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5-07-15
    伦理学研究
    现代公共权力功利观:新公权主义
    孟昭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1-6. 
    摘要 ( 1409 )   PDF ( 105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新公权主义是一种在满足合理的社会功利需求的同时,满足正当的个人功利需求的权力功利理论。其核心内容是维护合理的公共利益和正当的个人利益,出发点和归宿是寻求公权与私权的和谐与平衡,基本前提是合理保护私权和私利,关键是科学制约公权;坚持新公权主义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基本原则;实践新公权主义要以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以维护社会公正为理想目标,以约束公权、理性施政为关键,以保护合理的公共利益和正当的个人利益为价值取向,以预防和惩治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为重要手段。
    论制度伦理研究的理论视域与实践诉求
    李仁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7-14. 
    摘要 ( 1299 )   PDF ( 103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制度伦理应该在伦理学的论域中得到规范;制度伦理问题研究关注社会生活实践,是当代伦理学正在进入的新境域。制度伦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实现道德“应然”与“实然”的契合;制度伦理建设成为消解现代性伦理危机的实践诉求。
    美学研究
    席勒对美学的原创性贡献——纪念席勒逝世200周年
    张玉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15-21. 
    摘要 ( 1477 )   PDF ( 117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席勒已经逝世200周年。我们纪念他,不仅仅因为他是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而且也因为他是伟大的美学家。他对美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仅仅就他对美学的原创性贡献来看,席勒就是非常伟大的。他是西方悲剧冲突论的奠基人,他是西方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潮论的创立者,他是西方崇高与悲剧关系论的初创者,他是西方审美人类学的开拓者,他是西方完整美的范畴体系的提出者。我们应该充分高度评价席勒的伟大美学贡献。
    形象创制与审美道德意识的呈现
    李咏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22-28. 
    摘要 ( 1229 )   PDF ( 89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与读者进行生命对话的桥梁,因为艺术家不仅把他的审美道德思想与情感寄托在形象之中,而且还要通过形象创造对社会道德规范进行价值判断。事实上,创造艺术作品就是通过创造生动而完整的人物形象来展示丰富的审美道德思想的过程,不过,艺术家的不同审美道德价值选择最终决定了艺术作品的文化意义。
    拓进中的回望:美学本体论的发展历程与终极形态——兼论“本体论美学”向“存在论美学”的转型
    麻天祥, 詹志和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29-36. 
    摘要 ( 1210 )   PDF ( 137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美学本体论问题的发展态势在美学史上经历了“正—反—合”三个阶段,即经由以“客观论”和“主观论”为主流的两个阶段之后,最终走向符合美学特殊性的“主客二元合一论”阶段。美学本体论之所以走向这样的终极形态,根本原因在于美学的原始根基乃是“感性学”。明辨美学本体论问题的特殊性状与发展走向,对于深入全面地探讨美学史和美学理论中的诸多问题,特别是探讨当前美学理论形态逐渐从“本体论美学”向“存在论美学”转型的问题,都很有必要很有裨益。
    东方美学中的“意象”理论
    彭修银, 李颖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37-42. 
    摘要 ( 1773 )   PDF ( 161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意象”是东方美学中的核心范畴,它发源于中国古典美学,同时在东方其他各民族的美学体系中也有具体、深刻的体现。“意象”的美学特征表现为“隐”与“奇”,即象征性、含蓄性、暗示性、神秘性,这也恰恰是东方民族审美思维方式的鲜明特色。
    乡土美学与民间理想的艺术礼赞——苗族民间锉花的审美特征
    田茂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43-48. 
    摘要 ( 146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苗族锉花是湘西苗族民间剪纸的代表工艺,和一般的剪纸艺术在审美特征上有很大的不同。除去创作主体与实际功用的差异外,苗族锉花的审美意义表现为对生活的诗化,表达了对于世俗生活中的“福”、“禄”、“寿”、“喜”等价值的追求。苗族锉花作为民间信仰的物质载体,实现着人神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传递着对于民间神灵的衷心祝祷和美好祈愿,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世俗信仰的超越。
    文学研究
    五四文学革命的反思
    杨春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49-58. 
