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1年 第2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1-12-01
    哲学研究
    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寻根
    杨春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1-4. 
    摘要 ( 1149 )   PDF ( 101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现代性的冲击导致传统的解体,即脱圣入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中国知识分子丧失了生存的根基, 成为社会流民、政治流民和文化流民。这造成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现代性焦虑。于是,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寻找生存家园即自我认同的过程。他们投身革命,并在传统社会主义中获得了社会认同、 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但在这个过程中, 知识分子也付出了牺牲现代性特性的代价。随着现代性进程的重新启动,中国知识分子将重新确立自己的生存根基。
    论日常生活中的个体化理解
    吴炫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5-9. 
    摘要 ( 1227 )   PDF ( 1068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否定主义哲学认为,在意义问题已不能像以往那样采取从众的方式去解决的情况下, 我们每个人只能依赖自己对事物的个体化理解, 来建立一种不可重复的意义。它表现在日常行为中追问“我行我的什么素?”; 表现在两性领域中珍视不可重复的爱情体验; 表现在本职工作中追求自己的创意; 表现在将成为自己作为人生的目标。
    美学研究
    实践的类型与审美活动
    张玉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10-14. 
    摘要 ( 1383 )   PDF ( 146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从人处理自然、 社会及他人与自身关系的角度来看,实践作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现实活动, 应该分为三大类型: 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实践。这三大类实践,从本质上看应该都具有审美性质,即当它们成为自由的实践时, 都可能转换为审美或包含着审美活动。但是, 审美活动, 从纯粹的意义上来看毕竟主要是精神生产
    的一种, 因此,它最集中、最明显地表现着精神生产的特征, 并以自己的形象性、情感性、超功利性区别于其他精神生产, 如科学、道德、宗教等,它主要集中地表现为艺术活动。
    21 世纪中国美学研究二题
    王德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15-18. 
    摘要 ( 1126 )   PDF ( 1052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从健全现代美学建构的整体要求出发, 21世纪中国美学研究必须看到社会现代性追求在美学目标体系上的局限性, 避免在对“社会本体”的确认中淹没“个人本体”的存在意义; 应充分肯定审美现代性问题的理论重要性, 重新认识超越一般社会规定性和集体意志之上的个体存在价值。而探讨并实现传统思想体系与中国美学现代学科建构之间的有效对接,通过开发、 利用和转换本土学术资源, 使中国美学真正找到对外进行平等有效的学术沟通的对话性根据, 实现由传统向现代、 资源向成果的形态转换,进而形成真正世界的眼光和开放的胸怀, 则是21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又一重大课题。
    我能够期待什么——论审美价值的本体论承诺
    刘士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19-25. 
    摘要 ( 1412 )   PDF ( 105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审美价值的本体论内涵是一种期待,它一方面不同于知识所承诺的真理, 另一方面也不同于伦理学所承诺的信仰, 同时它还不同于现代主义美学所承诺的拯救。从符号角度讲, 它既不是指向客观世界的工具性文化符号, 同时也不是指向主体结构的人文性伦理形式。对于审美价值的本体分析来说, 它的前提是首先清理掉上述三种历史的承诺方式。生命最高的审美原则就是存在本身, 而既非作为人类内在性的道德主体结构, 也非与此相对而生的外在的人的对象化力量。它本质上是一种由消解主体结构之后而得到的松驰与平静, 是康德所指出的无功利的自由,是存在本身的美。
    伦理学研究
    道德、实践与信仰
    卢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26-28. 
    摘要 ( 1213 )   PDF ( 102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意识形态中的经济学部分已经充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而伦理学部分却远未顾及市场经济现实要求的境况下, 我们的道德宣传和道德教育等实践活动, 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 注意培养人们的社会公德和起码的职业道德, 呼吁人们守住底线道德。但这一最基本的道德建设与伦理关怀, 必须得到信仰的支持和维系, 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落于空洞,而显得苍白无力。
    20世纪中国的西方伦理学研究回顾
    杨方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29-34. 
    摘要 ( 1214 )   PDF ( 1447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百余年来,中国学者们对西方伦理学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萌生期( 1895-1910) 、初兴期(1911-1949) 、萧条期( 1950-1978) 和复兴期( 1979-2000)四个阶段。其研究思路主要有四条: 个案研究, 比较研究( 含要素的、局部的和整体的三个级次) ,历史研究和综合研究( 含微观的、中观的和宏观的三个层面)。总体看来, 个案研究成果颇为丰盛, 要素比较研究在20世纪30-40年代和20世纪80-90年代取得过一定成就, 局部的和整体的比较研究迄今为止成果大多非常简易,历史研究在 20 世纪80-90年代结出了一批硕果, 但在国别史和断代史两方面有一些空白尚需弥补, 中微观综合研究在20 世纪80-90年代达成了可观的收获, 但宏观综合研究迄今依然成果无多且薄弱。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积累之后,中国学者们应能大规模地开展对西方伦理学的宏观综合研究。
    应当确立经济伦理的生态理念
    田海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35-37. 
