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1-01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维度
    代玉启, 刘妍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6):  1-8. 
    摘要 ( 184 )   PDF ( 14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多重价值维度,文化是其应有之义和重要基础。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之维和思想之魂,文化为其提供前提定位、基础底蕴、动力支撑、目标旨归。文化是一切活动领域中内在的、机理性的内容,以价值观和发展观为形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本精神支撑、价值选择源泉与显著衡量标尺,确定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定位。中国式现代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因子,彰显中国共产党百年不懈求索的精神气质,汇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文明成果,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有赖于文化转型、文化交融、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作为内生动力,为其提供驱动力、革新力、凝聚力、持久力,铸就中国式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强大动能和广阔想象空间。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还将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智慧支撑,并在实践发展中不断滋养壮大,展现深远持久的价值影响力。
    党史党建
    党的根本宗旨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及其新时代意义
    宋银桂, 张漫忆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6):  9-16. 
    摘要 ( 170 )   PDF ( 10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以民为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既有重视“民”的力量、关注“民”的利益和诉求、重视民心向背和民意等合理内核,又存在维护阶级统治的历史局限性。中国共产党实践“两个结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依靠人民、保障民权、关注民生,从而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传统“民本”思想作了符合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全新阐释,在传承其合理内核的同时,实现了对它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民本”思想是统治阶级的驭民之策、权宜之计,党的根本宗旨是党和人民利益与意志高度统一基础上的立党之本;传统“民本”思想的践行有赖于统治阶级的道德自律,党的根本宗旨的落实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所决定;传统“民本”思想是作为手段和工具的实用主义,党的根本宗旨则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证明的真理。党的根本宗旨之于传统“民本”思想,是“赤子之心”对“爱民如子”的超越,是“鱼水关系”对“舟水关系”的超越。坚持“人民至上”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践“两个结合”,为新时代党的根本宗旨注入了新的内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时代达到了新高度。
    教育学
    新时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思考(笔谈)
    何云峰, 王兆璟, 马晶晶, 田铁杰, 吴红, 栾培中, 刘萍, 向迎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6):  17-45. 
    摘要 ( 193 )   PDF ( 7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主持人语: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教师供给质量、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关于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通知》《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教师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路径。为此,深入剖析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旨意,探讨如何构建教师教育创新发展新体系,着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已成为全面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本期特推出“新时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思考”笔谈,力求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些许智力参考。笔谈中,《适应新时代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我国教师教育发展路径》一文,从阐述新时代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对教师教育提出的特殊要求出发,阐明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发展无法适应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现状,深入分析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如何在教师教育领域落在实处。《多元协同视域下西部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路径》一文,致力于在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共建共享的语境下,对多元协同视域下西部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审思,进而指明西部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路径。《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一文,从打造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视角切入,阐明其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四个核心价值逻辑,并主张通过完善“双师型”教师制度体系等四条路径,进一步释放“双师型”教师培育活力。《教师教育协同提质:内涵·价值·路径》一文,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层面深刻剖析教师教育协同提质的理论内涵、价值旨归与发展路径,阐述了教师教育应如何协同各个主体全面提升整体质量。《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价值旨意、现实冲突和行动路径》一文,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如何深度参与教师教育这一核心问题出发,阐释了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价值旨意,进而针对当前的冲突与困境提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行动路径。《新时代高校教师自主发展:价值意蕴·制约因素·推进路径》一文,从高校自主发展的学理价值层面入手,探讨了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从理念、制度和社会支持角度指出了构建高校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路径。《职业使命感与中职音乐教师工作投入的关系》一文以中职音乐教师为案例,探讨职业使命感对教师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实证了职业使命感正向预测教师工作投入,且自我提升动机在职业使命感和教师工作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也正向调节职业使命感对教师自我提升动机的影响,进而促进教师的工作投入,实现中职音乐教师的自我完善和自主发展。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站在新发展方位,我国的教师教育如何以更加多元、创新、协同的姿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乎教育强国的建设和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只有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才能切实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经济学
    县(市)改区会导致产业同构吗?——基于杭、甬、宁、苏的实证研究
    吴金群, 毛家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6):  46-60. 
