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3-03-01
    伦理学研究
    江泽民伦理思想研究
    王泽应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1-9. 
    摘要 ( 1528 )   PDF ( 98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江泽民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面向世界和未来,推动伦理道德观念的现代化等方面,其贡献表现在既继承了邓小平伦理思想又发展了邓小平伦理思想,深化了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认识,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道德命题和观点,阐述了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提高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团结合作、平等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风尚的问题。
    论现代管理伦理的公正理念
    龚天平, 尹伟中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10-13. 
    摘要 ( 1223 )   PDF ( 135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管理伦理思想史上,公正一直就被思想家们指称为管理活动的伦理价值目标,一定社会的良好秩序的形成,都是靠公正这种道德信念进行整合才得以可能的。公正的实现依托于管理,公正可分为个体公正和社会公正,个体公正的实现有赖于个体对自身行为的道德管理,社会公正的实现依赖于人们对社会的管理。作为管理伦理的理念,公正的原则包括自由和平等原则,其有效实现有待于人们作出各种管理措施,包括制订统一的管理标准,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实行民主的管理决策,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建立保障机制等。
    美学研究
    希腊美学思想的演进
    凌继尧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14-18. 
    摘要 ( 1861 )   PDF ( 140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希腊美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希腊美学是宇宙美学,过渡期美学是人本主义美学,鼎盛期美学则是宇宙美学和人本主义美学的结合。
    “美学大讨论”略论
    薛富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19-26. 
    摘要 ( 1909 )   PDF ( 178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发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对于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在审美观念和学术形态两方面,均有铸型作用。就文化背景言,它是建国初期思想改造运动与毛泽东“双百方针”双向作用之结果;就学术渊源言,它又是前苏联美学论争之移植。哲学美学是它对当代20世纪美学最大的学术规定,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是其最深刻的学术教训。
    哲学研究
    再度走进马克思的自然理论视域——论马克思自然理论的本体论重建
    刘兴章, 张爱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27-32. 
    摘要 ( 1263 )   PDF ( 94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马克思的自然理论是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的科学理论。再度深入这一理论我们看到,马克思通过实践原则之建立,克服了理性形而上学,实现了人与自然在生活和实践中的原本意义上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命题。
    实践与物质
    朱宝信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33-36. 
    摘要 ( 1696 )   PDF ( 1117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马克思开启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实践论的新哲学,实践与物质的关系取代了近代哲学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成为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由于实践是物质和意识的统一,它已不同于物质,又由于实践的实质是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和改造,它又高于物质,由此形成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因而实践并不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实践本体论也不是以某种具体物质形态为本体的古代思维方式的再现。
    文学研究
    南华精神与网络风范
    黄鸣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37-42. 
    摘要 ( 1285 )   PDF ( 102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着眼于现代化进程中的文艺传播,考察庄周“逍遥游”思想与网络时代文明观念在自由与达观等方面的同异,力图通过个案研究探索在古典文论与网络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基础上开拓新的理论视野、激发创新精神的可能性。
    论林语堂“田园式”都市的文化理想
    王兆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43-48. 
    摘要 ( 1531 )   PDF ( 114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乡村和都市间的艰难选择中,林语堂一面感受都市的丰富与魅力,一面倾心于自然山野的本色纯真。在他看来,“田园”和“都市”不仅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体,而是可以融合起来,更好地适宜人类的健康发展。林语堂的“田园式”都市具有美好的田园景象、博大的胸怀、真实的人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等特征。当然,在林语堂的都市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还是“田园”风味,它在文化的映衬下更为熠熠生辉。
    李白与孟浩然中后期交游新考论
    吕华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49-52. 
    摘要 ( 1459 )   PDF ( 120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以唐人神龙元年说为基点,在《李白与孟浩然初识交游新考论 》的基础上,对李白与孟浩然中后期的交游及诗歌进行了新考探,提出了李白与孟浩然中后期交游为:开元十七年秋,于溧阳作《游溧阳北湖亭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是年冬于扬州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开元二十三年,作《赠孟浩然》的新观点和新系年。
    学衡派的文学批评
    罗惠缙, 阳耀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53-56. 
