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3-15
    哲学研究
    论康德的“自然”概念及其与“范畴的先验演绎”之关系
    袁建新, 银智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1-6. 
    摘要 ( 1604 )   PDF ( 105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康德在不同时期的“形而上学讲座”中阐明了“自然”一词包含的自然对象和本性的双重含义。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范畴的先验演绎”证明第二步,尽管未解决显象与范畴的“异种难题”,但康德对“范畴如何给视为一切显象的总和的自然先天地规定规律”之谜的解决,证明了认知的自然的规律出自人类本性,克服了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事实和价值的二元对立。
    社会系统的异化与精神苦恼的发生机制
    王艳华, 刘举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7-12. 
    摘要 ( 1426 )   PDF ( 101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现代精神的苦恼源于自我意识的分裂及其与他者意识的对立。那个外化的自我意识沉沦于世并以物化意识和理性意识的姿态同人相疏离。社会系统是自我意识寻求外部确证的产物,但它却作为一种外在性的物质力量支配着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系统的片面发展催生了信仰危机、信任危机、情感淡漠、虚无主义等现代性病症,造成了人类精神生活的全面异化。“返乡”的自我意识必须摒弃物化和对立化的思维模式,在实现内部确认与外部确认相统一的同时,构建物质与精神、自我意识与他者意识间的和谐关系。
    伦理学研究
    论毛泽东的自由本质观
    彭定光, 李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13-19. 
    摘要 ( 1689 )   PDF ( 103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毛泽东从自由本质的主体定位和领域定位的视角对自由观中的核心问题即自由的本质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具有特色的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为标志的自由本质观。这种自由的本质在内在逻辑上展开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的结合、对世界的改造重于对必然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效果重于对世界的改造三个层面,具体到毛泽东所生活的时代,其主要内容就是他所强调的民族独立、国家自主和人民解放。
    论明智德性的道德形而上学意蕴——《尼各马可伦理学》二元幸福论辩正
    罗秋立, 庄奕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20-26. 
    摘要 ( 1785 )   PDF ( 113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经验幸福论和思辨幸福论的二元划分与矛盾一直困扰着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理解,其实,这一理论困境来自于人们方法论上的经验主义。《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理论主旨是通过“明智”德性而使幸福生活从经验指向形而上学领域,明智学说为幸福论提供了形而上学的基础。明智这种沟通经验与先验的能力,被现代道德哲学家紧紧抓住,康德以“道德判断力”的名义重提古代明智论题,并借此为他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事业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生态环保论坛
    生态乡村建设的理论重构与主体整合——基于波兰尼生态政治的反思
    姚茂华, 黄斌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27-32. 
    摘要 ( 1546 )   PDF ( 100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生态乡村建设存在着“国家主导”、“市场主导”和“社会主导”三种理论取向。三种取向在指引生态乡村建设的同时,也存在着用“碎片化”思路理解系统性问题的不足。波兰尼的生态政治思想从政治、经济与社会系统角度出发理解生态问题,强调国家与社会对市场的规制,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当下生态问题发生的新视角。因而基于生态乡村建设的特点,目前在生态乡村建设中我们应注意国家、社会与市场的结构性平衡,以国家规制、市场推动和社会本位重构生态乡村建设理论视野,整合生态乡村建设主体。
    环境风险分配、传播与认知机制中的道德冲突
    郁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33-37. 
    摘要 ( 1379 )   PDF ( 89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环境风险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平衡关系,如社会经济地位与风险地位的差距,解释环境风险以确定责任分担的专业知识与话语权力的失衡,对环境风险的传播、接受与认知造成巨大心理影响,产生诸如怀疑、焦虑与怨恨的心理影响与道德冲突,对社会安全的潜在影响不亚于环境风险本身;因此,环境风险的生产与分配逻辑、传播与认知机制及其心理影响与道德效应,与社会的稳定和谐之间的复杂关系,需要人们的高度关注与慎重应对。
    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的博弈——环境非政府组织作为法庭之友的合理性探析
    邹国勇, 杨灵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38-45. 
