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31.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4.
[3] 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0.
[4] 郑长忠.多元共存条件下社区治理的政党逻辑——以上海临汾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为例[J].理论与改革,2009(2):55-59.
[5] 韩志明.规模焦虑与简约治理——大国治理历史与现实的理论考察[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83-193.
[6] 张农科.关于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J].城市问题,2012(5):2-14.
[7] 张雷,杜泽.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物业管理互信共治新模式[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73-81.
[8] 刘成良.城市社区物业管理类型与基层治理困境——基于社区类型分化的视角[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2):29-36.
[9] 吴缚龙,沈洁.中国城市的郊区开发和治理[J].国际城市规划,2015(6):27-33.
[10] 孙小逸,黄荣贵.再造可治理的邻里空间——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的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4(3):118-126;143-144.
[11] GUAN B,CAI Y.Interests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Urban China:The Case of Residents' Committee Elections[J].China Review,2015,15(1):95-116.
[12] 陈鹏.城市社区治理:基本模式及其治理绩效——以四个商品房社区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6(3):125-151;244-245.
[13] 吴晓林.中国城市社区业主维权研究综论[J].城市问题,2013(6):2-10.
[14] 周运清,向静林.中国物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52-156.
[15] JIA Y,MORRISON N,SIELKER F.Delivering common property in Chinese contractual communities:Law,Power and Practice[J].Urban Studies,2023,60(16):3272-3293.
[16] 郭于华,沈原.居住的政治——B市业主维权与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J].开放时代,2012(2):83-101.
[17] 吴晓林.中国城市社区的业主维权冲突及其治理:基于全国9大城市的调查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6(10):128-134.
[18] 张曙光,王晓娜.党建引领:物业纳入社区治理体系的逻辑和路径——基于北京实践的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2(2):75-86.
[19] 文宇.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城市问题,2013(9):78-81.
[20] 陈建国.城市社区事务治理与合作型权力结构重塑[J].理论探索,2021(4):71-77.
[21] 张磊.业主维权运动:产生原因及动员机制——对北京市几个小区个案的考查[J].社会学研究,2005(6):1-39;243.
[22] WU F.Housing privatization and the return of the state:Changing governance in China[J].Urban Geography,2018,39(8):1177-1194.
[23] CAI R,HE S.Enacting urban entrepreneurialism through neighborhood governance:A comparative study of Shanghai and Guangzhou,China[J].Journal of Urban Affairs,2022:1-16.
[24] 郭圣莉,吴海红,刘永亮.业主集体行动视角下的社区强人治理——基于业主委员会的多案例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6):19-30.
[25] 陈鹏.国家—市场—社会三维视野下的业委会研究——以B市商品房社区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3(3):75-89;140-141.
[26] SHAPIRO S P.Agency Theory[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005,31:263-284.
[27] 刘有贵,蒋年云.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学术界,2006(1):69-78.
[28] 赵蜀蓉,陈绍刚,王少卓.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述评[J].中国行政管理,2014(12):119-122.
[29] 王金秀.“政府式”委托代理理论模型的构建[J].管理世界,2002(1):139-140.
[30] 胡小君.从分散治理到协同治理: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及其关系构建[J].江汉论坛,2016(4):41-48.
[31] 谢晓光,公为明.公民参与治理的“协同效应”析论[J].人民论坛,2014(33):28-31.
[32] 张金娟.物业管理模式的演变[J].城市问题,2019(2):4-11.
[33] 吴新叶.社区中的政党:领导与赋能的基层治理迭代——基于石家庄一个老旧社区“红色物业”的调查[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20-29.
[34] 郑扬.党建引领的物业管理体系:实践、实效与反思[J].复旦城市治理评论,2021(1):82-97.
[35] 吴晓林,谭晓琴.以时间换空间:基层治理政策创新的“时空适配”机制——对成都市“信托制”物业治理的考察[J].公共管理学报,2022(3):123-135;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