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5-01
    特稿
    碑刻文献整理研究回顾与前瞻
    毛远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1-8. 
    摘要 ( 1896 )   PDF ( 98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碑刻作为出土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我国碑刻文献异常丰富,记录内容十分广泛,文献真实可靠,产生时间、地点可考,能为多学科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我国碑刻文献整理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材料散碎、原始,全面搜集、整理不够;研究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碑刻文献学理论和碑刻文献学史的研究欠缺等问题。因此,应该在碑刻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碑刻文献学学科建设、碑刻文献专项、专题研究等方面不断着力,以将碑刻文献整理研究引向深入。
    哲学研究
    从“孔颜之乐”看中国伦理文化的德福之道
    张彭松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9-15. 
    摘要 ( 1638 )   PDF ( 81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道德品质及其行为应配享幸福,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与人的内心和谐,这是每一种伦理文化自我道德完善的实践目标及伦理信念。无论对于渴望个人自我实现的自由平等的西方伦理文化传统,还是追求天人合一与和谐社会的中国伦理文化传统,既有相互联系的普遍伦理诉求,也有其自身独有的实现“德福一致”的伦理路径。在中国先秦时期,与道家返璞归真的自然幸福论不同,儒家的“孔颜之乐”内在地包含了“仁者爱人”、“仁民爱物”的怡然自乐的幸福,但它们同样作为先秦伦理文化德性幸福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正统儒家“大一统”的政治伦理的整体建构,演进到宋明理学正统儒家为主、释道为辅的德福之辩,发展到现代境遇中儒释道伦理文化融合的必要与可能,“孔颜之乐”不仅构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传统,也为现代中国伦理文化的德福之道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伦理启示。
    毛泽东与现代性:一个基于文献基础的理论考察
    张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16-25. 
    摘要 ( 1567 )   PDF ( 81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中是否含有现代性因子,其究竟是否是一位现代主义者,构成了不断拷问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的重要命题。现有研究大致可界划为“四大解读模式”,即承认毛泽东现代主义者理论谱系学定位的“肯定契合型”解读模式、从对西方现代性价值反拨或超越维度上展开的“另类现代性”解读模式、新“左”派基于理论资源与象征情结意义上进行的“扩张式”解读模式,以及从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立场出发的“后式”解读模式。上述四大解读模式更多停留在一种概览性描述阶段,尚存在进一步深化的理论空间。毛泽东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单向线性理论命题,而是蕴含多元张力关系于一体复杂命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主调与近代中国现代性问题特殊的历史语境相结合的双位视角加以辩证理解。
    经济学研究
    连片特困地区空间生产与城乡一体化的理论逻辑
    王志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26-36. 
    摘要 ( 1448 )   PDF ( 65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连片特困地区作为特定的区域空间,城乡差距大,贫困程度深,精准脱贫任务艰巨,是当前我国扶贫攻坚战的主战场。这一特定区域的扶贫攻坚其实就是一种有组织的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生产,这种生产既要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也应该从“感知的空间”(Perceived Space)、“构想的空间”(Conceived Space)和“生活的空间”(Lived Space)出发,深刻认识三种空间生产的不同特点和功能,即连片特困地区“感知的空间”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构想的空间”是城乡空间生产和再生产的必要过程,“生活的空间”是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同时,连片特困地区空间生产与城乡一体化需要从空间控制、内外部对接、公共服务、产业布局、社会保障与政策支持以及非直接因素等方面进行耦合,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有序打破城乡边界,有效做好资源配置,构建起城乡平衡、协调、联动、包容、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最终实现精准脱贫与城乡共享发展目标。
    区域经济发展失范的经济法规制研究
    田开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37-42. 
    摘要 ( 1169 )   PDF ( 57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然而,区域性限制竞争、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及宏观调控性缺失等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范。作为保障与规范“国家调节”的经济法与规制区域经济发展失范之间存有内在的“契合性”。未来经济法规制区域经济发展失范的路径可以从完善反垄断法以消除区域性限制竞争行为、完善宏观调控法以克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宏观调控性不足及健全国家投资经营法以促进区域性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等几方面着手。
    经济增长、开放性程度与收入差距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王培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43-50. 
    摘要 ( 1322 )   PDF ( 72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我国的收入差距一方面是经济增长所造成的,但经济开放过程中的一些因素也对其扩大起了作用:半制成品的进口可以增加国内劳动者的就业机会,而国外优质廉价商品的进口又可以打破国内的某些行业垄断,原本可以缩小收入差距;但我国以往进口结构不合理,对能源以及高技术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过高。出口会扩大收入差距,因为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商品基本上嵌入的是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出口量越大,价格就越低,所以劳动者的收入就越下降。外商投资具有明显的地理和行业选择性,会扩大我国地区间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因此,对于收入差距的治理,一方面仍要保持“新常态”下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但同时要走新型的开放道路:一是改善进口结构。二是通过供给侧改革,开拓国内消费市场。三是适度减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以应对诸如英国脱欧、美国宣布退出TPP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管理学研究
    知识流空间与高速铁路
    林晓言,罗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51-58. 
