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文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Vol.43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从人域契约到自然契约:生态损害赔偿法理要义之证成与功能拓展
    刘洪岩, 杨海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1-16.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01
    摘要630)      PDF(pc) (993KB)(163)    收藏
    生态损害赔偿作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重要的救济性制度之一,其规范的目的、动机、价值、架构等诸构件决定着生境主体及其权利何以成立的基础性承载和充足性解释。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从人域契约的“人域法”层面确立了“生境”的独特价值、独立的存在权和独立的法律人格;从自然契约的“人际法”层面打破了“人域法”理论的封闭体系,将伦理价值植入环境法律规则之中,摆脱了传统“人域法”对非政治化和非伦理化的唯理主义形式的追求和表达,复兴了中华法系“法律应当伦理化而非工具化”的灵魂与传统,确立了法益保护从“人域优先”向“人际优先”法律价值的转换,丰富了环境法理学的秩序观念和学理原则,拓展了传统人域法“主体中心主义”规则体系的界限与边界,为开启我国环境法从“主体模式保护”向“关系模式保护”生态法律观的变革与价值功能的转换提供了超越性的实践尝试与理论探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生态环境损害中的私益辨识与责任界分
    刘长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17-25.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02
    摘要798)      PDF(pc) (723KB)(204)    收藏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已成为环境法律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但其具体规则还在不断完善中。基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公益保护目标,理论和制度上已经将生态环境损害界定为公益损害,但事实上生态环境损害可能包括私益损害,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区分,并将私益损害排除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之外。在分析生态环境损害与公共利益、私人利益之具体关联的基础上,按照主体特定化、利益特定化的标准辨识私益损害,以合理确定生态环境损害的范围。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和赔偿责任的具体承担中,须完善责任认定程序,根据私益认定标准区分出私益赔偿责任,并通过责任方式的衔接和配合,明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与环境侵权责任的二元区分结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哲学意蕴和实践逻辑
    叶钦, 肖映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26-34.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03
    摘要1019)      PDF(pc) (756KB)(192)    收藏
    在建党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具体实践不断进行守正创新,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作为我们党的一贯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把牢记初心使命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属性,在不断应对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和完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意识具有关心百姓的积极因素,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传承中国传统民本意识,体现在重视人民利益,强调德治的民心作用和注重法治思想的人民性等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深刻把握新时代的实践逻辑,接续发展了以往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为积极回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改善全球治理及抗击新冠疫情等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指导,赋予全新时代内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新时代“美好生活”何以可能?——基于资本逻辑语境的阐释
    陈道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35-42.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04
    摘要554)      PDF(pc) (751KB)(123)    收藏
    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不仅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时代课题。在资本逻辑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美好生活”何以可能?这是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亟须解决的理论问题。将这一问题置于资本逻辑语境中进行检视,不难发现,“美好生活”与资本逻辑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资本逻辑的全球扩张引发现代社会生活危机蔓延是“美好生活”命题得以呈现的历史前提;资本逻辑自我扬弃的生活向度为新时代“美好生活”构建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动力支持;驾驭资本逻辑的生活回归是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路径。辨析“美好生活”与资本逻辑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助于阐明二者之间的辩证张力,从而为新时代“美好生活”构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从“九龙治水”到“一龙治水”?——水环境跨部门协同治理的审视与反思
    颜海娜, 刘泽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43-56.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05
