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文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Vol.32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支付能力的正义向度——对经济危机的道德哲学分析
    高兆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8.  
    摘要1504)      PDF(pc) (562KB)(1138)    收藏
    支付能力是自由能力的一部分,支付能力标识自由存在的真实状况。社会成员支付能力状况取决于社会财富分配的背景性制度安排与矫正正义。应当警惕作为专家系统的金融资本特殊利益集团的风险性掠夺。矫正正义可以在现代契约论的立场得到充分辩护,它是全体社会成员构建起的用以维护平等基本自由权利的保险机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长治久安,有赖于社会有效支付能力、尤其是贫困者的有效支付能力的提高。国家应当在提高社会有效支付能力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包容性增长”的科学内涵及其世界历史意义
    张峰, 冯海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9-12.  
    摘要1654)      PDF(pc) (464KB)(1255)    收藏
    “包容性增长”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确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形式,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精炼和升华。它是确保中国经济安全的战略需要,有助于中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它强调必要经济增长速度基础上的社会公平、公平与效率的“质”的统一、人民群众享有权利的实质性增长、社会建设的多维度展开、和平与发展、参与与共享的国际诉求。“包容性增长”的提出是一次重要的世界历史事件,它正在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历史生成和逻辑展开,它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国情、世情相结合的产物,是时代特征与时代主题的反映,又是解决时代主题的重要思路,它准确地切中了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发展困境问题,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雅斯贝尔斯论交往的条件
    向玉乔, 陈君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3-16.  
    摘要1814)      PDF(pc) (427KB)(1089)    收藏
    雅斯贝尔斯的交往理论强调交往的条件,并将其归结为主体性、语言、爱等三个方面,其中的“主体性”条件指交往主体在交往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其参与交往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语言”的条件指任何交往都必须以可理解的语言为前提,“爱”的条件指主体在交往活动中需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彼此谅解。交往所需依赖的这三个条件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主体性是“语言”和“爱”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主体性,交往主体才能掌握“语言”,并具备发乎内心的真诚的“爱”;“语言”和“爱”是对主体性的深化,只有掌握了“语言”,并了悟了“爱”,主体才能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基础上更好地参与交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意识形态与集体理性——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意识形态
    谢江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7-20.  
    摘要1705)      PDF(pc) (412KB)(1144)    收藏
    理性人假设无法解释集体行动的困境及其克服。在制度经济学看来,集体行动的促成有赖于共容利益与选择性激励,意识形态是促使人们从个人理性走向集体理性,实现集体利益的工具,但对个人而言,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非理性特征。意识形态的演进具有帕累托优化的性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主体间性理论与审美价值体验的共通感
    李咏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21-26.  
    摘要1785)      PDF(pc) (449KB)(1283)    收藏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理论的发展,是人们对价值交流与价值沟通普遍要求的必然结果。从现象学意义上说,主体间的交流是以体验为基础的,审美价值体验的共同感,源自于生命共同体或文化共同体对普世价值的基本追求,在审美活动中,自由、平等与正义等普世价值原则,往往通过形象传达获得了审美共通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思想与文化: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认知逻辑——30年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赵建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27-31.  
    摘要1566)      PDF(pc) (484KB)(1153)    收藏
    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可从认知逻辑找到根本问题的得失所在。30年研究表明,上世纪80—90年代的思想认知逻辑模式,曾为中国美学史奠定了高水平的学术起点,但随着学术背景和研究的深入,这种认知逻辑日渐暴露出认知维度单一的局限。2000年以来,从文化认知逻辑切入中国美学史研究,成为崭新的路径,此一路径以其多元视角切入、思想内容的深邃丰富和隐喻系统的对应补充,不仅标示了未来中国美学史着重创造性的“自己讲述自己”的学术品格,而且也预示了与国际美学在文化诠释方面可实现深层接轨的开阔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水资源供求优化
    杨庭硕, 王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32-36.  
    摘要1603)      PDF(pc) (539KB)(1246)    收藏
    淡水资源的再生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衡,致使很多民族都不可避免的要遭逢水环境的不利因素的冲击,因而各民族文化都得通过适应手段去消解水环境的不利因素,在一定限度内实现自身所处水环境的优化。具体表现为:通过改变和优化所处生态环境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对大气降水的截留、储养、净化和再生的能力,从而为该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与生态保障。我国西部各民族长期以来一直在发挥着优化全国水环境的公益作用。正当我国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理清民族文化与生态系统间水资源供求优化的机制,尊重、发掘和利用我国西部各民族文化优化水环境的潜能,理应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藏族传统游牧方式与三江源“中华水塔”的安全
    罗康隆, 杨曾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37-42.  