    摘要 ( 1413 )   PDF ( 102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WTO环境保护规则由于其用语模糊,各国环境标准不统一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地位,在实践中并没有达到环境NGOS的期望。因此,环境NGOS转向以法庭之友身份参与WTO争端解决程序。经过“美国海龟海虾案”、“欧共体石棉案”和“巴西限制从欧盟进口翻新轮胎案”的实践,WTO争端解决机构逐步接受了环境NGOS提交的法庭之友陈述。为实现WTO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提高环境贸易争端司法程序的透明度、公正解决案件,让国际社会更加重视环保问题,WTO争端解决机构不仅应在实践中考虑法庭之友陈述,还应根据WTO实体规则和司法实践尽早制定出规范法庭之友陈述的规则。
    政治学研究
    农村基层民主的成长逻辑与发展前景
    卢正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46-51. 
    摘要 ( 1440 )   PDF ( 93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农村基层民主的成长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中国民主实践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行的农村基层民主是适应农村改革后维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及相关权利的需要而形成的,它保护家庭农场生产的正常秩序。市场经济在农村的发育、发展,农业公司不断压缩家庭农场的生产与发展的空间,逐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农业生产组织形态,这一变化将导致农村基层民主从村一级提升至乡(镇)层面,村民自治转变为乡镇自治;民主的内涵也将发生变化,农村基层民主不再是大众民主,而是实质上的精英民主。
    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哲学反思——兼谈初次分配中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历史内涵
    邱卫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52-57. 
    摘要 ( 1452 )   PDF ( 99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意味着可以合法支配生产要素的资本力量而非政府行政力量将在财富生产以及与这一生产结构相匹配的初次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由此出现在财富初次分配领域的贫富差距问题,则又促使我们在对市场经济背景下各生产要素的历史属性进行归类后,进一步反思各生产要素如何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若用复杂劳动来加以衡量,其收益是可以纳入按劳动要素分配范畴的;但劳动内涵再丰富、外延再扩大,也不能将资本纳入其中。因此必须在考察如何完善劳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基本原则外,单独考察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基本原则,以此来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次分配中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应有内涵。
    毛泽东群众路线实践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赵效萍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58-62. 
    摘要 ( 1379 )   PDF ( 86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群众路线并长期实践,形成了完备的群众路线实践方案。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实现中国梦的深刻启示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做好群众工作,总结建设经验,推进理论创新。
    法学研究
    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之要件探讨
    曾粤兴, 周兆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63-67. 
    摘要 ( 1249 )   PDF ( 101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其主观要件或是客观要件都不合适。受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司法实践中表现为公职行为的不可收买性。国家工作人员因职务行为索取或收受他人贿赂的,即构成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不应当作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但是可以作为受贿罪的量刑情节。
    被追诉人权利保护体系的位阶性研究
    马可, 吕升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68-73. 
    摘要 ( 1510 )   PDF ( 101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被追诉人权利保护体系由被追诉人诉讼权利的宪法保障、诉权保障和程序性辩护权保障这高、中、低三个位阶的内容组成。这三个位阶的保障措施和制度相互联系。其中,诉讼权利的宪法规定是法理依据,刑事诉权是权利依据,最终围绕程序性辩护展开。诉讼权利的宪法保障一方面要求基本权利入宪,另一方面要求基本权利具有可诉性。通过行使程序性诉权,被追诉人一方面可以主张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提起司法审查之诉,使程序性违法行为被宣告无效。而程序性辩护则通过显著加强辩护权在审前阶段的力量强化被追诉人权利的保护。
    论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立法完善——以缩小区域收入差距为视角
    谭正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74-79. 
    摘要 ( 1393 )   PDF ( 88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合作、提高区域居民福利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等途径缩小区域收入差距。当前,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化问题较为突出,影响到区域收入差距的缩小,而相关立法不完善是导致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重要原因。我国应确立区域公平发展的立法理念,健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立法体系,完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法律制度及配套立法,保障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管理学研究
    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几个关键问题
    杨安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80-87. 
    摘要 ( 1455 )   PDF ( 117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是中国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实施的彻底摆脱贫困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性决策。其重要途径和目标是通过片区一体化发展之非常规手段,使片区到2020年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在这样一批在地域上跨越多个行政区,一般经济增长不能带动、常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的极度贫困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是一项伟大创举,其成功将具有世界性意义。该战略的成功实施迫切呼唤基于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需要正确把握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亟须创新社会管理,同时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重大项目全面风险评估制度。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流转的路径选择——基于河南省新乡市190家农户的调查
    吕军书, 豆芳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88-92. 
