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曲六乙,钱茀.中国傩文化通论[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3.[2] 王国维.王国维戏曲论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3]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4] 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5] 曲六乙,钱茀.东方傩文化概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6] 顾朴光.贵州傩戏面具[J].美术研究,1988(3).[7] 庹修明.贵州民间傩戏与民俗[J].戏曲研究,1986(27).[8] 徐新建.安顺“地戏”与傩文化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1989(8).[9] 李子和.贵州傩戏谈片[J].贵州社会科学,1986(12).[10] 邓光华.贵州思南傩坛戏概观[M].贵阳市中南印刷厂,1986.[11] 高伦.贵州傩戏[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12] 庹修明.傩学十年露峥嵘——中国傩戏学研究会成立十周年述论[J].民族艺术研究,1998(6).[13] 薛若邻.序言[M]//胡健国.巫傩与巫术.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14] 湖南省戏曲研究所.湖南省戏曲传统剧本·傩堂戏专集[M].内部发行,1982.[15] 湖南省戏曲研究所.湖南傩堂戏资料汇编[M].内部发行,1982.[16] 胡健国.傩堂戏志[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17] 林河.古傩寻踪[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18] 胡健国.巫傩与巫术[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19] 张子伟.中国傩[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20] 李子和.信仰、艺术、生命交响——中国傩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21] 邓光华.傩与艺术、宗教[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22] 于一.巴蜀傩戏[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6.[23] 杜学德.燕赵傩文化初探[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24] 柯琳.傩文化刍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25] 曲六乙.傩戏·少数民族戏剧及其他[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26] 玉溪地区文化局,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云南傩戏傩文化论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27] 张子伟.湘西傩文化之谜[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28] 周明阜,张应和,谢心宁.沅湘傩辞汇览[M].香港:国际展望出版社,1992.[29] 陆焱.村落社区的傩仪与象征:以贵池傩为中心[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5.[30] 王义彬.池州傩戏艺术及其文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4.[31] 陈圣燕.敬如神在:柏堡傩文化生态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5.[32] 孟凡玉.假面真情:安徽贵池荡里姚傩仪式音乐的人类学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33] 罗斌.假面阴阳:安徽贵池傩舞的田野考察与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34] 刘兴禄.愿傩回归——当代湘西用坪瓦乡人还傩愿重建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35] [日]田仲一成.中国戏剧的起源与产生[J].民族艺术,1997(3).[36] [日]广田律子.“鬼”之来路:中国的假面与祭仪[M].王汝澜,安小铁,译.北京:中华书局,2005.[37] [日]後藤淑,廣田律子.中国少数民族の仮面劇[M].東京:木耳社,1991.[38] [日]广田律子.日本传统戏曲与中国民俗艺能之继承关系与应用立体坐标法解释[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39] 刘锡诚.傩仪象征新解[J].民族艺术,2002(1).[40] 麻国钧,等.祭礼·傩俗与民间戏剧:’98亚洲民间戏剧民俗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41] [韩]朴广浚.中国傩戏与韩国假面剧比较研究:安徽省缟溪曹村与庆尚北道河回村的田野考察[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42] 林河.古傩寻踪[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43] 林河.古傩之谜[J].艺海,1998(3).[44] 张紫晨.中国傩文化的流布与变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45] 胡新生.周代傩礼考述[J].史学月刊,1996(4).[46] 饶宗颐.殷上甲微作禓(傩)考[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6).[47] 刘锡诚.傩祭与艺术[J].民间文学论坛,1989(3).[48] 胡健国.长无绝兮终古——论《楚辞》与沅湘巫傩文化[J].艺海,1998(3).[49] 柏贵喜.从土家族还傩愿看傩与虎的关系[J].民族论坛,1994(1).[50] 林河.傩史——中国傩文化概论[M].台北:东大书局,1994.[51] 钱茀.儺源考——论周代“方相行为”的原始传统[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52] 林河.巫傩文化研究的发展轨迹和理论贡献——我为什么要研究中国的巫傩文化[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53] 白剑.傩戏傩仪:古人驱赶飞碟的仪式——兼释千古之谜沧源岩画[J].四川戏剧,2000(1).[54] 陈争.傩面具造型中的自然形态之我观[M]//王恒富.傩·傩戏·傩文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55] 黄柏权,葛政委.从仪式到表演——恩施三岔“还愿”仪式的人类学考察[J].广西民族研究,2005(4).[56] 刘兴禄.湘西“瓦乡人”还傩愿的现代展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7] 李岚.信仰的再创造:人类学视野中的傩[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