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1-01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主持人语
    方盛举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1-1. 
    摘要 ( 1043 )   PDF ( 835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论边疆的政治属性与政治性的边疆观念
    孙保全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2-7. 
    摘要 ( 1786 )   PDF ( 82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边疆在本质上属于一种政治地理空间,此外还具有地理、文化、经济等附加属性。在不同国家形态下,边疆观念会随着某种边疆属性的凸显而发生相应调整。民族国家时代,受主权体制、地缘政治和国际体系影响,政治性边疆观开始兴起。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民族国家发生了重要转变,西方国家适时更新了边疆理论。但在中国,传统文化性的边疆观却仍在延续,并难以兼容于民族国家语境和全球化形势。面对这种境遇,中国须建立一种由主权疆域和超主权疆域组成的双重疆域架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多个圈层结构的边疆范畴,从而形成自己的边疆话语体系。
    论我国边疆治理视域中的文化认同问题
    张增勇,贺松兰,曾云翔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8-15. 
    摘要 ( 1613 )   PDF ( 84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我国的边疆地区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几乎每个少数民族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在历史长河中,互嵌式杂居的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又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形成并保持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两种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边疆的治理效果,影响国家政局的稳定和国家整体的发展速度。加强文化整合,把民族文化整合进中华文化之中,以中华文化指导和引领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出台惠民经济政策、强化对中华文化教育、提升对中华文化的“增量认同”、加强中华文化对民族文化精髓的吸纳能力、推介拥有民族文化精髓和特色的中华文化于世界等措施,以此强化并保持边疆少数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在一定程度上高于民族文化认同,提高边疆治理效率,节约治理成本,有利于民族国家政治稳定和统一以及国家的整体发展速度。
    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问题呈现与生成之道——以云南省为例
    吕朝辉,李敬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16-22. 
    摘要 ( 1653 )   PDF ( 97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法治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对法治这种文化形态的尊重、认可、接受和内化。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强化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复杂社会环境,以及阻碍法治文化认同的传统文化惯性、文化空间挤压、现实利益驱动等因素,使得云南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呈现出法律供给不足、经济发展滞后、法治观念淡薄、法治建设不力等现实问题。因此,着力于完善边疆治理的法律体系、边疆民族特色的普法宣传、保证公正司法与严格执法、发挥法治文化的作用机理,以此促进边疆少数民族法治文化认同普遍而深入的生成,是边疆治理现代化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海外撷英
    德尔菲神谕:模糊性、制度和多源流
    [美]尼古拉斯·扎哈里尔迪斯/著,杨志军,欧阳文忠/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23-30. 
    摘要 ( 1737 )   PDF ( 94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多源流理论”作为西方公共政策过程分析中广泛应用的工具,缺乏制度因素的考量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将制度因素融入多源流框架是十分有必要的。制度通过倡导价值等方式促进或限制决策,而模糊性引起制度理解上的多样化,模糊性程度和政策执行内容的双重作用又形塑政策变迁的方式。同时,政策企业家的行动策略对政策执行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由于个人特质和操作技术方面存在差异,制度和行动者策略会影响到决策者的注意力、方案选择乃至政策产出。尽管制度变量没有改变多源流理论的内在逻辑,但是制度因素对多源流理论产生的影响是未来公共政策研究的一个方向。
    经济学研究
    财政分权促进了地方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提高吗?——以北京市为例的实证分析
    昌忠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31-39. 
    摘要 ( 1337 )   PDF ( 69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通过SPSS计量软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地方公共物品供给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与财政分权体制的关系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前后存在着显著差异,1994年以前财政分权体制与北京市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财政分权体制与北京市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财政分权对促进北京市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不仅没有积极效应,而是相反,存在显著的负效应;(2)1994年以前,北京市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与GDP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瓦格纳定律相悖,而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北京市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与GDP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1994年以前,北京市地方公共物品供给与人口规模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1995年以后,北京市地方公共物品供给与人口规模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双重产权性质、财务风险质量与债务契约
    钱爱民,付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40-49. 
    摘要 ( 1410 )   PDF ( 80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财务风险质量是从“流动资产-经营现金流-自由现金流”三个递进层级分析得出的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综合信息。它能够有效引导银行识别企业风险,与银行贷款规模正相关。企业的国有产权性质弱化了财务风险质量的债务契约功效。银行的国有产权性质部分替代了财务风险质量的债务契约功效,但伴随银行股份化改制的推进,其替代功能趋弱。企业和银行的双重国有产权并未产生弱化财务风险质量债务契约功效的增量作用。
    产融结合退出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参股非上市金融公司视角的实证研究
    王秀丽,张龙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50-55. 