    摘要1145)      PDF(pc) (782KB)(137)    收藏
    河长制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环境治理创新制度,是中国水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个缩影,其通过结构、程序以及技术三个维度的协同设计与运转,共同促进水环境的跨部门协同治理,进而推动“九龙治水”走向“一龙治水”。河长制通过结构性协同实现了治水权威的有效整合与配置,通过程序性协同细节的完善为治水权威流动提供了保障,通过技术性协同为治水权威提供了“智慧”,但这种权威高度依赖且政治动员色彩浓厚的协同模式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重结构性协同,轻程序性协同”“人治属性排斥技术理性”等问题,由此引发对“职责分工明晰与跨部门协同治理”“结构性协同与程序性协同”“技术赋能与技术缚能”等关系的深层次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如何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合作治理绩效?——基于资源不对称依赖与控制权共享的视角
    夏红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57-65.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06
    摘要572)      PDF(pc) (699KB)(110)    收藏
    借鉴资源依赖理论和控制权理论,以嘉兴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文化有约”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研究分析互联网情景下多元合作治理的深层逻辑。研究发现,多元合作中资源不对称依赖导致公共价值缺失,仅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生产社会化”;控制权共享能够降低资源不对称依赖程度,实现“供给责任社会化”,促使多主体化优势资源的发挥,合作关系质量的改善,增强了合作绩效;控制权共享源于政治机会窗口的出现和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应用,为此,政府要为多元合作提供制度空间,善用互联网治理工具,构建合作网络生态系统;非政府主体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实现合作治理绩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双元学习关系、平衡及绩效研究综述
    曹兴, 金妍希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66-77.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07
    摘要1181)      PDF(pc) (742KB)(213)    收藏
    双元学习作为企业获取和创新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对双元学习的研究,从双元学习的内涵与关系、双元学习平衡的实现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双元学习的绩效效果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现有研究在研究的层次、维度、视角和方法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入。未来应开展多层次与跨层次的双元学习研究,加强不同理论视角的结合,整合各领域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双元学习内涵与关系的独特性;重视从动态研究视角,深挖影响双元学习平衡的不同层面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提高对情境因素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探讨双元学习平衡的实现路径;拓展组织绩效维度,开展双元学习影响组织绩效的权变因素研究,剖析不同条件下双元学习对不同绩效影响的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女性高管比例会影响会计稳健性吗?——基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中介效应检验
    周信君, 张蓝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78-87.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08
    摘要717)      PDF(pc) (739KB)(195)    收藏
    高管性别在企业社会信息披露和会计行为选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3—2018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等相关数据,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性别特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关系提供了研究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女性高管占比较高的公司会计稳健性更高,并且更倾向于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在女性高管占比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女性高管能够让社会责任披露质量更高;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会计稳健性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因此要提高会计稳健性,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一方面政府监管机构需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另一方面企业应充分发挥女性高管的优势,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选拔和任命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论诉讼合作模式下的案件真实——合意真实理念之提倡
    李蓉, 黄小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88-95.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09
    摘要714)      PDF(pc) (734KB)(87)    收藏
    2018年刑事诉讼法规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标志着诉讼合作模式在我国正式确立。有别于传统对抗式诉讼,合作式诉讼模式下,控辩双方由对抗转变为合作,检察机关主导认罪认罚程序,诉讼重心由审判阶段转移至审查起诉阶段。控辩双方合意削弱了法庭调查,法庭审判成为“确认式庭审”,案件真实更多体现为控辩“合意性”,即合意真实。合意真实的诉讼观念蕴含了被告人主体理念,体现了对司法效率、司法权威和协商正义的时代价值追求,具有正当性基础。因对抗与合作二元诉讼程序变革,诉讼真实观应从传统一元的实质真实观向实质真实与合意真实并存的二元真实观转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数据交易流通的三元治理:技术、标准与法律
