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基础、历史进程及实践转向
    杜玉华, 王晓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3): 14-20.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3.002
    摘要2672)      PDF(pc) (693KB)(428)    收藏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理论、历史和实践相统一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重构、现代化创造人类社会新文明、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现代化旨在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等思想观点,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了“工业化”的现代化目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将现代化目标由“工业化”拓展到“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新时期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新时代正式形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主要实现了从外在拉动型到自觉内生型、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从单一低度发展到全面高度发展的实践转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及其深刻启示
    汤建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 (1): 1-8.   DOI: 10.13438/j.cnki.jdxb.2023.01.001
    摘要2458)      PDF(pc) (685KB)(303)    收藏
    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指引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指引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指引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伟大理论创新的历史深刻启示我们,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应始终胸怀天下,强化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在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守正与创新的统一、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统一过程中,自信自立把握和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由此才能在两种主义、两种制度的历史演进与竞争中赢得社会主义光明的未来与前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理论的百年透视
    周湘莲, 陈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 (6): 18-24.   DOI: 10.13438/j.cnki.jdxb.2021.06.002
    摘要2002)      PDF(pc) (676KB)(293)    收藏
    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相伴相生,其奠基于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理论资源,随着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历史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在百年实践中,党准确把握“生命线”理论的基本原则,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与人民性相结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基层政府农业政策执行悖论与应对之策——基于“模糊-冲突”模型的分析
    黄建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116-124.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13
    摘要1744)      PDF(pc) (779KB)(236)    收藏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各项农业政策在农村落地开花。然而政策文本制度与现实执行层面存在巨大反差,出现了冷热两重天的政策执行悖论:一方面是基层政府各项农业政策执行得热火朝天,另一方面是农民等基层政策参与者对农业政策执行的冷静观望甚至漠不关心。以理查德·马特兰德的模糊-冲突模型为分析框架,分析W县Q镇农业政策执行过程,探讨科层制结构下的行政性执行、政治锦标赛下的政治性执行、积极惯性下的实验性执行、亚瘫痪状态下的象征性执行,发现:在模糊性较低的自上而下执行路径中,基层政府面对层级压力和政绩考核,一般通过树立样板的典型性执行和扶植精英的替代性执行来完成政策目标;而在模糊性较高的自下而上执行路径中,基层政策目标群体因为参与感和主动权的缺失,最终通过各种形式主义来消极应付性执行和机械象征性执行。此研究进一步解释了农业政策执行悖论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资源整合、利益均衡、农民参与、多元联动等提升基层政府农业政策执行效果的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四重维度
    汪金国, 令小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 (5): 1-13.   DOI: 10.13438/j.cnki.jdxb.2021.05.001
    摘要1626)      PDF(pc) (862KB)(388)    收藏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立党之本、兴党之魂、强党之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过程中蕴含着历史生成、文化孕育、实践锤炼和价值塑造四重维度。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养成并长期坚持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是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精神“红线”。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和精神成果,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会通融合及精神价值的高度表征。伟大建党精神贯彻在党的长期奋斗历程中,推动了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伟大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深沉、澎湃、持久的精神力量。伟大建党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点和原点,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精神血脉的赓续传承和发扬光大。不忘初心、践行使命,伟大建党精神奏响了时代发展最强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党、全社会不懈奋斗的精神源泉和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新中国劳动关系演变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启示
    李晗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 (5): 105-112.   DOI: 10.13438/j.cnki.jdxb.2021.05.012