    摘要 ( 1499 )   PDF ( 95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以2007—2014年发生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参股非上市金融公司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对企业退出产融结合的现象进行了探讨,实证结果表明:每股收益越低、资产负债率越高、协同费用率越高、产融结合年限越短,企业越有可能退出产融结合。研究能帮助企业在实施产融结合后更有针对性地关注自身运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也为其建立健全风险监督与防范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
    政治学研究
    科学对待财产申报制度的反腐功能
    莫洪宪,黄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56-63. 
    摘要 ( 1603 )   PDF ( 77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财产申报制度是一项管理利益冲突的道德法律,其通过防止利益冲突间接实现预防腐败的作用,是反腐败的基础性的间接辅助措施。财产申报制度无法单独实现预防腐败作用,只有与其他反腐配套措施所形成的体制性全面监管体系才能发挥反腐倡廉的作用。由于其自身反腐败机制存在缺陷,非理性夸大其反腐败作用反而对治理腐败的事业和改革的可持续性产生负面冲击,因此应当科学对待财产申报在反腐败制度体系中的功能。
    社会协商制度的结构性变迁探析——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
    黄大熹,赵静,张萌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64-69. 
    摘要 ( 1334 )   PDF ( 88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社会协商制度的选择受宏观制度环境主导,其相关的政治变量,包括新理念、政治合法性、意识形态等因素与这一制度之间不仅构成一种序列结构,而且与其他制度之间也存在着相似的序列结构。该序列结构嵌入社会协商制度安排,使其行动者及相关行为主体与社会协商制度的互动呈现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态势,在某种程度上阻碍抑或促进社会协商制度的执行。因此,应从发挥党在社会协商中的保驾护航作用、确保社会协商的法律地位、营造社会协商的文化氛围三个层面探索社会协商制度的创新,以期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生态环保论坛
    论英国公众共用物进入法律制度及启示
    蔡守秋,潘凤湘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70-79. 
    摘要 ( 1435 )   PDF ( 91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公众共用物起源于古罗马法,其在英美法系国家之英国得到专门化规定。英国公众共用物法律不仅对其共用物进行明确定义,并构建公众共用物进入制度,从法律层面明确公众进入共用物的权利。这种公众进入权不仅是一种法律权利,更是一种习惯权利,是公众共同使用的权利。英国公众共用物进入法律制度启发我国公众共用物法治构建应突破传统私法的规制,在构建使用制度时应符合我国现实需求与法律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取向,有效缓解公众共用物悲剧的发生,保障公众的使用权利。
    中国居民环境行为意愿的多层分析——基于2013年CSS数据的实证分析
    王晓楠,刘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80-90. 
    摘要 ( 1515 )   PDF ( 106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环境行为意愿的调查一直以来是国际环境调查中不可缺少的题项,并且环境行为意愿对环境行为的调节和中介作用得到大多数环境社会学实证研究验证。我国环境社会学对环境行为意愿的研究相对较少,大多数研究将行为意愿作为环境关心或者环境行为的一个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3年的中国CSS数据,对我国110县级市的9 181位居民环境行为意愿从微观个体层面和宏观层面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个体层面,婚姻状况、居住地、党员身份、教育程度、经济地位自评、信息获取、环境风险感知、政治参与对环境行为意愿有着正向作用。在宏观层面,地区经济发展对居民平均环境行为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与经济发展指标交互效应对当地居居平均环境行为意愿有一定影响。
    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多元保护的法律机制
    魏晓欣,李启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91-99. 
    摘要 ( 1612 )   PDF ( 88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单一或者分散化机制,无法满足保护的要求。多元机制的构建,必须重视以民间法、宗教等为代表的传统知识,特别是传统生态知识,或者社会学所称的地方性知识、乡土知识。具体表现为国家法方面,制定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法为基本法的法律体系,民族地区加强地方性立法;国家法、民间法、宗教的衔接方面,加强民间法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国家法的衔接,国家法对民间法效力的确认,民间法与宗教无力解决的事项,由国家法提供支持;继续发挥民间保护机制与宗教保护机制的作用,而不应该仅仅依靠国家保护机制。从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国家保护机制、以自然圣境为代表的宗教保护机制、主要规范为世俗意义上的民间法的民间保护机制等多元机制。
    管理学研究
    我国种业整合风险及其管理研究
    侯军岐,黄美霞,史春晓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100-106. 
