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EB/OL].[2023-04-18].http:∥www.gov.cn/zhengce/2023-03/19/content_5747463.htm.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0.
[3] 徐元鸿.把主要精力用在调查研究上——毛泽东文风的鲜明特点(中)[J].党建,2018(11):37-38.
[4]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3.
[6] 黎群笑,欧阳英.毛泽东“实践”概念的历史沿革及逻辑分析——“运动”“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7-24.
[7] 骆郁廷,王瑞.毛泽东立足实践创新话语的启示[J].社会科学家,2015(5):34-38.
[8] 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63.
[9] 毛泽东.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0] 赵士发.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6):19-23.
[11] 梁军章.自媒体脱口秀节目的叙事话语分析——以《罗辑思维》为例[J].出版广角,2020(20):74-76.
[12] 白清平,任晓伟.毛泽东是怎样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的[J].党的文献,2018(1):47-52.
[1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4-205.
[14] 刘涛.新概念 新范畴 新表述: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的修辞学观念与路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2):6-19.
[15] 赵贺,鞠惠冰.话语空间与叙事建构:论突发事件国际舆论场域中的中国话语权[J].现代传播,2020(12):51-55.
[16] 陈汝东.新时代我国话语空间拓展的挑战与对策[J].人民论坛,2020(29):106-108.
[17] 王全众.在寻乌学习继承苏区调查精神——《寻乌调查》启思[J].中国统计,2014(7):4-6.
[18] 陈恺思.“微传播时代”的内涵与外延[J].新闻爱好者,2017(6):69-73.
[19] 李炎芳,郭明飞,杨磊.微时代的意识形态认同危机及其治理[J].江西社会科学,2014(6):194-198.
[20] 胡剑,张晓洪.微传播时代革命文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22(6):109-114.
[21] 顾亚奇.从辩论型谈话节目看公共话语空间的嬗变[J].中国电视,2020(4):68-74.
[22] 贺雪峰.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9:27.
[23] 徐新建,陆晓芹,郭明军.本土范畴:多元审美的话语意义[J].民族艺术,2019(1):27-33.
[24] 许晓东,周宇.微博首发的传播效应和媒体效应[J].学术探索,2014(8):64-67.
[25]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9.
[26] 杜骏飞,吴洪.网络视频:国际话语空间的拓展与秩序重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8):63-64.
[27] 李静燕,杨燕,王庆奖,等.话语空间与叙事策略——基于云南少数民族医学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10):136-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