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3-01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关于坚持自我革命重要论述的四个主题
    齐卫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2):  1-10. 
    摘要 ( 985 )   PDF ( 26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求始终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党的自我革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一个具有原创性的重大概念,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问题的重要论述内容极其丰富,鲜明的话语和深邃的思想形成了系统性理论。以“赶考”的历史性主题论述坚持自我革命,揭示了克服执政党的精神懈怠、防止“应考”失败危险、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深刻思想。以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优势的政治性主题论述坚持自我革命,揭示了锤炼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深刻思想。以进行伟大斗争的实践性主题论述坚持自我革命,揭示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则遵循。以开展“两种革命”的使命性主题论述坚持自我革命,揭示了勇于自我革命对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内在机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对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学
    动荡变革期的风险世界:形成根源·表现形式·中国应对
    张艳涛, 陈惠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2):  11-18. 
    摘要 ( 1213 )   PDF ( 21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动荡变革期的动荡源和风险点明显增加,推动我们进入风险世界。动荡变革期的风险世界具有全局性,探寻其形成根源需从实践、制度、文明和现实等多维度进行全景式考察。动荡变革期的风险,集中表现为科技风险、生态风险、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各种风险相互交织形成风险综合体。中国共产党人把防范化解风险摆在突出位置,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对内坚持独立自主办好自己的事情,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外摒弃二元对立思维,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效率——基于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的研究
    龙朝阳, 梁扬扬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2):  19-30. 
    摘要 ( 523 )   PDF ( 32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采用2010—2015年全国31个省区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统计数据,运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考察地区制度赡养率对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制度赡养率与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并且存在单一的门槛值。当制度赡养率低于该数值时,地方政府会主动承担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主体责任;当制度赡养率高于该数值时,地方政府会将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主体责任转嫁给中央政府,从而削弱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效率。在替换被解释变量及运用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此结论为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效率低下的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强调地方政府在协同征缴与监管中的重要作用。
    法学
    我国自由刑执行难题及其破解——兼论依托智能再犯风险评估的再犯数字治理
    狄小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2):  31-43. 
    摘要 ( 563 )   PDF ( 24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自由刑执行坚持惩罚和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然而,以平均分配有限行刑资源为特征的传统自由刑执行模式,不仅加剧了剥夺或限制自由的惩罚与促进罪犯融入社会的改造之间的固有矛盾,而且引起了改造手段与目的之间的背离,带来了行刑不公与效率不高的消极影响。随着国家法治进程加快,特别是刑事司法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统一刑罚执行改革必须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推进自由刑执行的一体化。为此,针对传统行刑存在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难题,要依托再犯风险评估智能化的发展,通过准确评估、即时预警、精准推荐、循证监管和改造实现犯因与应因的动态匹配,并以此实现自由刑执行标准统一、主体协同、关系协调、程序规范、前后衔接等一体化目标。
    民法典中的妥善保管义务:制度渊源·重塑再造·法律适用
    蒋军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2):  44-58. 
    摘要 ( 718 )   PDF ( 15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我国民法典吸收罗马法以降的保管人应尽“为保管之注意”制度,规定保管人应“妥善保管”保管物。但经过民法典的体系性改造,此种“妥善保管”义务已是从客观上要求保管人“维护保管物之安全”,而不是指保管人在保管时应尽“妥善”之注意。将“妥善保管”化约为“为保管之注意”既无文本依据,又与无过错合同责任原则相抵牾。如果保管是无偿的,民法典实际上仍是延续“内尔瓦法”,让无偿保管人尽到管理自己事务的注意,若未尽该注意,他便犯下“重大过失”。但该种重大过失是一种自成一类的具体过失,只归附于无偿保管人的注意,它既不同于抽象重大过失,也有别于具体轻过失。至于民法典为非合同关系所明文规定的妥善保管,以及其他有隐蔽性的默示妥善保管,则应循体系地解释为保管人应就此尽到抽象注意,而不犯各相应层级的抽象过失。
    社会治理
    我国生态治理现代化:优势·矛盾·对策
    陈翠芳, 周贝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2):  59-69. 
