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3-15
    哲学研究
    绝对自由与恐怖——黑格尔对法国大革命的理性批判
    李福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1-5. 
    摘要 ( 3719 )   PDF ( 215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黑格尔整个思辨的哲学体系可以视为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哲学反映,而绝对自由与恐怖则是黑格尔对法国大革命理性批判系列中的一个典型意见。在黑格尔的政治哲学观念中,整个法国大革命的社会政治实践是对自由的辩证历险,它对抽象的绝对自由的追求导致了暴力与恐怖,要走出这种自由的困境,就必须经历现实的伦理国家的规制。
    《论确实性》中的“相对主义之谜”
    陈常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6-11. 
    摘要 ( 2025 )   PDF ( 128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论确实性》中的某些段落似乎透露出某种相对主义倾向,这与维特根斯坦一贯的反相对主义格调不太协调。对于维特根斯坦对相对主义到底持什么态度,构成了他的“相对主义之谜”。基于对摩尔命题的轴心地位、信念系统的确实性、行为方式等理论在维特根斯坦哲学中所扮演角色的分析,“相对主义之谜”的谜底逐渐露出水面。
    唐奈兰的限定摹状词理论对“语境”原则的贯彻
    朱耀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12-16. 
    摘要 ( 2187 )   PDF ( 147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第一次从指称的角度将专名与摹状词区别开来。斯特劳森不仅是第一个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提出系统批评的人,而且也是第一个提出根据“语境”来确定摹状词的指称的人。唐奈兰的限定摹状词理论的根本特点在于他比斯特劳森更加彻底地贯彻了“语境”原则,认为语境从根本上决定着摹状词是起指称作用还是仅仅起归属作用。这意味着象罗素那样把某个语句从它的使用语境中孤立出来进行语义分析和逻辑分析的时代的终结。
    本底抉择与价值理性的重新发现——翟振明对阿佩尔“佯谬问题”的现象学回答
    贺建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17-22. 
    摘要 ( 2105 )   PDF ( 152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德国哲学家阿佩尔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佯谬问题,阿佩尔自己从一种总是先行假定的先验交往共同体的语言游戏当中生发出了一种交往合理性的辩谬方案。基于同样的先验交往共同体立场,翟振明教授求助于胡塞尔对生活世界的先验结构的现象学分析,从交往共同体每个成员的本底抉择中看到了作为“人的度规”(humanitude)的人具有的现象学主体性价值。更为重要的是,翟振明教授通过交往共同体中每个成员的本底抉择重新发现了来自胡塞尔现象学所昭示出来的理性的价值维度,正是基于这种本底抉择彰显出来的价值理性,翟振明教授完成了对阿佩尔佯谬问题的现象学回答。
    美学研究
    西方分析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语言观差异比较
    傅小凡, 兰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23-27. 
    摘要 ( 2115 )   PDF ( 199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西方分析美学秉承分析哲学的语言分析方法,力图将美学问题当做语言问题来加以解决,艺术定义为分析美学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美学推崇妙悟,超越语言通过体验通达最高的无言之美,更重视语言之外的心灵体验。分析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语言观之差异主要根源于中西美学思维方法的区别,依据冯友兰观点,分析美学方法即“正的方法”,中国传统美学即“负的方法”,二者均有其独到之处。
    “审美泛化论”的悖结与文艺审美论研究的现实问题
    周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28-32. 
    摘要 ( 2217 )   PDF ( 182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审美泛化论是当前文艺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它通过言说文艺审美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之间的源流关系,将后者纳入文艺学的理论视域;另一方面,又认为文艺学难以应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需要转型走向文化研究。这种理论逻辑具有明显的矛盾性,并暴露出当下文论研究中“审美”内涵的漂浮不定和“审美本质主义”的存在等突出问题,值得重视和检讨。
    接受美学在内地的转述译介和话语建构
    王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33-40. 
    摘要 ( 2737 )   PDF ( 197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接受美学在内地三十年的传播历程,经历着转译、转述评介,再到结合传统诗学资源,进行本土化再造的演化过程。然而汉语知识界对接受美学的接受,也体现着选择性的疏离,即存在着重视批评实践而轻原理研究,关注前期论述忽略后期修正,缺乏对其主体间性内核的正面论述等问题。而发掘并吸收其主体间性诗学思想,有助于促进中国现代美学进行主体间性转型。
    历史学研究
    古代科举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与影响
    彭武麟, 苏永恒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41-47. 
