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文章信息

    社会治理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我国环境治理政策的研究路径与演变规律分析——基于CNKI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叶娟丽,韩瑞波,王亚茹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438/j.cnki.jdxb.2018.05.010
    2. 适应、干预与城市空间的生产——以浙江温岭C村撤村建居为例
    张丙宣,王蓓娴,华逸婕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438/j.cnki.jdxb.2018.05.011
    3. 主体重构:“新三农”问题治理的路径分析
    项继权,周长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438/j.cnki.jdxb.2017.06.004
    4. 大数据嵌入乡村治理的路径创新
    谭九生,任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438/j.cnki.jdxb.2017.06.005
    6. 公众参与悖论与空间权博弈——重视邻避冲突背后的权利逻辑
    侯光辉,陈通,王颖,姚天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438/j.cnki.jdxb.2017.01.015
    7. 突发性公共安全危机治理中社会参与失效及矫正
    周芳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438/j.cnki.jdxb.2017.01.016
    9. 从市场治理到自主治理:公共资源治理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鲍文涵,张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438/j.cnki.jdxb.2016.06.008
    10. 整体性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适用性分析:一个文献综述
    韩瑞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438/j.cnki.jdxb.2016.06.009
    11. 危机管理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治理
    冉光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438/j.cnki.jdxb.2016.04.005
    12. 不满宣泄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与逻辑
    胡仕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438/j.cnki.jdxb.2016.04.006
    13. 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危机中的社会怨恨情绪研究
    刘建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438/j.cnki.jdxb.2016.04.007
    14. 邻避冲突治理:权利困境及其超越——基于环境公民权视角
    孙旭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438/j.cnki.jdxb.2016.02.011
    15.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中国社会风险治理
    王晓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438/j.cnki.jdxb.2016.02.012
    17. 民族民间宗教问题及其治理研究——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为例
    孙浩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7 (1): 100-106.   DOI: 10.13438/j.cnki.jdxb.2016.01.012
    摘要2176)      PDF(pc) (533KB)(1169)    收藏
    民族民间宗教是学术研究的薄弱部分,也是宗教工作存在的软肋,至今鲜有研究涉及民族民间宗教的治理问题。应将传统的单一管理模式转化为多元治理模式,对民族民间宗教进行准确的社会定位、信仰定位、文化定位、研究定位和治理定位,推动宗教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民族民间宗教治理应基于“国家—社会—市场—民间”四元框架,形成协同参与的现代化宗教治理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警务职能的社会化转移——境外私域警务的发展及对我国警务改革的启示
    胡建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7 (1): 107-113.   DOI: 10.13438/j.cnki.jdxb.2016.01.013
    摘要1778)      PDF(pc) (551KB)(1209)    收藏
    从警务服务的目的、对象和范围来看,警务可以划分为公共警务和私域警务两大类,它们在社会控制体系中处于不同的功能。在现代社会,私域警务已经成为公共警务不可或缺的补充和协作伙伴。在西方,私域警务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契约化间接雇用保安;二是经营者直接成立下设的保卫部门。政府性公共警务供给与市场性私域警务供给并行的二元供给格局,标志着警务职能的社会性转移,这是西方各国警务发展潮流,也是我国警务改革的一个参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公共产品伤害事件治理:研究回顾、关键问题与逻辑框架
    何继新, 付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 (6): 54-63.   DOI: 10.13438/j.cnki.jdxb.2015.06.008
    摘要1748)      PDF(pc) (759KB)(807)    收藏

    公共产品伤害事件治理是维护公共安全与公众利益的重要手段,而如何实现公共产品伤害事件有效治理还需要从多维层面着手。这不仅需要以内涵界定、事件归因、伤害效应和应对措施等为研究对象,还亟须进一步将研究视野延伸至伤害事件的动态演化过程与演化机制、心理传导的路径与调试、公众需求波动规律、伤害评价体系以及治理路径等关键问题识别上,总结和建构公共产品伤害事件治理的综合性逻辑分析框架,以期进一步厘清公共产品伤害事件的内在机理,为公共产品伤害事件有效治理和重建公共产品认可度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武陵山片区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研究——以湖北秭归县“幸福村落”治理模式为例的分析