    摘要 ( 1639 )   PDF ( 151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五四文学革命的科学主义倾向,造就了再现论、认识说的文学观,同时也造成了文学审美本质的失落。进化论的文学观强调了文学的历时性但抹煞了文学的共时性,尤其是激进的革命进化论,为五四文学革命的被否定设下了伏笔。人道主义肯定文学的人性本质,但它对五四引进的资本主义文明的开火,摧毁了自己的基础,从而导致自身被革命文学取代。倡导平民文学应予肯定,但对贵族文学与士大夫文学的极度排斥,却导致了文学的极端平民化。现实主义倡导者无法接受欧洲现实主义的客观主义,则使现实主义与古典主义界限模糊,最后滑向新古典主义。五四文学革命不是从文学性质的角度批判“文以载道”,导致自身陷于反对文以载道和要以文载革命之道的矛盾之中。世界文学意识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封闭意识和自我中心主义,使中国文学思想与世界文学思想相沟通、融汇。但这种世界化是以激进的反传统立场推行的,引起了民族本位主义的反拨,客观上为否定五四文学革命铺平了道路。
    文化寓言·结构魔方——现代中国文学“二女+男”模式的“源”与“形”
    李建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59-63. 
    摘要 ( 1402 )   PDF ( 83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作为一种原型现象,“二女+男”模式的发生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文学,是一个频繁演绎的叙事母题。在现代文学中,“五四”以来作家们对“家”的审视和对妇女解放的关注使这一原型得以不断传承和“瞬间再现”,并赋予了现代人的精神体验,使其在情感心理和叙事结构层面被复现整合。
    叙事模式与文化意味——对近代小说叙事的文化考察
    秦剑蓝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64-68. 
    摘要 ( 1196 )   PDF ( 118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叙事模式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文化意味。视角越界、叙述者的个性化和“乌托邦”叙事是近代小说叙事中值得关注的三个现象。三者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处于传统到现代变迁过程中的中国近代社会和文化的一些特点和趋势。
    雅量与魏晋玄学
    申屠青松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69-73. 
    摘要 ( 1670 )   PDF ( 96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雅量”是魏晋人物品鉴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品目,其本质是沟通儒道,“游外以弘内”,是魏晋玄学理想人格的体现。魏晋玄学人格理论自刘邵《人物志》发轫,经何晏、王弼、阮籍、嵇康,至郭象《庄子注》而集大成。士人对于雅量的品赏亦在两晋蔚然成风。
    论散文意象
    欧艳婵, 刘端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74-76. 
    摘要 ( 1459 )   PDF ( 124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本文根据文学史上散文经典表达的形态共性阐述了意象对于文学散文的意义。夺人心魄的意象是散文能成为好散文的主要原因之一,散文意象是散文意境的基石,意象使散文成召唤结构,具更高的审美价值。
    李金发诗歌与现代主义思潮
    夏俊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77-79. 
    摘要 ( 1472 )   PDF ( 134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金发是现代诗歌领域一个不可忽缺的人物。在“五四”大量译介外来文化的背景下,他的诗歌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本文着重从文本分析出发,梳理现代主义思潮对他的影响以及在他的诗歌中的运用。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社会人类学视野下的“迁移”与“家园”
    李明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80-85. 
    摘要 ( 1845 )   PDF ( 135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伴随着全球化时代迁移潮高涨,人口跨界、跨境乃至跨文化迁移及其所衍伸的社会影响,业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人类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焦点。由于越来越多人因种种原因走上迁移之路,由于越来越多人甚至终生都处于或近或远的迁移之中,家庭、家园乃至国家的客观现实与迁移者对大国小家的主观认知,成为不断深化的全球效应的一大折射。文章从社会人类学的研究视野出发,就国际学术界关于“迁移”与“家园”研究的主要见解,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介。
    论民族学中国化及其历史经验
    龙先琼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86-90. 
