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3-01
    特稿
    治理的发轫与嬗变:中国历史视野下的考察
    胡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2):  1-13. 
    摘要 ( 743 )   PDF ( 26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国内学术界一般以西方学术发展史作为背景,把治理作为一种社会互动来进行研究。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治理,发轫于中国社会生活,其内涵最初主要是为了获取生存资料,即有收成才能够形成秩序也就是治理。从“乂”这个象形文字来看,乂就是治理,其原意为“收割”。不过,围绕生存资料的生产和分配逐渐产生了更加丰富的社会权力关系,而巩固和拓展这种权力关系则使得构筑更加严格的秩序成为必然。神秘感是构筑秩序的重要依据,而赋予仪式以神秘感的则是觋、巫等知识群体,他们将天、帝、王、人通过仪式联系在一起,建构起一套以礼为基础的秩序。但是,西周末年,觋、巫的神秘感被世俗的君权摧毁以后,“君臣秩序”以及由此构筑起来的社会秩序都被颠覆,从而导致“君臣之礼既坏”和“礼坏乐崩”的情形。“以智力相雄长”不仅表现在王室内部、诸侯之间、社会层面上,而且也表现在知识分子身上。从此以后,士绝大多数以追逐爵禄而骄天下为荣,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一直存在“士贱而君肆”的情形。“君士互动”的治理模式,正是随着神秘主义的礼的崩溃而崩溃的。
    “跨学科政策量化研究”专题
    基于“价值链-政策工具”框架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分析
    陈世香, 张静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2):  14-22. 
    摘要 ( 862 )   PDF ( 22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矛盾的凸显,如何通过政策优化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通过建构“价值链-政策工具”二维分析框架,选择近10年中央层面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试图揭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工具的运行规律及其偏好,并提出政策路径优化建议。研究表明:在政策工具使用上,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存在内部比例不均衡或不足情形,偏向于环境型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比重较低;在价值链维度上,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偏重于政府负责,市场配置、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等多元主体协作治理格局尚未形成。为此,应提升政策工具使用的均衡性,完善政策监督评价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市场、公众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基于LDA主题模型的自贸区治理政策文本聚类分析——以辽宁自贸区为例
    李磊, 李梓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2):  23-34. 
    摘要 ( 1035 )   PDF ( 42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聚焦不同时期辽宁自贸区发展建设的政策,通过LDA大数据模型对自贸区建设的阶段性政策文本进行低维主题集合,能够识别大规模文档集中潜藏的主题信息、主题强度及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比中央对辽宁自贸区的发展要求,能够准确发掘地方政策实施的侧重点与发展差距,进而识别自贸区建设发展的不足。研究发现:在主题强度上,主题间相似度较低且强度差距不明显;在主题领域上,政策颁布更侧重于行政审批、监管创新、项目建设等领域,而在投资、贸易、外汇管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等领域较薄弱;在主题结构上,行政审批、绩效考核政策主题针对行政体制机制改革,监管创新、政府信息公开、电子信息化服务主题体现“服务型政府”的政策供给重点。基于此,需加强金融贸易、法治营商环境建设、人才引进、企业扶持等领域的政策供给。LDA主题模型;辽宁自贸区;政策文本;聚类分析
    社会科学研究如何间接影响政策变迁?——基于政策文献量化与知识图谱的分析
    吴宾, 滕蕾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2):  35-46. 
    摘要 ( 752 )   PDF ( 33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社会科学研究与公共政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2000年以来36份农业转移人口住房政策以及447篇相关学术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政策文献量化研究方法和学术文献知识图谱技术,探究不同阶段农业转移人口住房政策与学术文献的相关关系与互动过程。研究发现:农业转移人口住房政策及其学术研究在不同阶段均发生了显著的主题变迁,二者呈现出长期的、复杂的、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关系;学术研究往往具有先导性,前一阶段的学术研究对下一阶段政策制定产生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识别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间接影响政策变迁的启蒙模式、知识产业模式、滴灌模式、相互作用模式。未来,应基于中国情景进一步展开政策实践对政策研究的影响以及二者互动关系的研究,促进中国知识政治学的发展。
    法学
    区块链的国际法规制——以GATS为视角
    曾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2):  47-57. 
