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4年 第2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4-10-15
    生态人类学研究
    生态人类学田野调查纲要概说
    游俊, 吴正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1-6. 
    摘要 ( 1515 )   PDF ( 101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为的生态行为直接影响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有效利用。因此,开展生态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不仅十分重要,而且也非常必要。为此,本文立足于人类生态行为在田野调查中的实际与运用这一原则拟定了《生态人类学调查大纲》,并在文中对此《大纲》的调查操作要求进行了说明,为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云南新平花腰傣野菜采集的生态人类学研究
    崔明昆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7-15. 
    摘要 ( 1617 )   PDF ( 132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应用生态人类学理论和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以田野调查采集的族群植物凭证标本(voucher)为材料,对新平花腰傣传统食用野菜进行了挖掘整理。花腰傣食用野菜种类丰富,共72种(归属44科,59属),按食用的部位,可将其分为花类、茎叶类、果实类、块茎(根)类和竹笋类野菜。采用自由列举的方法,排序了当地人喜爱的10种野菜和经常食用的10种野菜。探讨了花腰傣对野菜的处理方法与植物毒性的认识关系。在与山地民族野菜采集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了花腰傣的野菜采集兼有山地刀耕火种和坝子稻作民族的采集特征,具有明显过渡性的结论。
    布努瑶石化山区资源利用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马国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16-20. 
    摘要 ( 1384 )   PDF ( 98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结合汉文献的相关记载及实地踏勘,从布努瑶传统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技能入手,对现今布努瑶石化山区资源利用方面所陷入困境及如何救治等几个方面做一个尝试性的探索。
    美学研究
    艺术与美——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与一个新唯美主义者的对话
    阎国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21-25. 
    摘要 ( 1173 )   PDF ( 1096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围绕马克思关于艺术是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生产三个论断进行了辨析;针对新唯美主义关于艺术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态化,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和表现形式,艺术以美为目的三个命题提出了质疑;同时对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这个概念做了初步表述;结论认为对艺术的界定是难的。
    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上)
    张玉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26-32. 
    摘要 ( 1920 )   PDF ( 145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黑格尔在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基础上,把美学的各种主要范畴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组织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他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中心,把美和艺术的发展设计为一个内在包含的对立面的矛盾所形成的否定之否定(扬弃)的过程。因此,在他那里,最一般的美学范畴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丑等等是相互关联和矛盾转化的有机整体,而且与艺术的具体历史发展的阶段和形式相联系和相对应,形成了一个自在而自为的发展圆圈。这个美学范畴体系,不仅是德国古典美学范畴的集大成,而且也达到了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
    从“自由的形式”到“境界”——试论陈望衡的境界本体论美学的建构
    钟克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33-40. 
    摘要 ( 1228 )   PDF ( 112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陈望衡的美学研究一直关注审美本体。他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指导,接受社会实践本体论的影响,将“精神自由”看作审美的本体。第二阶段,则吸收中国古典美学传统,以“境界”为审美本体。境界内含自由,但突出了超越性、感性,更具审美特色。在当今中国美学研究中,陈望衡的境界本体论美学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伦理学研究
    发展伦理学如何发展——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张登巧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41-44. 
    摘要 ( 1413 )   PDF ( 110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是反思传统经济发展观和生态伦理发展观的产物。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局限性在于缺乏对人的深刻了解。人的发展是发展伦理学的实质和核心,发展伦理学必须解决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孔孟道德学说比较研究
    汪建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45-48. 
    摘要 ( 1469 )   PDF ( 127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孔子和孟子在道德起源、理想的道德人格和道德修养等方面既有相同的地方,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可以说,孔子的道德学说为孟子的道德学说的阐发提供了理论原型,而孟子的道德学说则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孔子的道德学说。两者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儒家道德学说的发展演变。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改革的伦理追寻
    李宗范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49-53. 
    摘要 ( 1209 )   PDF ( 99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从伦理学视角探讨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改革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确立科学价值目标,实现忠诚事业和精明能干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推荐任命与公开考试的有机统一;推进行业公正,实现共同标准与特殊标准、通才标准与专才标准的有机统一;实现人际平等,坚持一视同仁,反对厚此薄彼,为深化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沈从文研究
    《边城》:东方神韵
    杨玉珍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54-57. 
