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民生类网络舆情特点、风险及应对 ——以2021年涉豫热点民生事件为例[EB/OL].[2022-08-16].http:∥zkhn.hnr.cn/zkmjts/article/1/1482913670211579906,2022-01-17.
[2] 王秋菊,仇悦颖,张凌然.社交媒体中环境风险舆情传播动因及疏导策略[J].传媒观察,2021(11):60.
[3] 乔玉为,钟智锦,许小可,等.突发事件舆论中的情绪极性与传染模式:社会网络分析视角[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31-142.
[4] 黄远,刘怡君.网络舆论反转效应研究[J].管理评论,2016(8):71-78.
[5] 林榕,郭华君.网络舆情反转的构成、机理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20):280.
[6] 赵欣,梁阿李.网络“舆情反转”的成因分析及其治理[J].新闻传播,2016(9):47-48.
[7] 王国华,方付建.突发舆情危机事件衍生效应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12(1):71.
[8] 李彪,郑满宁.微博时代网络水军在网络舆情传播中的影响效力研究——以近年来26个网络水军参与的网络事件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2(10):30-36.
[9] 王玉龙.舆情反转:突发事件过程中网络群体极化的角色研究——基于“天价鱼事件”的分析[J].电子政务,2016(5):21.
[10] 张洪忠.大众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关系探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0):88-91.
[11] 王秋菊,师静,王文艳.网络舆情风险的表现及规避策略[J].青年记者,2014(16):58.
[12] 翟梦雯,张军.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反转研究——基于框架生成和群体极化的理论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2-68.
[13] 常健,郝雅立.媒体新闻议题建构方式与公共冲突及其治理[J].理论探索,2017(2):28-34.
[14] 常健,郝雅立.新闻议题框架对公共冲突治理的作用机制及其管理[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4):63-68;149.
[15] 王君玲,石义彬.网络事件中的民粹主义现象分析——以“哈尔滨警察打死大学生”事件为例[J].国际新闻界,2009(4):92-95.
[16] 常健,韦长伟.当代中国社会二阶冲突的特点、原因及应对策略[J].河北学刊,2011(3):116-120.
[17] 陈世华.网络图像谣言的安全风险与治理路径[J].江淮论坛,2022(4):165.
[18] 张琰,吴凤媛,戴竹青.网络传播“再中心化”探究[J].东南传播,2019(12):89-91.
[19] 李明,曹海军.“沟通式”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回应逻辑研究——基于40个突发事件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电子政务,2020(6):32-40.
[20] 姚翼源.人工智能时代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逻辑、困局与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205-211.
[21] 贺琛,覃梦颖.社交媒体时代自杀报道的伦理失范与治理研究——基于新浪微博平台自杀报道的内容分析[J].湖湘论坛,2022(6):108.
[22] 史惠斌.我国舆论引导困境及纾解之策——基于循证治理视角[J].理论探讨,2022(4):93-99.
[23] 张荣军,李淑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在空间维度上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7):41.
[24] 冯丹娃,王琪.基于多维协同视角的网络舆情治理研究[J].理论探讨,2022(6):93.
[25] 梁智勇.移动互联网入口竞争的市场格局及传统媒体的竞争策略[J].新闻大学,2014(3):127-135.
[26] 张延平.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竞争策略的变化[J].新闻传播,2011(10):7-8;14.
[27] 林莉.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的竞争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2(12):39-40.
[28] 童素娟,曾美娴.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基于2019年68个突发公共事件的统计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4):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