    摘要1490)      PDF(pc) (745KB)(439)    收藏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每一次变革与发展都深刻影响着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演变也呈现出一定的历史规律。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的变更始终是劳动关系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劳动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始终是劳动关系演变中的决定力量,劳资关系从对立对抗走向互利共生是其发展的基本走向,劳动关系主体诉求的多元化是其演变中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者的价值创造能力以激发劳动者主体作用,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处理好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充分发挥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是新中国劳动关系演变的历史实践所带给我们的现实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冯兵, 赵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4): 63-71.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4.008
    摘要1412)      PDF(pc) (734KB)(223)    收藏
    劳动思想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劳动伦理是劳动思想的重要内核。马克思主义劳动伦理思想经历了奠基、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奠基阶段的发轫之作。其中所蕴含的劳动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劳动本身应是劳动者的内在需要,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自由生命的体现;劳动过程应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劳动结果要体现公平性、彰显劳动和劳动者的尊严与价值等。深入挖掘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含的劳动伦理思想,并以此实现“人之为人”劳动伦理的现代转向,对明晰劳动者主体地位、反思劳动道德失范现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镜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演化规律及防控策略
    王林平, 高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4): 96-107.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4.011
    摘要1349)      PDF(pc) (1376KB)(282)    收藏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不仅是公众感知社会风险的自我表达,也是公众风险应对行为的重要参照。突发事件发生后,网络舆情风险演化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规律:萌发期呈现出舆情风险突变规律式演化;扩散期呈现出舆情风险涟漪效应式演化;高涨期呈现出舆情风险共振规律式演化;消退期呈现出舆情风险耗散规律式演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演化的生成动因是固有因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社会隐性风险与舆情风险相叠加、公众感知风险增加舆情变换风险、网络环境失衡加速舆情风险扩散、公共管理风险导致舆情风险反复。为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应强化舆情风险沟通理念与防控意识,完善舆情风险防控法律保障体系,构建舆情风险防控常态长效机制,提高舆情风险防控技术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属性与风险及其应对
    刘建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6): 62-69.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6.007
    摘要1228)      PDF(pc) (720KB)(348)    收藏
    作为引领和驱动未来世界颠覆性技术发展的人工智能,具有数据霸权、文化软实力和价值形塑等意识形态属性。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等实践中,在意识形态领域不可避免产生政治引领力下降、思想凝聚力弱化、道德指向力失落和法律规制力失效等风险问题。警惕技术拜物教以及资本逻辑操控下的意识形态风险,确立主流意识形态在智能技术应用中的话语权,建立智能推送与公共责任动态平衡的调节器、建构人工智能的道德“护城河”、筑牢人工智能的“法律网”,是有效应对人工智能意识形态风险、彰显技术优势的应然举措,也是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我国反垄断法安全港规则的构建
    李国海, 王伊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60-71.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08
    摘要1175)      PDF(pc) (795KB)(325)    收藏
    反垄断法安全港规则在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地区)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实践,其中的根本动因是反垄断法的普遍适用性和其规制对象的复杂性之间存在冲突,立法者和执法者需要引入合适工具来予以平衡。安全港规则与反垄断法上的合理原则、豁免制度及适用除外制度既存在密切联系,也存在显著区别。在内容上,由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对市场竞争的危害性较大,反垄断法安全港规则不适用该类行为;在适用条件上,以市场份额要件为积极要件,并排除严重限制市场竞争行为的适用。反垄断法上的安全港规则可被划分为合法性推定与豁免推定两种运行模式。我国学术界针对反垄断法引入安全港规则存在一些质疑,但这些质疑是可以化解的。我国反垄断实践中已对该规则进行了初步探索,为该规则的构建积累了初步经验。我国有必要在立法中引入安全港规则。引入时应把握以下几点:排除横向垄断协议、转售价格维持协议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严重损害市场竞争行为的适用;采取市场份额标准为主、替代性标准为补充的安全港标准;坚持差异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协调的原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双元学习关系、平衡及绩效研究综述
    曹兴, 金妍希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66-77.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07
    摘要1167)      PDF(pc) (742KB)(205)    收藏
    双元学习作为企业获取和创新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对双元学习的研究,从双元学习的内涵与关系、双元学习平衡的实现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双元学习的绩效效果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现有研究在研究的层次、维度、视角和方法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入。未来应开展多层次与跨层次的双元学习研究,加强不同理论视角的结合,整合各领域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双元学习内涵与关系的独特性;重视从动态研究视角,深挖影响双元学习平衡的不同层面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提高对情境因素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探讨双元学习平衡的实现路径;拓展组织绩效维度,开展双元学习影响组织绩效的权变因素研究,剖析不同条件下双元学习对不同绩效影响的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人类文明新形态:出场逻辑与立体呈现
