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5-05-15
    社会治理研究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邻避冲突治理
    刘超, 杨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1-6. 
    摘要 ( 2206 )   PDF ( 98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当前层出不穷的邻避冲突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为邻避冲突治理提供了基本方法、价值导向和制度平台。目前我国邻避冲突及其治理的突出问题是严重的协商不足,其原因在于协商意识、协商能力以及协商制度不足等。应从树立协商理念、提升协商能力、拓宽协商渠道、丰富协商方式等多方面来寻求以协商民主破解城市邻避冲突治理困局的对策。
    我国邻避冲突的生成与化解——基于 “公民性”视角的考察
    谭爽, 胡象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7-12. 
    摘要 ( 1911 )   PDF ( 97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从2007年厦门px事件至今,我国邻避冲突一直呈上升趋势,给项目建设与社会运行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尽管已尝试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功能性策略以加大防控力度,却仍未能摆脱“上马—反对—停建”的困局。究其原因,现有对策大都聚焦于对政府或企业行为的诟病与矫正,却对冲突中的公民素养与行为缺乏关注与引导。邻避冲突既是公民“主体和权利意识”等“一阶公民性”不断成熟的产物,也暴露出责任感、理性观等“二阶公民性”的不足和“公利精神”、“妥协意识”等三阶公民性的欠缺,有必要从知识、技术、价值等多方面对公民性进行培育,从而为冲突化解提供支撑。
    三农问题研究
    “乡—城流动”:参与式扶贫与村庄发展的路径
    张领, 李华斌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13-19. 
    摘要 ( 2604 )   PDF ( 83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开发式扶贫和救济式扶贫都是政府输血式扶贫,未转化为村庄发展的内在性需求,缺乏内生性动力。农民通过“乡—城流动”的方式,积累了资金,掌握了技术,产生了回乡投资的强烈意愿,与政府反贫困形成合力,实现了非农化和结构重组的再农化,乡村得到了发展。在此意义上,“乡—城”流动是乡村内生性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参与式扶贫的实现途径。
    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问题分析——基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陷阱假说
    赵保海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20-24. 
    摘要 ( 1664 )   PDF ( 79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陷阱是指当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一定阶段时,农业就业比重将相对稳定。发展中国家会提前陷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陷阱,即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转移了,农业就业比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我国应对此问题对策是尽快实施农地规模化经营战略,顺利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转型。
    经济学研究
    论政府防控经济危机的优势
    彭定光, 彭昂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25-29. 
    摘要 ( 2004 )   PDF ( 73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政府能否防控经济危机的问题上,我们不同于“政府失灵”论者和“政府无优势”论者,主张“政府有优势”论。政府防控经济危机的优势是相对于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而言的,它是政府在遵循合理道德的前提下发挥出来的,主要表现在政府具有权威性、促进共担责任的共同体的形成、为市场顺利运转提供条件、能够同时实现各种利益和可以协调行为五个方面。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杨胜刚, 刘亚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30-38. 
    摘要 ( 4548 )   PDF ( 190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在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越来越受国际银行业的重视。我国自2009年3月正式加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后,积极推进新的风险监管标准。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是一种前瞻性的定量分析方法,它能预测极端经济情景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并做出针对性的经营政策调整,预防流动性风险。虽然众多金融机构在金融危机后开始重视此测试,由于起步太晚,测试中在因子选择,模型构建和数据的完整性上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通过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进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测算
    丁琳, 余姬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39-45. 
    摘要 ( 1869 )   PDF ( 88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与出口从需求侧发挥效用不同,进口主要从供给侧促进经济增长,为国内生产提供能源原材料等要素供给,引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997年以来,我国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对工业的贡献程度明显高于农业和服务业。大多数行业发展从进口中获益,机械制造等国民经济主导行业的进口贡献程度最为突出。
    政治学研究
    权力运行法治化: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
    张立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46-53. 