    摘要 ( 735 )   PDF ( 17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我国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在党领导和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既符合现代生态治理多元共治的基本要求,又突出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具有巨大优势: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提供多元共治的制度保障;坚持人民利益宗旨,凝聚多元共治的各方力量;实施新型举国体制,提高多元共治的协同程度。同时,我国生态治理现代化也面临着许多现实矛盾:生态治理任务的长期性与治理使命的接续性矛盾,生态治理观念的全局性与治理职责的区域性矛盾,生态治理成效的滞后性与治理考核的时效性矛盾,生态治理方式的现代性与治理实践的复杂性矛盾等。要解决这些现实矛盾,可将生态治理长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将生态治理全局视野与区域目标相结合,将生态治理长远目标与当前实际相结合,将生态治理管理创新与科学执政相结合。合理解决这些矛盾,不仅能推动我国生态治理现代化,也能培育和提高干部、公民、企业等主体的现代素质和生态治理能力。
    新时代灾害治理变革:框架·趋势·路径
    邢振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2):  70-81. 
    摘要 ( 578 )   PDF ( 23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灾害治理是政府、非政府组织、公民等利用科学技术、全面规划、有效管理应对、处置各种灾害事件,以保障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的综合活动。新时代灾害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是从灾害管理走向灾害治理的转变,从单一的抗灾救灾到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灾害治理,从单一的灾害治理向“全过程治理”的转变。新时代灾害治理变革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灾害治理文化在普及与内容方面存在缺失,灾害治理主体在协调与动员方面存在不足,灾害治理制度在设计与运作方面存在缺陷,灾害治理技术在推广与运用方面存在困难。韧性治理是新时代灾害治理变革的路径选择。为此,需要从灾害治理文化的宣扬与培育、灾害治理主体的协调与联动、灾害治理制度的统制与引导、灾害治理技术的合理化应用等四个方面进行优化。
    哲学
    毛泽东关于认识运动的五重“循环往复”及其内在联系
    王向清, 黄倩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2):  82-89. 
    摘要 ( 720 )   PDF ( 19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贡献之一是率先探讨了认识运动的五重“循环往复”。五重“循环往复”为:“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往复,“物质—精神—物质”的循环往复,“特殊—一般—特殊”的循环往复,“群众—领导—群众”的循环往复,“民主—集中—民主”的循环往复。 “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往复揭示了认识运动的本质和总规律,蕴涵了“物质—精神—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特殊—一般—特殊”的唯物辩证法观念、“群众—领导—群众”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民主—集中—民主”领导原则。认识运动的五重“循环往复”体现了认识过程的开放性、主体性、方法性、同构性、上升性等特点。毛泽东关于认识运动的五重“循环往复”将认识论和方法论统一起来,开创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境界。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新身体”的诞生
    张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2):  90-96. 
    摘要 ( 640 )   PDF ( 24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身体”作为人的完整的现实,包含物理的和心理的两面。假想出来的灵肉分离是旧哲学的产物,这在根本上扭曲、悖逆了身体的本真性和现实生命的丰富性。由于活动(劳动、实践)天然地就是思维和存在、灵与肉的统一,因而以“感性活动”为本体的马克思哲学,消除了思有对立,弥合了灵肉分裂。在新的“活动本体论”基础上,“新身体”的总体性、自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渐次显现,一切存在得到了自洽和统一的说明。因此,马克思的新哲学可称作“感性活动”本体论或“实践”本体论。
    管理学
    东西部产业协作:类型·逻辑·未来
    谢治菊, 李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2):  97-106. 
    摘要 ( 551 )   PDF ( 16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东西部产业协作是国家在新发展阶段解决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探索与重要途径,也是国家不断调整和优化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具体实践成果。东西部产业协作已经形成资产收益型、产销合作型和订单生产型等多种类型,其持续有效运行的逻辑与机理主要是自觉认同、科学考核与利益均衡。要实现东西部产业协作提质增效,应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从强化政府宏观引导、鼓励企业创新、形成社会自主参与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武陵山片区县域旅游经济空间异质性研究
    蔡建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2):  107-119. 
