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09-01
    “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专题研究
    慈善与慈善组织的秩序维度与政策选择
    毛寿龙,李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1-7. 
    摘要 ( 1407 )   PDF ( 74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人是生活在秩序维度的,人的生命的价值,尤其是劳动力的价值,与处于不同秩序维度有关系。公共慈善也是如此。它有原始秩序的维度,也有扩展秩序的维度,在不同的维度里,有不同的价值。从特朗普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命运,可以见出慈善和慈善组织涉及到的不同维度秩序的冲突。更好地发展慈善和慈善组织,需要解决冲突,在不同的秩序维度里,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
    专业嵌入行政:一种社会治理创新模式
    陶传进,刘程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8-14. 
    摘要 ( 1448 )   PDF ( 81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政府的行政特长与社会的专业特长可以结合到一起,构成一种新型的治理体系。该体系中,两大主体之间不是简单的加总或合作,而是呈现为一种有机的模式和结构,且其治理效果可以超出其中任何一种主体的单独作用。即使在社会组织依靠自身能力还不足以胜任之时,这种治理的模式依然可以走上前台,并为最终纯粹的社会化运作奠定基础。
    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优化路径探析
    潘修华,孙雅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15-21. 
    摘要 ( 1802 )   PDF ( 102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引导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既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以“简政放权”为核心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处于起步阶段,参与承接行动的社会组织较少;其承接方式主要以定向委托为主。现阶段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对促进自身发展、推动政府职能转型、节约行政成本、保障公共服务质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尽管如此,在承接行动中,社会组织自身仍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经费不够、管理不善等问题;而政府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合理、放权观不正等问题。如此,推动社会组织加强能力建设与政府更新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仍是当下的任务。
    “文化基因”专题研究
    文化基因论研究的基本趋势和内容——吴秋林教授访谈录
    杨春艳,吴秋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22-28. 
    摘要 ( 1793 )   PDF ( 871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该访谈录使用问答的方式展开的是文化基因论研究的基本趋势和内容,认为展开文化基因研究才是实现完整人类的基本研究,生物基因的研究实现的只是“半人”(生物人),而另外一半人(文化人)的研究应该用文化基因研究来实现。文化基因研究中存在着一系列相关重要概念,如文化基因密码,自意识、文化汤、文化原点、支点、节点、衍生点、信仰块、体质人、文化人等。
    传递文化表征何以成为可能?——基于云南西双版纳一傣族村寨的民族志考察
    赵旭东,朱鸿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29-37. 
    摘要 ( 2082 )   PDF ( 84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人类学以研究人和文化见长。在人和文化组成的人文世界中,文化通过不断地传递得以存续。人作为文化传递的重要环节和载体,在以文化表征的传递为主要方式的文化传递过程中,其心理表征以及该表征所指的意义也在不断变动,从而使由心理表征外化而成的公共表征发生改变。这些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与不变皆能统辖于文化表征本身,因此在网络通讯技术和新媒体高度发达的现实社会语境中,以文化表征的传递的视角理解文化的传递和嬗变就成为必要的可能。
    神话观念决定论与文化基因说
    叶舒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38-42. 
    摘要 ( 1416 )   PDF ( 76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神话观念决定论是国内文学人类学一派理论建构的一部分,其所应用的语境是如何界定和认识文化基因,即从所以然的层面理解和解读一个特定文化群体或文明国家。从玉文化大传统视角重新审视华夏文明国家的特色,有利于从物质与精神的特殊性方面深入地把握到其文化基因方面。史前期的初民的信仰观念要素与神圣物质的交互作用,成为催生文明的内在驱动力。
    “人格与工商管理”专题研究
    员工主动性人格对其追随力的影响——基于心理资本中介和变革型领导调节作用的研究
    熊正德,张艳艳,姚柱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43-50. 
    摘要 ( 1515 )   PDF ( 74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员工的追随力受到其自身人格特质和领导者行为的共同影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经其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与其直接上级变革型领导的调节作用,可正向预测其追随力。高主动性人格及高心理资本的员工会表现出更高的进取精神、认知悟性、执行技能、关系技能和影响力。领导者采用变革型的领导方式,有助于促进下属尤其是高心理资本下属的追随行为,提高下属的追随力。
    家族企业人情化氛围对辱虐管理效应的影响机制——基于多案例的探索研究
    李朋波,孙雨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51-65. 
