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4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5-01
    名家访谈
    新自由主义方案依然活着 但其合法性已然丧失——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大卫·哈维专访
    大卫·哈维/著,禚明亮/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1-5. 
    摘要 ( 1367 )   PDF ( 525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大卫·哈维是享誉全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由他主讲的《资本论》以系列课程的形式在网上受到一致好评。2019年2月,大卫·哈维在专访中谈及新自由主义方案所带来的种种难题,比如导致民粹主义政治和右翼主义运动的兴起,同时也论及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在当今时代的主要价值、技术自动化给当代工人造成的挑战等。
    移动的边界:论旅游文化与旅游人类学——访彭兆荣教授
    彭兆荣,邹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6-12. 
    摘要 ( 1545 )   PDF ( 739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彭兆荣,男,博士,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遴选草案特别会议”中方专家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项目主持人、首席专家,联合国“人与生物圈”(MAB)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巴黎大学(十大)讲座教授,巴黎大学(索邦)高级访问学者、柏克利加州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及项目合作教授。主要从事人类学与旅游、文学人类学、文化遗产、艺术遗产等方面的研究;出版《文学与仪式》《饮食人类学》《旅游人类学》《遗产:反思与阐释》《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艺术遗产论纲》《重建中国乡土景观》等专著20余部(含合著);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在2016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位列民族学排名第2位,社会学排名第29位。2016《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中,位列民族学图书学术影响力第1位。
    马克思主义研究
    作为总体性的“美好生活”及其可能
    毛勒堂,韩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13-19. 
    摘要 ( 1367 )   PDF ( 55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叙事具有深刻的当代中国语境。“美好生活”是一个总体性范畴,既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又有现实的实践指向,同时具有高远的超越性向度。美好物质生活、美好政治生活、美好精神生活、美好社会生活、美好生态生活等有机地构成“美好生活”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诉求。“美好生活”的成就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在根本上有赖于坚实的物质基础、充分的民主保障、丰厚的文化滋养、良善的秩序基础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美好生活”的构建有赖于大力发展先进经济、充分发扬人民民主、深度阐扬优秀文化、切实建构公正制度和着力实现人地和解。同时,“美好生活”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性存在,而是一个不断超越现存生活状况的社会历史过程。
    毛泽东现代性理论的思想史效应
    张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20-32. 
    摘要 ( 1315 )   PDF ( 60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现代化的张力与现代性忧虑所形成的“力场”,构成了毛泽东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的问题意识,如何建构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性方案从而规避西式现代性弊病,成为毛泽东始终关注与思考的核心问题。深化毛泽东现代性思想的研究工作,应当从思想史发展的整体历史线索出发加以把握,即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宏大背景与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从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微观历史进程相结合的双位视角出发,综合透视毛泽东的现代性思想,并对其进行基本的思想史定位。作为现代性本质特征的流动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毛泽东现代性思想在当代不同的历史情境中不断引起回响,并以显性或隐性形式影响着当代中国现代性方案的建构。
    马克思哲学新的起程——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看马克思思想转变
    柳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33-40. 
    摘要 ( 2557 )   PDF ( 78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彻底决裂后,在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和讨论犹太人问题过程中,逐步探索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全人类解放的问题。此后,马克思由宗教批判转变到对现实的人和现实的政治的批判,逐渐形成了实践的观点,认为犹太人的解放只有在人的解放后才能彻底实现,只有革命才是无产阶级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实践途径。哲学批判的现实性、实践性和实践道路的普适性转变标示着马克思哲学新的起程。
    哲学动态
    动机后果主义与德性后果主义
    龚群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41-50. 
    摘要 ( 1559 )   PDF ( 62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后果主义是当代规范伦理学发展出的一种新型伦理学理论。然而,后果主义实际上是多种后果主义伦理学理论的统称,动机后果主义和德性后果主义就是其中的两种。动机后果主义认为,人的行动(行为)动机对于行为的后果起着决定性作用。亚当斯通过案例讨论了动机对于后果的复杂影响。德性后果主义则认为,人的德性品格对于行为好坏(善恶)起着关键性作用。德莱夫提出一种品德只有产生更多的善而不是恶时,这样的品德才是德性。动机后果主义与德性后果主义都注重从人作为行动者的内在方面来进行行动后果的起源追溯,这两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相通之处。
    伦理信任消解的社会学检讨
    唐代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51-59. 
    摘要 ( 1122 )   PDF ( 47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伦理信任,既是行为自由方式,也是社会精神结构。作为前者,其具体形式是“己-他互利”的道德信任或“纯粹利他”的美德信任;作为后者,它是社会秩序的深层结构,并构成制度、法律、规程建构的本质规范及实践指南。伦理信任的精神本质是“平等-共生”,它遭遇解构的表现形式是道德沉沦和美德消隐,但实质却是“平等-共生”精神结构解构。解构伦理信任的社会方式有两种,即前结构性解构和结构性解构,前者是政治以颠倒伦理的僭越方式设计和创建无伦理信任精神结构支撑的制度、法律、规程,使社会只有刚性的形式秩序;后者是指以伦理信任精神为指南构建起来的社会秩序,在运作进程中遭遇畸形变化的世界力量解构了其深层社会精神结构。两种方式都源于“财富-权力”结构的垄断。因而,改变伦理信任消解状况,重建伦理信任精神结构和伦理信任方式,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财富-权力”结构问题。
    “现代视域中的教育困境及其超越”专题
    主持人语
    龙宝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60-60. 