    谭志松, 陈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 (6): 64-70.   DOI: 10.13438/j.cnki.jdxb.2015.06.009
    摘要1726)      PDF(pc) (576KB)(653)    收藏
    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加速,乡村社会矛盾突出,特别是经济基础较差,发展速度较慢的民族地区和山区农村,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下社会的需要,社会治理改革亟待深入,要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模式,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有机结合,村民自治的主体意识和作用加强,社会安全稳定和谐发展。武陵山片区中的湖北秭归县进行的“幸福村落”建设实践探索,形成了有效的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幸福村落”模式。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当前武陵片区的现状,深入分析、总结、提炼和完善这个模式,对武陵山片区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邻避冲突治理
    刘超, 杨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 (3): 1-6.   DOI: 10.13438/j.cnki.jdxb.2015.03.001
    摘要2109)      PDF(pc) (518KB)(901)    收藏
    当前层出不穷的邻避冲突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为邻避冲突治理提供了基本方法、价值导向和制度平台。目前我国邻避冲突及其治理的突出问题是严重的协商不足,其原因在于协商意识、协商能力以及协商制度不足等。应从树立协商理念、提升协商能力、拓宽协商渠道、丰富协商方式等多方面来寻求以协商民主破解城市邻避冲突治理困局的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我国邻避冲突的生成与化解——基于 “公民性”视角的考察
    谭爽, 胡象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 (3): 7-12.   DOI: 10.13438/j.cnki.jdxb.2015.03.002
    摘要1819)      PDF(pc) (583KB)(904)    收藏
    从2007年厦门px事件至今,我国邻避冲突一直呈上升趋势,给项目建设与社会运行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尽管已尝试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功能性策略以加大防控力度,却仍未能摆脱“上马—反对—停建”的困局。究其原因,现有对策大都聚焦于对政府或企业行为的诟病与矫正,却对冲突中的公民素养与行为缺乏关注与引导。邻避冲突既是公民“主体和权利意识”等“一阶公民性”不断成熟的产物,也暴露出责任感、理性观等“二阶公民性”的不足和“公利精神”、“妥协意识”等三阶公民性的欠缺,有必要从知识、技术、价值等多方面对公民性进行培育,从而为冲突化解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网络谣言的协同治理机制构建: 基础、过程及实现
    谭九生, 杨建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 (2): 27-33.   DOI: 10.13438/j.cnki.jdxb.2015.02.005
    摘要1926)      PDF(pc) (496KB)(969)    收藏
    治理网络谣言,需要构建网络谣言的协同治理机制,而系统理论、社会冲突理论、治理理论为其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协同治理机制应从主体构成、动力机制、合作机制以及支撑机制等方面构建,其实现是各主体要素间相互互动,文化、组织、制度等规则相互建构与内化的完整治理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大数据治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梁芷铭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 (2): 34-41.   DOI: 10.13438/j.cnki.jdxb.2015.02.006
    摘要2659)      PDF(pc) (613KB)(1990)    收藏
    大数据、大数据治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时代的发展深深地“镶嵌”在一起。在大数据治理语境中,国家治理能力发生变迁。在不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借数据挖掘促进国家治理主体多元化,借数据整合实现国家治理主体智能化,借数据分析实现国家治理决策科学化,借数据共享实现国家治理协同化,借数据推送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精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有效防范和处置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突发事件问题研究
    张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 (2): 42-47.   DOI: 10.13438/j.cnki.jdxb.2015.02.007
    摘要1883)      PDF(pc) (539KB)(1355)    收藏
    近年来,信仰宗教的少数民族群体因经济、政治等问题,聚集起来同政府对抗的突发事件频发,所引发的对抗性、破坏性、危害性也在增大。这类事件的发生,既有社会转型期造成的不适应的背景,也有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被触犯,以及宗教内部分歧和敌对势力挑拨的因素。解决措施需要提早规划,事前解决胜于事发解决,这需要政府更多地关注民族宗教因素突发事件的基层一线,提升自身的管治能力,建立有效的防范和处置程序等,方能有效地发挥预警机制的功能,以及应急队伍的部署和处理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运动式政策参与:公民与政府的理性互动——基于广州番禺反焚运动的分析
    龚志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 (1): 50-59.   DOI: 10.13438/j.cnki.jdxb.2015.01.008
    摘要1295)      PDF(pc) (739KB)(1216)    收藏
