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刘守英,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2] 吴晓林.从改造式整合到总体性整合:新中国政治整合60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11-05.[3] 刘建军,周建勇,严海兵.创新与修复:政治发展的中国逻辑[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4] 郭成伟.社会控制:以礼为主导的综合治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5] 刘泽华.中国的王权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6] [美]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陶骅,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7]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 王毅.“权力暴利”背后的“制度成本”[EB/OL].[2014-02-12].http://finance.ifeng.com/leadership/llxz/20090428/591788.shtml.[9]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0]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M].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1] 金观涛,刘青峰.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2] [美]黄宗智.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J].开放时代,2008(2).[13] 刘泽华.政治文化化与文化政治化[J].天津社会科学,1991(3).[14] 刘泽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5] [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M].郑广怀,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6] 金耀基.行政生态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17] [美]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M].毛俊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8]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许明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9] 佚名.从三长制和保甲制看中国古代国家与民间社会的关系[EB/OL].[2014-02-1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b9c6c90100i6hx.html.[20] 徐慧君.利出一孔的管仲陷阱:解读中国专制历史的钥匙[EB/OL].[2014-02-13].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shiyan/201001/0103_9078_1496614.shtml.[21]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M].冯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22] [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