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0年 第2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0-09-01
    伦理学研究
    作为生态伦理的正义观
    刘湘溶, 曾建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1-7. 
    摘要 ( 111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作为生态伦理学的正义观就是以正义理论为基础去协调生态问题上的利益关系, 使之保持均衡性、对应性。它包括人与人关系层面的人际正义,国与国关系层面的国际正义及人与物关系层面的种际正义。
    道德情感培育的社会举措
    李建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8-13. 
    摘要 ( 1174 )   PDF ( 109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道德情感培育是一个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 不能完全依赖于个体的修养, 必须有社会的参与。从我国目前道德生活的实际出发,要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感,必须着力于道德教化的深度走向、道德环境的全面优化、道德控制的合理适度。
    伦理道德的经济分析
    罗能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14-16. 
    摘要 ( 1087 )   PDF ( 105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伦理道德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蕴含着经济的规定和经济特质。伦理道德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道德行为的选择受成本收益法则所制约,道德的评价和调控都遵循着一定的经济法则。因此, 对伦理道德进行经济分析,认识社会道德生活中的经济法则,对于有效地构建和调控社会道德, 具有积极的意义。
    罗尔斯的“差别原则”述评
    李谋仲, 肖意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17-20. 
    摘要 ( 1384 )   PDF ( 181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差别原则是罗尔斯两个正义原则之一, 罗尔斯试图利用它来解决现实中的不平等现状, 但是收效甚微。本文试从立论依据、价值取向及实施途径等方面探讨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并对它作一些评价和思考。
    哲学研究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现代性的生成
    郭正怀, 曹建文, 雷天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21-23. 
    摘要 ( 1208 )   PDF ( 101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现代性得以顺利生成的一剂良药。由于有了邓小平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科学化、人的发展全面化的有机系统的理论,中国的现代性之生成才找到了合理解决的思想和原则,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得以全面、迅速、良性的拓展。
    行政法治与行政德治刍议
    杨秀朝, 杨盛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24-26. 
    摘要 ( 1085 )   PDF ( 108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行政法治与行政德治作为两种独立对立的行政模式, 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一面。行政法治是中国行政现代化的必然归宿,而现代行政法治植入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结合点则是行政法治对行政德治的合理吸纳。
    试论家庭消费的现状及价值评判
    李桂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27-29. 
    摘要 ( 1192 )   PDF ( 129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家庭产生后一直是消费的基本单位。现代社会家庭的消费功能日益强化, 对社会生产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而分析家庭 消费的现状、引导家庭消费具有重大的意义。
    艺术研究
    艺术思维哲学•引论
    张建永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30-39. 
    摘要 ( 126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从“艺术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古老的话题入手,揭示艺术思维具有比形象思维大得多的内涵, 并以此为起点,提出建立艺术思维哲学的可能性和设想。在艺术思维本体论框架中,从直观感觉、抽象逻辑、情感意志、先验知觉、文化符号五个层面论述事物本质的获得性特征,并对获得过程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化思维是艺术思维的本质。
    文学研究
    《佛所行赞》与中国文学
    袁书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40-43. 
    摘要 ( 1360 )   PDF ( 166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公元 1 世纪古印度诗人马鸣的《佛所行赞》,以其恢弘的气势和遒丽的文字在印度文学史上影响深远。于六朝时被翻译过来后,即逐渐对中国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此前贤时彦, 如陈寅恪、钱钟书、季羡林、饶宗颐等均曾撰文对其赞誉有加。本文详细介绍了《佛所行赞》的内容、 结构及其艺术特色,并对其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林语堂快乐哲学初探
    肖百容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44-49. 
    摘要 ( 136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林语堂在启蒙运动退潮后定居美国时,提出用快乐哲学概括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快乐哲学深受西方哲学尤其是伊壁鸠鲁和尼采愉快哲学的影响,但它根植于孔老哲学等传统文化之中,并从这个源泉里吸取养分。快乐哲学有四大特征: 1.人类的一切快乐属于感觉。2.合理近情的生活理想。3.重生活艺术,反功利主义。4.聪慧的醒悟是快乐的前提。
    李白卒年考辨
    吕华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50-54. 