    杨振闻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1-8.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01
    摘要1138)      PDF(pc) (725KB)(252)    收藏
    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不是突兀出场的,而是三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理论逻辑看,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当代运用;从历史逻辑看,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规律性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现;从现实逻辑看,是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内生出来的新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呈现出多维立体表现形态:第一,本质形态是人类文明的中国版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第二,总体形态是“五位一体”的整体文明;第三,道路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生出来的文明;第四,价值形态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双重重要意义:从理论上看,这一理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发展进步对于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是以“中国话语”“中国声音”阐述中国方案的标识性概念,掌握了关于人类文明走向的话语权;从实践上看,新形态的创造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而且变得更强大的中国正在并将继续深刻影响世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从“九龙治水”到“一龙治水”?——水环境跨部门协同治理的审视与反思
    颜海娜, 刘泽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43-56.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05
    摘要1130)      PDF(pc) (782KB)(134)    收藏
    河长制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环境治理创新制度,是中国水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个缩影,其通过结构、程序以及技术三个维度的协同设计与运转,共同促进水环境的跨部门协同治理,进而推动“九龙治水”走向“一龙治水”。河长制通过结构性协同实现了治水权威的有效整合与配置,通过程序性协同细节的完善为治水权威流动提供了保障,通过技术性协同为治水权威提供了“智慧”,但这种权威高度依赖且政治动员色彩浓厚的协同模式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重结构性协同,轻程序性协同”“人治属性排斥技术理性”等问题,由此引发对“职责分工明晰与跨部门协同治理”“结构性协同与程序性协同”“技术赋能与技术缚能”等关系的深层次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思考(笔谈)
    李德显, 李颖芳, 翁伟斌, 陈恩伦, 倪静, 房广顺, 李若晴, 祁占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 (6): 1-17.   DOI: 10.13438/j.cnki.jdxb.2021.06.001
    摘要1130)      PDF(pc) (946KB)(338)    收藏
    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质量教育是经济社会优质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的核心要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当下,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将会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其本身也将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话题。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来培养。新时代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发展使命与责任。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国家相继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等政策性文件,均对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诸多期许。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政策旨意,需要站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去总体把握与综合理解其核心要义,学会解剖整体、明晰病灶、对症下药、辨证施治,不断适应发展的新要求,找准职业教育发展的定位。
    本期特推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思考”笔谈,旨在探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真内涵与内在逻辑,为我国职业教育实现提质培优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些许启示。
    笔谈中《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一文,从宏观理论的角度深入论证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人才培养逻辑、院校发展逻辑与体系支撑逻辑。同时,该文还强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即实现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机制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根本在于改变传统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方式和行为策略,使其更适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教育督导制度: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文,关注教育督导制度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在分析职业院校教育督导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确立符合“督导改革意见”精神的教育督导取向、改革与完善督导方法、提升督导队伍专业性、构建教育督导的信息化平台等完善职业院校教育督导制度的可行路径。《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基础》一文,从结构二重性原理的角度,把职业教育与各社会子系统视为“多重复合”的“跨社会系统”,把这种凸显于社会总体的“关系性系统”视为支配体系加以考察,论证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大场域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社会经济转型与职业教育能动同构、社会人口转型扩展职业教育职能边界以及社会文化心理重构职业教育意义视界,应成为在制约中探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能动路向。