    从“传统官僚理性”的“控制”逻辑到“工具—价值”理性的“回应”逻辑再到“治理”理性的“合作”逻辑,公共行政理性的变迁推动着公民参与政策空间的理性释放。公民的理性需求内在地区分为“个体理性”、“团体理性”、“公益理性”三个层面。公民参与空间的大小取决于行政理性与公民理性的有效互动,不同的行政理性配置不同的公民理性,会引致不同的政策参与类型。从公民参与的视角看,以“运动式政策参与”为分析概念,广东番禺反焚运动,展现了一种基于公民与政府理性互动的非正式的政策参与过程。应通过理性的认知和引导,提升政府和公民的理性能力,将频繁出现的公民集体行动转变为公民理性的政策参与,而非滑入群体性事件的深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乡村治理变革
    廖业扬, 李丽萍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 (1): 60-65.   DOI: 10.13438/j.cnki.jdxb.2015.01.009
    摘要1468)      PDF(pc) (503KB)(1220)    收藏
    整体性治理范式契合当下中国乡村治理变革的现实需要。借鉴和运用整体性治理有助于推动乡村治理观与治理体制机制的整体性创新与变革,有利于促进乡村治理方式上的整体性转型和民生导向的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整体性治理也为创新乡村社会转型风险治理模式,克服农村社会转型风险治理中的碎片化现象、提高风险治理能力提供可行的治理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凝闭型”政策体制下地方治理的现代化——以公共事件的地方治理为视角
    杨志军, 靳永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 (6): 46-54.   DOI: 10.13438/j.cnki.jdxb.2014.06.008
    摘要1424)      PDF(pc) (659KB)(952)    收藏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依靠地方治理现代化,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地方政府与社会赋权增能双赢发展的过程。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凝闭型”政策体制体现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但也存在两个方面的客观情势:公共事件本身的诉求、影响程度和地方政府的资源与空间直接决定凝闭型政策体制下的政策议程设置;凝闭型政策体制下公共事件的地方治理表现出体制钝化式的被动反应特点。地方治理的本质就是地方性公共权力权威性、市场化、公平公正配置公共资源或公共利益的政策过程。要实现地方治理现代化,就需要坚持制度化分权,将政策体制从“凝闭”转向“开放”,从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运行规则和参与趋势三个方面构建理性与共识并存的新型常态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
    杨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 (6): 55-62.   DOI: 10.13438/j.cnki.jdxb.2014.06.009
    摘要1428)      PDF(pc) (592KB)(1331)    收藏
    中国基层社会的治理模式,自晚清以来就在各种社会力量的推动下发生着剧烈的变动,由此也促使基层权力主体格局在竞相更易的新旧制度演变中此消彼长、渐次递进。从总体上来看,近代以来社会治理模式与基层权力主体的嬗变演进,是经历了从地方权绅—工农群众—参议员—人民代表这样一条清晰的变动格局。与此同时,参与治理的权力主体格局变动,也鲜明地凸显出近代中国的激剧变动在基层社会中的历史映像。不过,回观近代中国的社会治理演进轨迹与基层权力的嬗变,也有值得进一步反思的地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网络公共事件的演化机理及社会协同治理
    谭九生, 任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 (5): 20-27.   DOI: 10.13438/j.cnki.jdxb.2014.05.003
    摘要1269)      PDF(pc) (678KB)(1002)    收藏
    网络公共事件有潜在—萌芽、发生—蔓延、深入—变化和消退—终结四个阶段,四个阶段中的目标、主题、舆论以及主体行为皆不同。以社会协同治理机制应对网络公共事件,首先,确立社会协同治理是一自组织的过程理念;其次,从协同意识、协同目标、组织机构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创造社会协同治理条件;最后,构建利益协调、信息协同、舆情预警、协同机会识别和联动处理等机制,实现对网络公共事件的协同治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及其启示
    何绍辉, 黄海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 (5): 28-33.   DOI: 10.13438/j.cnki.jdxb.2014.05.004
    摘要1292)      PDF(pc) (513KB)(815)    收藏
    毛泽东在领导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社会建设思想。以民生建设为重头,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矛盾化解为重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基层治理为重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基本构架。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要接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启示我们,开展社会建设与治理要高度重视民生建设,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注重化解社会矛盾,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在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开展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机会空间、基层治理与业主诉讼维权
    王恩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 (4): 60-64.   DOI: 10.13438/j.cnki.jdxb.2014.04.009
    摘要1361)      PDF(pc) (535KB)(871)    收藏