    摘要 ( 2558 )   PDF ( 164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古代科举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是中国科举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推行,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文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民族交往与融合,也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认同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明清小说中的乡试违式、填榜、科录考析
    王玉超, 刘明坤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48-52. 
    摘要 ( 2025 )   PDF ( 149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明清小说作者参加过乡试的比较多,他们对乡试最为熟悉,其中有关乡试违式、填榜和科录的具体事宜,科举文献并未载录全部规制细节,小说作者却对此有所表现,他们以其亲身经历对此进行细致描述,反映了科举制度在实行过程中的实际面貌。查找小说中的相关资料可以起到补充科举史料的作用。
    汉武帝对贵州的管理经营
    颜建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53-56. 
    摘要 ( 2000 )   PDF ( 130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汉代是汉族与贵州各民族融合互进的第一个历史时期。汉王朝在贵州境内修筑南夷道、沿交通干线设置邮亭,加强了中央朝廷与贵州高原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州高原交通闭塞的面貌。汉族官吏、军伍、豪民进入贵州开发屯田,不仅巩固了汉王朝在贵州统治的社会基础,而且给生产力落后贵州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推动了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在沿南夷道干线出土的铜车马、“比五尺周一”铜澡盘、铁制工具、中原式印章等文物,说明迁徙的汉族已在贵州高原扎根繁衍。
    帛书《黄帝书》与《韩非子》“齐家”思想比较——兼论《黄帝书》的产生年代
    李培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57-62. 
    摘要 ( 2045 )   PDF ( 158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帛书《黄帝书》与《韩非子》均主张君王集权,而“齐家”思想又是两者各自集权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比较了两者的齐家思想:父子关系,夫妻关系,父兄关系,母子关系。通过这些比较,不难发现:《黄帝书》的“齐家”理论简单而又隐晦,《韩非子》的“齐家”理论则丰富而又明确;《黄帝书》的“齐家”思想德、权并重,《韩非子》的“齐家”思想则唯权是重。这一切,都缘于《黄帝书》的产生年代要早于《韩非子》。
    文学研究
    白居易巴蜀诗与唐宋诗歌嬗变
    申东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63-69. 
    摘要 ( 2024 )   PDF ( 165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白居易巴蜀诗变与其官场遭遇经历关系密切,其有一个渐变发展的过程。贬谪江州之前,白诗积极讽喻,对政治充满理想和抱负;江州时期白居易沉溺于泪下青衫的感伤,及对朝廷复起的期待;忠州时期他更多的是对人生命运、官场得失的体悟、反思及透解,诗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并一直延续到晚年。也即白居易巴蜀诗是白氏一生诗风转变的津梁,其对唐宋诗歌嬗变发展影响深远。
    先秦“话体”的生成、性质及文体嬗变
    夏德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70-77. 
    摘要 ( 2078 )   PDF ( 150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先秦时期的祝官文献主要面向神灵,但有时也指向世俗层面,如《周礼》六辞。“六辞”中的“会”是“话”字的假借,因此“话”是一种指称“善言”的仪式性文体。祝官在早期承担训诫的职能,他们在工作中常常会积累辑集一些格言谚语以用于训诫。这些辑集的格言谚语形成话体。“话体”最初作为一种承担着训诫职能的仪式性文体,它属于祝官文献。随着史官群体及优人群体的兴起,产生了语类文献及优语文献,这些文献促使“话体”由神圣性文本向世俗化文本的转变。这一过程主要表现为:一是“话体”为“语体”所继承;二是“话体”向话本小说的演变。在殷商及西周早期一般用“话”来指称记言文献,这一用法在春秋时期被“语”体所取代。先秦时期重视讲说故事的“善言”性质,而话本及说话伎艺突出故事的娱乐性,这种由“善言”到“故事”的转化实际上反映“话体”向话本小说的演变。
    疯癫叙事: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意识的标本
    胡俊飞, 李游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78-82. 
    摘要 ( 2072 )   PDF ( 150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20世纪中国小说的“疯癫叙事”历经从萌生、演变、沉寂到兴盛的曲折发展过程。缘于作为叙事视角兼叙事声音的“疯癫者”驳杂多面的文化形象及不同于常人的言语、思维与情感体验特征,从“五四”到新时期再到世纪之交,中国20世纪小说疯癫叙事文本在不同历史阶段皆隐秘漫溢出特殊的历史意识。20世纪中国文学疯癫叙事踯躅于对历史的建构、置疑与重构之间,某种意义上,疯癫叙事是窥探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意识的标本与参照。90年代以前,疯癫叙事致力于挑战同时期文学实践赋予历史话语的崇高与宏大;世纪之交,疯癫叙事在浓郁的历史虚无主义氛围中,展现出对虚无主义历史意识的审视与过往历史话语价值的重新确立。
    黄粱一梦的文学流变与文人人生感悟的嬗变
    滕云, 贺根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83-86. 