    摘要 ( 1300 )   PDF ( 90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知识流空间是借助信息技术和高速交通快速获得知识的组织体现,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高速铁路是实现知识流的媒介,区别信息通信技术之处在于实现人的流动。高铁作为政府的公共政策,促进了面对面交流层面的知识流,而且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流动、促进产业集聚与扩散、吸引投资、站区开发等方面影响了区域间知识流的结构,同时改变了区域间的知识联系强度。必须通过合理的政策手段完善高速铁路对知识流的影响。
    府际关系中的策略选择——基于博弈模型的探讨
    蒋文峰,宋潞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59-65. 
    摘要 ( 1378 )   PDF ( 73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运用静态和动态的博弈模型刻画了个体区县政府在府际关系选择中的行为,并详细讨论了如何促进集体政府利益的路径,最终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不管区县政府的治理能力有何差距,个体政府的合作有助于提高集体政府的效率。在有限任期内,如果没有外界的干预,治理能力相近的个体政府都会采取竞争的策略以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目标。上级政府的干预会促使个体政府都采用合作型府际关系。最后,在任职期限无限制的情况下,如果各级政府能在合作中不断提升在上级领导人眼中的信任和增加未来提拔可能,双方可能在前期不断采取合作的策略,以便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个体政府会在最后阶段选择竞争。
    “三农”问题研究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问题
    许经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66-71. 
    摘要 ( 1462 )   PDF ( 80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确保有效供给;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主要途径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此,必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多层次产业大融合,让农民分享三次产业融合所带来的红利;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着力改善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投资,培育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推进人的城镇化,为农业现代化腾出宝贵的空间;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别。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溯源与现实观照
    齐蘅,吴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72-77. 
    摘要 ( 1470 )   PDF ( 97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最基础、最广泛、也是最为复杂和棘手的经济社会问题之一,而土地制度则是一切土地问题的源头和总根源。当代我国农业土地制度大致经历了土地改革、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家庭承包责任制三个时期,内生性动力和外部推动力是影响制度变迁的动因。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面临土地产权界定模糊、土地经营细碎化情况严重、土地征收和补偿制度不完善及土地流转不规范等现实困境,而明晰土地产权主体、土地规模化经营、完善土地征收和补偿制度以及规范土地流转是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的方向。
    “社区治理”专题研究
    居委会角色与功能再造:社区治理能力的生成路径与价值取向研究
    陈伟东,马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78-84. 
    摘要 ( 1563 )   PDF ( 90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法定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在社区治理中却一直扮演着消极、被动的角色,甚至一度有被边缘化和能力弱化的倾向。借鉴社区网络化治理分析模型,我们认为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经历了三种模式。在赋权增能模式下,居民委员会是社区网状治理结构中的核心、平台和中介,要“对上争取项目、对下发动、组织居民,左右链接资源”,扮演着“节拍器”、“赋权者”、“增能者”和“引导者”等积极行动的角色。赋权增能模式,改变了政府在行动、居民不行动的困境,悄然改变了“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促进了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基于“制度—生活”互动的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生成机制——以一个群租房事件的业主维权为例
    孙其昂,钱志远,孙旭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85-91. 
    摘要 ( 1280 )   PDF ( 66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针对城市社区产生的令人困扰的小事,寻找治理机制成为基层政府服务民生及居民自治中常遇的难题。从“依靠制度主体治理”到“自发组织‘别动队’治理”再到“业主与政府的协同治理”,业主维权的自主性不断地发育并获得释放,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社区场域在自上而下“形塑”机制与自下而上“建构”机制的互动过程中,生成了协同治理机制。社区治理创新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制度的层面,应该嵌入到社区治理的场域之中,走进生活主体的实践中,培育和引导生活主体的自主性,在“制度-生活”互动中实现政府与社区的协同治理。
    坍缩分化与“模块式”应答:对城市社区“碎片化”的反思——兼论一种社区治理的视角转向
    陈光裕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92-97. 
    摘要 ( 1309 )   PDF ( 66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社区治理是当今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研究对象类似但结论南辕北辙一直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本文认为,观点矛盾的背后是当下城市社区面临着两种“自然分化”,一方面,在高异质性的城市社区中,“趋同”的人类本能会在社区内部坍缩出各种“小团块”;另一方面,情感辐射递减的特性会让社区利益分化成为常态,因此城市社区并非统一和均质的概念,由此而产生类型差异和研究结论差异是必然结果,进一步细分为“模块”不仅可能而且需要出现在研究中。
    生态环保论坛
    制造企业低碳能力测度实证研究
    李随成,杨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98-102. 