    摘要 ( 1662 )   PDF ( 131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派在新文学建设上具有一致性,但也存在分歧。这主要表现在学衡派对五四新文学批评的五个方面:即文学名分上的新旧之
    分,关于“文学进化论”问题,文学的贵族和平民之争,文学创造的方法问题,文学革命与文学专制等。尽管其批评具有一些不足和缺陷,但学衡派针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过分反传统而带来的缺陷性的攻击也具有学理上的积极因素。
    沈从文研究
    沈从文与川端康成比较论
    赵学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57-62. 
    摘要 ( 1580 )   PDF ( 169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沈从文与川端康成作为东方国度的中国和日本的两位文学巨子,在各自的文学世界中表现出极具诱惑力的审美追求是相似的:忧郁,感伤,悲哀,孤寂,构成了他们的基本色调。文章揭示了他们创作的深层心理动因,对这一突出现象做了比较分析。
    诗意的追寻: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诗性叙事
    陈学祖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63-69. 
    摘要 ( 1434 )   PDF ( 130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沈从文湘西小说有两种诗性:抒情诗性和哲理诗性。沈从文早期和中期的小说创作以原生态和象征态叙事来构筑抒情诗性,浓郁的抒情性和理想化色彩是这种小说的突出特征;其后期的湘西小说则转向观念态叙事,深沉的思索和智性的灵光显示出批判的锋芒。如果说沈从文早中期的湘西小说呈现出唐诗的意境美,那么其后期的湘西小说则是一种宋诗般的理性美。
    民族学研究
    释“沤榔”
    杨庭硕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70-75. 
    摘要 ( 1376 )   PDF ( 120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宋人朱辅所作《溪蛮丛笑》一书,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民族志典籍,在民族学、民族史论著 征引率极高。然而该书有不少内容涉及到古代自然科学资料,对文史工作者而言稍感陌生,致使传世各版本颇多错讹,征引 者多关注社会文化事项, 而忽视其他众多的资料价值。仅以该书沤榔条为例,结合当代生物学、食品化学研究成果,详加考辨后发现,其 包含了一些有关生态维护及野生生物资源利用的古代科技内容,反映了古代苗瑶民族的生态智慧,对当代的生态维护与资源利用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以此为例去举一反三,将有助于学术深化对《溪蛮丛笑》一书的理解。
    侗族传统林业经营方式的文化逻辑探寻
    吕永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76-79. 
    摘要 ( 1249 )   PDF ( 101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清水江流域侗族的传统林业经营方式历史悠久,其操作手段与现代的林业经营方式 着很大的区别。通过对两种经营方式在具体营林操作中的差异分析,发展其差异的存因在于,侗族的传统林业经营方式与其他文化事实一样,受其文化自身内含的文化逻辑的制约。只要这种文化逻辑存在,其经营方式就不容易受其他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因而只 通过对侗族林业经营中体现的侗族自然观、平衡观和协调观等内含于其民族文化的深层文化逻辑的探寻,才能真正理解侗族传统林业经营方式特点及其本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文化逻辑探寻需要注意的一些基本规范:必须全面审查民族文化中各组成因子间的逻辑联系;以本文化体系中的内容去探寻该文化的文化逻辑;对文化逻辑进行多因多果的复合分析。
    苗族女红文化的内涵与特色
    田茂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80-83. 
    摘要 ( 1488 )   PDF ( 135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苗族女红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它以苗族妇女为创作主体, 以苗族服饰为传承载体, 具有精美的加工技艺,表现出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复杂的文化内涵。
    苗族民间礼仪制度的产生与形成
    杨再彪, 龙兴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84-86. 
