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丁·休伊森,蒂莫西·辛克莱.全球治理理论的兴起[M]∥俞可平.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5.
[2] 胡键.对“世界转型”论的商榷[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8):69.
[3] 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世界政治中的秩序与变革[M].张胜军,刘小林,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4] 陈玉刚.国家与超国家——欧洲一体化理论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17.
[5] 李沁雨,岳泉,袁勤俭.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J].现代情报,2022(9):154-155.
[6] 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94;98-99.
[7] 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 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2.
[9] 郝懿行.尔雅义疏[M].王其和,吴庆峰,张金霞,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7:357.
[10] 孙诒让,撰,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2013:1159-1160.
[11] 王弼.周易注校释[M].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2:247.
[12] JOVIC D.Croatia and European Union:A Long Delayed Journey[J].Journal of Southern Europe and the Balkans,2006,8(1):87-103.
[13] 李明明.包容与排斥: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认同问题[J].郭灵凤,译.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2):30-33.
[14] 鲁道夫·宾尼.欧洲认同的历史起源[J].欧洲研究,2006(1):132-142.
[15] 刘晓红,倪正茂.上海合作组织重要法律文件选编(2001—2017)[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16] 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全球化与反全球化[M].陈志刚,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7] 罗杰·赛本.治理和后国家政策过程[M]∥俞可平.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97.
[18] 米歇尔·曼.全球化是否终结了民族国家?[M]∥俞可平.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42-143.
[19] 胡键.经济全球化新态势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变革[J].国际经贸探索,2022(8).
[20]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美国实力的衰落[M].谭荣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1] 诺曼·里奇.大国外交:从拿破仑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M].吴征宇,范菊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1.
[22] 胡键.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的全球治理[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1):35.
[2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24] 田野.国际关系中的制度选择:一种交易成本的视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71.
[25] 陈启懋.后冷战时期的冷战余波——评美欧俄围绕南奥塞梯事件的战略角逐[J].国家观察,2008(6):1.
[26] 胡键.“欧亚现象”的时间与空间——兼对乌克兰战争一种超越地缘政治思维的思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0.
[27] 胡键.全球化的时间与空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的思考[J].国外社会科学,2021(3):43.
[28] 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全球化与反全球化[M].陈志刚,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52.
[29] 胡键.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动力[J].社会科学,2005(6):45.
[30] 胡键.文化要素跨境流动与中国文化传播力提升[J].现代传播,2020(4):13-14.
[31] 朱莉·费希尔.NGO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M].邓国胜,赵秀梅,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09-119.
[32] 胡键.全球社会运动的兴起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J].国际论坛,2006(1):3.
[33] 胡键.NGO与国际社会的转型[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4):64.
[34] 罗伯特·莱瑟姆.飘移世界中的政治——对全球治理的一种批评[M]∥俞可平.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17.
[35] 时殷弘.当今世界的反全球化力量[M]∥庞中英.全球化、反全球化与中国——理解全球化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7.
[3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7] 胡键.中美竞合关系——从零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何以可能?[J].国际观察,2022(1):59-60.
[38]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9] 胡键.“一带一路”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J].社会科学,2020(1):6.
[40] 隋广军,等.全球经济治理新范式:中国的逻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332.
[41] 胡键.“一带一路”构想与欧亚大陆秩序的重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4):16.
[42] 胡键.全球治理“历史三峡”及其穿越路径[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97.
[43] 任剑涛.在一致与歧见之间——全球治理的价值共识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5-12.
[44] 胡键.全球治理的价值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2016(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