《创新职业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新时代要义》从微观的人才培养视角论证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义,即形塑职业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多维价值关系、提升职业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以及建立职业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多元评价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路径选择》一文,结合国家的政策性文件,分别从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转型、职业教育与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职业教育与技能社会以及职业教育与民族复兴等维度论证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具体路径。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与内涵式发展的“行动律令”,是职业教育场域形成的自生自发的发展秩序,需要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领下,着眼重点和难点,推动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笔谈5篇文章旨在从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侧面提出问题,引出话题供学者们讨论与批评,希冀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三个维度及其价值
    王雨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5): 18-28.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5.003
    摘要1074)      PDF(pc) (785KB)(216)    收藏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包括文化心理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和大众文化批判三个维度。文化心理批判维度主要是在坚持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的基础上,援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极权人格、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文化心理根源展开分析,探索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中介机制;技术理性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启蒙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本质与缺陷,探讨了科学技术在当代西方社会异化使用的哲学世界观基础与现实根源,强调科学技术已经沦为一种控制和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工具;大众文化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不仅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统治方式的变化,而且反驳了资产阶级学者所宣称的西方社会是一个物质丰裕、无矛盾的理想社会的观点,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不过其危机的表现形式已经从古典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危机或者转化为社会发展日益总体化和个人自由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或者转化为合法性危机,因而西方社会仍然存在着革命的可能性。革命的前提就是通过对当代西方社会采取“大拒绝”的革命方略,并通过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政治意识和革命意识。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价值在于把唯物史观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统治方式的新变化和革命的可能途径。其理论的弱点在于不能把经济批判、政治批判、文化意识形态批判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为在寻求西方人自由和解放的现实途径上的浪漫主义和乌托邦色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文学意象、景观叙事与文化重塑——沈从文《边城》与湘西边城互构的考察
    刘安全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 (5): 124-131.   DOI: 10.13438/j.cnki.jdxb.2021.05.014
    摘要1068)      PDF(pc) (846KB)(389)    收藏
    景观是由实体环境与文化意义交互作用而生发和演进的叙事系统。湘西边城通过命名、造景和解说等叙事策略关联沈从文的文学作品《边城》,实现景观的历史背景、文学幻景与旅游实景的叠合,以唤醒记忆的特殊方式凸显地域特色,进行文化传承、意义表达和价值重构。边城文化在景观制作、关联记忆、审美体验和景观认同等文景同构过程中得以重塑。湘西边城景观内涵经过历史、文学和现实生计等方式得以重新定义和解说,实现从民族传统小镇向现代特色旅游名镇的转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三维审思:逻辑起点·现实基点·思想源点
    黄传球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 (4): 28-34.   DOI: 10.13438/j.cnki.jdxb.2021.04.004
    摘要1059)      PDF(pc) (678KB)(248)    收藏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积极反思人类生存现状的基础之上,对世界未来发展形态的一种前瞻性擘画。总体观之,作为“类”存在的人的主体自觉以及马克思主义“类”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逻辑基点, 现代“人类交往”方式的演进与普遍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现实基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思想源点。逻辑起点、现实基点与思想源点共同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生成之源,对其系统、深入的阐释与审思则是我们学习、领悟、实践这一伟大构想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新时代中国特色党建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郑吉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 (4): 50-61.   DOI: 10.13438/j.cnki.jdxb.2021.04.007
    摘要1054)      PDF(pc) (810KB)(259)    收藏