    许可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96-105.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10
    摘要828)      PDF(pc) (800KB)(225)    收藏
    数据交易流通事关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大局,但其法律意蕴尚未明确,实践痼疾有待梳理,整体制度亦付之阙如。双方或多方之间对数据控制权的自愿转移与分享,使得数据交易流通主要体现为“数据共享”与“数据再利用”,而非“数据转让”。数据交易流通面临技术、标准、法律三大困境,作为优先机制的技术、作为转介机制的标准与作为底线机制的法律共同构成回应挑战的三元治理体系,并藉此奠定了数据要素市场中数据治理的基础架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妇女灾害社会工作创新
    周利敏, 赵天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106-114.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11
    摘要469)      PDF(pc) (800KB)(96)    收藏
    灾害对女性冲击最大,需要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专业服务,但相关专业服务少见且集中于灾后重建阶段,大大削弱了社工专业“助人之助”之特性。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妇女灾害社会工作模型是一个全过程动态均衡的服务过程。就“全生命—全过程”而言,目前灾害社会工作缺乏对妇女全生命与全过程的细致服务。就“女权主义—性别平等”而言,社会工作者需要在女权活动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这也是衡量服务成效的重要指标。就“危机—转机”而言,灾害期间妇女面临生计机会丧失、救济资源缺乏、性骚扰、性暴力与社会排斥等,但也可能使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受到更多关注。就“心理—社区”而言,社会工作者需要从社区层面唤醒妇女集体意识,它是资源匮乏国家与地区应对灾害的不可或缺的服务方法。就“脆弱性—恢复力”而言,灾害提高了妇女群体的脆弱性,恢复力有可能抵消妇女群体脆弱性。尽管这一理论模型还存在概念重叠、内涵宽泛、操作复杂与多学科交叉不足等局限,但它为灾害社会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范式整合与实践启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我国困境儿童政策优化与精准服务策略:文化敏感与需要满足
    冯元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115-124.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12
    摘要728)      PDF(pc) (787KB)(174)    收藏
    儿童具有天然的脆弱性和依存性,因而需要对其进行关爱保护和福利保障。近十年来,我国针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大量出现的失依、残疾、重病、流浪、贫困、受虐、监护缺失等类型困境儿童出台了一系列生活保障和关爱保护的政策,试图构建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以促进儿童的福祉和发展。但受制于专业人才配置不足、专业理论指引不强以及基层工作人员行政思维惯性固化等因素,导致困境儿童政策与服务层面均存在文化敏感性不足的问题,表现于注重对象资格识别而对对象内部需求差异关注不足;注重儿童工作网络建设而对福利传递效能关注不足;注重货币化救助帮扶而对专业服务提供关注不足;注重活动化短期服务而对全生命周期服务关注不足。因此,在探索困境儿童政策优化和精准服务创新过程中,很有必要在文化敏感和需要理论指引下,应采取服务理念更新、福利制度优化、专业人才配置、多元主体整合、整体性服务供给等策略,以促进中国特色的儿童福利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大学治理效能提升的制度变迁逻辑——兼评《法理与学理——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研究》
    马焕灵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125-134.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13
    摘要674)      PDF(pc) (804KB)(145)    收藏
    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是中国大学达至良治与良序的基本遵循。大学治理效能因制度设计的合法性危机、制度发展的路径依赖以及制度实践的结构功能失衡掣肘而大打折扣。修复大学治理生态、提升治理效能,应当通过利益主体角色的精准定位和认知图式的科学重塑复归大学学术组织属性;应当通过建立健全符合法律法规、体现自身特色的制度体系践行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理性逻辑和法治逻辑;应当通过顶层设计和效益激励整合“强致性”与“诱致性”制度变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探索及其价值
    刘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135-144.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14
    摘要729)      PDF(pc) (804KB)(169)    收藏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首次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国情和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地制定并实践了民族平等团结、保障宗教权利、调整统战对象、培养民族干部、恢复和发展经济民生等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民族政策,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初步探索。这一时期党的各项民族理论由“教条主义”逐渐走向“实事求是”,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从“照搬”到“结合中国实际”的转变。基于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关系斗争性与同一性辩证统一原理的解读,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统战政策对象,遵循既团结又斗争的原则,联合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实证检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真理性。长征深化了党和红军对国内少数民族的认知,促使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抖音“美好生活”的修辞逻辑与审美价值悖论——文化符号学的分析
