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松(叶青).我们底理论态度(上)[J].二十世纪, 1933,(3).[2] 李宗吾.厚黑学续编[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0.[3] [韩]李宽淑.中国基督教史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4]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5] 庄振声.关东大会之“五运”进程[J].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公报, 1930,(3).[6] 掀然大波之山东反教运动[J].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公报,1930,(4-5).[7] 吴雷川.基督教与中国文化[M].上海:自行出版,1936.[8] 废除旧历后之天后宫光景[N].天津大公报,1930-01-25.[9] 张隐韬.张隐韬烈士日记[J].历史档案,1988,(4).[10] 贺麟.文化与人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1] 胡绳.百科全书散编·理性主义[J].自修大学,1937,(11).[12] 陈伯达.真理的追求[M].上海:新知书店,1937.[13] 兆鸥.五四和新启蒙运动[N].北平晨报,1937-05-04.[14] 何干之.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M].上海:生活书店,1938.[15] 韩辛茹.新华日报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16] 林同济.嫉恶如仇——战士式的人生观[A].时代之波[C].重庆:大东书局,1946.[17] 贺麟.儒家思想的新开展[J].思想与时代,1941,(1).[18] 蒋介石.新生活运动之中心准则——民国二十三年三月出席南昌行营扩大纪念周讲[A].罗家伦编.革命文献:第68辑[C].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篡委员会,1973.[19] 陈铁健,黄道炫.蒋介石与中国文化[M].香港:中华书局,1992.[20] 蒋介石.推行新运与建设陕西(1934年10月16日)[A].新运十年:第3卷[C].重庆:中正书局,1943.[21] 蒋介石.新生活运动二周年纪念之感想(1936年2月19日)[A].罗家伦编.革命文献:第68辑[C].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篡委员会,1973.[22] 陈铭枢.广东省政府主席陈铭枢之言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23] 王新命,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J].文化建设,1935,(4).[24] 王新命,等.我们的总答复[J].文化建设,1935,(8).[25] [英]阿诺德·汤因比.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26] 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J].文化建设月刊,1935,(9).[27] 陈启天.国家主义者的中国文化观[A].常燕生,等编.二十年代中国思想运动总检讨与我们最后的觉悟[C].重庆:民宪社,1944.[28] 卢于道.科学的文化建设[J].科学,1935,(15).[29] 吴世昌.中国需要重建权威[J].观察,194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