    摘要1738)      PDF(pc) (578KB)(1368)    收藏
    三江源是中华民族的“水塔”,也是藏族长期生息的地区。藏族的传统生计方式与“中华水塔”的保护密切相关。藏族传统游牧采取“多畜并放”、“转场浅牧”方式,其有效地规避了三江源区域的生态脆弱环节,确保了高寒草原的生命线——覆盖在整个草原表层的泥炭层和腐殖质层,以致稳定了长年冻土带。但半个世纪以来的草场产权更替与“网围栏工程”的推进,严重地冲击了其生态脆弱环节,引发了生态灾变,危及到了中华水塔的安全。这不能不引起世人的关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社会救助制度政府责任的正当性及其限度——基于伦理学视域的分析
    邹海贵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43-47.  
    摘要1870)      PDF(pc) (487KB)(1308)    收藏
    社会救助制度关系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也就必然涉及到国家和政府的责任问题。国家和政府在社会救助制度中承担何种责任是一个复杂的现代性政治伦理问题。社会救助制度责任主体的历史变迁整体上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即个人责任阶段、过渡阶段和政府责任阶段。社会救助制度政府责任的正当性首先源于国家的公共性本质,其次源于现代社会分配正义的价值诉求。市民社会与国家的伦理张力,社会救助制度责任主体的多元性,以及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风险决定了社会救助制度政府责任的限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志愿服务在公民道德养成中的作用
    李茂平, 阮东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48-50.  
    摘要1612)      PDF(pc) (405KB)(1223)    收藏
    志愿服务是志愿者不图物质报酬而自愿为推动社会道德文明所开展的公益服务活动,它具有服务的志愿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等伦理特征。其鲜明的伦理属性决定它在提高公民的道德认识、丰富公民的道德情感、强化公民的道德责任和增强公民的道德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文学批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学理依据
    张利群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51-55.  
    摘要1673)      PDF(pc) (440KB)(1107)    收藏
    文学批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具有学理依据,分别从科学性、学术性、学缘性三方面以说明批评在历时性发展和共时性构建中由自发、自为到自觉的价值体系构建过程,体现出批评的内在需求、内在逻辑性结构、内在规律的积极推动作用,导向对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层次诉求和追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21世纪初西方数码游戏本体研究概览
    黄鸣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56-63.  
    摘要1644)      PDF(pc) (610KB)(1189)    收藏
    数码游戏是传统艺术、游戏活动和信息科技等要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彼此结合的产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诸多新的研究课题。近年来,西方学者试图从历史渊源、外部联系和内部分类等角度为数码游戏寻找恰当定位,其理论成果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从课本到课堂:1930年代的新文学研究生态
    国家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64-69.  
    摘要1264)      PDF(pc) (552KB)(1001)    收藏
    1930年代的“新文学”教学一方面通过学院内的经典化学术生产体制,不断反思与总结新文学的既成格局;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此课程与大学校园内正成为风潮的新文学写作热潮达成呼应,通过课堂发掘并培养新文学人才,从另一向量促成新文学的进一步长成。在这个意义上,新文学课堂讲稿与其课程设置之间实际存在着某种张力,讲稿的系统化实际上要求着密集地传递知识;课程设置中大量出现的习作则彰显出一种活泼泼介入当时文学生态的意图,这实际上是对传统中文教育国学传统范式的某种颠覆。将新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并能够得到各大高校的容忍或说是接受,这本身就是新文学进入大学课堂这一突破性成绩的进一步延伸。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生存悖论与救赎悲歌——《挪威的森林》的生死链解读
    曾小玲, 杨向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70-73.  
    摘要2029)      PDF(pc) (475KB)(1381)    收藏
    《挪威的森林》的生死链展现了日本现代个体面临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征了现代个体的生存悖论与救赎悲歌。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生命景观并不是催人奋进的激情之表述,其中人物的生存抗争只是对生命存在的一种应对姿态,而死亡也仅仅是将现代人的自我拯救推上自我毁灭的救赎悲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我国城镇化体系中的小城镇建设问题
    许经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74-77.  
    摘要1736)      PDF(pc) (435KB)(1185)    收藏
    当前我国城镇化之所以面临着如何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忽视了小城市和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即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基础没有夯实好。而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又是建立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关系不协调或相互脱节是当前我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雇工与剥削
    杨曾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78-80.  