    摘要 ( 2224 )   PDF ( 1726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黄粱一梦作为中国梦文化的实体,备经历代文人的夯实与增添,融注了文人对自身命运的考察与人生感悟的显示。历代文人借助梦的形式来展示生活需求和人生感悟,以道教的清静无为观念来否定儒学的功名之心,展示了不同时代文人的人生感悟的嬗变历程及对人生意义的拷问。黄粱一梦母题构成文人寄慨抒怀的一种重要形式。
    经济学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间因果反馈及仿真——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
    刘超, 张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87-96. 
    摘要 ( 2261 )   PDF ( 158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调控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系统遵循因果规律,具有动态性、开放性、高度非线性、高阶次、多变量、多重反馈、复杂时变等特点。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经济发展系统的反馈模型、结构流图和方程,以计算机仿真和模拟为辅助手段,通过对相关参数的确定和调控模拟,揭示货币政策目标间的相互作用,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董事会的终极股东控制与会计透明度
    朱雅琴, 姚海鑫, 宋悦铭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97-103. 
    摘要 ( 2247 )   PDF ( 152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基于终极控制权的视角,从董事会层面研究会计透明度的决定因素。以我国2006—2008年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中的优秀和不合格主板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析终极股东占董事会席位比例、终极股东对董事会的超额控制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终极股东占董事会席位比例与会计透明度负相关,但在统计上不显著;终极股东对董事会的超额控制与会计透明度显著负相关,即终极股东占董事会席位比例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程度越大,会计透明度越低;相对非国有终极股东而言,国有终极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会计透明度较高。
    多哈回合集团化谈判的启示
    肖艳, 张汉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104-107. 
    摘要 ( 2032 )   PDF ( 128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出现了以谈判集团为载体的谈判模式。这一谈判模式一方面以集团内部的沟通与协调为基础,减小了谈判成本,提高了谈判效益,推动了多边贸易体制谈判的民主化、透明度;但另一方面,集团的产生也使得谈判中的利益协调更趋复杂,达成最终协议的难度增大,多哈回合谈判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
    管理学研究
    村民本位观:村级社会管理理念创新——基于湖南省的调查和研究
    肖湘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108-112. 
    摘要 ( 2040 )   PDF ( 1311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正确的社会管理理念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先导,是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实效性和持续性的重要基础。为了加强和创新村级社会管理理念,运用实地研究法中的观察法与访问法,通过对湖南省村级社会管理理念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以村民本位观引领村级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思想,以拓展村级社会管理理念的研究思路,丰富适合中国国情的村级社会管理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村级社会管理实践。
    专业合作经营与新农村建设——基于广西贵港市农村的调查
    肖富群, 钟瑞添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113-117. 
    摘要 ( 2236 )   PDF ( 126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利用对广西贵港市农村的实地调查资料,研究专业合作经营能否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问题。研究发现:专业合作经营能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培育新型农民、孕育民主管理,是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筹资方式比较及选择
    李琼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118-121. 
    摘要 ( 2135 )   PDF ( 137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探索高效、快捷的个人筹资方式是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难的关键所在。目前新农合筹资方式尽管多样化,但西部地区新农合个人筹资方式主要是“上门收取”方式。在新农合进入全面覆盖的阶段,西部地区在个人筹资方式的选择上应本着人性化、多样化、高效化、便利化等原则。
    法学研究
    政府公共警告不作为与作为的赔偿责任分析
    徐信贵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122-128. 
    摘要 ( 2057 )   PDF ( 1342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具有政府公共警告职责的行政机关的行政不作为直接或间接损害公民合法权益,该行政机关需承担相应责任。行政不作为导致损害赔偿责任分配应遵循按份责任原则。公共警告行政作为侵权责任的认定主要采用违法归责原则。行政机关的公共警告信息形成于法有据、程序正确,即使发布的信息错误或不准确,也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国际投资视角下东道国环境管制与间接征收之冲突与协调
    石俭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129-134. 
    摘要 ( 1973 )   PDF ( 222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投资东道国为保护本国环境而采取的措施如果对外国投资者造成了相当于征收的效果则可能被提起间接征收的申诉而面临补偿,这引起了东道国环境管制权力与私人财产权之间的激烈冲突。然而合理、善意的环境管制措施应当远离征收之诉的藩篱,为此,WTO及一些区域协议等的做法值得借鉴。
    后WTO时代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成就、差距与对策
    高兰英, 宋志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135-139. 