    葛瑞应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145-151.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15
    摘要978)      PDF(pc) (777KB)(220)    收藏
    短视频因具有“随物赋形”的形式韧性而风靡。抖音广告语“抖音,记录美好生活”中的“美好”,不仅能使抖音以一种不庄不谐的面貌长久处于审美安全区内,而且具有稀释品味的能力。“美好”无限延展的审美框架使其内容具有很强的弹性,这让受众很难从雅俗上定性抖音,抖音借此策略获得了社会、文化、经济等多重效益。抖音将人声、节奏等趋向极致悦耳的乐音与相应的场景、图像、文字、评论等合力构成联觉定调媒介,悄然地改变着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的方式。隶属于经济场域的抖音短视频在“美好惊奇感”愉悦原则的引导下,规避了高精力审美投入,使受众心智的运行一直处于最小能量状态,它凭借培育一双双“好奇之眼”完成对“美好”的即时消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我国当代大学教师公共品格的式微与提振
    邢小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152-160.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16
    摘要506)      PDF(pc) (815KB)(118)    收藏
    大学教师公共品格的担当对大学教师与社会事务至关重要,其具体意蕴包括:以坚守学术为业的底线精神为根本基础、以守护社会良知的责任情怀为核心特征、以服务公共利益的崇高品质为最终旨归。当下,大学教师公共品格的担当面临学术坚守动摇、社会良知欠缺和公共关怀弱化等诸多困境。为突破该困境,提振大学教师公共品格,需政府、大学与大学教师不同层面主体各司其职、携手合作,即政府层面着力于激发大学教师的公共关怀意识、推动知识分子走向社会前台与注重大学教师的责任伦理;大学层面做到精神坚守与柔性管理;大学教师层面致力于提升精神境界、坚守研究旨趣与接续原典思想传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人类文明新形态:出场逻辑与立体呈现
    杨振闻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1-8.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01
    摘要1143)      PDF(pc) (725KB)(255)    收藏
    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不是突兀出场的,而是三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理论逻辑看,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当代运用;从历史逻辑看,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规律性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现;从现实逻辑看,是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内生出来的新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呈现出多维立体表现形态:第一,本质形态是人类文明的中国版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第二,总体形态是“五位一体”的整体文明;第三,道路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生出来的文明;第四,价值形态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双重重要意义:从理论上看,这一理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发展进步对于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是以“中国话语”“中国声音”阐述中国方案的标识性概念,掌握了关于人类文明走向的话语权;从实践上看,新形态的创造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而且变得更强大的中国正在并将继续深刻影响世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逻辑结构:起点、中介和终点
    刘立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9-15.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02
    摘要753)      PDF(pc) (733KB)(192)    收藏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导青年教育工作的观念、方法的集成。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具有科学合理的逻辑结构。其逻辑起点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包括教育的本原和动机;在逻辑中介方面,以坚持社会主义为教育方向,以扎根中国大地为教育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以机会公平为教育原则,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关键;其逻辑终点是达致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思想的演进及其逻辑
    韩莹莹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16-23.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03
    摘要620)      PDF(pc) (667KB)(157)    收藏
    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思想构成了人民政协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独特动力。人民政协诞生于协商建国的伟大实践,契合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国家建设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思想的历史演变是现代化国家建设、政治整合和人民民主实现三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决定了人民政协发展的方向;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形式的人民政协,从推进政治整合和实践人民民主两个维度服务于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从而形成现代化国家建设与人民团结、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发生逻辑