    摘要 ( 1523 )   PDF ( 110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流转在我国受到严格的政策限制,根据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新乡市190个农户多阶段随机抽样和重点抽样调查显示,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流转意愿强烈,且隐形交易愈来愈烈。政府对农村宅基地抵押流转市场宜“疏”不宜“堵”,应积极推进“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流转”的试点工作,进行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创新,预警并防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后可能出现的风险。
    基于实物期权法的矿区生态补偿额核算研究——以湖南花垣锰矿区为例
    彭秀丽, 李宗利, 刘凌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93-98. 
    摘要 ( 1344 )   PDF ( 99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确定补偿资标准是矿产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关键,也是难点。实物期权二叉树模型能比较精确地计算出项目预期收益,而项目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差额就是生态补偿额中的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此模型对湖南花垣县生态补偿额度中发展机会成本的年补偿额进行核算得知,目前矿区生态补偿额的征收标准过低,远远不能满足生态补偿的要求,因此,国家应增加生态补偿资金的拨付或加大税费征收力度,以达到对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和合理利用。
    文学研究
    载道、言志、缘情的变奏:古典文学批评框架下的新文学观念考察
    张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99-106. 
    摘要 ( 2645 )   PDF ( 143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文以载道、诗言志、诗缘情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核心命题,从道、志、情的内涵来看,载道与缘情一者强调文学对“道”的无条件附属,一者强调文学对主观情感的抒发,构成了相互对立的两极,而诗言志观则是居于两者之间的一个较强包容性的命题。五四作家在社会启蒙与文学本体建构的双重考量下历史性地选择了“言志”的文学观念,一方面展开对“文以载道”与“诗缘情”观的双向批判,另一方面却又吊诡地徘徊于两者之间。“五四”后“言志派”开始了两个方向的分化,一是“志”的个性化色彩逐渐淡化从而走向“载道”;一是“志”的社会责任感消退,逐渐走向“缘情”。“言志派”的分化,是现代文学观念逐步多元化与现代文学学科发展的必然。
    且说《无愁河》的真实性兼及其他——答友人问
    刘一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107-116. 
    摘要 ( 1468 )   PDF ( 1102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第一卷中,黄永玉先生以超凡的感知力和记忆力,采用小说体自传形式,真实地再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其生活的凤凰城一群见情见义、乐观向上人物的生活画卷,书写了其对家乡——南方最美小城——深情的眷恋与热爱。
    历史学研究
    从哨堡到边墙:明代对湘西苗疆治策的演递——兼论明代治苗与土司制度的关系
    张振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117-124. 
    摘要 ( 1542 )   PDF ( 189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苗疆边墙是明代在湘西苗疆修筑的一项拟军事工程,它在发挥军事震慑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诸多的社会功能。明代边墙是在萧授兴建“二十四堡”,张岳改建“十三哨所”的基础上,由蔡复一组织修建完成。治理苗疆的政策从表面上看变动十分明显,但若就其实质而言却一脉相承,核心内容都是要对苗民实施招抚和教化,征讨和防御等军事手段仅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之所以能做到这一步,关键得力于明代完善的土司和土官制度。因而,不管是“二十四堡”、“十三哨所”还是“边墙”,都是以土司和土官为依托,军事设防仅仅局限于土司领地的缺口,也就是“滇黔驿路”主干线起点地带的软肋。明代“治苗”决策的调整,其根本动因不是苗民“叛服”无常,而是依据苗疆区域特点与民族文化差异实施地“因俗设置”。
    明代中日朝贡贸易探析
    王磊, 黄博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2):  125-128. 
    摘要 ( 2020 )   PDF ( 205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自秦汉以来,中日就相互之间就有了各种往来。从历史发展上看,隋唐时期的中日交流主要是在政治制度方面,宋元时期的中日交流主要是在宗教文化方面,明代的中日交流则主要是在经济贸易方面,且主要体现在官方的朝贡贸易,且主要以日本向明朝称臣纳贡的勘合贸易形式进行。这种朝贡贸易虽然促进了中日双方文化交流,但日本获益更大,明廷虽然通过这种贸易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东南沿海的侵乱威胁,满足了“天朝上国”的虚荣心理,但不计经济效益的赏赐却加重了国力负担,激发了国内矛盾。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