    摘要 ( 1039 )   PDF ( 1006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由一种生态世界观出发,我们看到, 当前经济伦理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是要确立经济伦理的生态理念,并由此寻求经济伦理的重新奠基。确立经济伦理的生态理念, 核心乃是确立尊重自然的经济体系的规范性定律, 最终目标是要完成经济伦理观的转变, 走出现代性经济伦理困境。
    论正义的整体利益原则
    彭定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38-43. 
    摘要 ( 1556 )   PDF ( 109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与现代西方伦理学将正义与整体利益对立起来不同,整体利益原则应当成为正义的一项重要原则, 它以维持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为内容,而这又是以对整体利益的准确定位及其构成因素的揭示为前提的。
    生态伦理视域中的自然观
    曾建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44-48. 
    摘要 ( 1225 )   PDF ( 109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由自然概念的词源学解释出发,主要从哲学和历史观视角审视了本体论自然观、认识论自然观、价值学自然观和实践论自然观。通过分析西方思想史上自然观的两次转向阐明生态伦理学视野中的自然观是自然观的第三次转向即价值观的转向, 并对其内容作了阐述。
    文学研究
    20世纪的俄国作家与宗教
    樊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49-52. 
    摘要 ( 1139 )   PDF ( 1111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通过对20世纪俄国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宗教情感研究, 揭示宗教与民众、宗教与知识分子、宗教与人性的复杂关系, 并将中国作家的有关作品与之进行比较,进而揭示出宗教的全人类性。
    后结构主义与超文本理念
    黄鸣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53-58. 
    摘要 ( 1323 )   PDF ( 111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后结构主义与电子超文本技术相互应和, 推动了20世纪下半叶文本形态与文本观念的变革。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罗兰巴特关于“引人写作之文”的论述, 福柯关于知识考古学、权力网络和全景敞视主义等观点,都和超文本理论息息相通。深入考察后结构主义和超文本理念的关系,有助于认清社会思潮和信息科技之间的相互作用。
    纵横术与唐人干谒之风——从李白《与韩荆州书》说起
    陶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59-61. 
    摘要 ( 1392 )   PDF ( 139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通过阅读唐人著作可知,滥觞于战国时期的纵横之术,在唐代亦成为一种时之常态, 并为伺侯于权贵之门, 奔走于名利之途的士子们广泛运用于当时的干谒活动之中。
    李白与孟浩然初识交游新考论
    吕华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62-65. 
    摘要 ( 1366 )   PDF ( 114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以唐人神龙元年说为基点,对李白与孟浩然初识交游进行了新考探。提出了李白与孟浩然交游为: 开元十四年暮春初识, 作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开元十五年作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新观点。
    穷搜万象, 海纳百川:论写作聚材思维
    佘佐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66-71. 
    摘要 ( 1376 )   PDF ( 106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聚材思维是写作思维关注的一个中心。不满足于寻常的一般性讨论, 从思维的运行机制、操作技术、禁忌与策略等多个层面展开探讨, 并从不同文体的规定性角度, 指明了文体重复或对比机质的差异。
    文艺鉴赏主体论——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述评之二
    张文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72-76. 
    摘要 ( 1395 )   PDF ( 129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文化鉴赏主体的建构要从文化知识素养、生活阅历和审美经验的积累等方面出发。在鉴赏活动中,鉴赏主体要确立审美的态度和严肃的态度,要养成纯正广博的趣味, 要多方面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一个传奇的本事》的内涵及地位
    杨瑞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77-79. 
    摘要 ( 1664 )   PDF ( 162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一个传奇的本事》与《湘行散记》、《湘西构成》湘西散文三部曲。《一个传奇的本事》不仅是乡土知识分子的沉浮史, 湘西竿军的兴衰史,还是湘西知识分子超越地方历史宿命的希望之歌和一份作者生命追求、思想性格成因, 作品倾向的自我审视与剖析的总结书。
    语言学研究
    古汉语语法中的兼代现象
    吴泽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80-82. 
    摘要 ( 1290 )   PDF ( 1651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从定中关系、状中关系、动补关系三方面论述了古汉语以偏位成分代替偏正结构的兼代现象, 对传统的活用说提出质疑。
    艺术学研究
    中国青铜器与古希腊雕塑的比较研究
    陈望衡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83-87. 