    摘要 ( 135 )   PDF ( 7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行政区划和产业结构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产业结构变动受到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县(市)改区柔化城市内部区划边界后,可能导致各市辖区的产业同构,也可能加深产业分工。本研究选取杭州、宁波、南京、苏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其下辖区(县、市)1999年至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探索县(市)改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县(市)改区在总体上没有对产业同构产生显著影响;在时间效应方面,县(市)改区对产业同构的影响存在8年滞后期;这一影响具有异质性,只有杭州的县(市)改区对产业同构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对案例进行微观考察,发现异质性分析的结果与各城市产业布局的实践逻辑一致。机制分析认为,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共同影响了产业同构程度。侧重布局第二产业且出现产业转移,易走向与主城区的产业分工;侧重布局第三产业且出现产业扩散,则易走向与主城区的产业同构。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行政区划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经验证据,能为县(市)改区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和实践启示,也为城市产业布局提供新的理论认知和政策方案。
    中国电商行业生产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6—2021年省域数据的DEA和面板回归模型
    彭小珈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6):  61-71. 
    摘要 ( 147 )   PDF ( 9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以2016—2021年31省区市电商行业为样本,通过建立方向性距离函数DEA模型和回归模型,测算并识别出电商行业的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省域电商行业生产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较低,出现投入冗余浪费和产出严重不足的问题;电商行业生产规模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企业能合理控制生产规模;现阶段规模化生产基本能满足电商企业的利润期许,但大部分地区电商企业已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需要在下一阶段控制生产规模。只有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强化创新驱动引领,优化省域供应链和物流仓储,才能稳步提升电商行业生产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管理学
    我国数字政务服务产业的发展及其问题消解方略——以行政智能决策为中心的考察
    黄昕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6):  72-81. 
    摘要 ( 175 )   PDF ( 10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形成了新的数字政务服务产业发展格局。行政智能决策具有智能集约、决策主动、自适应和分布式特征,能够实现决策前置,具备应对复杂决策的能力,反应迅速,且具有高度自适应性和可以不断扩充的决策场景,是构建协同高效的数字化政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行政智能决策的我国数字政务服务产业体系,可以分为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且均已进入了产业发展的成长期,初步形成了行政决策智能技术生态系统,并进一步演化出行政智能决策的新模式。但存在基础创新投入不足、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链发展不完整、政策措施未有效落实、信息采集规制严格、高端技术人才缺失等问题及挑战,需要从顶层设计、引导机制、产业环境、监管体制和法律约束等方面加以消解,以促进数字政务服务产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挫折经历如何影响公众安全感?——基于10个城市调查数据的分析
    王晓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6):  82-93. 
    摘要 ( 141 )   PDF ( 8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公众安全感是衡量城市公共安全状况和评价政府对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基于“挫折-侵犯”理论和差异化的信任机制模型构建挫折经历对公众安全感的影响路径,采用“2019年新时代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 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公众安全感呈现出个体安全感和社会安全感二维特征,公众遭遇挫折经历不仅会直接降低社会安全感,而且通过降低政府信任、政策认同和社会公平感,降低个体安全感和社会安全感。政府信任、政策认同和社会公平感在社会安全感的影响路径中存在差异化效应,表现为政治信任的“对称性原则”和政策认同的“不对称性原则”。社会公平感成为挫折经历降低个体安全感和社会安全感的重要桥梁。因此,培育风险沟通机制,拓展政策信息获取渠道,增进公众的政策认知能力,构建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对保障公众的安全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法学
    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新思路
    戚建刚, 张少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6):  94-102. 
    摘要 ( 150 )   PDF ( 8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知识产权法制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工具,这是因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知识产权制度由于是一种新型产权机制、有效市场交易机制和保护创新主体与市场主体的专有权不受破坏和侵害的机制,因而能够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原始动力”意义上的保障机制。在更高水平上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但现行知识产权法制面临系列挑战: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审查批准制度能力有待提升,知识产权基层行政执法能力需要增强,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尚待提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服务能力亟需增强等。为更好承担作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基础性工具的使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需要新思路,即需要从“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高度来看待知识产权属性,需要从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用社会有机融合来优化知识产权法制,需要制定更多表达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产权法律规范。
    抵制与反制:反外国制裁法境外实体的法律适用——以“新疆棉事件”的法治破局为例
    刘俊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6):  103-112. 
    摘要 ( 238 )   PDF ( 8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作为境外实体,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etter Cotton Initiative,BCI)对良好棉花的认证程序与认证标准包含诸多主观因素,所谓“调查工作组”的人员构成足以证明其关于“新疆棉”的结论具有明显的政治干预色彩。BCI对“新疆棉”的抵制行为已构成歧视性限制措施,旨在补充美国对华制裁广度和深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对华“贸易战”。BCI属于国际非政府组织,不具备国际法主体资格,从而游离于国际法规则的管制之外。但其抵制行为已构成对《反外国制裁法》第4条和第15条的违反,从而适用于该法规范的外国行为予以调整。相关部门可依据该法及相关法律,将BCI列入反制清单、不可靠实体清单,并采取相应的法律制裁。我国受损企业或个人亦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社会学
    我国农村“光棍”的区域分布及其形成机制——基于村庄社会结构的分析
    李永萍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6):  113-123. 
