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勇.从“指标下压”到“利益协调”:大气治污的公共环境管理检讨与模式转换[J].政治学研究,2014(2).
[2] 文宏,杜菲菲.镇街一把手腐败行为的演化机理与治理对策——基于2009—2017年镇街腐败案例的内容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
[3] 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J].社会学研究,2008(6).
[4] 包存宽.把握生态文明下政绩考核“四要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4-11.
[5] 盛明科,朱玉梅.生态文明建设导向下创新政绩考评体系的建议[J].中国行政管理,2015(7).
[6] 李凌汉,李婧.生态文明视野下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绩效评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7] 唐斌,彭国甫.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估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7(5).
[8] Bryan Tilt.The Political Ecology of Pollution Enforcement in China:A Case from Sichuan's Rural Industrial Sector[J].The China Quarterly,2007(192).
[9] Peter Lorentzen,Pierre Landry and John Yasuda.Undermining Authoritarian Innovation:The Power of China's Industrial Giants[J].The Journal of Politics,2013,76(1).
[10] Sarah Eaton and Genia Kostka.Authoritarian Environmentalism Undermined? Local leaders' Time Horizon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China[J].The China Quarterly,2014(218).
[11] Wanxin Li.Advocating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in China[J].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2012,44(6).
[12] Lesley K.McAllister.Dimensions of Enforcement Style:Factoring in Regulatory Autonomy and Capacity[J].Law & Policy,2010,32(1).
[13] 周雪光,练宏.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J].社会学研究,2012(5).
[14] 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张成福,王学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5] 战旭英.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悖论解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5(11).
[16] 周黎安.行政发包制[J].社会,2014(6).
[17] 杨雪冬.压力型体制:一个概念的简明史[J].社会科学,2012(11).
[18] 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9] 李瑞昌.中国公共政策实施中的“政策空传”现象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12(3).
[20] 廖小明.民族地区生态治理的公平正义蕴含与实践路向[J].湖湘论坛,2017(5).
[21] 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J].经济研究,1998(1).
[22] 余敏江,刘超.生态治理中地方与中央政府的“智猪博弈”及其破解[J].江苏社会科学,2011(2).
[23] 周黎安,李宏彬,陈烨.相对绩效考核:关于中国地方官员晋升的一项经验研究[J].经济学报,2005(1).
[24]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
[25] Liang J,Langbein L.Performance Panagement,High-Powered Incentives,and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China[J].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2015(3).
[26] 曾丽红.我国环境规制的失灵及其治理——基于治理结构、行政绩效、产权安排的制度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27] 冉冉.“压力型体制”下的政治激励与地方环境治理[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3).
[28] Jing Wu,Yongheng Deng,Jun Huang,Randall Morck,Bernard Yin Yeung.Incentives and Outcome:China's Environmental Policy[J].Capitalism and Society,2014,9(1).
[29] 孙伟增,等.环保考核、地方官员晋升与环境治理——基于2004—2009年中国86个重点城市的经验证据[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30] 周雪光.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J].开放时代,2012(9).
[31] 李辉.“运动式治理”缘何长期存在?——一个本源性分析[J].行政论坛,2017(5).
[32] 曹龙虎.国家治理中的“路径依赖”与“范式转换”:运动式治理再认识[J].学海,2014(3).
[33] 李元珍.领导联系点的组织运作机制——基于运动式治理与科层制的协同视角[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6(5).
[34] 戚建刚,余海洋.论作为运动型治理机制之“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兼与陈海嵩教授商榷[J].理论探讨,2018(2).
[35] 霍春龙,包国宪.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角下的制度有效性[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0(1).
[36] 西摩??马丁??利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张绍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