    党建话语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而提升其吸引力、感染力、表达力、传播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于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新时代中国特色党建话语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丰富的理论滋养、充足的实践探索、明确的时代需要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党建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历史经验和现实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党建话语的构建因而成为可能。新时代中国特色党建话语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性工作,必须坚定话语立场、更新话语内容、创新话语表达、推动话语传播、优化话语评价,解决好“为谁说话”“说什么”“怎么说”“说话效果如何”“如何评价”等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破解全球治理失灵难题的必由之路
    储德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3): 105-112.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3.012
    摘要1029)      PDF(pc) (734KB)(194)    收藏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价值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全球性风险日益增多和全球治理日益陷入失灵困境双重压力之下的理论自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球治理理论及其实践的发展历程、宝贵经验大跨度回顾总结的科学性和创造性结论,蕴涵着广阔的历史背景、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博大的中国智慧。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实现对民族国家主权意识的超越,破解强权国家主权意识日益膨胀难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融合传统规则治理和关系治理,提升全球治理效能;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民族国家主权平等为基础推动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新体制的形成,为全球治理走出失灵困境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中国共产党制度领导力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基于共容性组织视角的分析
    丁辉侠, 李仁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 (4): 11-19.   DOI: 10.13438/j.cnki.jdxb.2021.04.002
    摘要1027)      PDF(pc) (770KB)(198)    收藏
    制度领导力是一个组织将其战略目标与核心价值观融入组织制度之中,让制度引导并规范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和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伟大愿景融入到党和国家治理的基本制度之中,体现出强大的制度领导力。作为一个典型的共容性组织,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形成了共容利益。在共容利益的形成、维护与巩固的各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党和国家重要的制度变迁坚定不移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人民群众福利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民主集中制和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制度领导力发展的基本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哲学意蕴和实践逻辑
    叶钦, 肖映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26-34.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03
    摘要1008)      PDF(pc) (756KB)(188)    收藏
    在建党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具体实践不断进行守正创新,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作为我们党的一贯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把牢记初心使命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属性,在不断应对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和完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意识具有关心百姓的积极因素,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传承中国传统民本意识,体现在重视人民利益,强调德治的民心作用和注重法治思想的人民性等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深刻把握新时代的实践逻辑,接续发展了以往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为积极回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改善全球治理及抗击新冠疫情等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指导,赋予全新时代内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价值意涵·核心诉求·实践指向
    郭子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 (5): 154-160.   DOI: 10.13438/j.cnki.jdxb.2021.05.018
    摘要988)      PDF(pc) (740KB)(221)    收藏
    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揭示了科技创新既能改善中国人民社会生活水平、解决民生问题,也能帮助中国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更能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在多领域实现自主创新,同时通过“非对称”赶超战略和人才重点培养战略在部分领域向“领跑”转变,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科研合作,共同构建国家安全格局。应当在体制机制方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市场方面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弘扬和培育优秀企业家精神,在推进科技创新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感;在外交方面将国际科技合作纳入国家总体外交,开放创新,提升中国科技竞争话语权,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数字治理的发展逻辑解析
    樊博, 王妍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 (4): 89-96.   DOI: 10.13438/j.cnki.jdxb.2021.04.011
    摘要971)      PDF(pc) (723KB)(290)    收藏
