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UTERRES A.Secretary-General Calls Latest IPCC Climate Report 'Code Red for Humanity',Stressing 'Irrefutable' Evidence of Human Influence[EB/OL].[2023-11-15].https:∥www.un.org/press/en/2021/sgsm20847.doc.htm.
[2] IPCC.Special Report:Global Warming of 1.5℃[EB/OL].[2023-11-15].https:∥www.ipcc.ch/sr15.
[3] Climate Action Tracker.CAT Net Zero Target Evaluations[EB/OL].[2023-12-29].https:∥climateactiontracker.org/global/cat-net-zero-target-evaluations.
[4] 李龙,李慧敏.政策与法律的互补谐变关系探析[J].理论与改革,2017(1):57.
[5] ESKANDER S,FANKHAUSER S,SETZER J.Global Lessons from Climate Change Legislation and Litigation[J].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Policy and the Economy,2021(2):69.
[6] 冯帅.论“碳中和”立法的体系化建构[J].政治与法律,2022(2).
[7] 王操.碳中和立法: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东方法学,2022(6):185-198.
[8] 胡建.论碳中和专项立法及其可行性[J].城市与环境研究,2023(4):80-93.
[9] 田馨睿,洛桑东洲,李红.刑事立法与刑法解释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33.
[10] 陈迎.碳中和概念再辨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4).
[11] 王倩.厘清碳中和概念,重视非碳温室气体减排[EB/OL].[2024-03-15].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2435738.
[12] 陆旸,郭艺扬.碳中和相关问题研究综述与展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21.
[13] 刘竹,逯非,朱碧青.气候变化的应对:中国的碳中和之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35.
[14] 沙涛,李群,于法稳.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中和发展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272-273.
[15] TAN X C,KONG L S,GU B H,et al.Research on the carbon neutrality governance under a polycentric approach[J].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2022(2):165.
[16] 周伟铎.碳中和导向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2:28.
[17] 宋国恺.中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行动主体及实现措施[J].城市与环境研究,2021(4):48.
[18] 李艳芳,张忠利.二氧化碳的法律定位及其排放规制立法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研究,2015(2):31.
[19] 康京涛,荣真真.“双碳”目标下碳捕集与封存的立法规制:欧盟方案与中国路径[J].德国研究,2022(5):62.
[20] 周骁然.体系化与科学化:环境法法典化目的的二元塑造[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0(6):55.
[21] 李冰强,邸卫佳.环境法视域下的碳中和治理:法理基础、体系困境与纾解之道[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69.
[22] 江国华.法治政府要论:行为法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157.
[23] 张梓太,张叶东.实现“双碳”目标的立法维度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7.
[24] 康京涛.“双碳”目标下环境监管的调适与创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
[25] 秦天宝.双阶理论视域下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及规制研究[J].比较法研究,2023(2):127.
[26] 叶榅平.“双碳”目标行动立法的法理逻辑[J].前沿,2022(6):43.
[27] 钟茂初.“双碳”目标有效路径及误区的理论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3.
[28] 郝海,青周雯慧.论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管辖权冲突及解决[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68;63.
[29] 雷磊.融贯性与法律体系的建构——兼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融贯化[J].法学家,2012(2):5.
[30] 张宝.欧盟碳中和立法及其对我国的挑战和启示[J].世界社会科学,2023(5):115.
[31] 曹明德.社会系统论视角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法律对策[J].中国法学,2023(5):141.
[32] 秦天宝.整体系统观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法治保障[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2(2).
[33] 余耀军.“双碳”目标下中国气候变化立法的双阶体系构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1):95.
[34] 冯帅.“碳中和”立法:欧盟经验与中国借鉴——以“原则—规则”为主线[J].环球法律评论,2022(4).
[35] 冯帅.“碳中和”的科学逻辑与法治路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82.
[36] 张友国,白羽洁.区域差异化“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J].改革,2021(11):2.
[37] 刘长兴.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地方立法路径分析[J].法治论坛,2022(4):172.
[38] 孙亮,林翎,李鹏程.“双碳”目标要求下的标准体系建设[J].中国能源,2022(5):62.
[39] 秦天宝,刘彤彤.自然保护地立法的体系化:问题识别、逻辑建构和实现路径[J].法学论坛,2020(2):137.
[40] 张文显.规则·原则·概念——论法的模式[J].现代法学,1989(3):28.
[41] 李可.原则和规则的若干问题[J].法学研究,2001(5):68.
[42] 张保生.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441.
[43] 袁康.绿色金融发展及其法律制度保障[J].证券市场导报,2017(1):10.
[44] 曹晓路.“双碳”目标下我国碳税制度设计的法治机理[J].税务与经济,2023(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