    诉讼维权在某些维度上为业主营造了抗争的机会空间:以“合法律性”赋予业主行动“合法性”;为业主不满情绪的宣泄提供了机会;新闻媒体的关注为诉讼增加了“法律量”。但是,在另一些维度上诉讼维权则限制了业主抗争的机会空间:业主诉讼难以获得实质性的胜利;难以产生动员效应和增强群体认同;难以发挥与政府讨价还价的杠杆效应。总之,在当前的政治机会结构和法律机会结构中,诉讼在更具象征意义的维度上为业主营造了抗争的机会空间;在更具实质意义的维度上却没有营造出明显的机会空间。同时,诉讼维权减轻了基层政府的维稳压力,为其提供了一种制度化应对业主维权的方式,从而为城市基层政府的治理创造了机会结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社会泄愤事件中的谣言及其治理
    聂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 (4): 65-70.   DOI: 10.13438/j.cnki.jdxb.2014.04.010
    摘要1242)      PDF(pc) (574KB)(1039)    收藏
    谣言是一种虚假的信息。在社会泄愤事件中,谣言填补了因权威信息缺失而造成的信息真空、谣言的刺激性和离奇性满足了受传者精神需求,谣言歪曲了事实真相,产生了轰动效应,催生了群体性思维和非理性行为的发生,助推了社会泄愤事件的发生、升级和蔓延。为了防止谣言的传播,必须及时有效地公开信息,增加制度化利益表达的供给渠道,提高表达的效率,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升民众的政治认同,同时,依法对谣言违法犯罪进行打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流动轨迹及趋势
    姜力, 李玉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 (3): 29-34.   DOI: 10.13438/j.cnki.jdxb.2014.03.005
    摘要1901)      PDF(pc) (486KB)(1093)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职业视角下的传统职业阶层和新兴职业阶层,还是社会地位视角下的强势阶层、弱势阶层和中间阶层,都在频繁地流动。从职业视角看,主要由公有制领域流向非公有制领域,由第一产业流向第二、第三产业;未来一个时期,有的职业阶层将缩小乃至消失,有的职业阶层还将继续扩张。从社会地位视角看,阶层流动既存在阶层成员在不同地位阶层间和同一地位阶层内的个体性流动,也存在着阶层整体的地位流动;未来一个时期,弱势阶层和中间阶层成员的水平流动将是社会流动的主流,强势阶层与弱势阶层间的社会地位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我国新型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财产的处理
    孟永恒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 (3): 35-40.   DOI: 10.13438/j.cnki.jdxb.2014.03.006
    摘要1644)      PDF(pc) (552KB)(920)    收藏
    传统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因权力的要素渗透其中而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了新型黑社会性质组织。此类组织以“正当权力”为支持,“合法企业”为实体,非法运营为本质,使组织的“合法经济”实力得到空前提高,带有直接违法性的“黑色经济”比重下降,组织行为暴力色彩淡化。但其本质未变,相反,当权力介入后,此类组织不但有能力在更大范围内扭曲市场、扰乱治安,而且还有能力持续侵蚀国家政权的健康肌体,从社会安全问题演变为国家安全问题。因此,学界需要以“权力”和“财产”特征为主线,在犯罪学领域展开新的实证研究,在刑法领域展开新的规范性探索以积极应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基于生产力调节的收入分配改革新路径
    刘士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 (3): 41-44.   DOI: 10.13438/j.cnki.jdxb.2014.03.007
    摘要1303)      PDF(pc) (427KB)(745)    收藏
    当前我国以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为收入分配调节的主要手段,还可以拓宽思路、增用新的政策措施。财富生产是收入增加的根本前提,应着力于提升低收入人群的财富生产能力。向低收入人群针对性提供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扶持、公平分配保障,并与制约公权力、社会保障、财税调节等措施协同作用,使低收入人群提高财富生产力、创造更多财富、收入增加,才能更有效解决收入差距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转型期我国社会稳定风险的防范与治理
    化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 (1): 69-75.   DOI: 10.13438/j.cnki.jdxb.2014.01.011
    摘要1505)      PDF(pc) (550KB)(898)    收藏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社会的流动性、开放性和多元性赋予了社会稳定风险的动态性、活跃性与复杂性。社会稳定风险的防范与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整体性、预见性和法治化的基础上,突破“制度供给不足”和“制度化僵化”的掣肘。以完善利益诉求与协调机制为支点,强化风险源的鉴识、预警、评估和保障机制建设,编织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融合的“三位一体”安全网,是确保社会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网络谣言刑法治理的基本立场
    陈小彪, 佘杰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 (1): 76-83.   DOI: 10.13438/j.cnki.jdxb.2014.01.012
    摘要1655)      PDF(pc) (615KB)(1306)    收藏
    频繁发生的网络谣言给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带来了严重损害。然而,在作为宪法权利的言论自由面前,启动刑法规制网络谣言需要以保障宪法权利言论自由为指导,避免打击民众表达内心声音的意愿。面对不同的网络谣言,刑法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理限度,以落实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网络谣言本质的虚假性和网络谣言变质的真实性,需要我们考察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散布的消息是谣言,而网络谣言表达方式的多样性,需要我们证明行为人散布的消息确为网络谣言,如此才能做到主客观相统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