    摘要 ( 708 )   PDF ( 405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时代精神与教育理念
    程志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61-68. 
    摘要 ( 1603 )   PDF ( 51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教育与时代精神关系密切,互相成就,大学则是时代的理智良心。与两个世纪之前的乐观主义不同,包括海德格尔在内的绝大多数思想家惯于以“黑暗”和“虚无主义”来界定当今时代精神的实质,而福柯则认为没有必要过分夸大现时代的特殊性。这些或悲观或客观的反思实际上表明西方巨大的精神危机已经为一个新时代做好了准备。时代精神危机的根源首先在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观念已经固化为一种意识形态。民主本身是社会政治的机制,而不是教育和时代精神的理念,它对无原则平等的诉求忽视了个体差异,以数量取代质量从而抹平了时代精神的高贵性。这种“多数原则”只能走向价值中立的技术化,忽视品质的现代教育变成了流水线加工厂,技术而非德性成了新的信仰,最终导致“无思”甚至教育、历史、哲学的“死亡”。当今教育思想批判无意于“抹黑”时代,也不卖弄廉价的悲情,而应面对现实,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找到恰当的出路,让新的可能性开始呈现出来,毕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世界性范围内的根本变革。
    当代中国儿童成长的教育境遇及其改善
    龙宝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69-77. 
    摘要 ( 1433 )   PDF ( 53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教育境遇是特定儿童亲身经见的教育者、教育事、教育形态等构成的流动体,是儿童在教育世界中生存的实景画面与真实状态。儿童生存的主体形态是教育生存境遇,当代我国儿童教育生存境遇不容乐观。教育即“催熟”“追分”“听课”“规训”等不妥理念及其实践样态挤压着儿童的自然成长空间,儿童与教育境遇间的不适感在加深,中国社会期待一种儿童成长本位型教育境遇惠临世间。要创造出这种教育境遇,教育工作者的行动路径应是:呵护儿童“自成长力”,不断发现“真儿童”,构建贴地型教育、暴露式教育、节制性教育,构建教育服务与儿童成长的缓冲区,以及保障“教育空白区”的合法存在。
    重申教学的教育性:走向生命论的教学哲学
    刘铁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78-82. 
    摘要 ( 1505 )   PDF ( 60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困境,是我们在教给青少年学生以知识能力与素质发展的同时,并没有敞开个体人生内在的价值目标,由此而寄予他们以相应的价值感与意义感,或者说没有带出个体完整成人。这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回到赫尔巴特,重申教学之教育性问题,即教育目标与过程、方法的统一问题,确切地说,是教育的目标、过程、方法统一朝向教育的中心,也即个体成人。我们提出一种生命论的教学哲学,并非作为教师的教学指南,而是要唤起我们面对活泼学生生命的爱与真诚,激活热爱教育的心灵。
    图像世界的感性迷狂——我国当前教育实践中的图像化批判
    么加利,郑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83-91. 
    摘要 ( 1011 )   PDF ( 55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表现出的种种乱象,诸如教育意义的浅层化、教育目标的模糊化、知识内涵的表层化、教学知识的碎片化、教学行为的表演化、师生交往的形式化等一系列偏离教育本真意义的实践行为,从根本上讲是“读图时代”中人们深受图像化思维侵蚀和支配而呈现的一种“感性迷狂”所致。“图像化思维”作为人们借以理解当下图像世界的一种生理感官方式,已经渗入教育场域之中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造成了严重危害。我们必须正视教育图像化带来的种种弊病,并在柏拉图理念论的“以理性来理解世界”这一根本原则的理论指引下,力求从视觉狂欢统治下的图像化教育回归到理念世界中理性支配的教育,完成由“视”到“思”的复归。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信任困境及其化解
    陈春萍,张琼引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92-100. 
    摘要 ( 1307 )   PDF ( 60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转型背景下遭遇系列困境的实质原因在于教育主客体之间未能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具体表现在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人际交往信任困境、主导价值认同困境和情感信任困境等方面,这和复杂的网络交往环境、社会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和人们不同的利益诉求等密切相关。我们应在厘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基础上,疏通双方交往渠道,加强教育主客体的有效沟通;增强双方互利共识,促进教育主客体的主导价值认同;密切网络人际关系,重建教育主客体之间信任的情感基础,以消解双方的信任困境,达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主客体认知规律的有机统一。
    从符号化的教师到“好教师”:困境与超越
    谢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101-107. 