    王翔, 袁术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24-31.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04
    摘要766)      PDF(pc) (731KB)(252)    收藏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因素。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和所面临的现实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发生逻辑的起点,在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发展自我革命精神、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和完善自我革命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必然趋向。理解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发生逻辑,有助于更加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有益经验、更加深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张载“参两”说及其与“太极”之关系
    邓辉, 王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32-40.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05
    摘要843)      PDF(pc) (782KB)(156)    收藏
    《正蒙》中有《参两》篇,先儒与时贤对“参”的音义理解意见不一,或读解为“参”或读解为“叁”。其实,张载“参两”之说先见于《横渠易说》,后备于《正蒙》。从文本疏通和义理阐释两个方面对《横渠易说》中相关条目进行分析可知:“参两”非单以数论,而当合以象言,描述的是现实世界活泼泼的生命,应读为“参”而非“叁”;相应,《正蒙》中应为《参两》而非《叁两》,“参两”在更深层次的内涵上是穷理尽性,与“太极”密不可分。“参”虽包含“叁”之义,实则意蕴更丰富,并具参合之义,生动具体描述了太极之道的一与两合为叁以及参合化生之义。即是说,张载的“太极”一物而兼有乾坤两体,在太虚之气的场域下,本质上“太极”是气化生生流行不息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图景。“太极”与“参两”的关系为“参”是“太极”气化生生表现样态的定性,“两”是“太极”气化生生的动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行为者中心限制与行为者中心特权——谢弗勒“混合理论”述评
    龚群, 吴峰鑫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41-50.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06
    摘要708)      PDF(pc) (699KB)(123)    收藏
    谢弗勒是美国当代重要的伦理学家。为回应威廉斯对后果主义破坏人的完整性异议,他提出了行为者中心限制和行为者特权的“混合理论”。这一理论前半部分强调行为者受到道义论的限制,从而不可能为了后果最大化好而做后果主义所要求的事;后半部分则认为人们可以追求行动最大化好的后果,但并不应把后果主义的原则应用到一切行为之中,同时认为,行为者有自己的特权,即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追求放大M倍来为自己辩护。谢弗勒的“混合理论”两个方面都受到批评,其实是一种对后果主义的有益改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情感:判断抑或显像——对纳斯鲍姆认知主义情感论的再审视
    左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51-59.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07
    摘要613)      PDF(pc) (742KB)(153)    收藏
    就伦理思想而言,纳斯鲍姆既是亚里士多德非科学的实践慎思观的拥护者,也是斯多亚主义治疗学的伦理学的倡导者。依据亚里士多德实践慎思观,显像是成全知觉判断的关键因素。然而,对灵魂治疗的关切使得斯多亚主义伦理学更青睐情感的判断论。为提供关于情感的统一说明,纳斯鲍姆有意淡化“判断”与“显像”的差异:由于一切情感判断都蕴含显像,因而本质上说,情感就是一种判断。从亚里士多德显像论以及当代心理治疗实践看,接受这种统一说明或将面临过分简化的危险,因为情感的判断论和显像论各自道出情感的复杂面向。纳斯鲍姆为情感提供统一说明的努力可能归于失败,构成情感的必要因素不是判断而是显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我国反垄断法安全港规则的构建
    李国海, 王伊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60-71.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08
    摘要1186)      PDF(pc) (795KB)(333)    收藏
    反垄断法安全港规则在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地区)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实践,其中的根本动因是反垄断法的普遍适用性和其规制对象的复杂性之间存在冲突,立法者和执法者需要引入合适工具来予以平衡。安全港规则与反垄断法上的合理原则、豁免制度及适用除外制度既存在密切联系,也存在显著区别。在内容上,由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对市场竞争的危害性较大,反垄断法安全港规则不适用该类行为;在适用条件上,以市场份额要件为积极要件,并排除严重限制市场竞争行为的适用。反垄断法上的安全港规则可被划分为合法性推定与豁免推定两种运行模式。我国学术界针对反垄断法引入安全港规则存在一些质疑,但这些质疑是可以化解的。我国反垄断实践中已对该规则进行了初步探索,为该规则的构建积累了初步经验。我国有必要在立法中引入安全港规则。引入时应把握以下几点:排除横向垄断协议、转售价格维持协议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严重损害市场竞争行为的适用;采取市场份额标准为主、替代性标准为补充的安全港标准;坚持差异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协调的原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个人数据损害的类型及其确定
    梁志文, 刘晓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72-83.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09
    摘要676)      PDF(pc) (887KB)(170)    收藏
    依告知同意原则构建的个人数据保护制度面临着过度收集、擅自披露与滥用等问题的严重挑战。公权保护路径存在监管力度、范围及效力的局限性,而传统侵权法上的损害观念架空了数据主体的私法救济权利。因此,为保障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扩张侵权法上损害的含义。法律上可予赔偿的个人数据损害应延及两类新型损害:数据主体遭受次生损害的风险,以及社会分选歧视、数据监控、自动化决策等造成的人格利益减损。在确定具体赔偿数额时,为解决风险与人格利益减损所产生的经济量化与举证责任之困境,《个人信息保护法》应采用知识产权法中广泛适用的法定赔偿制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公平观及其建构路径
