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9-01
    域外撷英
    比较中国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能学到什么,为什么重要
    [加]贝淡宁/著,崔佳慧,王生章/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1-10. 
    摘要 ( 2322 )   PDF ( 847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的崛起,其主要的政治价值观将逐渐对中国和整个世界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比较和学习中国政治文化中的主流价值观。本文试图将中国哲学传统中精英统治、等级制度与和谐文化三个主流价值观,与西方社会政治文化中的主流价值观进行比较。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工商人类学专题
    家族变迁和中国家族企业的再思考——以浙江万氏企业为例
    [美]赵剑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11-21. 
    摘要 ( 1773 )   PDF ( 62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家族企业在中国再度兴起。总体来说,社会科学家将中国家族企业作为一种文化和经济现象来对待。然而在这些研究中,中国文化与家族通常被当作一个自变量。家族其实是一种社会建构,其边界由家族成员不断地协商而形成和变化。基于在中国浙江的一家家族企业的民族志研究,发现:随着家庭与宗族制度的变迁,一种新型的家族企业正在中国出现。
    社会空间视角下“淘宝村”的生计模式转型研究
    周大鸣,向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22-28. 
    摘要 ( 1645 )   PDF ( 94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东风村的田野调查发现,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村落社会空间迅速变迁与重构并极具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生活空间的变革,形成前店后厂式的新型居住空间;商业空间的出现与发展;生产空间的扩大,专业工业园区的建立与完善;“网络+实体”的产销模式造就多元的产业空间。究其原因,生计模式的转型是促成乡村社会空间变迁的主要因素。在互联网经济的影响下,新的生计模式呈现出自发性、多元性与科技性的特点。社会空间的变迁与生计模式的转型不是单一的互为因果关系,而是互为关联。一方面,生计模式的转型促进了村落空间的变迁,另一方面,社会空间的变迁也为了适应生计模式的转型而不断做出调整。从现阶段的发展结果来看,村落社会空间为淘宝村实现生计模式的转型提供了可能,同时生计模式的转型促使村落社会空间走向多元发展。
    本土与域外:工商人类学的兴起——人类学学者田广访谈录
    田广,张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29-36. 
    摘要 ( 1207 )   PDF ( 694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经济学研究:文化产业专题
    文化创意产业能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吗?——以湖南省为例
    熊正德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37-44. 
    摘要 ( 1326 )   PDF ( 71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以2006—2015年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指标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C-D生产函数等方法,就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影响及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社会发展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基于DEA模型的中国文化产业安全评价实证分析
    李孟刚,贾美霞,刘晓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45-54. 
    摘要 ( 1209 )   PDF ( 63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个国家维护文化主权与保障文化安全的战略选择。文化产业安全是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基于产业安全理论,利用DEA模型评价2005—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安全态势,结果发现:我国文化产业普遍处于安全状态,但稳定性不够,原因在于我国文化产业安全的政策创新具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总体较弱。因此,应当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提升我国的文化产业安全。
    法学研究
    互联网时代涉外商标侵权管辖法律问题研究
    徐伟功,郝泽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55-61. 
    摘要 ( 1426 )   PDF ( 91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司法管辖有界性与互联网无界性的矛盾,向传统涉外商标侵权管辖权的确定规则发起挑战。互联网的特殊性必然动摇属地原则的地位,而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能够给新型经济模式下管辖权的认定提供全新思路,同时“商标共存”等复杂多变的侵权行为更应合理对待。特殊的互联网并未与现实生活相分离,仍需在国际商标管辖的一般原则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件,判断侵权行为地;也不能忽视属人管辖、专属管辖针对侵犯商标权行为的作用,力求在尊重国家主权、尊重国情的前提下,平衡各方的合法权益。
    国际海洋立法新动向与中国应对——以《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国际协定》为视角
    王秀芬,檀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62-68. 
    摘要 ( 1589 )   PDF ( 85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坚实的法律依据,而现存的海洋立法,如《生物多样性公约》仅适用于国家管辖范围以内的生物多样性养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仅针对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在此背景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国际协定》应运而生,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第三个执行协定备受国际关注,势必影响到今后国家管辖外海域的资源分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头人也应当在此局势中承担大国责任,在保护海洋生态及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争取更多海洋权益。
    “一国两制”下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之释义分析——兼论全面管治权与高度自治权的关系
    邓莉,杜承铭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69-75. 
    摘要 ( 15359 )   PDF ( 140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全面管治权是中央依主权而对特别行政区居民和事务,直接或间接行使的管辖、统治、治理的权力。全面管治权是基于《宪法》和两部《基本法》之规范,归纳和总结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在对内主权和对外主权上的权力关系。全面管治权综合了“管辖权”之法律属性与“治权”之政治意涵,兼具法理基础、规范依据与宪制需要。一国两制语境下,中央依主权,将部分管治权之权力行使权授权给特别行政区,形成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全面管治权是高度自治权的权力本源。
    社会治理研究
    我国环境治理政策的研究路径与演变规律分析——基于CNKI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叶娟丽,韩瑞波,王亚茹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76-83. 
