的行政性执行、政治锦标赛下的政治性执行、积极惯性下的实验性执行、亚瘫痪状态下的象征性执行,发现:在模糊性较低的自上而下执行路径中,基层政府面对层级压力和政绩考核,一般通过树立样板的典型性执行和扶植精英的替代性执行来完成政策目标;而在模糊性较高的自下而上执行路径中,基层政策目标群体因为参与感和主动权的缺失,最终通过各种形式主义来消极应付性执行和机械象征性执行。此研究进一步解释了农业政策执行悖论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资源整合、利益均衡、农民参与、多元联动等提升基层政府农业政策执行效果的路径。
    民族学与人类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云南民族同源神话研究
    孙浩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2):  125-131. 
    摘要 ( 737 )   PDF ( 17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华民族同为炎黄子孙,某种程度上蕴含着民族同源神话的叙事逻辑。云南的民族同源神话作为区域民族共同体的集体意识,蕴含着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情感价值。遵循民族共同体结构的建构性与建构的结构性“双重互构”研究进路,分析云南民族同源神话的生成逻辑、叙事特征、结构功能、启示意义,寻绎其内生性、自发性、民间性、微观性因素,在新时代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有助于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在牢处,扎在深处,系在实处。
    多元文化融合视域下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研究
    肖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2):  132-138. 
    摘要 ( 598 )   PDF ( 40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音乐在不断融合与碰撞中形成了多样性的民族特征、个性化的族性特征、开放的文化涵化特征。多元文化融合发展视域下,少数民族音乐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在传承形式、创作素材更丰富等方面出现了新机遇,应通过完善传承方式、立足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理念、适应文化生态转型强化市场效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路径谋求新的发展。
    新时代 新青年 新学术:博士生论坛
    复合生态系统视域下国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及其启示
    许青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2):  139-150. 
    摘要 ( 641 )   PDF ( 22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农业文化遗产以一种复合活性生态而存在,不仅呈现出明显的生态系统性特征,在遗产地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且融合了与之关联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系统的诸多要素,是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而形成的独特的“生态与人文复合系统”。从该系统的视角梳理国外农业文化遗产相关实践动态后发现,国外农业文化遗产在分类、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实践中由于遵循了该系统的关联性、整体性与协调和谐性等原则,从而逐渐形成了有利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良好模式。这对当前我国重系统的生产功能、轻生态功能和重局部修复、轻整体保护的中国生态农业应该如何保护与发展,在理论、管理、政策、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探索建立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自我修复和生态持续发展机制,不仅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文化、社会、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强烈要求,也是应对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有益尝试。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戒烟医院研究
    龚春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2):  151-160. 
    摘要 ( 666 )   PDF ( 26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年),中国各地创办了一系列戒烟医院。这些戒烟医院的兴办既是应对烟毒泛滥的产物,也与该时期政府及社会推动戒烟禁毒有着密切关联。它们分布各省,数量众多,既有官办、私立、官私合办,也有官方委托民间办理等形式。它们办理水平各异,但主要从事如下活动:强制收戒和免费戒治、开展禁烟戒烟宣传、化验和研制戒烟药物、探寻和采用适当的戒治方法等。此时期的戒烟医院对于推动戒烟禁毒以及清除毒品的危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受特定社会历史环境限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