    摘要 ( 1921 )   PDF ( 92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国家治理本质上就是运用国家权力治理国家,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首要衡量标准也就体现为国家权力运行法治化。实现国家权力运行法治化既是法治国家思想的必然理论逻辑,也是我国国家权力运行体系现代化的迫切现实诉求。国家权力运行法治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权力配置的法治化、权力运行过程法治化、权力监督法治化和权力支持体系法治化,它不仅取决于权力结构本身的制度机制建设,也取决于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政治文化变革。因此,要从德法并重的价值取向、制度化的依法执政体系、规范化的权力制约机制、立体化的权力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来推进国家权力运行法治化。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
    周忠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54-60. 
    摘要 ( 3442 )   PDF ( 91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价值观自信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作为一种心理积淀机制,它特指以中国人民的价值实践能力为标志的关于自身利益所在和价值追求的积极肯定的态度和看法。坚守价值观自信,要有深厚的科学理论根柢、厚重的历史文化根柢、坚实的综合国力根柢、丰厚的人类文明根柢。在当下,鉴于维护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功能、中心地位与主导作用,必须在场反思,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践行度、宽容度以及先进性。
    “人权运动”中的现代国家建构——以《新月》为中心的分析
    暨爱民, 张晓燕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61-66. 
    摘要 ( 1944 )   PDF ( 108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胡适、罗隆基等人发起一场要求“人权”与“约法”的运动。学界一直以来大都视之为中国学人争“人权”的运动。然而在现代国家建构的视野下,“人权”、“约法”本为其题中要义,其时中国学人相关诉求的背后,更是他们之于现代国家的理解和建构规划。在这一意义上,他们批判、重建国民性,亦是为现代国家准备相应的国民性基础。因此,这场“人权运动”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国家意识觉醒和现代国家公民自我确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入到现代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系脉之中。
    法学研究
    法经济学视野下“公地悲剧”的博弈分析
    汤自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67-71. 
    摘要 ( 2631 )   PDF ( 145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法经济学认为,制度是影响资源利用的关键因素。在对“公地悲剧”进行博弈分析时,离不开对制度在博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的分析。传统博弈理论将“公地悲剧”当作“囚徒困境”博弈的观点实为一种误导。“囚徒困境”是特定制度设计的结果,在特定制度安排下,参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被严格禁止,博弈报酬结构具有特定的制度偏好,导致博弈各方无法达成合作。而在“公地悲剧”中,参与人可以自由地进行信息交换,进而可以自发达成合作协议对公共资源进行有效自主治理。因此,“保证博弈”,而不是“囚徒困境”博弈才是“公地悲剧”博弈分析的恰当模型。
    定罪过程导入公共情感机制研究
    李涛, 付其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72-78. 
    摘要 ( 1605 )   PDF ( 80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公众情感的非理性面相使其成为刑事司法警惕的对象。然而,鉴于社会学中情感概念的二维属性,公众情感应当也具有理性与非理性两个侧面。故将公众情感完全驱逐出定罪过程的传统做法需要重新审视。理论上,刑罚惩罚性的判断基准和司法职业化与司法民主化的结合共同决定了公众情感在定罪过程中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具体到实践中,应当从制度上与方法上进行规范。制度上应当构建陪审制,方法上推行“反馈式影响法”。
    我国环境基本国策之检视与展望——基于法定主义的规范分析
    陈真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79-87. 
    摘要 ( 1861 )   PDF ( 102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我国环境基本国策经历了“政治和政策范畴”到“宪法和法律范畴”的历史转型,应坚持法定主义,防止和祛除“领导人化”、“泛政策化”、“随意化”、“部门化”等弊端。已经“入法”的环境基本国策分别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其中后两者有待整合到前者上来,统称为环境基本国策并加以重新解读。“水土保持”的基本国策化之路已经走向政策终结,应充分发挥其他基本国策环境保护的规范功能。“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入法”有三大理由和意义,应摒弃传统“方针条款”理论,合理借鉴“制度性保障”和“宪法委托”理论,并将其效力拓展至所有国家公权力,从而成为具有约束力的“国家目标条款”,以强化国家环境义务之履行。
    文学研究
    西方文学接受观念的五种类型
    陈长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88-97. 