    摘要 ( 1488 )   PDF ( 100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将《边城》置于东方文学的审美传统及20世纪现实发展的框架中,从其诗性的叙事艺术、独特的人性守望、和谐的审美韵致及对民族诗美传统的承接与创造等方面进行审视,揭示其所蕴涵的东方神韵。
    论沈从文“本真”生存与文艺创作的审美反思性
    谢亚平, 刘支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58-61. 
    摘要 ( 1320 )   PDF ( 112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为数不多、纯粹意义上的“乡土文学”作家之一。其文艺创作以“本真的存在”为元话语,采用我思主体对本身的思考使其文艺作品成为社会公认的经典,而他本人却始终站在社会的对立面。在文艺作品具有社会性与作者本人站在社会对立面的悖论中,沈从文“本真”的生存方式消减了后者的独立存在,保留了前者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反思性,捍卫着反思主体的独立存在,这正是反思主体“本真”的存在方式在文艺创作实践上和思维范式上的体现,也是沈从文文艺创作的膨胀力和张力所在。
    “水”和“树”——沈从文与福克纳的乡土文化认同
    龙慧萍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62-66. 
    摘要 ( 1599 )   PDF ( 103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水”与“树”是沈从文和福克纳叙事世界中反复出现并极具象征性的文化意象。透过这两种乡土世界的象征物,不难看到,基于共有的相对务实、保守的人生态度和文学观念,他们以不同的风格和方式鲜明地认同着、追述着各自独特的乡土文化传统。
    文学研究
    论唐五代唐诗学与诗歌创作的离合
    许连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67-71. 
    摘要 ( 1073 )   PDF ( 129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唐诗学的发展与唐诗创作关系极为密切,但两者并不总是同步。我们视唐五代为唐诗学的萌生期。唐前期的唐诗学与唐诗创作是同步的,即唐诗创作繁荣的同时,唐诗学也由萌生而不断开拓,终于走向自立。唐后期则出现反差,唐诗学全面开拓,唐诗创作则题材转变、萎缩,风格内敛,追求细美幽约,二者大体上呈背离走向。
    语言学研究
    英语名词后的-ing分词和形容词性分句用法探异
    彭正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72-75. 
    摘要 ( 1197 )   PDF ( 1475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从语言认知和语言应用的角度阐述了英语名词后的-ing分词结构和形容词性分句在用法上和意义上的差异。认为两种结构形式不同,其用法和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因而,两种结构不能混为一谈,随意换用。
    经济学研究
    现代西方学者财政政策效应理论文献综述
    匡小平, 龙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76-81. 
    摘要 ( 1364 )   PDF ( 120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增长,是一个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自凯恩斯理论问世以来一直是西方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财政政策效应的主要指标是财政乘数,因而本综述主要讨论关于财政乘数问题的理论文献,其中主要涉及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对乘数的各种影响,目的在于判断财政扩张对经济产生刺激效应的条件。由于财政政策无非是通过作用于供给、需求和制度而产生效应,故本综述分别从财政政策的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和制度约束三方面阐明西方学者的主要研究文献是如何解释财政乘数的决定因素的。
    转型期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
    廖胜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82-86. 
    摘要 ( 1466 )   PDF ( 105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创立了科学的所有制理论,揭示了所有制的起源及其历史形态,预示了未来社会所有制特征,并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提出了未来社会所有制改造的纲领和政策。现实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片面追求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公有制),扼制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经验在于,根据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积极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中国转型期完善调整所有制结构路径选择应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坚持与市场经济相兼容的方向;实现所有制样态多元化及结构优化的目标。深化国有经济改革和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是目前所有制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权利对等原则研究
    田奇恒, 孟传慧, 李勃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87-90. 