    摘要 ( 859 )   PDF ( 23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以自由化为基础的区块链技术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当前缺乏规范区块链的国际法律制度,妨碍了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应用。GATS生效后,区块链才出现,但其技术流程符合GATS中计算机及相关服务下数据处理服务的要求。这为国际法规制区块链提供了可能。区块链的国际法规制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将GATS适用于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数字贸易;其次,推动《服务贸易协定》中的数字贸易议程,以促进区块链自由化;最后,签署包含规范数字贸易问题专章的区域贸易协定。
    论我国商业秘密领域的公共利益抗辩制度——以英国为参照
    刘晓兵, 王和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2):  58-67. 
    摘要 ( 843 )   PDF ( 24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商业秘密领域的公共利益抗辩制度,是一种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抗辩事由,是平衡社会公私权利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该抗辩制度长期没有确立。2020年,我国司法对商业秘密领域的公共利益抗辩制度的拟定进行了积极尝试,但还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不明确;二是对披露对象限定比较严格;三是对不适用这一抗辩的例外情形的拟定比较模糊。商业秘密领域的公共利益抗辩制度在英国有着长期发展,在公共利益的具体内容、披露方式和对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可以借鉴,在界定侵害公共利益时应当以打击犯罪为基础,扩大到不法行为,并结合国情适当扩大披露范围,同时限定不可适用这一抗辩的例外情形。
    国际税收争议强制仲裁解决机制研究
    屈茂辉, 陈灵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2):  68-79. 
    摘要 ( 763 )   PDF ( 27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国际税收强制仲裁解决机制指的是仅当启动条件成就时即适用仲裁程序解决国际税收争议。同传统的MAP相比,强制仲裁解决机制具有效率高、公正性强、裁决结果便于执行等优势。但是,考虑到强制仲裁解决机制受限于MAP、透明度有限、纳税主体参与度不高等不足,以及许多国家对税收主权的担忧,该项制度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并未被大规模适用。然而,从国际税收强制仲裁解决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其在国际税收争议的解决中将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鉴于此,为掌握国际税收争议中的主动权,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我国确有必要引入国际税收强制仲裁解决机制。其可行性前提是:明确MAP为强制仲裁的前置程序并规范MAP的相关内容;确定强制仲裁程序的适用范围;阐明作出仲裁裁决的方式;明晰仲裁裁决的效力与执行;赋予纳税主体更多参与仲裁程序的权利。
    社会治理
    从制度优势到治理效能:危机情境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文宏, 李玉玲, 林仁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2):  80-87. 
    摘要 ( 980 )   PDF ( 32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是走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在危机情境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体现在全国一盘棋下的以人民为中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并在民主、法治与科技支撑保障等基础上,借助顶层设计的决策、凝聚合力的执行和多重保障的监督这三种机制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有效转化与融合。进言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顶层设计的决策机制包括共识性的防疫目标、整体性的防疫部署和全局性的资源调配;凝聚合力的执行机制包括响应性的工作制度、系统性的防御措施、落实性的执行力度、创新性的技术支撑和多元性的社会参与;多重保障的监督机制包括规范性的法律法规、约束性的问责机制和广泛性的社会监督。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析以探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现机制,能够为危机情境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分析框架。
    环境冲突政治风险的生成机理与防控策略
    刘超, 李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2):  88-96. 
    摘要 ( 789 )   PDF ( 29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环境冲突政治风险是指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冲突,导致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受到挑战,政府合法性遭到质疑,在一定区域甚至全国范围出现社会失序、政治不稳甚至动荡的可能性及造成这种可能性的因素。环境冲突政治风险的生成以风险源、风险积累、扩散与转化、风险爆发为传导路径,经历环境风险-环境冲突-政治风险-政治事件的演化过程。风险感知差异、风险叠加联动、风险治理失败对风险放大与转化具有加速作用。应以环境冲突政治风险演化过程为依据,建立多阶段多维度风险防范体系,其中多维度风险防控包括心理维度、技术维度和治理体系维度的防控策略集合。
    公共治理中的人工智能应用:一个文献综述
    代佳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2):  97-108. 
    摘要 ( 1678 )   PDF ( 69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人工智能应用为何能够嵌入公共治理,如何发挥人工智能应用于公共治理之价值是学界探讨不止的重要议题。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近15年国内研究文献作系统梳理发现,人工智能应用正在重构公共治理的问题场域,并逐渐成为改进公共治理绩效和达到善治目标的工具。这三方面共同构成了人工智能应用嵌入公共治理的内在机制。现阶段,公共治理中人工智能的应用重点集中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城市应急与环境治理等方面,但人工智能应用仍面临安全、侵权、解构秩序、冲击法治体系和道德伦理等风险。国际上制定国家战略政策、建立监测体系、加快融入公共服务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公共治理人工智能应用的纵深发展和风险应对提供了借鉴。立足于我国公共治理的现实,人工智能应用的未来可为方向是智能行政审批、责任分摊机制、公共政策制定、公共伦理设计和政府新型智库建设等。
    哲学
    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李雨燕, 曾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2):  109-117. 