    摘要 ( 2274 )   PDF ( 114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西方文论史经历了五次范式转移,不同的文艺范式蕴含着不同的接受观念。“模仿说”下的文学接受,是一种向本体世界追寻的“诚意谛听”;“实用说”下的文学接受,是一种具有理性旨归的趣味阅读;“表现说”下的文学接受,是一种追求自由精神的体验借鉴;“客观说”下的文学接受,是一种以审美自律为特征的精神补偿;“接受说”下的文学接受,是一种主张多元价值的对话交流。
    阐释元小说的三重维度
    洪罡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98-103. 
    摘要 ( 1805 )   PDF ( 108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当代西方元小说并非一味沉溺于语言嬉戏的艺术实验,而是文学批评、艺术实践和文化事件三个维度的动态综合。它首先是一个源自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批评建构,其中所体现的文本自反意识,与当代西方人文领域的反人本和反本质思潮具有同构性。与此同时,作为一种艺术实践,它又逃逸于刻板的理论归纳之外;它将内存于文学的悖论前景化,在艺术的自律和他律之间虚构了一个极具张力的诠释空间。然而,当艺术实践进入历史文化的辩证过程,以当代西方元小说为缩影的先锋意识开始与资本主义大众文化工业产生暧昧的互动,其原本蕴含的意识形态颠覆性则变得悬而未决。惟有对当代西方元小说进行辩证的多维度阐释,才能规避当下相关研究对其形式实验性的过度渲染。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范式与超越:祖灵信仰之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人类学阐释
    尤明慧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104-109. 
    摘要 ( 1816 )   PDF ( 117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祖灵”意指祖先及其所确立的亲属制度与信仰系统,以及相关文化伦理、世界观、祭祀仪式,倾向于强调天地、礼仪、象征和宇宙观。祖灵信仰及其相关文化范式,承载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血脉和伦理系统,是“天—地—人”认知文化,“儒释道”入世文化,乡土地方文化多向、多层次的互动、选择、吸纳、调适的过程,促成人类行动与宇宙天地相一致,社会生活与自然节律相协调的状态,体现着人类的自我超越性。
    遗产阐释与记忆重塑——以中国蚩尤叙事的意义转换为例
    李国太, 吴正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110-115. 
    摘要 ( 1826 )   PDF ( 81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蚩尤在中国远古神话里占有重要地位,但自《山海经》开始,其叙事模式几经变化。《史记》塑造的“乱神”与“战神”双重形象,延续千年。清末至民国,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进入,蚩尤成为统合以“苗”为主体的边胞人群的象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蚩尤不仅是苗族身份认同的符号,而且与黄帝、炎帝构成中华“三祖”,成为新时期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标示。但在各种力量驱动下,它也同时成为可资利用的文化品牌,引起争夺。在此过程中,作为“遗产”的蚩尤经历了多重阐释,也数次重塑了集体记忆。
    文化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
    谢传仓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116-122. 
    摘要 ( 1840 )   PDF ( 117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文化经济化是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的产物,文化产业则是其突出而典型的表现形式。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根脉所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产业的立业统领;以人为本是中国文化产业的本质追求;社会效益优先是中国文化产业必须秉持的效益观。中国文化产业的正确价值取向应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融优秀文化传统、人本追求和社会效益于一体,张弛有度、继往开来的价值取向。
    雷蒙.威廉斯的“情感结构”理论析论
    李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3):  123-128. 
    摘要 ( 4819 )   PDF ( 352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情感结构”是威廉斯讨论最多的核心概念,指一种当下的、现实性的、不断变化的和具有某种建构意义的社会或个人的共同经验,具有总体性、多义性、主体性、建构性的特点。每一代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对所继承的那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做出反应,并把自己的创造性反应塑造成一种新的情感结构。一个时期的“情感结构”,实际上就是这个时期的文化。“情感结构”是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的“关键词”。研究这一概念,对于威廉斯文化哲学的理解和评价及一般文化研究、文化哲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