    摘要 ( 2222 )   PDF ( 140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入世已十年,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在立法、执法和司法领域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与TRIPS相比,还存在着诸多差距。为了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认清国情并意识到保护的必要性,在制度层面上缩小与TRIPS的差距,通过科学立法来不断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在执法层面上提高行政执法的质和量来确保知识产权法的实施;逐步完善司法保护机制,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水平。
    德治模式下的中国传统法律制度批判
    司汉武, 贾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140-142. 
    摘要 ( 2114 )   PDF ( 1609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模式是建立在道德人假设上的一种德治模式,这种德治模式在法律制度的建构中由于理性缺失,主要表现为权力本位和对公民权利的漠视,在法律制度的运行中人情化和工具化现象严重,使法治停留在表面化、口号化层面。
    政治学研究
    梁启超论国家“精神”
    朱仁显, 李军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143-147. 
    摘要 ( 2307 )   PDF ( 2138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梁启超赋予国家一种内在的“精神”,从而似乎让国家“活”了起来。国家“精神”有三种外在表现形式,分别为法律、主权与文化,它们是梁启超有机体国家观的自然结果,并在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赋予国家以一种必不可缺的“精神”,梁启超的目的是解决二个重大问题:对内统一、对外独立。站在具体历史的角度,我们不能不承认梁启超的国家“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及对策
    秦昌宏, 苏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148-151. 
    摘要 ( 2317 )   PDF ( 1185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为准确了解和掌握当代预科学生的生活特点和心理特点,我们以预科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为主题,对河北师范大学预科学院、赣江职业学院预科部、中南民族大学预科学院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对预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心理特点以及学院管理特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并针对问题成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青年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及内化机制
    张莉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152-154. 
    摘要 ( 2279 )   PDF ( 1820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作为现代化建设承载者的当代青年,价值认同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认同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主要因素是多重的,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使青年思想行为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自我意识过于凸显,造成个人价值追求恰当性的失控;教育中主流价值观的弱化,造成青年价值追求方向的偏离;网络的消极影响,带来青年价值认同的迷惘。优化教化机制,优化情景机制,优化体验机制,优化固化机制,促使青年对核心价值观内化,是当代青年对主流价值观认同的主要途径。
    文化研究
    十六大以来党的文化发展战略述要
    李翔, 杨义芹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155-160. 
    摘要 ( 2596 )   PDF ( 773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文化兴国”战略等是十六大以来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自觉把握,是对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也是对复杂的国际局势的自觉把握。追踪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的路径,总结文化建设创新和经验,对于推动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全面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意义重大。
    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及其启示
    胡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161-164. 
    摘要 ( 2137 )   PDF ( 137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中都有意识形态因素,究其原因,它既是当时两大阵营斗争和中华民族反帝斗争在思想领域的反映,也是社会主义政权巩固的需要。它启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又不能将其夸大,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大力繁荣当今中国的文化事业。
    当下国内ACG文化进路解析
    陈文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165-168. 
    摘要 ( 2662 )   PDF ( 1764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文化创意产业开启了全新的ACG时代,相比较ACG发达国家,中国的ACG正面临着儿童本位缺失、游戏精神悬搁、卡通明星匮乏、原创风格失落等文化困境。对青少年亚文化进行收编、在原创与借鉴基础上进行合理把握,是中国ACG文化输出与软实力建构的未来进路。
    语言学研究
    湘潭方言的体标记“羾得N”和“在N”
    龚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169-172. 
    摘要 ( 2390 )   PDF ( 1563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羾得N”和“在N”同为湖南湘潭方言中的体标记。其中“羾”与“在”都能作动词、介词,前者强调动态义,只能接处所宾语,不能接时间宾语,后者则可接处所或时间宾语。比较“羾得N”和“在N”,前者在句法配置上只能位于动词性结构之前,语义上只表进行义,语用功能上多用于随意场合,虚化程度较低;后者则可以位于动词性结构之前或之后,可表进行义或持续义,语用场合不限,虚化程度比前者稍高。
    论翻译真实性的两大条件
    张健, 张艳妤, 易来宾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173-176. 
    摘要 ( 2175 )   PDF ( 1657 )  
    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计量指标 | 引用本文
    翻译的准则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翻译的准则就是真实性,翻译的真实性不在于功能对等,而在于文化认知,真实的文化认知依赖于科学的方法,所以语言学是保证翻译真实性的基础,文化认知是保证翻译真实性的指南。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