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朝霞.论环境权的性质[J].中国法学,2020(2):280;297-299.
[2] 王社坤.环境利用权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28-47.
[3] 姚建宗,方芳.新兴权利研究的几个问题[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0-59.
[4] 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252-255.
[5] 张梓太.论国家环境权[J].政治与法律,1998(1):23-29.
[6] 蔡守秋.环境权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1982(3):33.
[7] 胡静.论环境权的要素[C]//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议论文集,西安,2002:192-195.
[8] 万霞.国际环境法案例评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9] 亚历山大·基斯.国际环境法[M].张若思,编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6.
[10] 谌杨.论单位应享有环境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51-59.
[11] 蔡守秋.论环境权[J].金陵法律评论,2002(1).
[12] 杨朝霞.环境权:生态文明时代的标志性权利[J].环境保护,2012(23):57-59.
[13] 杨朝霞.生态文明观的法律表达——第三代环境法的生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9.
[14] 周训芳.论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环境权[J].林业经济问题,2000(1):9-11.
[1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际合作司,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研究中心.联合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系列大会重要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127-129.
[16] 徐祥民.对“公民环境权论”的几点疑问[J].中国法学,2004(2):109-116.
[17] 王曦.国际环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89.
[18] BOGOJEVIC S,RAYFUSE R.Environmental rights in Europe and beyond[EB/OL].[2019-08-08]. https://lup.lub.lu.se/record/8170031.
[19] 郑少华.略论社会法生态化[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4):18-19.
[20] 郑少华.生态主义法哲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01.
[21] [厄瓜多尔]厄瓜多尔共和国宪法2008[EB/OL].[2019-08-08].https://www.fakongjian.com/tools/laws/178-ecuador/12144-1471485081.html.
[22] 吴卫星.环境权理论的新展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3] 彭峰.论我国宪法中环境权的表达及其实施[J].政治与法律,2019(10):34.
[24] 杨立新.环境价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25] 张震.作为基本权利的环境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45.
[26] 瞿同祖.瞿同祖法学论著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315.
[27] 傅小青.试析道德法律化的限度[J].理论导刊,2004(6):53.
[28] 马世俊,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1):1-8.
[29] 叶文虎,陈国谦.三种生产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2):14-16.
[30] 周训芳.环境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36.
[31] 施启扬.民法总则[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64.
[32] 刘召成.部分权利能力制度的构建[J].法学研究,2012(5):121-132.
[33] 程燎原,王人博.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版,1998:22.
[34] 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01.
[35]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法的限度及其定位——兼论动物福利立法中动物的法律地位[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3):4-6.
[36] 徐祥民,巩固.自然体权利:权利的发展抑或终结?[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4):87.
[37] 陈红梅.后代人环境法主体地位的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132.
[38] 吕忠梅.保守与超越——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50.
[39] 陈泉生.环境法学基本理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325.
[40]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74-190.
[41]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79.
[42] 爱蒂丝·布朗·魏伊丝.公平地对待未来人类:国际法、共同遗产与世代间衡平[M].汪劲,于方,王鑫海,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28.
[43] 陈泉生.环境权及环境侵权研究[M]//周珂.环境法学研究.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89.
[44] 王轶.对中国民法学学术路向的初步思考——过分侧重制度性研究的缺陷及其克服[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1):90-91.
[45] 李培超.伦理拓展主义的颠覆——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7.
[46] 大须贺明.生存权论[M].林浩,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02.
[47] 曾明.南非宪法环境权的历史流变与现实启示[J].求索,2018(5):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