    谭九生, 胡健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84-95.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10
    摘要694)      PDF(pc) (823KB)(215)    收藏
    我国行政公平观的建构以“以人民为中心”为逻辑起点。这是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党对行政公平人民性的追求以及政府公共性等多重逻辑的内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公平观由满足人民发展需要的机会公平、公平对待人民群众的程序公平以及实现人民核心利益的结果公平三要素构成。它通过强调公共行政的人民性价值而实现了对新公共行政范式的行政公平观的超越;其建构路径可以从个体、制度与文化三个维度进行探索,具体包括强化个体对行政公平观的认同、加强对个体的行政公平教育、构建公平行政的制度约束体系以及营造公平行政的文化环境氛围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旅游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发展时空格局及趋势预测——以张家界市为例
    麻学锋, 谭佳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96-106.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11
    摘要590)      PDF(pc) (800KB)(171)    收藏
    利用耦合模型、重心-标准差椭圆及障碍度等方法,分析2009—2020年张家界市旅游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发展关系及时空格局,构建修正后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未来十年旅游城镇化与社会治理耦合协调度进行精准预测。结果表明:(1)2009—2020年张家界市旅游城镇化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而社会治理综合发展水平则呈现较小波动变化特征,增速相对弱后于旅游城镇化水平。(2)旅游城镇化与社会治理的耦合协调度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经历了“一般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良好协调—初级协调”的耦合类型转变过程,旅游城镇化超前型特征明显;从空间分异看,旅游城镇化与社会治理耦合协调度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是先扩大再收缩的态势,表现向武陵源区集聚的发展特征。(3)旅游城镇化系统的障碍度小于社会治理系统,从指标障碍度平均值看,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旅游人次>每万人口交通事故死亡率。(4)未来十年张家界市旅游城镇化与社会治理耦合协调度将持续上升,但在2026年会有所下降,最终在2028年会处于优质耦合协调阶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乡村治理中的体制性空转——基层形式主义的成因与破解
    桂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107-115.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12
    摘要957)      PDF(pc) (728KB)(241)    收藏
    基层形式主义成为困扰乡村工作的顽疾。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工作遵循“事本主义”逻辑,国家在基层领域以有限的形态存在,基层具备内生秩序生成能力,形成诸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矛盾化解方法。近年来,随着“三农”工作的总体形势变化,基层工作越来越大程度地纳入到国家统一治理的范畴,乡村治理活动的制度外空间被压缩,乡村治理逐步进入到体制化管理。乡村治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一方面消除了体制外运作的不规范现象,同时也带来了基层形式主义弊病。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不是要回到传统治理方式,而是要寻求乡村治理体制与乡村治理需求的再次匹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基层政府农业政策执行悖论与应对之策——基于“模糊-冲突”模型的分析
    黄建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116-124.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13
    摘要1761)      PDF(pc) (779KB)(244)    收藏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各项农业政策在农村落地开花。然而政策文本制度与现实执行层面存在巨大反差,出现了冷热两重天的政策执行悖论:一方面是基层政府各项农业政策执行得热火朝天,另一方面是农民等基层政策参与者对农业政策执行的冷静观望甚至漠不关心。以理查德·马特兰德的模糊-冲突模型为分析框架,分析W县Q镇农业政策执行过程,探讨科层制结构下的行政性执行、政治锦标赛下的政治性执行、积极惯性下的实验性执行、亚瘫痪状态下的象征性执行,发现:在模糊性较低的自上而下执行路径中,基层政府面对层级压力和政绩考核,一般通过树立样板的典型性执行和扶植精英的替代性执行来完成政策目标;而在模糊性较高的自下而上执行路径中,基层政策目标群体因为参与感和主动权的缺失,最终通过各种形式主义来消极应付性执行和机械象征性执行。此研究进一步解释了农业政策执行悖论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资源整合、利益均衡、农民参与、多元联动等提升基层政府农业政策执行效果的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云南民族同源神话研究
    孙浩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125-131.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14
    摘要740)      PDF(pc) (763KB)(172)    收藏
    中华民族同为炎黄子孙,某种程度上蕴含着民族同源神话的叙事逻辑。云南的民族同源神话作为区域民族共同体的集体意识,蕴含着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情感价值。遵循民族共同体结构的建构性与建构的结构性“双重互构”研究进路,分析云南民族同源神话的生成逻辑、叙事特征、结构功能、启示意义,寻绎其内生性、自发性、民间性、微观性因素,在新时代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有助于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在牢处,扎在深处,系在实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多元文化融合视域下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研究