    摘要 ( 1172 )   PDF ( 53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社会对“好教师”的呼声反衬出教师在现实境遇中的尴尬。教师职业的符号化使教师成为去身体化、去情境化和去经验化的存在,其真实生活被遮蔽。社会对他们索之过多,责之过重,职业活动边界模糊不清,他们的正常需求难以得到恰当满足和应有尊重,职业吸引力受到抑制。符号化不可能产生“好教师”。好教师只能产生于生活世界,其应对的是一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及注重自我决策的社会,关照的是个体对未来生活的美好预期。我们需要承认教师的具身性存在,构建友善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
    贫困治理
    关于生态贫困问题的几点理论思考
    龙先琼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108-113. 
    摘要 ( 2108 )   PDF ( 68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认识生态贫困是讨论生态扶贫的逻辑前提。把握生态贫困应当确立人的维度和生态的维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生态贫困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是人的生态关系“恶化”而导致人的贫困。生态贫困是指人类因“生态”致因而无法从自然中获取必需的生存和发展资源陷于贫困状态中。它主要分为环境退化型、自然灾变型、能力脆弱型和行为后果型等四种生态贫困类型。生态扶贫要消除的是生态贫困。
    深度贫困生成逻辑与贫困陷阱跨越路径——习近平关于深度贫困问题重要论述的启示
    丁建军,金宁波,王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114-121. 
    摘要 ( 1421 )   PDF ( 51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深度贫困问题重要论述,基于“人业地”综合贫困分析范式,阐释深度贫困与贫困陷阱的生成逻辑,进而提出贫困陷阱跨越的路径。研究认为:深度贫困是“人”的贫困转化及群体间互移、“业”的封闭与锁定、“地”的弱势累积以及“人业地”互构耦合的结果;深度贫困再生累积导致主体性、经济性和空间性贫困陷阱形成,三种陷阱叠加强化则最终形成“低水平生存性均衡”贫困陷阱。要攻克深度贫困、跨越贫困陷阱需要实施“超常之力”干预,即采取权能强化、市场重构、空间优化等强力干预措施及相互配合的综合性治理手段。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减贫效应的区域差异及影响机理——基于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
    李琼,陈婷,周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122-132. 
    摘要 ( 1075 )   PDF ( 56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基于2007—2016年31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基尼系数、面板数据模型、低保减贫指数测度等方法,借助GIS技术,探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减贫效应的区域差异及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支出的基尼指数总体下降,最低生活保障经费支出的公平性不断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减贫效应空间格局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次高等级区和高等级区向西部扩散,低等级区向中部地区收缩,呈现“中部塌陷”特征;城镇化率、人均GDP、社保和就业占财政支出比重、财政收入等影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减贫效应,但同一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应坚持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理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减贫效应的区域均衡性。
    管理观察
    城市风险事件中专家和公众风险感知的内在张力——基于兰州“4·11”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的研究
    文宏,陈路雪,张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133-142. 
    摘要 ( 1739 )   PDF ( 68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环境风险的治理中,公众与专家在风险感知上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风险已成现实问题,其中危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的风险最为引人关注。以兰州市“4·11”自来水苯超标事件为例,采用现有研究常用的风险特征量表,测量不同群体对这一特定事件的风险感知并进行综合比较。研究认为:风险感知在学理结构上可分为风险影响、风险接受、风险控制和风险认识四个维度,公众对风险的总体感知显著高于专家;针对专家与公众在知识体系、沟通机制、价值目标等维度上产生风险感知差异的原因,需要通过信息共享、推动公民参与、舆论有效引导等措施以减少专家与公众风险感知差异,化解潜在的稳定风险。
    如何让道歉成为危机处理的利器——基于克利费尔道歉4R模式的分析
    杨安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143-153. 
    摘要 ( 1497 )   PDF ( 71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被冒犯、被伤害形成的怨恨、矛盾与冲突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因素,消除这些因素的重要途径是道歉,以满足双方尤其是被冒犯方受损的情感需求,修复被破坏的关系而化解危机。但道歉也是一柄双刃剑,只有好的道歉才可能成为危机处理的利器。为什么道歉能化解危机?如何道歉才能有效化解危机?危机管理视野下对道歉概念、动机与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运用克利费尔提出的4R模式对两个危机案例中道歉进行比较研究,从示悔意、担责任、表决心与做补救四步骤中为危机情境中的道歉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框架。
    宗族养老的嵌入性建构
    高和荣,张爱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3):  154-160. 
    摘要 ( 1234 )   PDF ( 69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宗族养老是扎根中国大地、浸润中华文化、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以尊上敬上文化为本的宗族文化为宗族养老的形成提供了精神指引,是宗族养老得以开展的根基;宗族习俗从“礼”的层面明确了宗族养老的规范要求和责任担当;宗族成员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互助养老的开展,实现了宗族互助养老网络的联结;多样化的宗族养老项目相互补充有助于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推进宗族养老的完善,形成具有浓郁文化性与民族性的宗族养老。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