    摘要 ( 507 )   PDF ( 26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武陵山片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较低,其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从武陵山片区全域来看,旅游资源禀赋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明显,但交通基础设施的作用不显著。从局域来看,县域旅游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湖北片区受自然旅游资源的影响最不敏感;重庆片区和贵州片区以及邵阳市的部分县(市)受人文旅游资源影响较小;公路密度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明显;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作用则存在较大差异,湖南片区的经济带动作用明显较弱。为促进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武陵山片区需以张家界市为龙头打造区域旅游层级体系,并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切实提高区域旅游空间竞争力。
    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干部的交往实践研究
    鲁萧萱, 暨爱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2):  120-128. 
    摘要 ( 564 )   PDF ( 25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包括驻村干部在内的乡村社会交往主体,通过合理的交往行为,实现普通言语理解、凝聚共同意识、建立共同规范,从而建立起合理的“生活世界”,实现国家与乡村社会的一体通畅。驻村干部扶贫实践经验显示,消除乡村社会中不和谐因素,确立有效交往的合理性基础,对巩固民族地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有重要作用。然而,当下驻村干部的交往实践仍存在“不信任、不理解、不支持”,刚性制度如何柔性嵌入,交往对象行为异化等问题,成为其领导和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阻碍。故而,需要优化驻村干部的交往方式,提高驻村干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乡村社会中交往主体间的积极互动,进而凝聚乡村共识,规范乡村社会秩序,重塑乡村社会交往主体间的良性关系,以加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高效衔接。
    历史与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复兴思想:逻辑·发展·内涵
    刘潇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2):  129-141. 
    摘要 ( 541 )   PDF ( 19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系统、完整、科学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就生成而言,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内在地形成于担当中华民族复兴使命的目标坚守,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的根本遵循,是以中国古代辉煌历史为自信源泉和对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观念和思想的吸纳与超越。就发展来看,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实质上是把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与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经历了萌芽、雏形、发展、成熟和进一步深化等几个主要发展阶段。从内涵意蕴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是以中华民族的整体性认同为逻辑前提,以在共产主义理想指引下“建立一个新中国”为目标愿景,以人民为主体为本质要求,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根本基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夯实了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其思想精髓在党和人民的接续奋斗中传承、发展和创新。
    城市民间信仰仪式的声景建构——以福州“游神”活动为例
    袁野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2):  142-149. 
    摘要 ( 961 )   PDF ( 44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民间信仰是传统社会生活模式的折射,城市是现代化生活方式上演的舞台,城市中民间信仰仪式的声景建构,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观念之间矛盾与共生的体现。论文从福州民间信仰仪式中的“游神”活动入手,来探讨城市化环境下,传统民间信仰仪式声音景观的建构与变迁。一方面,在快速流动的现代化社会中,民间信仰仪式的声音空间被重塑,城市“噪音”为其塑造了新的声音基调,信仰仪式活动中民间艺术的传统性逐渐被削弱;另一方面,新的声音和新的“传统”不断诞生,丰富着城市的多元声音景观,而民间信仰及其孕育出的传统音乐文化,则是城市地方声景和文化记忆塑造中不可或缺的根基。
    新时代 新青年 新学术:博士生论坛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义务与被告人质证权——基于霍菲尔德权利理论的分析
    黄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2):  150-160. 
    摘要 ( 549 )   PDF ( 17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通过法规范解释作业,可窥见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中“证人作证以出庭为原则,不出庭为例外”的线索。因质证权的确权性立法缺失,证人与被告人、法院之间的刑事诉讼法律关系没有形成“闭合回路”,缺乏法律关系联动的制度空间。刑事证人出庭作证义务与被告人质证权具有“同生关系”,二者在霍菲尔德权利理论对应的法律关系元形式是“权利”—“义务”。刑事证人出庭作证义务须以质证权作为参照物,且将二者置于刑事诉讼第一性规范下的“权利”—“义务”、刑事诉讼第二性规范下的“权力”—“责任”两对法律关系元形式联动情境中讨论才具有意义。应从立法密度、配套措施、体制改革及民众意识四个方面着手,构建质证权回归语境下的刑事证人作证制度,以期实现庭审的实质化和事实认定模式的转型。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