    摘要1716)      PDF(pc) (386KB)(1116)    收藏
    雇佣劳动不必然存在剥削,不等于市场经济不存在剥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出现资本剥削劳动的现象。超质劳动(超出自身能力的劳动)是一切雇佣劳动盈利之源。剥削并非雇佣劳动的本质属性,资本是可以非剥削增值的;消除剥削,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保护劳动者人权,确保中国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属性的关键所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强化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制度性约束——基于行政问责制
    李靖, 高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81-85.  
    摘要1427)      PDF(pc) (479KB)(1122)    收藏
    行政问责的缺失是造成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深层次体制性因素之一。改革方向是以完善行政问责制来推动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约束,重点是将问责对象扩展为包括执行层面责任人的广义问责,这种问责方式最直接体现了权力执行层面——基层公务人员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正确认识与调整行政问责制与行政自由裁量权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强化行政问责制度性建设,从而有效地制约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关于服务型政府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孟昭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86-89.  
    摘要1829)      PDF(pc) (406KB)(1127)    收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服务型政府根本性质的体现。由于缺少一个迫使政府真正履行服务角色的外部条件——市民社会,我国政府的服务性远未充分发挥出来。服务型政府是有限政府,须确立四个边界,即政府的权力、服务、服务成本有限,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有限。服务型政府的服务是主动性服务与回应性服务、发展性服务与维持性服务、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统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政府环境管制的转变路径研究
    刘方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90-93.  
    摘要1465)      PDF(pc) (429KB)(1112)    收藏
    由于降低交易成本的要求,政府对环境的监管正面临着政策转型,即由环境管制到环境治理的转型。由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形成决策并参与管制的实施,分担改善环境质量的社会责任与成本投入,使环境管制实现由公共部门对私人部门的单向度“管理”向公私部门以及社会上其他行动者之间多向度“治理”的转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非直接利益冲突视域下诉求表达机制的构建——缘于信访救济的探讨
    冉光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94-98.  
    摘要2177)      PDF(pc) (519KB)(1171)    收藏
    利益受损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偏重于信访救济并往往在非直接利益冲突中充当重要角色。由于现阶段的中国社会既不是无利益差别的同质性社会,也不是阶级矛盾和冲突的对抗性社会,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之关系的差异性社会,如果我们能从“文化同一性”视角,建设“利益场生态”,保障“差异的公正”,就可以为构建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找到良方,达到预防和化解非直接利益冲突现象之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群体性事件中非制度化公民参与的逻辑
    吴锦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99-102.  
    摘要1711)      PDF(pc) (493KB)(1404)    收藏
    我国近年来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实际上是非制度化公民参与的产物,触发性事件的发生、流言的传播与扩散、问题化技术的使用以及目的达到后的退却,构成了群体性事件的运行机制。解决群体性事件要开启制度化的通道,实现从非制度化公民参与向制度化公民参与的转变,将群体性事件转变成常态的公民集体行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代际交往的现代发展及其文化模式的重构
    刘怀光, 田慧婧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03-105.  
    摘要2040)      PDF(pc) (412KB)(1511)    收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代际交往方式发生了现代性的转变。从交往内容上看,现代社会长辈的知识经验传喻与年轻人的“文化反哺”并存;从交往形式上看,现代社会代际交往是一种双向交流;从交往主体地位上看,现代社会代际交往正在向平等的方向发展。代际差异的存在可能导致代际文化冲突:文化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和冲突、文化传递方式上的冲突,以及在文化模式上即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冲突。要促进代际和谐交往,必须在理解和平等交流基础上重构代际间的文化交往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风险防范机制的建构
    杨文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06-109.  
    摘要1884)      PDF(pc) (484KB)(1154)    收藏
    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没有终结。在宽松的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的冲突依然存在。跨境交流的网络信息、宣泄情绪的网络舆论以及形形色色的网络思潮正行使着意识形态的功能,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优势。为此,应运用新的知识、技术、文化条件,以科学的信息预警维护网络主权,以有效的舆论疏导赢得网络认同,以多样化的红色文化传播拓展网络阵地,以文化力、传播力和感染力的提升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渗透功能。从而建构全方位的风险防范机制,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及机制创新——基于话语权视角
    程东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10-113.  
    摘要1844)      PDF(pc) (477KB)(1057)    收藏
    话语权是人们表达意志的权利和资格,也是一种潜在的现实权力,其政治属性决定了话语权均衡的必要性;这一均衡有利于党员主体人格独立、主体意识自觉、主体情感认同和主体素质提高;并在均衡话语权的基础上,建立优质话语权主体的培育机制、党员话语权的均衡机制和弱势党员话语权的帮扶机制,实现党员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当代中国权利本位思想生成路径与理论内涵
    张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14-117.  