    肖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132-138.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15
    摘要600)      PDF(pc) (715KB)(406)    收藏
    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音乐在不断融合与碰撞中形成了多样性的民族特征、个性化的族性特征、开放的文化涵化特征。多元文化融合发展视域下,少数民族音乐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在传承形式、创作素材更丰富等方面出现了新机遇,应通过完善传承方式、立足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理念、适应文化生态转型强化市场效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路径谋求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复合生态系统视域下国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及其启示
    许青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139-150.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16
    摘要646)      PDF(pc) (830KB)(229)    收藏
    农业文化遗产以一种复合活性生态而存在,不仅呈现出明显的生态系统性特征,在遗产地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且融合了与之关联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系统的诸多要素,是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而形成的独特的“生态与人文复合系统”。从该系统的视角梳理国外农业文化遗产相关实践动态后发现,国外农业文化遗产在分类、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实践中由于遵循了该系统的关联性、整体性与协调和谐性等原则,从而逐渐形成了有利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良好模式。这对当前我国重系统的生产功能、轻生态功能和重局部修复、轻整体保护的中国生态农业应该如何保护与发展,在理论、管理、政策、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探索建立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自我修复和生态持续发展机制,不仅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文化、社会、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强烈要求,也是应对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戒烟医院研究
    龚春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151-160.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17
    摘要667)      PDF(pc) (803KB)(264)    收藏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年),中国各地创办了一系列戒烟医院。这些戒烟医院的兴办既是应对烟毒泛滥的产物,也与该时期政府及社会推动戒烟禁毒有着密切关联。它们分布各省,数量众多,既有官办、私立、官私合办,也有官方委托民间办理等形式。它们办理水平各异,但主要从事如下活动:强制收戒和免费戒治、开展禁烟戒烟宣传、化验和研制戒烟药物、探寻和采用适当的戒治方法等。此时期的戒烟医院对于推动戒烟禁毒以及清除毒品的危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受特定社会历史环境限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中国古代治理中的君士互动
    胡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3): 1-13.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3.001
    摘要659)      PDF(pc) (964KB)(128)    收藏
    治理作为一种互动行为过程,在古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中突出地表现为君士互动。在先秦以前,国家治理中的互动表现为“君士共治”,从舜、禹、武王等的问政,以及最初的巫、觋与王权的积极互动,都表现为“共治”的互动。但是,大一统体制建立之后,君士互动的模式中,重心明显偏向了君权一方,而又由于对君权无法制约,“以吏为师”的结果就是“士贱君肆”。两千多年的大一统政治构架,士人在君权之下总是惴惴不安,当然也不乏谏政、议政之士人,但能善终者并不多见。即便如此,中国古代士人的“入仕”与“入世”情怀,永远是为维护和巩固君王权力效劳。当古老帝国遭遇西方列强侵略之后,士人的政治目标第一次发生了“位移”,即从维护君王的政权转变为挽救国家的救亡图存。这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过程,也表明了中国古代士人的转型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基础、历史进程及实践转向
    杜玉华, 王晓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3): 14-20.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3.002
    摘要2695)      PDF(pc) (693KB)(436)    收藏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理论、历史和实践相统一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重构、现代化创造人类社会新文明、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现代化旨在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等思想观点,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了“工业化”的现代化目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将现代化目标由“工业化”拓展到“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新时期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新时代正式形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主要实现了从外在拉动型到自觉内生型、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从单一低度发展到全面高度发展的实践转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创造及时代超越性
