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瑞.中国创意经济火与冰的背后[J].创新科技,2007(1).[2] 厉无畏.创意改变中国[M].北京:新华书版社,2009.[3] 厉无畏,王慧敏,等.创意产业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4] 季昆森.创意与创意经济[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5] 汤培源,顾朝林.创意城市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07(3).[6] 赵玉宗,潘永涛,范杰英,等.创意转向与创意旅游[J].旅游学刊,2010(3).[7] 冯学钢,于秋阳.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12).[8] 王兆峰.湘西凤凰县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 梁强,罗永泰.天津市旅游产业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考[J].城市,2009(11).[10] 邹统钎.旅游学术思想流派[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1] 彭国梁.大智奇才:为商界领袖们做创意[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12]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13] 沈明焕.创造学的三条原理[J].发明与创新,2003(5).[14] 刘文明.创造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8.[15] STERNBERG,R.J.The Nature of Creativity[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16] AMIBLE,TERESE M.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17] 罗玲玲.创意思维训练[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18] [美] 罗伯特·斯滕伯格,德·托陆伯特.创意心理学[M].曾盼盼,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9] [英]查尔斯·汉普登·特纳,阿尔方斯·特龙佩纳斯.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M].徐联恩,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20] [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1] 王新新.意义消费条件下市场营销战略的思路[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5).[22] 郭梅君.创意转型——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23] [美]弗罗里达.创意经济[M].方海萍,魏清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