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 Li, ZHENG Zhi-Feng. On the Social Transition of the Identity in the Private Law——And on the Realization of Identity Interest of Farmers[J].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13, 34(2): 35-45.
[1] 马俊驹,童列春.私法中身份的再发现[J].法学研究,2008(5).[2] 刘凯湘.民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3] 胡平仁.对平等与身份的法社会学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4] 童列春.私法中的身份调整[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5] 张静.身份:公民权利的社会配置与认同[M]//张静.身份认同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6] [英]梅因.古代法[M].沈景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7] 史尚宽.民法总论[M].台北:台湾正大印书馆,1980.[8] 申卫星.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 徐国栋.民法典与民法哲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10] 杨立新.人身权法论[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11] 周柑.罗马法原论: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2] [日]星野英一.私法中的人[M]//王闯,译.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8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3] MATHA ALBERTSON FINEMAN.Legal Stories,Chang,and Incentives——Reinforcing the Law of the Father[J].New York Law School Law Review,1992(转引自张翔.自然人人格的构造[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4] 徐国栋.人身关系流变考:上[J].法学,2002(6).[15] 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6] 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7] [德]F·缪勒利尔.家族论[M].王礼锡,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8] [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M].王军,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9] 徐国栋.民法的人文精神[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20] 马俊驹.人格与人格权理论讲稿[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21] [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M].贺卫方,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22] GRVESON R H.The Movement from status to Contract[J].Modern Law Review,1941(4).[23] Cfr.Alpa.Status e Capacita[M].Roma_Bari,1993.[24] 周枏.罗马法原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25] [古罗马]优士丁尼.法学阶梯[M].徐国栋,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6] [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M].碧海纯一,译.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62(昭和37年).[27] 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8] 任理轩.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理解社会公正需把握三个方面[N].人民日报,2011-02-16.[29] 徐显明.法治与社会公平[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30]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分析研究小组.“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10(8).[31] 党国英.“十二五”规划时期农村改革的基本任务[J].中国农村经济,2010(8).[32] 张力.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被征收人的权利缺损及其补全——从以集体所有权为中心到以农民用益物权为中心[J].法学杂志,2012(3).[33] 张力.地权变动视角下户籍制度改革的法律规制度[J].法学,2012(10).[34] 乔志敏.我国农地问题求解[M]//刘云.中国不动产法研究:第6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