    摘要 ( 1580 )   PDF ( 99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运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3家明显具有辱虐管理风格的家族企业为案例分析对象,通过对3家企业人情化组织氛围的挖掘和分析,探索出其对辱虐管理作用结果的调节效应,从而加深了对组织氛围作为一种情境因素影响辱虐管理作用结果的内在机制的认识。经过数据收集、编码和分析,归纳出辱虐管理、家族企业氛围与员工情绪反应、心理感知和工作态度等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据此提出6个研究命题,研究发现:(1)案例企业表现出具有身心自由、人文关怀、团结一致特征的人情化组织氛围;(2)这种人情化组织氛围能够弱化辱虐管理对员工工作疏离感的正向影响,并弱化辱虐管理对员工工作投入度的负向影响;(3)人情化氛围对辱虐管理作用结果产生以上调节性影响的机制在于,这一组织氛围使员工产生了对上级领导行为的同理心和对组织的认同感,从而弱化了辱虐管理对员工心理状态和工作态度的破坏性作用。
    美学研究
    中华美学的审美功能论
    杨春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66-71. 
    摘要 ( 1522 )   PDF ( 90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由于中华美学思想没有彻底的区分美和善,因此导致对审美功能的多重定性,即不仅包括审美本身的作用,也包括伦理性的功能,而且,各家学派的美学思想也有差异,所以导致关于审美功能的不同论述。
    中国美学之本真生存意识及其自由精神
    李天道,唐君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72-77. 
    摘要 ( 1590 )   PDF ( 82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国美学认为,“人”应该回复原初纯真心性,以保持自然本真的生存态。超越人的世俗欲念与是非观念,澄明“人”的本心本性,以本真自然之性与“物”性冥合,“以物观物”,从而达成本真自然的生存域。体现在审美活动中,就是以“虚静”之心观物,得“物”之自然本性,以达到“朝彻”、“至诚”的境域。在中国美学看来,“人”与天地并立为三,天人相通,能尽“人”之心,“便与天同”。这样,遂使中国美学所主张的本真生存活动呈现出一种顺应自然的自由精神。
    法学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及其防控——以流动空间为视角
    皮勇,王肃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78-85. 
    摘要 ( 1562 )   PDF ( 82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大数据环境下,网络流动空间中的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出现了新变化,在犯罪侵害公共化的影响下,其犯罪行为、犯罪人、被害人均出现了新的变化。上述变化与其所发生的流动空间具有内在联系,应借鉴犯罪空间理论、犯罪场理论、犯罪的情境预防理论,对其要素进行深入分析。防控大数据环境下的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必须基于上述要素及其变化,建立完善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系,提升个人信息安全素养,并健全个人信息安全社会防卫体系。
    “海上粮仓”品牌建设:中国海洋生物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研究
    曾晓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86-94. 
    摘要 ( 1373 )   PDF ( 79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应当把发展海洋生物产业纳入广义的粮食安全战略范畴,通过建设“海上粮仓”来拓展国民食物来源,辅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法》为主,明文规定地理标志权,辅之以海洋基本法,全方位保护海洋生物地理标志,更好地对海洋生物进行养护,推进“海上粮仓”的品牌建设。未来的《地理标志保护法》因应“海上粮仓”特色,登记制度作为品牌建设之起点要重点解决申报准备、登记主管部门选定、初审、审核批准等问题,使用制度作为品牌建设之核心要注意地理标志的使用协议、使用限制等问题,救济制度作为品牌建设之保障则应构建综合性的责任追究体系并引入公益诉讼机制。
    管理学研究
    行政决策专家论证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胡肖华,龙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95-102. 
    摘要 ( 1616 )   PDF ( 74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行政决策专家论证的制度价值在于提高行政决策科学性,防止行政决策的随意性和促进政府与公众互动。在制度运行中出现了专家失灵的现象,表现在专家角色严重错位、专家观点的理性局限和专家论证的过度参与。其原因在于专家组建机制和组成结构不合理、专家论证制度程序性规定缺失和专家权利义务规范性不够。我国行政决策专家论证制度应从确保专家论证独立性、实现专家权责统一和确保专家论证有效性等方面进行重构与完善。
    基于大数据的公共管理决策模式演进与趋势
    蔡剑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103-109. 