    摘要 ( 1920 )   PDF ( 80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理解民族学“中国化”要认识其开放性、实践性、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民族学“中国化”的肇始和提出民族学“中国化”的主张在时间上不同步,前者早于后者;学术开放、学者群体的出现、积极回应现实需要、注重研究范式的探索等是民族学中国化历程的历史经验。
    生存环境与文化适应——怒族社会-文化的文化生态学解读
    贾仲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91-95. 
    摘要 ( 1771 )   PDF ( 1227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从人类学的视角,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怒族社会-文化的文化生态学解读,结合文化生态学与怒族传统文化的“文化核”和文化适应的关联性研究,认为云南怒族的传统生存方式的产生和存在自有其内在必然性。进而提出了特定民族生存环境与文化适应的关系问题。同时,在方法论上使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知识加以必要的深化,上升到对特定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各种旨在改变他们命运的意图和行动的科学考量。
    族群地位变迁论——以广西防城港市为例
    李远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96-101. 
    摘要 ( 1880 )   PDF ( 112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大致说来,现今广西防城港市的族群地位变迁经历了如下五个过程:1.惟一的主人——外族迁入之前原住族群的地位;2.先人为主——外族初始定居时期各族群的地位;3.友好往来与矛盾冲突——外族扎根边疆后至解放前各族群的地位;4.冲突后的和谐——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各族群的地位变迁;5.共同的主人——改革开放后族群地位的变迁。
    历史学研究
    朱子《近思录》指略
    张京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102-107. 
    摘要 ( 1289 )   PDF ( 97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近思录》是朱熹为建立儒家道统所编撰的著作。此书由朱熹、吕祖谦共同编订,依次辑录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人的有关言论和事迹,同时也反映了编选者朱熹、吕祖谦自己的思想。它既是一部四子的语录,也是一部反映着六人的共同思想的精华录。在宋元明清时期,《近思录》是影响最大最广的入门性、阶梯性的学术书。
    中国近代学术思想转型及其历史境遇——以王国维的戏曲研究为例
    何予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108-113. 
    摘要 ( 1442 )   PDF ( 98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本文以王国维的戏曲研究(1895-1913)为例,讨论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历史境遇性问题。文章的枢纽是王国维1913年为自己的《宋元戏曲史》所作的判语:“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这句话后来被普遍认为标志了中国戏曲研究新阶段的开端,即所谓戏曲研究的现代化转型的开端。本文围绕着此言之所出的相关历史过程,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节讨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术机制变化之一端:报刊出版对学术思想与交流的日益显著的影响。对这个机制的考虑,有助于我们理解王国维戏曲观的前后变化。同时,王国维本人对当时学术景观的变化也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述。第二节即就此展开论述,并重点阐发王国维早期学术思想中的“世界学术”观。第三节讨论京都的社会文化环境下王国维戏曲研究的进展及其戏曲研究的权威性的形成,认为:在王国维不断地尝试在新的学术交流条件下与世界进行对话、并致力于一种“世界学术”的建设时,他在1910年代的遭遇却说明,域外的学术界却在寻找一种中国本土的声音和学术权威。而这种寻找,成为对他的戏曲研究进行学术定位的关键。
    《清史稿·地理志》辨正二题
    陈廷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114-115. 
    摘要 ( 1866 )   PDF ( 118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由于《清史稿》成书于众人之手,谬误甚多,该书卷六十八之“地理”十五“湖南”部分所记乾州、凤凰、永绥三厅升直隶厅和永绥厅设立之时间都存在谬误之处,本文对其进行了考订和辨正。
    法学研究
    南北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失衡及其利益平衡之重构
    冯晓青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116-124. 
    摘要 ( 1362 )   PDF ( 117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当代的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南北国家之间在科技、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的巨大差异使得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存在明显的利益失衡现象。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均衡性反映了知识产权领域中的特殊国际关系。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应当极力维护自己的利益,打破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垄断和利用知识产权获得不正当利益,以重构国际社会的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我国知识产权在推进国际化的潮流中也应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大局出发,对知识产权保护给予适当的定位。
    简论网络传播权的限制
    杨小兰, 向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125-130. 
