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敏.孙中山的现代国家建设思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7).[2] 李育民.论孙中山的民族国家构想[J].史学月刊,2002,(2).[3] 许小青.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2).[4] 许小青.双重政治文化认同的困境——解读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J].安徽史学,2001,(1).[5] 孙晓著.中国近代思想家对民族国家理论的认识[J].安徽史学,1999,(2).[6] 史文.关于19世纪90年代国家观念之变化[J].求实学刊,2002,(1).[7] 张元隆.20世纪初年上海知识界国家观念的更新[J].上海大学学报,2003,(3).[8] 张永.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从汉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的建国模式的转变[J].北京大学学报,2002,(2).[9] 焦润明.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J].社会科学辑刊,1996,(4);孙由德.论20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思想[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2);罗志田.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取向与反思[J].四川大学学报,1998,(1),等.[10] 焦润明.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J].社会科学辑刊,1996,(4).[11] 孙由德.论20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思想[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2).[12] 李宁.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J].广西社会科学,2004.(1);曹跃明,徐锦忠.中国现代民族主义之路[J].天津社会科学,1996,(5);罗立厚.从思想史视角看近代中国民族主义[J].战略与管理,1998,(1).[13] 罗志田.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取向与反思[J].四川大学学报,1998,(1).[14] 朱学勤.五四以来的两个精神病灶[J].战略与管理,1994,(4).[15] 郑师渠.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J].历史研究,1995,(5).[16] 余祖华.近代民族主义的类型、格局与主导价值[J].齐鲁学刊,2001,(2).[17] 吴春梅.近代民族主义与梁启超的新民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1998,(4);焦润明.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J].社会科学辑刊,1996.(4).[18] 曹跃明.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之路[J].天津社会科学,1996,(5).[19] 张菲,陆卫明.近现代中国文化的民族主义评析[J].理论月刊,2003,(3).[20] 葛志毅.中国近代化的民族文化思潮[J].北方论丛,2001,(1).[21] 张鸣.近代“乡村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新“十字军”东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2).[22] 胡成.略论晚清民族主义思潮对边疆事务的构思[J].近代史研究,1995,(6).[23] 陈国光.清政府对新疆的伊斯兰教的政策[J].新疆社会科学,2002,(1).[24] 赵云田.清政府对蒙古、东北封禁政策的变化[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3).[25] 苏德.晚清筹边改省奏议与治边政策概论[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4).[26] 苏德.试论晚清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3).[27] 杨胜勇.试论太平天国民族政策形成的社会条件与思想渊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3).[28] 李全中.近代西南少数民族起义军民族政策探析[J].民族学研究,1997,(4).[29] 钟桂明.试论北洋政府时期的民族政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7,(3);邓亦武.1912—1916年北京政府的民族政策[J].绥化师专学报,2002,(1);白拉都格其.袁世凯治蒙政策刍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6).[30] 张羽新.蒙藏事务局及其对藏政的管理[J].中国藏学,2003,(1),(3).[31] 孙宏年.蒙藏事务局于民国初年的边疆治理论析[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1).[32] 顾有识.近现代壮族与周边民族的关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7,(3).[33] 霍维洮.清代西北回民反清斗争中的抚局[J].回族研究,1998,(1);近代西北回族反清斗争中的政权问题[J].宁夏大学学报,1998,(1);杨永福,杨红伟.试论同治年间甘肃回民起义前后的回汉民族关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34] 杨永福,张克菲.国内五十年来的回民起义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1,(5).[35] 陈金龙.论孙中山的民族平等思想[J].民族研究,1997,(1).[36] 郑晓云.孙中山的民族平等思想与民族发展[J].云南社会科学,1997,(1).[37] 彭武麟.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几点思考[J].民族研究,2004,(2).[38] 齐清顺.论清末新疆新政——新疆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开端[J].西域研究,2000,(3).[39] 赵云田.清末新疆新政述论[J].新疆大学学报,1997,(1).[40] 赵云田.清末西藏新政及其启示[J].中国研究,1997,(12).[41] 黄维忠.清末筹藏新政述论[J].中国藏学,1995,(1).[42] 赵云田.清末新政期间的“筹蒙改制”[J].民族研究,2002,(5).[43] 李晚霞,呼格吉勒.清末新政与归化城土默特垦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8,(1).[44] 樊明芳.19世纪60年代以后俄国对唐努乌梁海地区的渗透[J].中国边疆史蒂研究,1998,(1).[45] 李琪.从俄文档案看辛亥革命时期设俄对新疆的侵略[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3).[46] 石沧金.早期阿古柏政权同英、俄的关系[J].西域研究,2003,(1).[47] 杜永彬.近代英国插手中国西藏事务的三名代表——荣赫鹏、贝尔、黎吉生[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8,(1).[48] 房建昌.近代外国驻藏机构及其官员的活动[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3).[49] 杨铭.清末川军入藏与达赖喇嘛出走事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1).[50] 白拉都格其.阜海与清末民初内蒙古东部政局的变化[J].内蒙古大学学报,1997,(1).[51] 李国栋.清末民初内蒙古地区的边疆危机[J].历史教学问题,2003,(4).[52] 金海.从地域概念看日本“满蒙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质[J].内蒙古大学学报,1997,(2).[53] 薛子奇,于春梅.近代日本满蒙政策的演变[J].北方论丛,20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