    摘要 ( 1753 )   PDF ( 81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公共管理决策模式由以信息或数据为核心的六大要素组成。传统公共管理主要包括决策模式以渐进式决策模式。大数据的引进,使传统渐进式公共管理决策模式的各项要素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为:公共管理决策者由“幕后”走到台前且专业化程度大幅度提升;数据源由体量较小的结构化数据演变为复杂的大型非结构化数据;支持公共管理决策的工具和技术手段的高科技化;决策内容方案接收并处理反馈的速度上升。公共管理决策大数据模式与以往模式之间的关系是演进而非替代。基于大数据的公共管理决策的未来发展将具有以下趋势:公共管理决策主体的专业化与多元化;公共管理决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公共管理决策环境的量化与可预测化;公共管理决策方案的灵敏化与科学化;公共管理目标出色的前瞻性。
    文化研究
    大众文化视觉表意实践与当代中国社会心态
    李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110-116. 
    摘要 ( 1696 )   PDF ( 85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大众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的主导性文化形态之一,对于视觉形象符号的依赖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其视觉表意实践的文化生产与消费过程,不仅直观地呈现了这一点,而且清晰地映射出当代中国的总体精神面貌和社会心态。这一过程既深刻揭示出当代中国在社会心态层面“有限度的自由意志”、“有限度的反思立场”、“有限度的规则意识”等一系列矛盾结构;又充分说明了大众文化在视觉正义、视觉伦理和视觉素养等方面所蕴含的文化形塑力。当代中国的消费主义、犬儒主义倾向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社会转型问题,亦可借此得到批判性与建设性并重的深度反思。
    “社会记忆”的政治哲学分析
    李武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117-124. 
    摘要 ( 1658 )   PDF ( 87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社会记忆的生产与再生产可分为唤起、重构、固化和刻写四个阶段。时空属性是社会记忆的基本属性之一,伴随社会记忆产生、转换和消失的整个过程;不同的时空秩序决定了社会记忆的不同存在方式。社会记忆的政治之维包含两个内核:(1)社会记忆是一种话语权,这是社会记忆的静态内核;(2)社会记忆表现为一种权力博弈过程,这是社会记忆的动态内核。在政治哲学语境下,社会记忆的实质就是记忆的不同权力主体通过对话语的掌控在整个政治社会领域中的博弈;它不仅促进了社会从理念到事实本身的变迁,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方式。
    “祭祀与信仰”专题研究
    “释奠”礼仪特征与精神内涵之变迁——兼论释奠古礼向新礼的演进
    王志清,陈文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125-131. 
    摘要 ( 1582 )   PDF ( 76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释奠古礼起源甚早,属于非时而祭的简约之礼,具有不忘先祖、敬祖归功的礼仪内涵。周代的释奠古礼存在两个受祭系统:先祖先王(多于“庙”中举行),先圣先师(于“学”中举行)。“学”中所行的释奠礼显示出重视人事经验、知识智慧的理性倾向和文教意味,是中国文化由巫到史的历程在礼仪上的具体体现。伴随着孔子及儒学在国家意识形态中地位的提升,历经汉、魏、晋,释奠古礼最终由对先圣先师的群体祭祀演进为专祀孔子之礼。释奠孔子新礼结合了祭祀礼典与讲经活动,南北朝、隋唐时期更形成为规范隆重、自由辩论的学术盛会,以及国家礼仪文化展示盛典,具有了崇圣重师、继承道统、昌明经学的新的礼仪内涵。当代继承和发展优秀礼文化,应处理好礼仪展示和精神承传的关系,发挥释奠礼在增强文化认同和凝聚人心方面的功能。
    白帝天王:传说与信仰
    田泥,粟世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132-137. 
    摘要 ( 2057 )   PDF ( 78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白帝天王或曰三王是湘西地区影响最大的本地神祇,在湘西流传着众多异文。用故事学的方法梳理这些异文可以发现:伴随本地区的社会变迁,白帝天王传说的核心母题由最初的“威慑”,后变为“忠顺”,至清后期转变为“三王之母”,同时,神祇的功能也出现相应变化,从早期的神判,中期的教化,发展到后期的赐福。在信仰流变的过程中,不同的群体都参与了神祗的构建。作为一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三王信仰中的人与神关系具有典型性。
    文献学研究
    “校勘四法”在唐碑整理中的运用
    龙仕平,邱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5):  138-144. 
    摘要 ( 2250 )   PDF ( 68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唐碑有幸留存至今者,多已剥蚀,难以识读。在碑刻文献整理过程中,可借助于前代拓片和释文,辨拓本之优劣,校释文之异同。而陈垣所倡“校勘四法”,即对校、本校、他校和理校,对唐碑整理同样有效,以此来进行校理,有利于进一步恢复唐碑的原貌,更加准确、更为有效地揭示唐碑文献的真实内容和详尽的内部形体、制度等。四种校法各有优劣,宜综合运用,以复唐碑文献之旧观。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