    摘要 ( 1130 )   PDF ( 1037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从汉籍/ 礼仪0含义的演变和苗族历史文化、 现存苗族民间礼仪事象等方面考察苗族民间礼仪制度的产生和形成。认为早期苗族民间礼仪形式是多样的,但礼仪形成为制度, 最早的是祭祀礼仪制度。
    政治学研究
    从人治到法治: 现代政治文明的历史发展
    宋惠昌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87-93. 
    摘要 ( 1641 )   PDF ( 283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或实质是法治, 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它的根本内容是以法治为基础的民主政治; 从人治到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历史性发展。
    文化研究
    知识社会与人格转型
    戴木才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94-98. 
    摘要 ( 1266 )   PDF ( 103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一个新型社会的到来必将造就新型人格的产生和出现, 同时,也只有这种与之相适应的新型人格的存在, 才能支撑和推动新型社会的发展。知识社会的根本特征在于社会的交往性, 它使单子式人格形态正在逐步丧失其存在的历史根据, 并必将促使与知识社会存在和发展方式相适应的人格方式交往型人格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交往型人格为单子式人格向自由个性人格的过渡铺搭起桥梁和中介。从中国的现实出发, 我国一方面要积极促进个体独立人格的全面发育, 同时又要积极引导和培养交往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和而不同: 多元文化共处的终极原则
    彭正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99-103. 
    摘要 ( 1521 )   PDF ( 138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21 世纪, 人类需要一个和生共存, 多元互补,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各得其所的文化发展局面。文化的交往和汇流难免发生碰撞和冲突。怎样才能做到存差异, 求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观念可以为此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和而不同的观念用在文化上就是要承认各种文化中的不同, 因为不同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前提。但是, 不同并非互不相关, 孤立存在, 各不同之间, 须得用和加以协调, 方能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有益的关系,使各个不同的文化都能得到新的发展。
    经济学研究
    公平与效率的再认识
    李松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104-110. 
    摘要 ( 1230 )   PDF ( 115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古典经济学派的公平是指规则公平,效率是指财富增长;自由主义学派的公平是指机会平等, 效率也是指的财富增长。马克思主义坚持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公平和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收入上的公平。旧制度经济学派主张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新制度经济学派主张公平优先、 兼顾效率。公平有权利平等和权利对等之别, 效率也有投入产出关系和有效用的投入产出关系之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是权利对等意义上的公平和有效用的投入产出意义上的效率, 坚持的是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公平效率观。
    财产保险公司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路径
    林毓铭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111-115. 
    摘要 ( 1350 )   PDF ( 182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从保险组织机构到保险业务的运作流程, 再到保险资金的运用与管理,世界各国保险企业都在进行创新和改革。保险创新是科学技术知识在保险业的具体运用,也需要金融工程理论更多地渗透到保险企业,面对竞争深化与风险扩大, 要采取措施拓宽创新路径, 积极主动地进行保险创新。
    通过制度创新跨越贫困陷阱
    陈柳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116-120. 
    摘要 ( 1385 )   PDF ( 99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批判发展经济学理论中的唯资本论的基础上, 指出发展中国家要跨越贫困陷阱, 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摆脱对低效制度的路径依赖,而具有利他主义行为特征的政治企业家是推动制度创新的重要力量。
    法学研究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西部乡村法制建设
    石伶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121-124. 
    摘要 ( 1329 )   PDF ( 118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产生冲突的实质和原因在于: 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的冲突; 移植法律与本地民族特点的冲突; 现代法律文化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促使二者融合, 推进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途径是: 开展调查;合理使用民族自治区域法律变通权;确立习惯法有限适用原则; 实施社区实验示范引导制订乡规民约。
    书评
    开新之局  理想尝试——读杨瑞仁《沈从文、 福克纳、 哈代比较论》
    向成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125-125. 
    摘要 ( 1051 )   PDF ( 873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锉刀智慧的文化解读——读田茂军先生《锉刀下的风景》
    吴晓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126-126. 
    摘要 ( 1171 )   PDF ( 904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一部有特色的训诂力作——唐生周先生《训诂论稿》评介
    刘精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4(1):  127-128. 
    摘要 ( 1127 )   PDF ( 1118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