    摘要1918)      PDF(pc) (422KB)(1317)    收藏
    从生成路径来看,当代中国权利本位思想是以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为导向而形成的;而其理论内涵,主要是根据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理论模式加以确立的。基于中国现实语境,权利本位思想在吸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权利理念的前提下又被创造性地重塑为一种能够解释社会主义法律特征的理论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当代中国的权力非均衡性及其社会治理
    陈洪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18-120.  
    摘要1775)      PDF(pc) (401KB)(991)    收藏
    当前我国权力的非均衡性主要体现在国家权力过于强大,社会权力过于弱小;在社会权力内部,精英权力过于强大,大众权力过于弱小。这导致社会的公平性缺失、改革的合法性危机以及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等。为了实现权力均衡化,需增强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和公共性,制约资本权力、引导知识权力,增强大众权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对我国要物合同规定的反思
    蒋军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21-124.  
    摘要1612)      PDF(pc) (430KB)(1161)    收藏
    由于要物合同与合意主义在表面上存在严重冲突,许多学者主张将之废除。但由于他们未能正确认识到要物合同这一旧的法律遗产被保留下来的真正原因,要物合同存在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被低估了。从正当性的视角看,法律规定要物合同不仅是对交易形态的如实反映,且会为当事人的系争提供规范依据,在特定的交易场合,该设计甚至有利于达成当事人双方利益关系的平衡;从必要性的视角看,要物合同之设不仅会回应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需求,且它为设计将来可能出现的非传统要物合同留下了余地,甚至某些新的交易形式亦有需求它的空间。我国的要物合同规定应在如上法理的基础上加以修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商业秘密之知识产权保护的一般理论分析
    罗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25-128.  
    摘要1760)      PDF(pc) (432KB)(1121)    收藏
    商业秘密保护立基于秘密性之上,其逻辑基础在于秘密知晓人保守秘密和非秘密知晓人不得非法获取秘密两个层面,秘密性与公开性的矛盾所影响的只是权利的保护范围而不是权利的法律属性,权利保护传统理论方面的差异并不构成将商业秘密排除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之外的充分理由,在利益平衡理论指导下的知识产权法精神、原则和制度框架对商业秘密保护具有优越的理论解释力和强大的制度建构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徘徊在法治边缘的信访——当前信访立法缺陷分析
    肖进中, 姜起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29-132.  
    摘要1860)      PDF(pc) (436KB)(1079)    收藏
    国家权力体系试图用立法来规范信访,但缺乏法治核心精神的信访立法十分被动与混乱,无法实现与正式救济制度的衔接,程序保障的欠缺又使其很难实现权利救济的目的。而要把信访推向法治,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各分散的立法中植入正当法律程序,总体的目标则是制定一部统一的信访立法并保障其正当程序化的运作,而这个目标的达成还依赖权利本位的回归和程序主义的弘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基于承载力和旅游价值分析的森林公园设计——以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杨红, 雷莹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33-136.  
    摘要1865)      PDF(pc) (456KB)(1204)    收藏
    森林公园旅游的发展对旅游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生态造成各种正面负面影响。作为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工具,旅游承载力分析与旅游价值评估是衡量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否和谐统一的重要指标。正确地评价森林公园的价值和环境承受能力,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森林公园高效运营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低碳视角下两型社会旅游产业发展要素重构——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刘韵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37-140.  
    摘要1751)      PDF(pc) (418KB)(947)    收藏
    低碳经济是两型社会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和谐发展的背景下,两型社会的旅游业要实现产业转型,将以低碳技术创新为核心,制度创新为依据,以节能、生态、环保、低排为目标,从意识、技术、资源、品牌上重构两型社会旅游产业发展要素,打造新型产业结构,培养两型社会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和卖点,引领旅游产业乃至其他产业的低碳化和生态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以产学研合作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
    姜正国, 盛正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41-144.  
    摘要1649)      PDF(pc) (436KB)(1101)    收藏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承载主体,在规模扩张、层次升格之后,面临着质量提升的重要任务。学科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大学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大学学科水平的竞争,但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基础薄弱,建设经验不足,新建本科院校只有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在与地方经济社会的互动中稳步促进学科建设,才能避免趋同化,促进特色化,真正提高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教育事实的显现
    莫丽娟, 王永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45-148.  