    摘要 ( 1221 )   PDF ( 94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网络传播权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产生,对其进行限制的理论基础是著作权限制理论。对网络传播权限制应当遵循效率与公平的平衡统一原则、现代化原则、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对网络传播权限制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其合理使用制度。
    浅谈礼治传统对以法治国的影响
    范海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131-134. 
    摘要 ( 1399 )   PDF ( 162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礼治与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以此为核心建立的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治国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不同的,在现代国家,法治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的水平和程度。中国是个崇尚礼治的国家,深入人心的是礼教。因此,如何在礼治传统深厚的国度里实现法治的转换,如何将中国悠久的礼治传统的负面性转化为现代法治建设的积极因素,是中国实现法治的首要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也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
    “经济人”假设存在论新思考
    吕学芳, 肖映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135-139. 
    摘要 ( 1295 )   PDF ( 105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对“经济人”假设的讨论可谓是老生常谈,但“经济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生存时频频遭到来自不同领域的批判又迫使对“经济人”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经济人”假设能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生,在当前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文章从“经济人”的存在入手,分析“经济人”存在的合理性,批判“经济人”的泛化,最后提出“经济人”存在的合理方式。
    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研究
    刘铁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140-142. 
    摘要 ( 1341 )   PDF ( 98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我国物流信息化尚处在起步阶段,差距还很明显,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客户的服务水平。鉴于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的需求仍以基础信息化为主,所以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必须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注重实效,走循序渐进的信息化之路。
    企业市场行为中的投资决策分析
    杨征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143-144. 
    摘要 ( 1262 )   PDF ( 95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投资决策在企业市场行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正确的投资决策,无疑是在现代经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而决策的关键又在于严密的市场调研、科学的论证和民主的决策。
    语言学研究
    隐喻的类型及隐喻体现的英汉认知文化差异
    杨为, 刘汝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145-148. 
    摘要 ( 1755 )   PDF ( 393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人们“赖以生存的”思维方式。本文从语法、认知功能、句法构成、常规化程度和翻译学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隐喻的各种类型,论述了隐喻体现的英汉认知文化差异,指出理解这种差异对于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壁垒,创造平等、健康的新文化是十分重要的。
    影响大学英语学习成效的环境因素探析
    张辉遒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149-152. 
    摘要 ( 1200 )   PDF ( 99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本文从环境因素着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环境因素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教师自身的水平等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成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环境。
    预制语块在语言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曹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153-156. 
    摘要 ( 1763 )   PDF ( 140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本文分析了语块结构的原理,认为语块结构不仅是英语交际的最小单位,而且还是英语交际的主要元素。并就预制语块(固定和半固定短语)在语言能力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1) 预制语块有利于提高低端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提高阅读速度;(2) 预制语块有利于合理配置高端信息处理的认知资源,提高听的效率;(3)预制语块有利于增强意义交流的优先地位和连贯性,加强语言交际的流利程度;(4) 预制语块有利于保存转换过程的短时记忆,提高文字表达的生动性。
    传播学研究
    论出版社作者资源的开发
    张豫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161-164. 
    摘要 ( 1637 )   PDF ( 117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作者资源是一个出版社必须掌握和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文阐述了作者资源的特点,在分析当前出版社利用作者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开发利用作者资源的途径。
    政治学研究
    和谐社会何以可能——构建和谐社会研究述评
    杨安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165-170. 
    摘要 ( 1701 )   PDF ( 115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本文在对目前我国有关和谐社会定义、社会不和谐因素及其原因,以及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等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社会,和谐社会的唯一可能是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之上的多元化社会的出现。目前我国民主社会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从宪法上制约政府及其行政官员的权力、扩大公民权以及公民对自身权利的积极争取,使社会力量呈现多元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综述
    舒思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171-172. 
    摘要 ( 937 )   PDF ( 883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书评
    对人口生育的深层伦理思考——评《现代生育伦理问题研究》一书
    王建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173-174. 
    摘要 ( 857 )   PDF ( 1159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网络媒体视角与艺术外部研究的独特掘进——评黄鸣奋教授新著《网络媒体与艺术发展》
    刘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6(3):  175-176. 
    摘要 ( 962 )   PDF ( 995 )  
    相关论文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