    摘要 ( 181 )   PDF ( 13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根据血缘结构与地缘结构匹配方式的差异,中国农村可以初步划分为南方团结型村庄、北方分裂型村庄与中部分散型村庄三种理想类型。村庄社会结构主要从婚姻的家庭支持度和村庄排斥度两个维度形塑“光棍”形成逻辑。具体而言,北方分裂型村庄父代对子代婚姻的家庭支持度最强,村庄社会对“光棍”的排斥度最强,“光棍”生成的概率最小;南方团结型村庄父代对子代婚姻的家庭支持度一般,村庄社会对“光棍”以结构性保护为主,“光棍”产生的概率次之;中部分散型村庄父代对子代婚姻的家庭支持度最弱,村庄社会对“光棍”较少排斥,“光棍”产生概率最大,“光棍”数量最多。对农村“光棍”区域差异的社会学分析建构了“光棍”研究的中层理论框架,对于“光棍”危机的社会政策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媒介使用行为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家庭健康和自我效能的链式中介作用
    龚芳敏, 易培, 吴一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6):  124-136. 
    摘要 ( 145 )   PDF ( 10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具有不确定性、可塑性和易波动性等特点,媒介使用对其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影响巨大,机制复杂。学界多从媒介类型的角度探讨各类媒介对青少年社会认知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直接路径分析较多,但从以目的为导向的媒介使用行为角度来深入分析其内在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以全国青少年的大样本调查数据为依据,利用家庭健康和自我效能两个社会认知变量构建媒介使用行为对抑郁影响的链式中介模型,并进行相应的验证后发现:媒介使用行为正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家庭健康和自我效能在媒介使用行为和抑郁情绪之间起中介作用,遮掩效应显著;同时,二者的链式中介效应也表现为遮掩效应。此外,经多群组分析发现,15~18岁的青少年媒介使用行为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更显著,而19~24岁的青少年媒介使用行为对家庭健康和自我效能的影响会更加突出。基于生态系统和社会认知等理论,本文揭示了青少年这一群体有关抑郁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的特殊性,为青少年抑郁情绪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针对性证据,对改善青少年抑郁情绪预防策略,提升其抑郁情绪干预效果有重要参考价值。
    “大思政课”专题
    “大思政课”建构:价值意蕴·基本原则·创新路径
    邹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6):  137-143. 
    摘要 ( 136 )   PDF ( 9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善用“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的新命题、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等理论,为“大思政课”建设奠定了深厚的哲学基础和科学的学理根据。“大思政课”理念及其实践,遵循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客观要求。新时代建好、善用“大思政课”,要坚持科学性与政治性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等基本原则,从健全其“制”、突出其“大”、深耕其“课”、说透其“理”、用好其“法”、汲取其“果”等多维度创新建设路径,以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的大价值、大作用、大效能。
    论“大思政课”的方法论根据
    张夏, 吴宏政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6):  144-150. 
    摘要 ( 117 )   PDF ( 8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建设高质量的“大思政课”,不仅需要丰富和拓展思政课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资源、教育形式,而且需要从方法论意义上对思政课进行改革与创新,真正做到善用“大思政课”。“大思政课”作为对传统以“学校小课堂”和“思政课”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要实现方法论层面的创新,需要有对“大思政课”方法论根据的理论自觉,即要有坚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历史事实和道理论述相统一、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统一的方法论根据的理论自觉。坚持这三个方法论根据的理论自觉,对于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确保“大思政课”建设的正确方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工作不断走向深入至关重要。
    新时代 新青年 新学术:博士生论坛
    新时代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引领与实现路径——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角
    王明月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6):  151-160. 
    摘要 ( 181 )   PDF ( 11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意义重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深刻阐明了文明更替与生态兴衰的辩证运动关系,标志着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全新高度,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引领和行动指南。在实现路径上,要秉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则,协调推动绿色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以实施“双碳”战略为目标导向,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格局;以强化机制建设为重要保障,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实现。
    其他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总目次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6):  161-162. 
    摘要 ( 127 )   PDF ( 102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