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天祥,杨婷.城市社区治理:角色迷失及其根源——以H市为例[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3).
[2] 林尚立.社区民主与治理案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 桂勇.邻里空间:城市基层的行动、组织与互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 孔娜娜.“共同体”到“联合体”:社区居委会面临的组织化风险与功能转型[J].社会主义研究,2013(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EB/OL].[2017-03-02].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1989-12/26/content_1481131.htm.
[6] 杨爱平,余雁鸿.选择性应付: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组织分析——以C市L社区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2(4).
[7] 姜振华.社区参与:对社区居民与居委会互动关系的透视[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3).
[8] 孙立平.“过程—事件分析”与当代中国农村国家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M]//谢立中.结构—制度分析,还是过程—事件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9] 徐勇.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
[10] 石发勇.准公民社区——国家、关系网络与城市基层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1] 魏娜.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
[12] 陈伟东,张文静.合约理论视角下居委会的制度安排与实践逻辑[J].社会主义研究,2011(2).
[13] 任远,章志.中国城市社区发展典型实践模式的比较与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3(6).
[14] 陈伟东.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单位管理模式转向社区治理模式[J].理论月刊,2000(12).
[15] 郑崇明.政府购买城市社工服务要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4).
[16] 王星.“居站分离”实践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J].学海,2012(3).
[17] 韩鸿.参与和赋权:中国乡村社区建设中的参与式影像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1(6).
[18] 王玉亮.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实质[J].历史教学,2006(9).
[19] 陈伟东.城市社区自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20] 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M]//邓正来,杰弗里·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1] 中共浙江省委“两新”工委.台湾社会组织考察报告[J].中国社会组织,20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