    摘要 ( 132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长期以来人人皆认为李白卒于宝应元年, 1983年李从军先生首先提出李白不卒于宝应元年说。本文从对李阳冰《草堂集序》的辨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及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的考辨,论证了李白不卒于宝应元年, 而卒于永泰元年。
    试论六朝诗歌中的柳意象
    刘入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55-58. 
    摘要 ( 1457 )   PDF ( 152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分别从《诗经》、民俗、谐音、柳的普遍种植及其独特表现性等五个角度对柳意象在六朝形成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并从别离、相思、乡思、时间意识等方面对六朝诗歌中的柳意象进行一些审视, 简述了六朝柳意象对唐朝诗歌创作的影响。
    李商隐七绝艺术初探
    彭合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59-62. 
    摘要 ( 127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唐代七言绝句, 古今推崇李白、王昌龄, 其实晚唐诗人李商隐独辟蹊径, 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 婉曲中含远意多讽,含蓄里寓绵邈深情, 流转蕴藉兼而有之,其造诣之高可与王、李二人相比而绝不逊色。
    论“缘情”说诗论的影响和现当代诗学的继承
    刘中顼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63-66. 
    摘要 ( 151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从“诗缘情”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 历史作用, 古今诗人、诗论家对这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等方面, 论述了“缘情”说诗论在中国古今诗歌发展中的深远意义,阐明了“诗缘情”理论不仅对我国诗歌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 同时对我国文学艺术民族特征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看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意识
    王平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67-70. 
    摘要 ( 1724 )   PDF ( 212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标志着尤金•奥尼尔后期创作的一个高峰。无论从心理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看, 它在美国剧坛上都是一个杰作。它反映了人类普遍关心的家庭命运问题, 表现了为寻找生活的意义而挣扎的主题。该剧的成功之处在于细致的人物心理刻划和复杂的矛盾冲突,奥尼尔由此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神话:家庭人物相互的爱导致相互的恨。奥尼尔承认他从斯特林堡那里借鉴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爱恨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扩展为家庭关系, 认为一个人的现实存在和他的未来命运都是由他过去的所作所为决定的。通过这部作品, 奥尼尔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悲剧意识, 也展示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类共同弱点的理解和同情。
    语言学研究
    古文字中隐含的制图常识
    杨庭硕, 唐生周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71-78. 
    摘要 ( 1330 )   PDF ( 101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前人识读古文字, 一般重在对具体单字的历时性研究, 较少注意共时性造字符码的破泽。通过古文字的横向比较,揭示出古人造字时已经应用过的投影、多向视图、 质地标志、动态标志等制图学常识, 试图探索出一条研究上古文明、文化和训释、辨认古文字的新的途径。
    沈从文研究
    批判与重造——论沈从文作品理想人格的意义
    田筱鸿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79-83. 
    摘要 ( 178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沈从文作品的理想人格是在都市人生和乡村人生的对立中完成的。其理想人格蕴含着深厚的湘西少数民族文化内涵,表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自然率真、 雄强张扬的审美理想, 这既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个性解放的思潮一脉相承的,也是作家试图以文学艺术的方式改良人性、改善人的生存状态, 重塑国民性格的审美追求的体现。
    人文关怀、独立自主、批判理性——试论沈从文的学人品质
    陆群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84-88. 
    摘要 ( 155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当把沈从文作为一个学人来考察其学人品质的时候, 我们会发现, 他身上所具有的人文关怀、独立自主、批判理性等现代学人的品质,穿透历史的层层雾霭,依然灼灼生辉, 刺痛无数人的眼目和灵魂。
    论沈从文的讽刺小说
    张海英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89-92. 
    摘要 ( 1496 )   PDF ( 134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沈从文讽刺作品因不同的创作时期而有两种风格: 早期诙谐幽默的和后期庄严含蓄的。从讽刺对象、讽刺手法等方面具体分析了第二类讽刺作品主观性强、 悲剧意识浓郁等特点以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
    撑向彼岸的渡船——《边城》的一种解读
    罗勋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93-96. 
