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 Chong. Reflection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Folk Handicraft—— Taking the Spot Copper Handicraft in Huize,Yuannan Province for Example[J].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06, 27(3): 65-69.
[1] 黄平,罗红光,许宝强.社会学·人类学新词典[Z].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 摩尔根.古代社会[M].杨东,张栗原,冯汉骥译,北京:三联书店,1957.[3] L·A·怀特.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4] 克莱德·M·伍兹.文化变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5]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戴可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6] 艾立克·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M].台北:麦田出版,2003.[7] Sydney W·Mintz.Sweetness and Power: the place of sugar in modern history[M].New York:Viking,1985.[8] 马歇尔·萨林斯.甜蜜的悲哀[M].北京:三联书店,2000.[9] 高叔康.中国手工业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初版);1946(第2版).[10] 周昌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M].上海:三联书店,2002.[11]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2] 丹尼斯·古莱特.靠不住的承诺——技术迁移中的价值冲突[M].邾立志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3] 安德鲁·芬博格.可选择的现代性[M].陆俊,严耕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4] 朱葆伟.关于技术与价值关系的两个问题[J].哲学研究,1995,(7).[15] 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M].裴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6] 李国峻,周宾.全球价值与技术价值转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6).[17] 杜维明.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8] 麻国庆.全球化:文化的生产与文化认同———族群、地方社会与跨国文化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