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ucas,R.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2] Schultz,T.W..Capital Formation by Educ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0(68).[3] Schultz,T.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3).[4] Edward F.Denison.Trends in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1929—1982[M].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Washington D.C.,1985.[5] Robert J.Barro.Economic growth in a cross section of countrie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106,No.2,1991(3).[6] 张兴茂,赵志亮.19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ECM 模型的实证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7] 潘晨光,王力.中国人才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8] 陈安明.基于人才结构的区域人才效能综合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9] 李群,陈鹏.我国人才效能分析与对策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5).[10] 桂昭明.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理论研究[J].中国人才,2009(12).[11] 王小鲁,等.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 1).[12] 王美霞,王选华.我国区域人才资源配置效能比较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新视野,2010(6).[13] 周欣,王选华.北京地区国际化人才:现实差距与开发路径——基于纽约、伦敦和东京的比较视角[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4).[14] 王选华,曹立锋,孟志强.北京地区人才效能的比较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5).[15] 吴建宁,王选华.北京地区产业人才效能研究——基于二、三产业企业层面数据[J].技术经济,2012(10).[16] 李海峥,等.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J].经济研究,2010( 8).[17] 蔡涛,刘金山.区域产业结构相似与劳动力短缺的关系[J].技术经济,2012(5).[18] 姜磊,季民河.我国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空间异质性视角[J].技术经济,2011(11).[19] 杨宗锦,卢明芳.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