    摘要 ( 2053 )   PDF ( 140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国商周青铜器与古希腊雕塑同属于青铜时代的艺术, 同为人类当时艺术的最高峰,它们可以相媲美,但是由于中国与古希腊系两种不同的文化,它们在内在意蕴、功能及艺术创造原则上都存在区别。中国商周青铜器更多地与宗教祭祀、巫术、政治教化相联系, 在创作原则上主要为象征主义, 而古希腊的雕塑则更多地与神话、 审美相联系,在创作原则上主要为写实主义。
    论音乐艺术特征的内在层次关系
    刘晗, 褚润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88-91. 
    摘要 ( 1942 )   PDF ( 102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音乐艺术特征的内在层次关系是音乐的根本性特征。音乐首先是一种声音的存在, 这一特征在诸特征中居于首导地位, 其他特征均以这一特征为依据, 并从中衍生。音乐作为声音的存在, 它在时间的流动中得以展开; 音乐具有时间性,由于时间流动的单向性, 音乐要被再次欣赏就得进行复演; 音乐的声音是不具语义的,音乐的非语义性导致了音乐欣赏的情感不确定性;音乐自我身份的确定是借助外在的确定性来实现的。
    政治学研究
    论人权问题的国际化
    谭吉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92-95. 
    摘要 ( 1299 )   PDF ( 1254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无论在近代,还是在当代的人类政治生活中,人权问题一直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权内涵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外延从国内管辖之事务走向国际化。人权的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权方面的国际宣言、决议、公约的制订和通过,使尊重和保护人权成为国际法的一条基本原则; 二是人权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主要领域。三是国际上出现了大量的人权组织。在人权的国际保护方面, 要鼓励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有关人权问题的国际条约,并采取一切必要的立法、司法、行政措施贯彻条约的各项规定。但同时又要反对以人权为名, 行干涉别国内政之实的行为。
    近代过渡性社会特征与中华爱国主义的演进
    符太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96-100. 
    摘要 ( 1138 )   PDF ( 91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1840年后,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过渡型社会形态,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反抗, 传统社会的衰败、解体与现代性转型相互交织在一起,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爱国主义,吸取了近代反侵略、学西方、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时代精华,形成了主张学习西方、革新政治、对外开放、崇尚民主与科学的新的爱国主义思想, 实现了由古典爱国主义向近代爱国主义的时代转换。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对当代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兼论中国共产党的独特贡献
    汪亭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101-105. 
    摘要 ( 1309 )   PDF ( 116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上, 形成了基本的共识,反映了以改革、创新为时代特征的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历经80年辉煌的中国共产党, 无论是在理论创新还是在实践探索方面,都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文化研究
    建立中国傩戏傩面具博物馆的评估——张家界建立中国土家族傩戏傩面具博物馆的可行性调查
    庹修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106-110. 
    摘要 ( 1126 )   PDF ( 1447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傩是中国古代驱鬼逐疫的宗教仪式,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 历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延续至今已数千年。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 面具是傩戏艺术的重要特征。傩戏誉称为中国戏剧文化的活化石, 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学科的学术价值, 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大量资料显示,我国包括传统工艺、民族艺术等在内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正面临后继无人、管理混乱和大量流失的严峻形势, 建立中国傩戏傩面具博物馆十分必要和紧迫。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对博物馆的建立进行了全面评估, 对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
    湘酒命名与湖湘文化
    游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111-114. 
    摘要 ( 1029 )   PDF ( 114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通过揭示湘酒命名与湖湘文化各个方面的联系, 阐明了湘酒的命名虽然多种多样、各有称谓, 但是湘酒的命名却具有湖湘浪漫主义文化的共同特征。它们各自与湖湘浪漫主义文化的联系, 充分强化了湘酒的集体特征。这对于形成湘酒成熟的文化品类风格具有着积极的意义。
    民族学研究
    新世纪初湖南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新思考
    吴焕新, 田福德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115-121. 
    摘要 ( 1099 )   PDF ( 1035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湖南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作者在全面回顾、总地和分析湖南大湘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伟大成就、经验启示和制约其发展的三大矛盾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湖南十五计划纲要精神和扶贫开发与民族政策,以创新的视角,系统地阐述了新世纪初湖南实施本省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主要方向、着实目标和对策措施。
    湖南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吕学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122-125. 
    摘要 ( 1091 )   PDF ( 933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意识淡薄、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 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大农业观念、建立生态农业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与市场体系建设等。
    书评
    汉民族人文研究的原创力作——《雪球: 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述评
    彭清深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126-127. 
    摘要 ( 1274 )   PDF ( 965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巫文化功能学研究与精神病理学分析的结合——读陆群《民间思想的村落》
    郑英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2(4):  128-128. 
    摘要 ( 1039 )   PDF ( 978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