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叶红专.亲历者叶红专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J].中国经济周刊,2018(5):168-170.
[2]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N].新华社,2015-11-29.
[3]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N].新华社,2018-06-15.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计划[N].国发〔2016〕64号,2016-11-23.
[5] 戚振宇.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优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6] 吴本健,肖时花,马九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选择——基于三种契约关系的比较[J].经济问题探索,2017(11):183-190.
[7] 夏日,夏柱智.精准扶贫和农村产业扶贫模式选择——基于武夷山区Y乡的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6):6-12.
[8] 陈宁,刘新新,薛宝颖.精准扶贫视域下河北省综合性农业产业化模式探究[J].南方农业,2017(2):70-71.
[9] 陈莲凤.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的地方实践与未来选择——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60-65.
[10] 汪三贵,曾小溪.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改革开放40年中国扶贫政策的演进及脱贫攻坚的难点和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18(8):40-50.
[11] 刘汉成,关江华.基于Logistic模型的连片贫困区农户精准扶贫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湖北大别山片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8(2):264-268.
[12] 陈爱丽,郑逸芳,许佳贤,等.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非农就业的作用机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1):84-92.
[13] 张海洋,颜建晔.精准扶贫中的金融杠杆:绩效和激励[J].经济学(季刊),2020(5):193-212.
[14] 徐志刚,李美佳,王晨.精准扶贫的脱贫与收入消费增长效应跟踪评估——来自江苏省“扶贫到户”政策的经验[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29-38+157.
[15] 雷玉琼,罗小江.精准扶贫领域腐败现状及防治对策——基于H省相关平台报道的案件[J].中国行政管理,2019(11):25-30.
[16] 黄强,宋震宇,刘滨.政策期望、心理感知与精准扶贫满意度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经济论坛,2019(12):130-138.
[17] 王志章,郝立,黄明珠.政策营销、政策执行与精准扶贫政策满意度[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5):65-77.
[18] 杨慧莲,王若男,韩旭东,等.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信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西部5省419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2-17;30.
[19] 周长鲜,段辉琴.中国式扶贫:基于政府主导的“三力统合”机制构建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78-87.
[20] 董帅兵,郝亚光.后扶贫时代的相对贫困及其治理[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1-11.
[21] 刘浩然,胡象明.精神扶贫的三个维度[J].人民论坛,2019(15):48-49.
[22] 陈菲.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影响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19(10):73-74.
[23] 理查德·沃尔夫.欧美资本主义制度陷入全面危机[N].参考消息,2012-03-16.
[24] EPPRECHT M,MLLER D,MINOT N.How Remote are Vietnam’s Ethnic Minorities? An Analysis of Spatial Patterns of Poverty and Inequality[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11,46(2):349-368.
[25] SCHULTZ T W.Reflections on Investment in Ma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2,70(5):1-9.
[26] 林毅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有新的战略思路——评世界银行新的“惠及贫困人口的农村发展战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5-8.
[27] 徐志明.贫困农户内生动力不足与扶贫政策绩效——基于江苏省342个贫困农户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2013(1):63-65.
[28] 杨均华,刘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决定因素与反贫困策略[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7):3-21.
[29] 郭熙保,周强.长期多维贫困、不平等与致贫因素[J].经济研究,2016(6):143-156.
[30] 章元,万广华,史清华.暂时性贫困与慢性贫困的度量、分解和决定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13(4):119-129.
[31] 程名望,张帅,史清华.农户贫困及其决定因素——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实证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8(1):135-146;159-160.
[32] 宋扬,赵君.中国的贫困现状与特征:基于等值规模调整后的再分析[J].管理世界,2015(10):65-77.
[33] 程名望,史清华,JIN Yanhong,等.市场化、政治身份及其收入效应——来自中国农户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6(3):46-59.
[34] BECKER G S,CHISWICK B R.Educ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arning[J].American Economic Reciew,1966,56(1/2):358-369.
[35] MINCER J.Schooling,Experience and Earnings[M].New York: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74.
[36] LIN Y F,TAO R,LIU M X,et al.Rural Taxation 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J].Agricultural Econmics,2004,31(2-3):161-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