    信息化是推动政府转变治理方式的核心力量。我国政务信息化经历了电子政务、数字政府、数据治理以及数字治理等阶段的发展。目前,数字治理是我国政府推进社会治理的核心模式。基于数字治理的发展脉络及其基本内涵,当前的数字治理主要涵盖三种核心任务与发展逻辑,即“互联网+政务”“大数据治理”和“大数据决策”。结合上海市“一网通办”与“一网统管”实践,“互联网+政务”又可以分为“互联网+政务服务”与“互联网+城市治理”两个方面。这些核心任务中,“互联网+政务”强调服务导向、多元协作、数据处理与平台共享,“大数据决策”关注整合数据的科学价值与决策依据;二者联系的纽带为“大数据治理”,且分别驱动不同的大数据治理模式。尽管目前我国大数据治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但数字化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治理与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在未来,数字治理将逐步向“智慧治理”或“智能治理”转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从消除贫困到共同富裕:《贝弗里奇报告》80年
    高和荣, 汤珍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6): 12-18.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6.002
    摘要970)      PDF(pc) (749KB)(258)    收藏
    1942年发表的《贝弗里奇报告》试图解决英国社会的就业不足与贫困等问题。《贝弗里奇报告》的出台是英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它深受现代自由主义思潮以及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该报告的发表推动福利国家在英国的实现,对欧美乃至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福利建设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贝弗里奇报告》本身蕴含着充分就业与福利供给互为因果、循环论证的矛盾,使得充分就业只是一种乌托邦,贫困、愚昧及无知等问题无法真正解决。克服对《贝弗里奇报告》的迷思,需要回归到福利乃至国家的社会性质,从共同富裕的高度探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贫困等问题的关系,将实现充分就业、摆脱贫困置于共同富裕这一战略目标下,在普及教育基础上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彻底解决充分就业与福利获得的矛盾、经济发展与贫困长存的矛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抖音“美好生活”的修辞逻辑与审美价值悖论——文化符号学的分析
    葛瑞应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145-151.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15
    摘要966)      PDF(pc) (777KB)(213)    收藏
    短视频因具有“随物赋形”的形式韧性而风靡。抖音广告语“抖音,记录美好生活”中的“美好”,不仅能使抖音以一种不庄不谐的面貌长久处于审美安全区内,而且具有稀释品味的能力。“美好”无限延展的审美框架使其内容具有很强的弹性,这让受众很难从雅俗上定性抖音,抖音借此策略获得了社会、文化、经济等多重效益。抖音将人声、节奏等趋向极致悦耳的乐音与相应的场景、图像、文字、评论等合力构成联觉定调媒介,悄然地改变着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的方式。隶属于经济场域的抖音短视频在“美好惊奇感”愉悦原则的引导下,规避了高精力审美投入,使受众心智的运行一直处于最小能量状态,它凭借培育一双双“好奇之眼”完成对“美好”的即时消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网络丧文化视角下青少年负面情绪表达及意识形态隐忧
    燕道成, 李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3): 46-54.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3.006
    摘要948)      PDF(pc) (2640KB)(169)    收藏
    网络丧文化是折射当代青少年心态和境遇的一面镜子,其中裹挟的负面情绪是网络时代值得关切的传播症候。网络负面情绪的兴起,是阶层固化导致的生存困境和时代变迁带来的社交孤独而引发的一场亚文化实践。在媒介技术的加持下,这场亚文化实践最终演变为情绪宣泄和自我满足的生活标签与符号意义。网络负面情绪呈现出颓废、迷茫、无病呻吟与多愁善感的叙事风格特征,具有三种现实意义:从个体角度,它是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的确认工具;从文化角度,它传递出对现实生活和主流文化的温柔抵抗;从经济角度,风格的实质是让受众沦为“数字劳工”,自由地、无偿地为商家提供“数字商品”并沉浸其中。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青少年负面情绪的过度传播潜藏着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意识形态隐忧,通过外部涵化与主体自律等措施可以化解青少年网络丧文化的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乡村治理中的体制性空转——基层形式主义的成因与破解
    桂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107-115.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12
    摘要944)      PDF(pc) (728KB)(234)    收藏
    基层形式主义成为困扰乡村工作的顽疾。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工作遵循“事本主义”逻辑,国家在基层领域以有限的形态存在,基层具备内生秩序生成能力,形成诸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矛盾化解方法。近年来,随着“三农”工作的总体形势变化,基层工作越来越大程度地纳入到国家统一治理的范畴,乡村治理活动的制度外空间被压缩,乡村治理逐步进入到体制化管理。乡村治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一方面消除了体制外运作的不规范现象,同时也带来了基层形式主义弊病。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不是要回到传统治理方式,而是要寻求乡村治理体制与乡村治理需求的再次匹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出场·概念真意·伦理底蕴
    朱碧波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 (5): 113-123.   DOI: 10.13438/j.cnki.jdxb.2021.05.013
    摘要909)      PDF(pc) (854KB)(179)    收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出场是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双重冲击之下的理论自觉。它既是针对中华民族结构性张力和民族事务日趋繁复的靶向医治,又是拯救自由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乏力的话语创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表述,并不是“中华民族”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简单变形,而是有着自我丰富的理论面相和伦理意蕴。“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潜藏着中华民族共有的历史记忆、共同的目标诉求、共生的群体心态、共享的公民身份、共通的文明体认等多重意蕴。“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以“中华民族”和“共同体”复合而成的偏正结构,彰显中华民族建构的伦理指涉,即公益政治优先于权利政治、共和主义优先于多元文化主义、大我忠诚优先于小我关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文明吸收中的他国化创新与叛逆——《五卷书》的异域流传与变异
    曹顺庆, 胡钊颖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 (5): 132-138.   DOI: 10.13438/j.cnki.jdxb.2021.05.015
    摘要895)      PDF(pc) (780KB)(216)    收藏