    摘要 ( 1076 )   PDF ( 69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初步确定制造企业低碳能力是由技术能力、制造能力和低碳变革能力三个维度构成的多维度构念,并提炼了相应的测度题项;然后,基于中国制造企业的样本数据,运用Amos18.0软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低碳能力所包括三个维度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开发的测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政府协作治理水污染问题探析
    曹伊清,翁静雨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103-108. 
    摘要 ( 1284 )   PDF ( 73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为了解决流域的整体性与地方政府区域化治理之间的矛盾,流域污染中的跨区协作逐渐增多,流域综合治理成为主流趋势,然而河流污染情况依然严重。法律法规中有关政府间协作治理的内容规定较少,流域治理的法规中关于政府协作可操作性规范有待完善。多地通过协作协议的方式实施政府间协作治污,但是政府间协作协议的法律性质不明,协作协议法律拘束力不足。水污染纠纷发生后,解决途径有限且缺乏法定的最终解决手段,导致纠纷解决容易陷入僵局。需在完善协作治污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的流域综合管理、协调职能。通过明确协作治污协议的法律性质,完善协议中执行条款、责任条款以及监督条款,增强协作协议的法律拘束力。同时,应拓宽水污染争议的多样化纠纷解决渠道,以促进政府间水污染纠纷解决效率的提高。
    新《环境保护法》施行以来我国环境法学研究的进步与自省
    梅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109-117. 
    摘要 ( 1392 )   PDF ( 89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新《环境保护法》施行以来,我国环境法学研究进展显著。学者紧扣当代环境法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著书立说,重视对新《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后评估,深入、细致地研讨环境治理、环境司法等论题,聚焦环境权、环境义务等基础理论问题,展开持久而深刻的学术争鸣,并且注重对学科方法论的自省,体现了环境法学研究共同体的理论自觉与学术贡献。法学界倾听社会发展的足音,以理论研究成果助力环境法治建设,使得新《环境保护法》成为全社会环境法治交响曲的开场鼓。
    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的“世界化”愿景——德国汉学家顾彬访谈录
    朱安博/问,顾彬/答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118-124. 
    摘要 ( 1488 )   PDF ( 722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顾彬(Wolfgang Kubin,1945—)是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著名汉学家、诗人、作家和翻译家。他不仅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中国古典思想史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而且还在翻译研究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访谈中,顾彬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学的世界化、中西语言的差异与翻译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他根据自己对中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观察,客观评价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得与失,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走出去”不仅是翻译的问题,也是作品选择的问题,更是印刷、出版和市场的问题。
    冯雪峰的革命现实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
    黄念然,陈朝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125-132. 
    摘要 ( 1703 )   PDF ( 68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冯雪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化的自觉探索者。其突出贡献是他努力构建的政治倾向与文艺创作相统一的革命现实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一个以现实主义文艺创作必须同中国民主革命的现实要求相结合为基本理念,以文艺与现实之关系为主要理论支点,以“人民力”和“主观力”的辩证统一与转换为创作力量源泉,以“文艺大众化”为努力方向,涉及到创作心理机制及典型形象的创造原则等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中国化了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并在其“鲁迅论”的批评实践得到了理论效力的检验,因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体系中的不少缺憾也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反思的基础。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土王祭祀、家族建构与国家认同——以湘西田家洞村舍巴节为中心的考察
    李凌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133-138. 
    摘要 ( 1419 )   PDF ( 77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土王崇拜与祭祀之风,土司时代曾经遍及湘西土司区及周边地区,是当地最为普遍且重要的祭祀活动。清代改土归流后,田家洞长官司后裔用文字建立家族谱系,重建符合正统身份的祖先记忆,家户层面的土王崇拜被转化为神龛祭祖的形式,公共祭祀层面的土王崇拜也出现了家族化的趋势,土王神被赋予社神、五谷神和田氏祖先等多重角色。土王祭祀活动的变迁,折射出清代湘西土司区社会在国家力量直接渗透之下独特的历史发展脉络,是民间社会主动操控地方文化和权力资源,对国家正统文化和意识形态借用和创造的结果。
    文化生态视域下湘西土家织锦的文化解读
    林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8(3):  139-144. 
    摘要 ( 1449 )   PDF ( 71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湘西土家织锦色彩艳丽、构图巧妙、图形极富特色,应用到湘西土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独特的文化生态。湘西土家织锦以实物提炼、神话想象、生活情景以及直观的图形和文字为表现形式,在土家族的生活中扮演了御寒装饰、亲情传递、美好象征和宗教信仰等社会功能,具有图形抽象性、民族代表性和传承稳定性的文化特征,传递着土家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信仰风俗,在其艺术设计中融入民俗习惯,体现土家族喜“斑斓五色”的审美意识。湘西土家织锦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湘西土家族重要的文化载体。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