    李建森, 翟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3): 21-30.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3.003
    摘要850)      PDF(pc) (815KB)(154)    收藏
    西方资本主义生态现代化之路向是以全球性生态空间修复策略、时间修复策略掺杂生态霸权主义谋划而展现自身的生态叙事合法性的。它所证成的合理性,实质上不过是资本逻辑的生态隐性呈现及非正义剥夺。拒斥“资本丛林”成为新的生态文明创造的基本方向。从实践的生态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价值论出发,以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鹄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创造构筑了一个“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共同体”逐次展开的新路径。它摒弃人与自然对立关系的思维模式,建构了作为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生态主体性,塑造了以总体性环境正义为特征的伦理样态,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态空间生产的时代超越。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创造的包容性与发展性为其能持续引领全球生态文明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清代苗疆书院与“大一统”的国家建构逻辑
    暨爱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3): 31-37.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3.004
    摘要574)      PDF(pc) (747KB)(122)    收藏
    苗疆书院于清初渐兴,乾嘉“苗变”后快速发展。借此,传统中国成熟的德治原则、“大一统”思想文化和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正统观念和意识形态全面渗入苗疆,并重建“边缘”之地共同的精神信仰,强化各族民众一体的政治与国家认同。相较一般意义上书院的文化指向和教育教化功能,作为“边缘”之地国家化进程的重要一环和表征,苗疆书院始终贯有清晰的“大一统”国家建构逻辑,在清代苗疆社会变迁的具体历史情境中,其政治意蕴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文化民粹主义的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批判
    韩升, 田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3): 38-45.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3.005
    摘要762)      PDF(pc) (754KB)(134)    收藏
    文化民粹主义是社会民粹倾向的深层次表达,假借人民话语的合法性破坏文化所担负的尊重本真、哺育人格、追求崇高、凝聚共识的重要社会功能,究其本质而言,是脱离社会现实的一种虚假意识形态,隐含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拒斥。文化民粹主义的非理性、狭隘性、极端性影响着社会和谐发展的开放性、包容性、持续性和稳定性。深入批判文化民粹主义是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从坚守文化发展的人民性归旨、明确文化批判的建设性导向、培育文化认同的主导性观念等方面入手,破除文化民粹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的干扰,厘清新时代文化发展的脉络理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网络丧文化视角下青少年负面情绪表达及意识形态隐忧
    燕道成, 李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3): 46-54.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3.006
    摘要959)      PDF(pc) (2640KB)(178)    收藏
    网络丧文化是折射当代青少年心态和境遇的一面镜子,其中裹挟的负面情绪是网络时代值得关切的传播症候。网络负面情绪的兴起,是阶层固化导致的生存困境和时代变迁带来的社交孤独而引发的一场亚文化实践。在媒介技术的加持下,这场亚文化实践最终演变为情绪宣泄和自我满足的生活标签与符号意义。网络负面情绪呈现出颓废、迷茫、无病呻吟与多愁善感的叙事风格特征,具有三种现实意义:从个体角度,它是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的确认工具;从文化角度,它传递出对现实生活和主流文化的温柔抵抗;从经济角度,风格的实质是让受众沦为“数字劳工”,自由地、无偿地为商家提供“数字商品”并沉浸其中。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青少年负面情绪的过度传播潜藏着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意识形态隐忧,通过外部涵化与主体自律等措施可以化解青少年网络丧文化的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媒体关注与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内部控制的路径分析
    王建新, 廖志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3): 55-64.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3.007
    摘要668)      PDF(pc) (778KB)(139)    收藏
    利用2012—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商业类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媒体关注和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共同作用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关注、内部控制促进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媒体关注影响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内部控制起到了中介作用,同时媒体关注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企业中更显著。在采用工具变量法、系统GMM法及其他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研究拓宽了内外部治理机制的理论研究边界,为国家利用外部监督机制监督国有企业提供有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