    印度寓言故事集《五卷书》以它出色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以阿拉伯译本《卡里来和笛木乃》《一千零一夜》及印度教、佛教为载体,《五卷书》辗转流传到亚洲、欧洲的多个国家,译本数量仅次于基督教的《新约》《旧约》。在东方与东方、东方与西方的文明交流中,《五卷书》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世界文学的发展贡献了卓越力量。由于社会风情、民族性格、宗教信仰和翻译者风格等差异,以及时代跨度、文化过滤与文化误读等因素,《五卷书》在各国形成了“创造性叛逆”的变异,甚至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方式上的改变,即发生文学他国化变化。变异现象发生于文明交流活动的始终,根本上还是要通过对异质文明的比较推进到异质文明的交汇上来,以开放、多元、包容的眼光看待各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探索其中的本质规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党内监督百年实践:历史嬗变与行动趋向——基于国家治理视角
    李景平, 曹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 (4): 1-10.   DOI: 10.13438/j.cnki.jdxb.2021.04.001
    摘要876)      PDF(pc) (767KB)(255)    收藏
    自觉而强大的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秘钥”,党内监督为此提供了可靠路径。党内监督百年实践满载着党救国建国治国的初心使命与奋斗足迹。历经百年,党内监督逐步实现体系化、战略化发展,为规范与引导领导干部“公权力”运用等作出贡献。继往开来,未来党内监督应坚持以党内治理引领国家治理的绩效目标,以历史经验为启迪、以现实诉求为依据,按照“全覆盖”“法治化”“协调化”以及“技术化”的路向发展,不断提升监督效能,通过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支撑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突发事件舆论中的情绪极性与传染模式:社会网络分析视角
    乔玉为, 钟智锦, 许小可, 曹仁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 (6): 131-142.   DOI: 10.13438/j.cnki.jdxb.2021.06.014
    摘要865)      PDF(pc) (1321KB)(260)    收藏
    互联网在公共领域的渗透日渐深入,局部或者单一的突发事件由于社交媒体的介入往往会延伸至公共空间,成为公众广泛关注、参与的公共议题。社交媒体用户的情绪积累与传染可能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判断社交媒体舆论中的情绪类型,分析情绪传播特征继而验证影响情绪传染的因素变得十分重要。以“昆山反杀案”为切入口,运用情绪挖掘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突发事件舆论中的网络情绪进行粗、细粒度识别和网络模体、级联深度分析。研究发现,在微博场域中,“昆山反杀案”舆论的情绪化倾向明显,情绪分布以“好”的情绪最为显著;情绪传染路径以广播式传播为主,情绪传染呈现明显趋同性特征。事件发展态势与情绪极性均为情绪传染的相关因素,而随着级联深度的增加和讨论的深入,情绪逐渐趋于理性,显示了微博舆论场的“自我净化”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变迁
    吴光芸, 周芷馨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 (6): 45-57.   DOI: 10.13438/j.cnki.jdxb.2021.06.005
    摘要846)      PDF(pc) (977KB)(231)    收藏
    间断-平衡理论被西方学者广泛用来研究政策制定和政策变迁模式,分析政策变迁长期渐进平衡与短期间断突变的糅合。运用此理论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变迁,发现其历经政策平衡期(1978—1985)—政策间断期(1986—1999)—政策平衡期(2000—2005)—政策间断期(2006—2012)—政策平衡期(2013年至今)五个阶段,呈现出明显的间断式平衡发展脉络。在我国稳定的政治制度与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双重基础之上,宏观政治领导人的更替、社会舆论的影响、焦点的未成年人案件和“局外人”动员成为决策系统注意力转移的触发因素,政策图景的变化、注意力的转移和政策制定者的路径依赖均能有效推动政策垄断的建立与崩溃,最终形成未成年人保护政策的间断式平衡变迁。间断-平衡理论解释中国公共政策问题还存在理论局限,应合理修正,从而使之更有效解释中国公共政策变迁规律与动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创造及时代超越性
    李建森, 翟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3): 21-30.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3.003
    摘要844)      PDF(pc) (815KB)(147)    收藏
    西方资本主义生态现代化之路向是以全球性生态空间修复策略、时间修复策略掺杂生态霸权主义谋划而展现自身的生态叙事合法性的。它所证成的合理性,实质上不过是资本逻辑的生态隐性呈现及非正义剥夺。拒斥“资本丛林”成为新的生态文明创造的基本方向。从实践的生态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价值论出发,以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鹄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创造构筑了一个“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共同体”逐次展开的新路径。它摒弃人与自然对立关系的思维模式,建构了作为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生态主体性,塑造了以总体性环境正义为特征的伦理样态,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态空间生产的时代超越。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创造的包容性与发展性为其能持续引领全球生态文明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智能互联与数据记忆——论一种技术拜物教的产生
    黄在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 (5): 146-153.   DOI: 10.13438/j.cnki.jdxb.2021.05.017
    摘要839)      PDF(pc) (743KB)(214)    收藏
    基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诞生的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使人们将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理解为一切具体的事物表现,而不是整体物质生产关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今,一种基于数字经济时代物联网技术应用场景的新拜物教正在形成。这种技术拜物教促使人们习惯于将企业通过智能设备采集和使用个人数据的行为理解为一种仅在商业上个人隐私被侵犯的法律问题,而忽略其背后资本利用具体的技术设备和服务融入智能生活的产业真相:资本通过将用户的在线活动数据化,并产生“剩余数据”用于推动数据和技术的资本化运营。日常生活中的工具理性与实证主义的认识观进一步固化这种技术拜物教对人们的影响,智能互联的技术体验也让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符码化。要批判这种技术拜物教,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直面由它带来的现实问题并深度考察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关系,以警惕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政府主导型农村互助养老:衍生逻辑·实践框架·路径取向
    何晖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 (4): 69-79.   DOI: 10.13438/j.cnki.jdxb.2021.04.009
