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4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11-01
    特稿
    自缚与破茧:40年来高校学报体制的演变——以人文社科学报为中心
    朱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1-14. 
    摘要 ( 1075 )   PDF ( 57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国高校学报有着自己独特的体制设计,这个体制的建构始于1950年代,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末是其最终成型并逐渐固化的重要时期。除了同于一般期刊的准入审批制、主管主办制以外,体制对学报还有一系列独特规约,拜其所赐,综合性、封闭性、“一校一刊”成为高校学报所独有,并在相当长时期内得到了学报界的普遍认同。自甘于“窗口”“园地”而作茧自缚的高校学报与开放的公共平台属性渐行渐远。1990年代末,一个偶然因素造成的学报大扩容使“体制病”彰显无遗。新世纪初,管理部门和学报界都开始了对学报体制的反思。教育部“名刊工程”开启了艰难的“破茧”之旅,但被寄予很大希望的报刊体制改革在高校并未获实质性进展。2014年以来有关媒体融合的顶层设计为学报走出体制之困注入了新的希望,但破体制之茧并不容易,而破心中之茧则更显其难,学报要实现破茧化蝶,涅槃重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长江学者”论坛
    通过制定技术规范完善党内法规的路径分析
    秦前红,周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15-22. 
    摘要 ( 1264 )   PDF ( 55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随着党内法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今后一段时期内,党内法规的建设应当更加注重立规的科学性,着力提升立规质量,以确保党内法规体系的协调性、系统性。囿于经验不足、党内法规建设的时间较短等因素,党内法规立规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提升党内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应当注重党内法规制定技术的作用,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党内法规制定技术规范,同时在制定技术规范出台后通过备案审查等方式来保障制定技术规范的有效实施,并且应当在观念上重视立规技术规范的作用,努力提升党内法规制定者的水平,构建符合党内法规实践的立规助理制度,以确保党内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了。
    马克思“现代悲剧”观念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展开——重读1859年马克思恩格斯致拉萨尔的信
    王杰,王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23-31. 
    摘要 ( 1467 )   PDF ( 58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马克思的现代悲剧观念与以往的任何悲剧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是从现代社会的社会矛盾及其最终解决矛盾这个意义上提出和思考现代悲剧观念问题的,把社会主义目标作为历史的必然要求,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一目标暂时不可实现,现代悲剧观念就是对这一冲突的艺术表现。马克思的现代悲剧观念具有深刻的悲剧人文主义对于当代社会确立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现代悲剧观念中的社会主义目标(西方学者称之为乌托邦)是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核心理念。由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殊性,由“乡愁乌托邦”和“红色乌托邦”构成的双螺旋结构成为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基本结构,这一情感结构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中的辩证张力成为中国人民在苦难深重的现代化过程中得以支撑情感和心灵,在绝望中保持希望,在失败中顽强前行的文化力量和情感支柱。这也是文艺学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具有强大力量的原因。
    “中国教育政策发展70年”专题
    主持人语
    陈廷柱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32-32. 
    摘要 ( 680 )   PDF ( 445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重点大学建设70年: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
    陈廷柱,李良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33-40. 
    摘要 ( 1227 )   PDF ( 45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启动并实施了多轮重点大学建设,几乎未有中断,形成了初具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回顾70年来我国重点大学建设的历程,在历史传承方面,重点大学建设始终传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点带面”的理想追求和“择优支持”的原则立场;在创新发展方面,重点大学建设承担的使命不断拓展和攀升、力推的事项逐步前移和深化、遴选的方式日臻健全和完善。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我国重点大学的建设仍需在完善重点大学建设体系、防控建设项目固化与异化风险、强化重点大学建设示范引领责任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乡村教师政策70年:历程回顾与问题反思
    任胜洪,黄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41-50. 
    摘要 ( 1368 )   PDF ( 76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教师政策演进经历了艰难探索期、初步发展期、稳定推进期、精准定位期、全面深化期五个阶段。我国乡村教师政策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制度保障,但还存在着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激发不足,乡村教师特色专业发展凸显不够,乡村教师社会服务功能缺失等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乡村教师政策要适应乡村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从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形成乡村教师特色专业发展合力、激发乡村教师服务乡村教育的内生力入手,破解城乡师资优质均衡发展难题。
    研究生培养政策70年:演变逻辑与发展走向
    吴云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51-57. 