    摘要 ( 2145 )   PDF ( 155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渡船在小说《边城》中, 不仅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它作为通向彼岸世界的承载物, 对应于小说的故事叙述,通过《边城》富于生气的描绘, 使之成为一种文化的原型。它暗示了一种诚与善的文化的不完善性。小说因此透视人生命存在的本质状态,实现了它的形而上意味。
    文化研究
    湘西文化源流再论
    郑英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97-103. 
    摘要 ( 134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湘西作为中部地区的五溪蛮地和土家、苗、侗、汉等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之地, 文化呈多元一体之格局。湘西文化作为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楚巫文化的活化石, 是以土著文化为潜流,以楚文化为主流, 以巴文化为干流, 以汉文化为显流的多元一体之地域文化。
    因特网对我国民族文化保护的挑战及对策
    魏爱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104-105. 
    摘要 ( 1416 )   PDF ( 124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对我国民族文化保护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它消解了民族的文化身份和传统, 侵蚀民族的优秀文化,导致“文化霸权”直接威胁到民族文化的保护。为此, 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 避免片面的“文化同质现象”出现,以加强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
    试论近代中国的入境旅游
    马寅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106-108. 
    摘要 ( 1306 )   PDF ( 130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从 1840 年到本世纪 20 年代,中国的入境旅游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产生、发展和兴盛阶段。它的发展过程是同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紧密相联的。因此, 近代中国的入境旅游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性质。但是,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编辑学研究
    论编辑信息学的发展和展望
    钟海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109-112. 
    摘要 ( 1252 )   PDF ( 106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采用文献资料、学科综述、分析预测等方法, 对当前编辑信息学的发展趋势从因特网、数据库、光盘与多媒体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到学科理论研究与建设进行了论述,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了编辑信息学的发展趋势, 并指出了当前我国编辑信息学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根据未来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需要,提出了近期编辑信息学的发展战略和服务重点,认为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开发利用, 建立编辑出版信息网络和多种类型的支撑数据库, 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信息研究是当前的主要研究发展领域。论述了编辑出版信息社会化和信息市场的研究开拓是充分体现信息价值, 实现自我支持和自我发展的必经之路。
    信息与传播学研究
    论“图书在版编目”( CIP)的前期扫障
    吴吉力, 曹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113-115. 
    摘要 ( 1093 )   PDF ( 108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通过对现行的“图书在版编目( CIP)”的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错误的分析, 提出扫除实施“图书在版编目( CIP)”的前期障碍的相应对策。
    网络传输对报刊的影响及局限
    刘良初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116-117. 
    摘要 ( 985 )   PDF ( 1008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网络传输由于其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影响面广及良好的交互性迅速成为编辑、出版行业的重要工具。本文论述了网络传输对报刊编辑、出版的巨大影响、 作用及局限,以期报刊编辑、出版人员能迅速掌握网络传输技术, 避免网络传输的不足,为报刊编辑、 出版服务。
    哲学研究
    对发展生产力的几点认识
    武吉海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118-119. 
    摘要 ( 1215 )   PDF ( 1272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思想,在学习实践中,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标准,鼓励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来检验理论。
    教育学研究
    论当前我国高校德育转化系统的构建
    覃小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120-122. 
    摘要 ( 1030 )   PDF ( 909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高校德育转化系统包括内化和外化两个子系统,其中的内化和外化工作机制的形成,便是德育转化系统的构建。当前构建我国高校德育转化系统,需要把握德育系统三个方面的特性,具备三种功能。
    听写——外语教学的有效手段
    晏小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123-124. 
    摘要 ( 1271 )   PDF ( 108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听写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手段, 其特点是简单有效。因为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予学习者较多的语言输入并得到较多的语言产出。实验证明,要顺利完成听写任务需要运用多种学习策略。因此,充分运用这一手段于语言教学, 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语言综合技能。
    艺术学研究
    歌唱发声技巧的训练要素
    黄满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125-126. 
    摘要 ( 1499 )   PDF ( 1420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对歌唱发声技巧训练的三大要素以及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运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概述。
    民族学研究
    《百苗图》题解
    李汉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127-127. 
    摘要 ( 1091 )   PDF ( 1376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书评
    评《当代学者》研究
    恒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1(3):  128-128. 
    摘要 ( 963 )   PDF ( 1084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