    摘要 ( 1383 )   PDF ( 78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种业整合风险一直从心里层面和操作层面困扰着企业家对种业企业实施并购与整合。并购整合的风险来源不同,种业企业并购风险的生成过程和生成机理也不完全相同。种业企业并购整合风险来源于种业并购整合的全产业链、全部参与主体和全部要素,其主要构成是:并购后的产品销售风险、价值链重构风险、企业资源损伤风险和整合能力短缺风险。在种业企业并购整合过程中,任何一类风险的数量或水平达到某个临界值,实施整合战略的风险就会发生,管理者必须对可能放大风险的事件、活动,或者易产生较大风险的环境保持高度敏感。对种业整合风险实施诊断识别、互动控制、内部控制、价值认同控制、规则控制及其整合方案的优化等是应对种业整合风险的重要措施。
    基于过程域的公共物品供给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价研究
    何继新,李原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107-116. 
    摘要 ( 1313 )   PDF ( 82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公共物品供给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价是有效实施公共物品质量管理和全面提升公共物品供给绩效水平的关键,针对公共物品供给管理能力体系普遍缺乏成熟度评价问题,立基过程视域,设计公共物品供给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价体系。包括:将能力成熟度模型应用于公共物品供给管理评价工作中,构建供给管理成熟度评价框架,划分管理能力成熟度等级,提炼筛选不同等级中的管理关键过程域,建立以实现关键过程目标为基准的指标体系,设计相应的评价程序,并结合公共物品供给管理实例进行评价实验,获得供给管理能力成熟度等级,发现各层级存在的管理缺陷,为公共物品供给管理优化指明路径。
    社会治理研究
    公众参与悖论与空间权博弈——重视邻避冲突背后的权利逻辑
    侯光辉,陈通,王颖,姚天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117-123. 
    摘要 ( 1645 )   PDF ( 77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当前,持续爆发的邻避型环境维权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抗议公众“俘获”政府决策,造成的“公众参与悖论”,极易导致各方利益“多输”、政府公信力遭疑、民主程序并未因此重建、地方发展失去宝贵机遇的困局。在多元利益格局、公民意识崛起、公信力危机的情境下,利益公众、地方政府、市场和广泛大众对有限的空间权,及其附着的经济权、环境权、政治权的争夺和碰撞是这一困局的本质归因。为治理这一困局,管理部门需要重视邻避事件背后的利益和权力逻辑,“适应性治理”是回应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尊重已有空间权利格局,保障各方正当权益,预防和化解邻避危机的重要途径。
    突发性公共安全危机治理中社会参与失效及矫正
    周芳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124-130. 
    摘要 ( 1425 )   PDF ( 69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社会力量有效参与是公共安全危机治理的一个关键性议题。我国非政府组织、营利性组织、媒体、公众个人在突发性危机治理过程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低效、无效和负效参与现象。社会参与失效主要源于政府长期过度占位、主体之间协同有限、媒体网络管理滞后和制度激励约束不明等。矫正社会参与失效,需要从加强联动协作、信息共享、教育培训和激励保障等机制建设方面着力。
    社会学研究
    数字交往中的“污名感”:网络秽语的体认传播论
    陈文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131-136. 
    摘要 ( 1705 )   PDF ( 100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网络秽语是交际网语中一种小众而极端的网络方言。为适应新场景的传播-认知语境,网络秽语有其特定的语言变异与修订意图,并日渐呈现出公共化、动态化、可视化的传播特征。网络秽语以男权话语的羞辱故意,经由认知心理的联想机制,使交往对方产生“污名化”的身份降维之感,并因网络围观产生污名泛化之效。一些网络秽语更有反语言、反社会的对抗意指,对传统会话原则、公共交往理性产生重大妨害,加剧社会疏离并弱化政治认同,话语背后有深刻的权力关系。加大社会符号中的秽语规避研究,是边缘文化引导,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维。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现代权变与制度隐忧——以苏北鱼村“一子两挑”的家庭为例
    王欣,马流辉,伍嘉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137-144. 
    摘要 ( 1699 )   PDF ( 104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一子两挑”是独生子女家庭在日常实践中为应对现实需求而形塑出的权变模式,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核心小家庭呈现出双系继嗣的制度幻象。然而户籍的分离和财产继承的身份边界将小夫妻割裂为两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并将孙代的姓氏与财产继承捆绑,进一步撕裂了小家庭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夫妻小家庭因利益、感情、现实等因素避重就轻地游走在两家之间,父代被置于劣势地位,家庭养老逐渐向“管好最后丧礼”的形式化孝道蜕变。由此来看,“一子两挑”的婚居实践确实改写了男性单系继嗣的家庭制度,但在变革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隐忧,是否会转向双系继嗣制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