    摘要 ( 1378 )   PDF ( 50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研究生培养政策经历了初创起步、推进发展、稳步延伸和调适深化四个发展阶段。在演进逻辑上,凸显出国家需求与市场诉求的权衡性、培养目标注重个人成就与社会发展价值的双维导向、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趋向质量和效益二维共进等特征。研究生培养政策是个动态发展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应在政策制定和发展的动力机制、政策目标的价值导向、政策执行的监督评价及保障决策等方面作出适时调整。
    生态环保论坛
    论生态需要及其满足途径
    龚天平,袁家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58-66. 
    摘要 ( 1635 )   PDF ( 53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生态需要即人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指人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而与自然生态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而产生的一种摄取状态,是人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依赖性和择取、享用能力的统一。从哲学上看,与其他需要相比,生态需要具有突出的二重性,即集物质性与精神性、基础性与升华性、自然性与社会性、实然性与应然性于一身的二重性。生态需要的满足是人全面发挥本质力量的内在动因,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表征,是人与社会协调同存的可能条件,是社会系统健康稳定的前提规定;生态需要的满足必须处理好生态物质需要与生态系统资源和承载力有限、生态资源配置上的当代人与未来人、当代人与当代人这三种关系。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通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等一系列举措,生态需要的满足才能转化为现实。
    经济探索
    边界视角下家庭对女性创业意愿的影响
    张建民,周南瑾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67-77. 
    摘要 ( 1090 )   PDF ( 62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以393位潜在女性创业者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 22.0软件及Process 2.16插件实证检验并比较了家庭需求及家庭资源对女性创业意愿的推动和拉动作用。研究发现:(1)家庭生活会通过需求和资源两个方面正向促进女性创业意愿的产生;(2)家庭需求和家庭资源通过由边界属性(家庭弹性意愿/边界渗透性)到工作-家庭关系(冲突/增益)的链式中介作用分别对女性创业意愿产生推力和拉力;(3)目前,我国女性创业意愿受家庭资源的“拉力”作用影响较大,表明我国女性的创业活动已由被动的兼顾家庭需要型转变为主动的家庭资源驱动型。
    互联网保险公司盈利困境及其化解
    侯旭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78-85. 
    摘要 ( 1289 )   PDF ( 62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近几年来,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发展迅猛,成为拉动我国保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是伴随着互联网保费规模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利润的增长,其原因在于:(1)目前互联网保险公司产品结构和线下服务存在缺陷,保费增长速度受限;(2)定价风险大,单均保费低;(3)过分依赖第三方平台,保费收入和渠道成本双层受压;(4)投资环境和投资结构受限,投资收益不稳定。对此,应提高长期险产品比重,完善线下服务;改变传统定价规则,充分运用保险科技合理定价;加大自身网络平台建设,降低合作成本;开拓投资渠道,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社会治理
    教育主体缺失视角下农村校园欺凌成因及治理
    杨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86-98. 
    摘要 ( 1610 )   PDF ( 61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家庭、村庄和学校是农村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教育主体,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农村教育主体结构。农村中小学生正是在该结构中获得成长,而农村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和多发则与其变化相关。农村教育主体结构的变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主体的缺位,表现为农村家庭隔代抚育的“不过问”逻辑;二是村庄教育主体的缺位,表现为村庄交往中的村民相互“不得罪”的逻辑;三是学校主体的缺位,表现为学校管理中官僚主义的“不出事”逻辑。这些主体行为逻辑的变化,进而带来了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阻隔,包括家庭与学校勾连的中断、村庄对学生和家庭监管的缺位,以及学校对农村社会的脱嵌。治理农村校园欺凌事件,除了法制和规范进校之外,还要搭建新型的教育主体结构,形成多元化、多主体农村校园欺凌的治理格局。
    后迟滞型风险沟通及其精准治理
    吴长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99-107. 
    摘要 ( 1048 )   PDF ( 64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随着“外部风险”被“人为风险”替代和主导,西方发达国家积极推动传统风险沟通向现代风险沟通转变。后发国家在全球化风险和本地化风险双重冲击下,呈现出迟滞型风险沟通。我国互联网新媒体浪涌式发展,催化了风险沟通主体与互联网新媒体手段产生“粘合”及“轮推作用”,迟滞型风险沟通由此向后迟滞型风险沟通嬗变。透过转基因食品风险辩论案例交互机制,发现后迟滞型风险沟通存在“局部性突破”和“局部性落差”双重不确定性效果。为此,可通过主动预防型理念、“共同体”结构、“多速整合”机制、“互联网+”手段、政府职能的“五位一体”再造,实现对后迟滞型风险沟通不良后果的精准治理。
    技术理性与治理逻辑:社区治理技术运用反思及其跨越
    姚茂华,舒晓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108-116. 