    摘要 ( 1201 )   PDF ( 98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权利对等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得到权力者和权利者共同认可的。权利对等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利益、主张、资格、力量或自由,这些内容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用来分析权利对等的实现是如何依托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的。权利对等必须针对存在着权利不对等的问题而提出,权力对等的实现必须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实务中寻找对策。
    中小企业业务绩效考核模式构建
    麻学锋, 龙建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91-94. 
    摘要 ( 1368 )   PDF ( 130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小企业特别是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销售部门的作用与地位特别重要,进而处于一线的业务员的作用与地位就特别重要。对中小企业的业务员的业务进行绩效考核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业绩,另一方面有利于留住优秀的业务人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业务员的业务绩效考核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因而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标准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业务员业务绩效考核的探讨,旨在为中小企业找到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员业务绩效考核模式提供一点思路。
    法学研究
    经济法责任研究的逻辑起点与理论框架论略
    蒋悟真, 冯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95-101. 
    摘要 ( 1415 )   PDF ( 135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结合对以往经济法责任研究的反思,确立“社会竞争利益维护”作为经济法责任研究的逻辑起点,将“社会竞争利益的补偿”作为经济法责任的承责基础;以“主体—行为—责任”作为透视经济法责任形态的理论框架;并以“成本—效益”作为分析经济法责任追究方式的理论框架,提出了经济法责任追究方式的“坐标构造”。
    法律之内容美探析
    高长富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102-105. 
    摘要 ( 1428 )   PDF ( 112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法律之美的研究,一直以来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之不足,从而大大降低了法律美学研究的价值。法律内容美是指自然人依据自身社会生活实践,以法律规制为对象,通过主观感知所获得的理智满足感和心灵愉悦。其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审美对象的抽象性和审美标准的历史具体型(时效性、地区性、阶层性)。判断法律内容美的标准是:“质”标准——是否以应然为价值取向;“量”标准——是否最大程度趋同于应然法。
    历史学研究
    论道咸经世派的整肃人心思想——兼论整肃人心思想与改造国民性思潮的关系
    彭平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106-110. 
    摘要 ( 1324 )   PDF ( 153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鸦片战争前后,道咸经世派针对当时严重的社会道德危机提出了“整肃人心”的思想。这种思想建立在具有唯意志论色彩的“心力论”基础上,具有提倡“个性解放”的因素,同时具有鲜明的道德决定论色彩。这一思想对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其本质上是属于地主阶级思想体系,不能认为是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的“先导”或“萌芽”。
    蔡锷反帝爱国思想述论
    邓江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111-115. 
    摘要 ( 1245 )   PDF ( 103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清末民初,蔡锷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无情揭露和严正批判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并积极探寻反帝救国的途径,提出了一系列反帝爱国的观点和主张,对于当时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族学研究
    明初土家族地区卫所设置考
    田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116-119. 
    摘要 ( 1384 )   PDF ( 1318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对明初明王朝在土家族地区设置卫所的时间、地点、名目等情况进行了逐一考述,第一次描绘出明初土家族地区卫所设置的全景。澄清了一些历史谜团,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如:指出明初在贵州思州、思南土司境内曾分别设置思州守御千户所和思南守御千户所等。
    一种奇特的书写符号——“鲁班字”
    陈廷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120-122. 
    摘要 ( 2163 )   PDF ( 1276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土家族地区木匠这一行业中通用着一种主要用于土家族民间房屋建筑上的奇特的书写符号,木匠们将其称为“鲁班字”。其书写方法、读法及使用范围都极为独特。“鲁班字”应该是一种“土俗字”,其产生时间最迟不晚于明清时期。其创造人就是无数土家族能工巧匠。
    编辑学研究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几个关系
    李建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123-126. 
    摘要 ( 1516 )   PDF ( 566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高校学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由高校学报的性质决定的。政治性与学术性是高校学报的双重属性,我们必须把政治导向性融入其学术研讨之中。以崇尚学术品位为办刊目标的高校学报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贯彻“双百”方针与遵守宣传纪律的关系,倡导学术自由和加强政治纪律的关系,鼓励理论创新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关系。
    书评
    喜看老干发新枝——西方价值观丛书述评
    李彬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4):  127-128. 
    摘要 ( 1048 )   PDF ( 944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