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20:Monitoring health for the SDGs [EB/OL].[2020-12-08].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332070/9789240005105-eng.pdf.
[2] PERCIVAL R V.Who's Afraid of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J].Pace Environmental Law Review,2005(23):21.
[3] 吕忠梅.中国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的成因与对策[J].前进论坛,2011(9):53.
[4] 陈亮.人与环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7:25.
[5]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黄平,校.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31.
[6] 任颖.环境健康风险治理研究法理基础、类型分析与制度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6.
[7] 吕忠梅.控制环境与健康风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J].环境保护,2016(24):24.
[8] 朱炳成.环境健康风险的公法规制路径[J].学习与实践,2020(4):98-106.
[9] 孙佑海,朱炳成.美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法律制度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5-25.
[10] 杨珂玲,张宏志,张志刚,等.铅暴露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的本土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163-169
[11] 朱炳成.环境健康风险预防原则的理论建构与制度展开[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51-62.
[12] 谭冰霖.论第三代环境规制[J].现代法学,2018(1):118.
[13] 黑川哲志.环境行政的法理与方法[M].肖军,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12.
[14] 夏玉珍,郝建梅.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理论:解读与讨论[J].学习与实践,2007(10):120-128.
[15] 乌克里希·贝克.风险社会——新的现代性之路[M].张文杰,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
[16] 梁文松,曾玉凤.动态治理:新加坡政府的经验[M].陈晔,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17] 宋煜萍.动态治理在中国:何以可能与如何可为[J].学术研究,2012(12):70-73.
[18] 柳亦博,李倩.论后工业化时代的动态合作治理[J].管理现代化,2014(4):66.
[19] 卢守权,刘晶晶.整体性动态治理模式:内涵、方法与逻辑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17(3):51.
[20] 孙轩,孙涛.大数据计算环境下的城市动态治理:概念内涵与应用框架[J].电子政务,2020(1):20.
[21] 齐卫平.体系与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治理优势[J].行政论坛,2020(1):5-10.
[22] 黄爱宝.论走向后工业社会的环境合作治理[J].社会科学,2009(3):6-7.
[23]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Improving risk communication[M].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89:21.
[24] 尼克·皮金,罗杰·E·卡斯帕森,保罗·斯洛维奇.风险的社会放大[M].谭洪凯,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22.
[25] 黑格尔.逻辑学:下卷[M].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58-159.
[2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0.
[27] 雷吉娜·E·朗格林,安德莉亚·H·麦克马金.风险沟通:环境、安全和健康风险沟通指南[M].黄河,蒲信竹,刘琳琳,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24-133.
[28] 奥尔特温·雷恩,皮亚-乔汉娜·斯威泽.包容性风险治理的概念及其在环境决策中的应用[J].张力伟,李慧杰,译.中国治理评论,2019(1):150.
[29] STEPHEN C,RIBBLE C.Death,Disease and Deformity;Using Outbreaks in Animals as Sentinels for Emerging Environmental Health Risks[J].Global Change and Human Health,2001(2):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