    摘要 ( 1191 )   PDF ( 88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社区治理技术体系的建构过程实质是推进社区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技术化的过程,要义在于坚持“多元共治”理念,核心是鼓励多元社会主体创设并应用多样性技术手段和工具,目的是实现社区有效治理和服务。从现实需求、价值取向、实践主体、技术工具、应用评价五个维度看,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技术面临网格功能泛化、物业管理专制、社工难以退出、协商参与不足等问题。社区治理技术的有效运用,需要政府转变职能,明确社会主体功能边界,增强居民委员会社区治理能力,激活居民自治主体性。从治理现代化的高度看,社区治理需要深刻转变,即政府理念从“管控”到“治理”,治理主体从“单一”到“多元”,各类资源从“分散”到“整合”,主体功能从“泛化”到“精准”,治理技术从“模糊”到“清晰”。
    法学论衡
    英烈精神保护中公法与私法的衔接
    段泽孝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117-126. 
    摘要 ( 1278 )   PDF ( 42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英烈精神具有的双重公共利益属性,对其保护有私法救济和公法保障两种路径,但均存在局限性,导致公法与私法未能有效衔接,难以实现最佳社会治理效果。由于英烈精神与文化引导的国家义务高度契合,同时《英雄烈士保护法》蕴含公共文化法益,有助于建构公共文化法律秩序,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完善《英雄烈士保护法》,增设适合于文化领域的处罚协商履行方式,以达到既追究适当的法律责任、维护公共文化法律秩序,又促进公法效果与私法效果的融合;既达成社会治理目标,又教育侵权行为人,实现预防破坏公共秩序行为的目的。
    值班律师的角色定位与制度探究
    林帮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127-135. 
    摘要 ( 1691 )   PDF ( 72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2018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把值班律师制度作为基本制度规定下来,这是辩护制度的重大突破和进步,法律上对诉讼权利的保障,是反映一国刑事诉讼法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值班律师参与刑事诉讼并不当然地具有辩护人的诉讼地位,值班律师的应然定位应当是特殊的法律援助律师。值班律师制度具有推动程序正义实现和促进诉讼效率提升的内在价值,还具有弥补法律援助制度短板、推动审前程序状态合理优化和促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良好运行的外在价值。但是,值班律师依然存在一些现实困惑,对这些困惑、问题的破解,正是改善值班律师制度的有效进路。
    传播学研究
    媒介融合下的视觉跨媒介传播及其动力模式
    屈云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136-142. 
    摘要 ( 1421 )   PDF ( 78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当代视觉逐渐突破传统媒介的局限,走向跨媒介传播的新阶段。该阶段呈现的范式创新、信息重构、传播多元化、跨界融合等新特征,表现了对传统媒介表达形式的传承与审美经验的现代转换。媒介表达的技术化、媒介界面的交互化、信息传播的互补化、视觉传播的消费化、用户参与的大众化等诸多动力模式共同构成了视觉跨媒介传播的驱动力,也成为视觉传播探究的重要维度。
    新时代 新青年 新学术:博士生论坛
    论政府权力清单的合法性审查
    王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143-151. 
    摘要 ( 1856 )   PDF ( 55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根据《指导意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应该“抓好清权、减权、制权、晒权等主要环节”,对清理后保留的职权“应该逐条逐项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审查”。然而,政府权力清单编制中存在“权力”归属判断失当、“权力”范围过度扩张与权力清单的功能定位偏离等问题。权力清单的法律边界包括形式上权力依据的有效性与实质上权力转化的合理性两个层面,通过运用合法性控制手段保证政府权力清单的形式要求与实质标准相互统一,有利于实现权力清单的规则之治。权力清单基准法是权力清单中“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基础,权力清单编制包括清单基准法清理与权力分类合成两个阶段,只有完成权力清单基准法的合法性审查,才能依据权力清单基准法对行政权力进行清理、分类、汇集与合法性审查。建议分别从审查主体、审查内容、审查方式、审查程序四个层次构建权力清单基准法的合法性审查机制,间接实现对政府编制权力清单的立法规制。
    土地经营权流转中预付租金的实现逻辑
    王晓睿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152-160. 
    摘要 ( 1179 )   PDF ( 49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预付租金在为土地经营权转出户提供收入保障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地经营权转入户的资金压力,从而可能为规模经营的实现带来负面影响。预付租金在规避风险方面具有优势,并与合约缔约对象、合约形式、租金水平等合约安排相互影响,共同保证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顺利完成。土地经营权流转合约不能仅以一般市场规律进行理解。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形成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对目前预付租金对土地经营权流转产生的负面影响加以重视,无追索权的抵押贷款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其他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总目录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6):  161-162. 
    摘要 ( 731 )   PDF ( 563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