    摘要 ( 1721 )   PDF ( 102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环境治理政策是分析和把握环境治理进程的关键维度。40余年来,国内学界对环境治理政策的研究已涌现出一批有价值的成果。运用文献计量及其可视化方法对其研究路径进行梳理可透视出我国环境治理政策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借助于高频关键词聚类图谱的呈现可将我国环境治理政策的研究路径归纳为工具范式和过程范式两种类型;借助于主题时区图的展示可将我国环境治理政策演化规律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政策变革同步于环境治理模式的转型,政策评估同步于环境治理的成效,政策主体同步于环境治理的参与主体。同时,当前我国环境治理政策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过分注重政策工具的选择而回避政策本身的价值,政策监管不力导致政策执行偏差行为的大量存在。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环境治理政策工具以及加强环境治理政策监管成为优化环境治理政策体系的应然路径。
    适应、干预与城市空间的生产——以浙江温岭C村撤村建居为例
    张丙宣,王蓓娴,华逸婕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84-92. 
    摘要 ( 1651 )   PDF ( 71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基于适应与干预的分析框架,本文在剖析一个个案中农民的适应性与政府干预程度的基础上,揭开城市空间生产的复杂过程。城市空间的生产由物理空间生产和社会空间的生产构成,二者相互交织。政府的拯救式干预试图驯服空间,然而,政府的强力干预导致城市空间的排斥性占有,诱发被抑制了欲望、情感的农民采取越轨行为,并注入城市空间不同的意义,引发政府干预的程度、方式和内容的转变,使城市空间生产趋向多维和开放。
    三农问题研究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法律适用及运行保障——以《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为中心
    李长健,兰馨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93-101. 
    摘要 ( 1645 )   PDF ( 85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法律关系主体、抵押的设立和实现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在土地经营权的抵押中应当明确“农户”的法律地位以及农户内部成员间的共同共有关系,并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明确抵押权的设立采用登记生效主义。规定物上代位权以保护抵押权人,引入涤除权以保护土地经营权再流转情况下的抵押物买受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法律适用必须基于物权法、担保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多个部门法,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体系并健全相应的运行保障制度。
    内部资源整合、外部注意力竞争与乡村振兴
    郭珍,刘法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102-108. 
    摘要 ( 1559 )   PDF ( 79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社会关系网络具有明显的工具性,既能整合内部资源,又能吸引政府和市场注意力,在乡村振兴中作用明显。实现乡村振兴既要利用乡村内部关系网络有效整合内生资源,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外部关系网络的注意力。拥有结构洞较多的村庄精英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在村庄精英的引领带动下,通过将不同的网络充分结合,有利于各种资源的动员和使用,乡村内外关系网络能实现良性互动,从而使乡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学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讨薪行动演化根源及治理
    冉光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109-116. 
    摘要 ( 1393 )   PDF ( 91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新生代农民工讨薪维权呈现合法性支持趋好的结构性变化,从生存型权利向发展型权利的渐进和扩张,其行动意愿及维权方式主要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占有和城市社会关系嵌入的状况,那些受雇就业者的临工化境况堪忧,自身权益救济无力且困顿于劳动合同的灰色陷阱,以致讨薪行动“常态性”地演绎。有业可从和获取较理想的收入是农民工行动的首选,目前权益救济的制度性通道拥挤且潜在成本不低,非正式乡土关系网络的聚变性力量不可低估。建立灵活稳定的就业长效机制,形成雇主、农民工和政府多方参与的诉治组织,进行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的制度补阙,更能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
    当代农民学中“国家-社会”分析框架的发展脉络及反思
    李向振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117-125. 
    摘要 ( 1293 )   PDF ( 66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基于“国家中心观”和“冲突论”形成的“国家-社会”分析框架,为从“结构-制度”路径出发讨论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总括性理论前提。围绕此框架,当代农民学领域形成了多种理论范式,在解释当前农民学中诸多社会问题方面富有成效,不过其过度强调国家与社会对立而忽视其合作的学术倾向,不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转型时期的农民中国及相关社会问题。因此,当代农民学研究需要引入新分析路径以对既有“国家-社会”分析框架进行反思,并探索新时代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学新的可能性。
    文化研究
    视觉与权力:约翰·菲斯克的视觉文化理论
    章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126-137. 
    摘要 ( 4022 )   PDF ( 110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菲斯克把权力斗争理论运用于大众媒介如电视、监控摄像机、MTV等的分析,揭示这些视觉媒介中的权威意识形态的宰制性,发掘后现代状况下大众阅读的抵抗性权力。菲斯克分析了资本主义民主体制下的社会矛盾的新形态,为西方社会的变革寻找革命主体,其视觉文化理论具有重要的政治实践意义。
    西方文化产业视野下的快感理论及反思
    林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5):  138-144. 
    摘要 ( 1245 )   PDF ( 66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20世纪西方快感理论勃兴的背后是文化产业的繁荣。文化介入经济领域,大众消费时代到来,对感性的尊重,对文化的重新定义,西方文论理性-感性场域中的美感,被文化-政治经济语境中的快感取代。如何认识并处理快感,成为西方文化产业的核心问题。自精神分析学派开始,作为生命体验的快感,被西方学者确立为资本主义文化产业的动力源泉。作为一种社会再生产方式和经济策略,快感成为消费者意义表达、身份认同和政治诉求的主体性力量。值得反思的是,快感的虚幻性以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快感的操纵也是伴随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层痼疾。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