    摘要 ( 3976 )   PDF ( 61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19世纪大工业生产下劳动异化状况是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境遇。马克思为工人争取权利而斗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努力、为全人类的解放而不懈奋斗的革命理想是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形成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之前的教育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等提出的劳动教育思想是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马克思认为,劳动教育是劳动与教育的双向结合,劳动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而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马克思的劳动教育思想蕴含着劳动教育推动生产力进步的价值取向、劳动教育为无产阶级解放服务的价值立场、劳动教育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归宿。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启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战略意义,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导向,要办好与新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劳动教育。
    郭象玄学的礼学特质
    罗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2):  118-124. 
    摘要 ( 778 )   PDF ( 25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郭象将仁义之礼视为个体自性的内容,通过性本论的建构为礼的合理化存在寻求到形上基础。其基于“依性而为即自为”“安性守分即逍遥”的性分论,展开对礼之教化向度的阐释,基于“神人即圣王”“游外即冥内”的圣王观展开对礼之治国向度的阐释,进而建立一种合乎“自然”的新礼教秩序。其玄学思想体系以政治哲学为皈依,具有明显的礼学特质。
    新闻传播学
    竖屏短视频中的身体呈现与身体消费
    姚苏晟, 廖志坤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2):  125-133. 
    摘要 ( 998 )   PDF ( 40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随着应用平台的不断完善和用户习惯的逐渐养成,竖屏短视频俨然成为身体视觉形象荷载和身体审美的绝佳场域,用户也在表演与欣赏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表达,获得价值认同。不仅如此,竖屏短视频还利用单手竖持、影像竖制及大数据反馈实现身体在场和人机交互的升级,进一步收割用户注意力并成为新一轮互联网商业模式演进新入口。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在改变用户消费观念和方式的同时,竖屏短视频也被消费主义裹挟,一度陷入媒介伦理失范、传播生态失衡的发展阵痛之中。
    新时代 新青年 新学术:博士生论坛
    中国共产党改革国际镜鉴的历史发展和逻辑理路
    何锡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2):  134-142. 
    摘要 ( 865 )   PDF ( 27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国共产党改革国际镜鉴的历史发展,经历了深刻反思“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学习镜鉴改革国际经验并坚持发扬自己的优势、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既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又镜鉴改革国际经验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改革国际镜鉴具备求同存异、独立自主、批判反思三大理论特质,集虚心学习、改造创新、规避风险为一体。中国共产党改革国际镜鉴的历史发展和理论特质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是改革国际镜鉴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改革国际镜鉴的总依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改革国际镜鉴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改革国际镜鉴的根本方法。
    从行政主体到功能标准: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李志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2):  143-154. 
    摘要 ( 789 )   PDF ( 22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全国各地成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机构在疫情信息公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该议事协调机构并非我国法定的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原因在于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缺陷导致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制度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对此,基于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现实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接受性考虑,应在与行政主体理论分离基础上,从功能标准考虑,以是否依法享有、行使公共行政管理职权作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制度重构逻辑,它具有不再脱离行政组织机构设置实际、不再过分注重行政法上的独立人格、不再局限于国家行政职权、不再局限行政主体和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相合一等优势。在进行具体重构时,可从以公共行政管理职权“名”“实”相统一确立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的“质”、以公共行政管理职权合法性明确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的“量”、以最先受理原则应对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受理权冲突等方面努力。
    《文选》“杂诗”类文体内涵
    田雨鑫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2):  155-160. 
    摘要 ( 758 )   PDF ( 31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文选》“杂诗”类作品收录标准并非失题或“总杂”,其隐藏的文体内涵是以《古诗十九首》为范式的追认归类。这与《玉台新咏》《艺文类聚》《北堂书钞》等将“杂诗”仅作为诗题或编纂手段不同。萧统正是通过《文选》收录作品与设立类目的内在逻辑,显示其辨体、考镜源流的意识以及对于文学发展脉络的理解。《古诗十九首》的经典地位、对后世诗歌的深远影响正由此显现,也因《文选》的推重在后世得以发扬。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