    摘要1580)      PDF(pc) (463KB)(1120)    收藏
    现象学“面向事实本身”的方法论原则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要求把教育视为一个意义结构和生命历程。教育现象学力图克服传统教育的知识论倾向,通过去蔽揭示存在的本真意义,从而促进人主观精神的生长。现象学所提出的“看教育”是在生活体验中展开的,并通过改变对人的理解方式为教育发展提供新的立足点。现象学从认识论—存在论—实践论的理论演进,彰显了教育事实显现的逻各斯,确立了教育的实践旨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二维视角下湘西民族地区音乐资源的课程价值
    周慧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49-151.  
    摘要1604)      PDF(pc) (393KB)(1198)    收藏
    湘西地区的民歌、舞蹈、器乐、戏剧、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活动是与湘西独特的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从横向维度看,这些音乐资源引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和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从纵向维度看,有助于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丰富和提升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为此,湘西民族民间音乐可为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梁启超的妇女解放思想
    郑永福, 李道永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52-155.  
    摘要1793)      PDF(pc) (483KB)(2041)    收藏
    梁启超揭露女性缠足的危害,发起建立不缠足会;抨击女性不可接受教育的论调,认为女性和男性一样可以接受教育;阐明女性早婚的五大弊端,呼吁晚婚晚育;赞同西方女权主义,主张通过“自动”和“有阶段”两步骤倡导女权,从戒缠足、兴女学、禁早婚、倡女权四方面构建出其妇女解放思想的大致轮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所蕴含的民间思想
    姚莉苹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56-158.  
    摘要1510)      PDF(pc) (447KB)(1021)    收藏
    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既是战争硝烟催生的革命之花,也是湘鄂西地区丰厚的民间文学土壤中滋养出的民间艺术之花,因而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思想。“救星崇拜”意识是红色歌谣里表现的主要民间思想,其在歌谣中首先表现为民众对红军的信赖,把它作为自己救命的靠山;其次是民众对红军领袖的敬仰,视他们为精神支柱;再次在民众心目中救星更多的是一种集体智慧,集体能量、集体形象。此外“均贫富”思想以及生存意志等也是红色歌谣里所表现出的重要的民间思想,红色歌谣,唱出了民众对“打土豪、分田地”政策的衷心拥护之情以及决心不屈不挠跟党走的冲天壮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文化与媒介传播中的虚假认同问题——基于文化研究的多维视角
    徐翔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59-162.  
    摘要1817)      PDF(pc) (467KB)(1219)    收藏
    虚假认同不仅仅局限于外显的、为主体所意识到的表层虚假性,而且具有不为受众所明确意识到时的表征机制与文化后果。虚假认同具有以下多方面的运作机理与理论内涵:社会文化维度的虚假意识与虚假需要,受众主体维度的认知非一致性与内隐态度,媒介传播维度的隐性效果。虚假认同机制具有与伪文化皮肤、虚假意识“教养”、弱效果沉默螺旋等社会文化语境间的现实驱动关联,是我们审视应对当代媒介文化的传播效应与接受问题的重要向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民族博物馆讲解员的素质及规范探讨
    宋才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63-167.  
    摘要1742)      PDF(pc) (524KB)(1048)    收藏
    民族博物馆讲解员要避免“说教式讲解”,逐步做到“因人施讲”。讲解员负有帮助观众实现提升自我的职责。民族博物馆讲解员必须讲究礼仪规范、行为举止规范、讲演的艺术规范,要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塑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手机新媒体的功能承载与发展趋势
    童正茂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68-169.  
    摘要1853)      PDF(pc) (357KB)(1534)    收藏
    作为新媒体,手机在传播方式上取代了传统的直线型传播模式,使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不再清晰;在传播空间上,它实现了移动状态下的传播,使时间和空间的分离不复存在;在媒介功能上,它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功能于一身,满足了语音、文本、视觉等多方面的需求。手机承载着社会意义,象征着身份、时尚,对使用者心理、交流习惯等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将迎来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跨文化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比较
    谭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1): 170-172.  
    摘要2152)      PDF(pc) (372KB)(1808)    收藏
    跨文化心理学主要沿袭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群体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得出更具普适性的心理学理论。文化心理学主要遵循社会人文科学模式,研究文化与人的活动、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它们分别从外在于文化和内在于文化的不同角度阐述了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并将通过建构一种更高级的深层结构,沿着对文化整合思考的理论方向进一步发展,最终将文化真正整合入主流心理学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