    摘要839)      PDF(pc) (824KB)(191)    收藏
    农村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养老模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政府在这一过程担当了主要推动角色。目前学界对于政府主导型农村互助养老及其产生原因与实践框架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政府主导型互助养老的衍生呈现出自身的逻辑理路,以X县的典型个案为例,在实践中表现为目标取向多维、主体多元参与、结构多层次的实践框架。为有效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家庭功能式微、社会经济转型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农村养老困境,应科学界定政府在农村互助养老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面向老年人需求的互助养老政策体系、加大政府主导型农村互助养老供给机制创新,丰富政府主导型互助养老的服务内容和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张载“参两”说及其与“太极”之关系
    邓辉, 王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2): 32-40.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2.005
    摘要835)      PDF(pc) (782KB)(153)    收藏
    《正蒙》中有《参两》篇,先儒与时贤对“参”的音义理解意见不一,或读解为“参”或读解为“叁”。其实,张载“参两”之说先见于《横渠易说》,后备于《正蒙》。从文本疏通和义理阐释两个方面对《横渠易说》中相关条目进行分析可知:“参两”非单以数论,而当合以象言,描述的是现实世界活泼泼的生命,应读为“参”而非“叁”;相应,《正蒙》中应为《参两》而非《叁两》,“参两”在更深层次的内涵上是穷理尽性,与“太极”密不可分。“参”虽包含“叁”之义,实则意蕴更丰富,并具参合之义,生动具体描述了太极之道的一与两合为叁以及参合化生之义。即是说,张载的“太极”一物而兼有乾坤两体,在太虚之气的场域下,本质上“太极”是气化生生流行不息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图景。“太极”与“参两”的关系为“参”是“太极”气化生生表现样态的定性,“两”是“太极”气化生生的动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数据交易流通的三元治理:技术、标准与法律
    许可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3 (1): 96-105.   DOI: 10.13438/j.cnki.jdxb.2022.01.010
    摘要823)      PDF(pc) (800KB)(220)    收藏
    数据交易流通事关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大局,但其法律意蕴尚未明确,实践痼疾有待梳理,整体制度亦付之阙如。双方或多方之间对数据控制权的自愿转移与分享,使得数据交易流通主要体现为“数据共享”与“数据再利用”,而非“数据转让”。数据交易流通面临技术、标准、法律三大困境,作为优先机制的技术、作为转介机制的标准与作为底线机制的法律共同构成回应挑战的三元治理体系,并藉此奠定了数据要素市场中数据治理的基础架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跨文化视域下全人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胡潇译, 张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 (4): 116-122.   DOI: 10.13438/j.cnki.jdxb.2021.04.014
    摘要817)      PDF(pc) (673KB)(197)    收藏
    全人教育就是要培养博雅通达、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即所谓“全人”。全人教育是一种跨文化的人才观,是西方全才教育观与中国通才教育观碰撞与交融的结果。全人教育的哲学思想强调人的整体发展与相互联系,且依据超人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有巨大发展潜能可挖掘。全人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教育准则通过寓全人教育的价值于有意义生命之中。语言教育学家李筱菊在实践中结合人本主义与东方哲学智慧,从跨文化视域诠释了全人教育,并落实到辩证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全人发展的语言教育观三个方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习近平关于坚持自我革命重要论述的四个主题
    齐卫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4 (2): 1-10.   DOI: 10.13438/j.cnki.jdxb.2023.02.001
    摘要813)      PDF(pc) (800KB)(188)    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求始终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党的自我革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一个具有原创性的重大概念,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问题的重要论述内容极其丰富,鲜明的话语和深邃的思想形成了系统性理论。以“赶考”的历史性主题论述坚持自我革命,揭示了克服执政党的精神懈怠、防止“应考”失败危险、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深刻思想。以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优势的政治性主题论述坚持自我革命,揭示了锤炼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深刻思想。以进行伟大斗争的实践性主题论述坚持自我革命,揭示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则遵循。以开展“两种革命”的使命性主题论述坚持自我革命,揭示了勇于自我革命对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内在机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对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东西部协作教育组团帮扶的模式转向与本土建构
    谢治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2 (4): 105-115.   DOI: 10.13438/j.cnki.jdxb.2021.04.013
    摘要803)      PDF(pc) (848KB)(205)    收藏
    东西部协作背景下的“组团式”教育帮扶,意指由对口协作的东部地区根据西部贫困县教育帮扶需求,组团选派支教团队和培训指导团队,通过按需帮扶、协同用力的方式,专门针对一个贫困县或一所薄弱学校实施管理输入、示范引领和培训指导,进行“重塑性”和“植入式”帮扶的模式。此模式摒弃了单打独斗的传统帮扶弊端,能够实现帮扶理念从单独到合作、帮扶主体从一元到全员、帮扶内容从支教到管理、帮扶目标从扶智到志智双扶、帮扶结果从输血到献血的转向,并从“好组织+好党员”“好机制+好团队”“好老师+好学生”“好资源+好平台”四个层面对中国教育帮扶的运行逻辑进行建构。随着东西部协作的深入推进,为进一步助推受扶地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实现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一方面要从帮扶团队、帮扶对象、帮扶周期、帮扶效应方面优化已有的帮扶模式,另一方面要站在更高的层面,关注东西部之间“组团式”教育帮扶的协同治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版权所有 © 2021《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众号 电子书橱 超星期刊 手机浏览 在线QQ